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琳,靳烨,孙立娜,萨如拉,韩育梅,赵丽华
内蒙古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呼和浩特 010018)
“食品工艺学”是食品工程专业方向本科教学的专业必修课,是研究食品加工和保藏的一门科学,主要任务是探讨食品资源利用、原辅材料选择、保藏、加工、包装、运输及这些因素对食品质量、货架寿命、营养价值和安全性等方面的影响[1]。课程希望学生掌握从事食品开发和食品加工所必须具备的相关理论。正常情况下授课因其是面授过程,教师可通过多种方式配合多媒体教学及试验过程,评价体系可根据学生平时成绩和试验成绩,期中、期末考试成绩完成对学期内学生的综合评价。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疫情席卷全球及接踵而至的后疫情时代,这种新形势、新状况下线上课程实现“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各地高校广泛开展在线直播授课,各慕课平台与直播软件均免费向高校开放课程和服务,中国大学MOOC累计提供8 000门各类在线开放课程。各高校严格要求任课教师须按原有教学计划和课表安排进行在线授课,保证教学质量不打折扣[2]。但随之而来的很多问题也是摆在所有线上授课教师面前的共同难题:一是疫情下线上授课时间长,课程理论内容的枯燥和缺乏教室集体学习的仪式感和互动性容易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低下;二是学生学习兴趣低,大部分普通高校学生普遍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紧迫感,特别在远程学习环境下,在教师监督缺失下,极可能出现“直播在讲,人不在听”的线上混学时行为。
那如何在师生分离状态下,教师既能保证线上课堂教学的稳定、高效进行,又可保障教学质量?高校又如何稳步提升培养能力?如何在线上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合理、公正的评价?教学评价体系的核心内容是什么?如何使用线上学生的学习痕迹和成果开展评价?此时构建线上“食品工艺学”教学评价体系的研究迫在眉睫。
学习过程一般分为4个阶段(见图1):第1个阶段是让学生对基础的知识进行初步的理解;第2个阶段是将所学基础知识进行模型化,并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第3个阶段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能力;第4个阶段是对学生的表现能力及交流能力进行提高,让学生由被动学习自觉、自愿地转化为主动学习,甚至是主动讲解自己所获得的知识或传授他人[3-4]。
在疫情下因师生的教与学不完全同步,面临空间、区域的差异,教师必须要实时了解学生“学的过程”和“学的结果”,因此“食品工艺学”教学评价体系的重新构建有其必要性。一般网络课程教学评价对象有5个,分别为学习者、教师、教学内容、媒体及学习支持和服务系统[5]。线上教学过程必须要对学生完成线上教学过程的评价,评价的过程包括“学情诊断、投入激励、水平评定、反馈改进”等功能,即合理的评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参与到教师的授课过程,也是对教师授课结果的有效反馈,使之形成良性循环。要秉承“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并重的原则,老师通过练习测试、行为分析等多种方法,且需要进行多种数据的收集、整合,同时进行有效的分析,达到教学有序进行、不断完善提高、教师和学生教学相长的学习目的。
线上课程因其特殊性,授课方式根本上从传统教学中的“教师为主,学生为辅”转变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6],针对疫情下高等学校教育质量评价的复杂性,要求教学评价体系宜采用多元化评价模式。按照教学质量体现的层面和方向,设计一种综合、分层级的教学评价系统,每个层级结构应包含多个子系统,设计多维度的评价内容和多元化的评价方法[7]。
设定评价目标应主要包括4个方面:一是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学生学习之后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及是否有一定的灵活应用能力,即技能发展程度[8-9];二是投入与表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或者积极与教师互动,学习状态、投入度及综合表现;三是任务与进度,学习任务完成度包括教师布置的预习作业及课后作业有没有按时完成,电子教科书及视频资源、优慕课资源有没有阅读行为和浏览行为;学习进度安排是否按时完成,此时应记录数据(平台提供一部分数据,教师整理记录一部分数据);四是自控与调节,通过问卷、抽查、教师电子档案袋的建立,摸清学生自我监控的水平,同时通过教师干预、师生沟通,努力提高学生自我调节的水平,后期还可以继续通过问卷、线上数据等进行积极反馈。
教师开课前率先发送电子参考书籍,同时在平台发布学习任务(限定学习时间),在学习任务中,注重启发式或引导性的问题占比多一些,同时可推送网络上优质的微课、优慕课资源和“食品工艺学”相关视频资料,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初步的了解和认知。
可让学生自行设计问题,以便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通过这门课的学习最想解决哪些问题,或者对生活中、生产实践中哪些问题最感兴趣[10]。“良好的开端即是成功的一半”,预习作业是上课前的准备,有助于引起学生对上课的兴趣,使学习比较顺利地进行。通过教师的设计,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平台记录、教师记录学生的学情,计入总评成绩。
