☉冯 华
数学教学中,由于现阶段小学的教育形式和教育方法太过单一,小学生还处在受教育的初级阶段,心智还未发育成熟,对于自己不感兴趣的东西接受性很差,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教学难度。面对这一教学困境,将数学文化融入课堂能够改变以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可以使老师的课堂形式更加丰富。丰富多彩的课堂形式会让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兴趣更加浓厚,与老师的互动更加活跃,这些都会使老师更好地进行教学。小学生的心理变化是较丰富的,且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的初期,这对学生的一生都很重要,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渗透有利于小学生心理的成长。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数学文化的价值和意义重大,对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思维方式、价值观、世界观能产生一定的影响。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除了能重新塑造数学的形象外,还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客观、全面地认识数学,了解数学的发展历史,喜欢数学、探究及钻研数学,促进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强化。
小学生处在知识学习的初级阶段,他们的知识学习技能、理解能力、知识运用能力都还有待提高,而且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学习总是易受干扰,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较低。但也是因为这一特殊的年龄阶段,他们的好奇心较强,对外界事物的探究兴趣较强,他们总有模仿心理[1]。这些特征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接受外界事物。[2]在数学课堂中加入一些有趣的数学文化,如数学家的趣事,有趣的数学现象,数学成果的研究,可以将学生的思维集中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让小学生对课堂内容感兴趣,从而更好地利用小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样,小学生能更好地对课堂内容进行探索、理解、明白、吸收。这应该令我们深思,我们应该大力推行这一做法,使课堂内容更加丰富,让学生们更好地进行学习[2]。
例如在学习乘法时,老师们最先教的是“九九乘法表”,由于以前教育方法不成熟,大部分教师都要求学生强行记忆,要求学生直接背诵,这可能会让小学生产生抗拒心理,之后会注意力不集中,无法更好地记忆“九九乘法表”。当教师让学生背诵“九九乘法表”时,可以先给学生们讲乘法表的起源,在公元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九九歌”,当时的“九九歌”就是我们现在所用的“九九乘法表”。春秋战国时期的“九九歌”只有三十六句,从“二二得四”到“九九八十一”;后来,到了5 世纪中期,才又延伸出了“一一得一”到“一二得二”。然后,老师也可以用多媒体播放“九九乘法表”,可将“九九乘法表”改成歌谣形式,唱给学生听,以后再让学生进行记忆。这样,既丰富了课堂形式,又能让小学生们对课堂内容更感兴趣,使学生们对课堂内容接收得更快。
在数学课堂中融入一些数学文化,有利于小学生的智慧启迪,发展学生的探索精神。比较低的年龄阶段造成了小学生比较幼稚的心智,这使他们的思考方式和思维模式比较幼稚,但优点是这样多变的思维模式使他们的思维较为发散,又因他们的求知欲较强,小学生们的探索精神与大人的探索精神相比较更好发展[3]。
以苏教版有关的找规律的知识为例,本节课要求学生要掌握相关的规律,并且应用相关的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结合本节课的内容,教师就可以引入印度的一个臣子让国王在棋盘中放大米的故事,并且可以结合多媒体为学生播放相关的视频,让学生结合故事情节对本节课的知识做一定的了解,从而增强课堂的趣味性,进一步提升课堂的教学质量。又例如苏教版有关圆的知识,教师就可以为学生介绍祖冲之的故事,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
由上面的分析来看,当代小学的教育模式应该有一些相对的改革,可以适当加大数学文化的教育。随着许多学者对数学文化研究的成果以各种形式发表出来,如期刊、词条、文献等等,小学教师也对数学文化有了一些了解[4]。但是这些了解只停留在表面阶段,教师们对数学文化的内涵有所了解,他们通过书籍学习了许多传统数学文化,许多数学家的成就,也有的了解了很多数学趣事。但是教师们并不能将他们所学的这些知识运用到课堂上去,更不能灵活地运用这些数学文化让学生们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老师们所了解和学到的数学文化与他们所担任的数学教学是分离状态,这不能很好地担任学生的教学。教师应该将数学文化融入到数学教学之中,利用更加有趣生动的数学文化让学生的思维更有逻辑性,使学生们更加理性地进行思考[5]。
例如学习苏教版中有关等量代换的知识时,老师们可以借助中国传统文化故事《曹冲称象》对学生们进行更好的解释和介绍。老师问:谁能称出大象的体重?接着进行引导:我们今天用一种有趣的方法进行称重。教师概括:我们用石头的重量来代替与他重量相等的大象的重量,这在数学上叫做“等量代换”。接着可以问:我们把大象看成一种量,把石头看成另一种量,当秤处于水平状态时,这便是等量代换,接下来,谁可以来概括一下等量代换。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们就能够很好地理解等量代换的原理。教师也可给学生们进行拓展:当我们想要知道不规则物品的体积,但是我们又无法进行计算时,我们可以将此物品放入盛满水的水缸里,用另一容器盛流出来的水,这样,流出来的水的体积便是我们想要测量的物品的体积,这一原理也是等量代换。如此生动形象的课堂,很容易就可以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让学生们对课堂内容感兴趣。小学生们强烈的求知欲会将他们带到课堂中去,这便是教师的正确做法。
教师注意数学文化视角下的课堂教学设计是对课堂教学过程和环节的预先构想,教学质量的好坏与教学设计紧密相关。教师在上课前应充分备课,详细查阅与本节课相关的文化内容,在上课过程中将其与教材内容结合,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6]。
以苏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元、角、分》为例,为保障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其中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借助数字化教学技术为学生展示货币的演变过程。例如最初的物物交换到货币流通,以此强化学生对本章教学内容的理解。同时在学生观看和了解相关的资料视频时,教师还可以设置相应的问题,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元、角、分的来历和含义,发挥数学文化的教育意义。如中国古代还出现过哪些货币,它们是什么形状的?通过借助视频演示等直观、具体的教学方式,学生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其中的教育内容,同时在问题设置和数学文化助推下,对本章知识的掌握也会更加深刻,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实效。而且在这一教学影响下,学生的独立意识和能力能够得到很好的培养,对学生的发展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学生应该积极树立数学文化的学习意识,提高对该文化的了解。生活处处是数学,生活处处离不了数学。作为一名小学生,应该有积极的探究精神,探索数学中的有趣现象,并结合生活中的趣事,综合进行思考[7]。
例如生活中有许多有趣的数学图形,无处不见的圆形、矩形、正方形等,这些都是对称图形。新年时我们在窗户上贴的窗花,许多也是轴对称图形,学习了数学之后就会忍不住使用。学生们早晨起床之后要进行上厕所、刷牙、洗脸、吃早餐以及收拾书包、换鞋出门等一系列的活动,在学习了数学之后,就可以进行统筹规划,可以在家长准备早餐的时间先刷牙、洗脸、收拾书包,等到家长准备好早餐之后去吃早餐,最后换鞋出门。如果毫无规划,先去等着吃饭,吃完饭后再去洗脸就会耽误很长时间,相比较而言,前一种更加节省时间。再如学生进行跑步时,想要用最短的时间到达终点,可以运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原理,在途中的两个地点之间可以找一下最短距离,就可以更快地到达终点。
小学的教育不仅要老师尽心竭力,也需要家长们进行辅佐,在校靠老师,在家就要靠家长,老师们可以对小学生们进行很好的教育启迪,家长也应该跟上步伐,不能掉队[8]。学生们在家时,家长们也要进行数学文化教育,为学生们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条件,给小学生们买一些儿童可阅读的数学文化书籍[9]。
例如,在讲述苏教版三角形的有关知识时,教师想要在墙上固定东西的时候,钉得钉子可以是三个,且成三角形排列,这样钉住的东西会比较牢固,运用的是“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原理。新年来临时,可以跟学生一起剪窗花,轴对称的图形具有很大的美感;在买东西时也可以让学生参与,让学生计算一下付钱之后应找多少钱。家长还应该有耐心地对学生进行教导,学生的算术题应慢慢地教,可以用小木棍或者火柴,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算术。当学生刚接触“九九乘法表”时,家长应该帮助小学生们进行背诵和理解,一个好的学生的成长少不了一个有耐心的家长的参与。如果每个家长都能耐心地对学生进行教育,科学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当代小学生的数学教育乃至其他学科的教育将得到进一步保障。
数学的教育对于当代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数学学得好与否体现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逻辑思考能力。想要更好地对当代小学生进行数学教育,应该在小学数学教育课堂中加入适当的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的教育课堂中,老师应该进行渗透教育,融入一些数学文化,对学生的视野进行不断拓宽,拓展学生对数学的了解,深入挖掘课本中的数学文化,并对学生进行耐心教导,构建一个完善的数学教育体系,从而更好地发展学生们的数学素养,树立学生们的数学观念,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数学学习。生活处处是数学。尽量让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对小学生的教育方法以及小学教育体系一直在进行更改和加强,多运用数学文化进行教学有很大的教育意义。将数学文化渗透到小学数学教学中,对教师们进行数学教学有很大的好处。适当地在课堂中融入一些数学文化,能够增强小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小学们对课堂更感兴趣,更容易接受老师们传授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