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云端上传各种题目,教师下发练习(如选择、判断、简答等)、报告,布置项目和任务,或者要求学生直接语音回答以判断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情况,雨课堂的随机点名、笔记抽查,这些都可通过平台数据反馈给教师,进一步推进教师活动的实施,综合评定学生的表现,在“食品工艺学”的授课中,可通过以下案例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
案例1:授课模式是“雨课堂+腾讯会议”,雨课堂有很好的学情统计记录,而腾讯会议实现实时语音交流互动。
“雨课堂”课堂测试环节,教师可以设计单选、多选、填空、主观题等题目考察学生课堂的专注度和对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可随时让教师对学生学情进行分析,每道测试题的正确率是多少,如果出错,到底是集中出错?还是容易在哪个方面或者哪些方面出错?学生存在对知识的不理解,没有掌握该知识点是否个别现象还是普遍现象?错误如果比较集中于相同的答案,即需要教师在当时就给予讲解,帮助学生及时纠偏,如果总体得分率高,说明学生在该堂课上掌握基本知识,达到教师的教学要求。
“雨课堂”课后学情分析对教师授课过程中的基本数据进一步梳理、反馈,在平台上教师可以获得各种数据,如“优秀学生”“预警学生”,学生与教师互动情况“课堂弹幕”“课堂投稿”。学生对某个地方不理解,除了可以询问老师,还可以无限次地查看直播课件。
教师还可通过腾讯会议连麦让“雨课堂”随机分组的同学展开组内讨论、辩论,形成竞争机制,针对学生的差异,教师提问要有层次性、梯度性;掌握发问时机,提问应该有的放矢,抓住关键点;适时提示点拨,对学生的回答及时归纳总结。增加学习的趣味性。还可通过“雨课堂+腾讯会议”,实现翻转课堂,让学生讲解,其余学生提出问题,组内成员更正或补充。这些别开生面、精心设计的活动可以引导学生深层学习、深度思考。
教师课后可根据学生课前预习、课堂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下发课后任务即课后作业,作业分为常规和论文两种,常规作业是对课堂基本概念、原理、方法等的进一步复习和回顾,“温故而知新”,课后的作业或实习,是上课的延续[12],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巩固新授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途径,是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可跨越的一环。通过各种类型的课后作业,学生在课内学习的知识、技能得到巩固与完善。由于课后作业是在没有教师直接指导的情况下由学生独立完成,因此它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能力及学习习惯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论文更是培养学生自主查阅相关资料、整理文献、培养高阶思维的有效考察方式。
对于课前、课中、课后三段式的教学评价体系的设计,不同程度地考核学生的投入状态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因此可加大学习过程在整个评价体系的占比(50%~60%)。
“食品工艺学”课程涉及食品保藏技术和食品加工工艺两大模块的知识点,食品保藏技术主要包括食品低温处理、脱水干燥、热处理与杀菌、化学保藏、腌渍发酵、烟熏及辐照处理;食品加工包括果蔬制品、肉制品、乳制品、谷物制品及软饮料等内容[13]。众多知识点在线上如何进行期末测试?“后疫情时代”的期末测试可选择口试、在平台传送试卷及自我设计食品工艺学产品等多种形式,“食品工艺学”测试应与实际加工、生活联系非常密切[14],应用性很强,可以选择一些与现实生活及其他学科密切联系的题目。同时注重让学生通过动手、动口、试验等操作性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获得结论的同时,体验学习和成功的喜悦和乐趣,“食品工艺学”实践性很强,可通过鼓励学生在线下亲自动手来实践完成,如“马铃薯贮藏技术、果酱的加工、酸奶的制作、熏鸡的制作”等,既巩固所学知识,又利用有效载体检验学生是否已经掌握所学知识。期末测试一定要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探索空间且有一定的针对性,让学生通过探究、实践、反思,提高其归纳和对整个课程的总体认知。这个环节注重学生创新性和对任务挑战度的训练。因此在整个评价体系的占比在40%~50%之间。
“后疫情时代”,功在变革。线上教学通过对学生知识与技能、投入与表现、任务与进度的综合评定,在实施过程多次收集数据,利用好各种网络平台分析、掌握学情,在线上使用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提供多重反馈,对广大参与线上教学的师生均有极大的应用价值,使教师、学生不断进行自我调整,师生共同改进教与学,稳步提升线上教学质量。
自2020年内蒙古农业大学“食品工艺学”首次全面线上授课以来,再经过近两年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进一步摸索到逐步成熟,新构建的教学评价方式,利用雨课堂的学情记录使课程考核多元化(课前准备、随堂测试、课下实践、团队协作、翻转课堂等),更注重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课前预习、课堂参与、课后复习),更好发挥了课程考核激励和导向作用,激发了学生线上学习兴趣,保证了线上教学效果持续优化,也为后疫情时代相关课程的评价方式及体系构建提供了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