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芹
“前课程”是“双减”政策下衍生的一种教学手段,是减轻学生课堂学习压力,提升学生基础知识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之一。合作学习方法与“前课程”教学的结合,可以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中养成课前预习、自主探究学习的良好习惯,有利于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通过对合作教学方法应用情况的分析,发现课堂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没有真正展示出这一教学方法的应有优势,无法保证学生学习效果。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三点:第一,小学生的注意力不易集中,在讨论学习的过程中容易出现与语文知识无关的话题,影响学生基础知识学习。小学生处于成长的重要时期,无论是学生自身的成长,还是学习活动都需要教师的参与指导。通过对学生合作学习的引导,可以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好奇心,使其在探究欲望的驱动下主动完成学习任务,提升自身基础知识学习效果。第二,合作学习方法实施难度较大。目前小学主要实施大班制的教学模式,教师课堂上需要顾及所有的学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学效果,使班级内所有的学生都受益,整体能力有所提升。正是因为如此,增加合作教学难度,无法掌控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情况,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第三,不合理分组方式,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在小学语文“前课程”教学活动中,若想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分组,让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能力与实践能力得到提升。但是由于学生分组不合理,最终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合作学习主要包含学生分组、任务布置、讨论分析与教学评价几个环节。其中教学评价十分重要,是了解学生学习状态与基础知识掌握情况的重要媒介。通过对当前语文课堂教学情况的分析,发现教师会将学生理论成绩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并没有结合小组合作教学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评价,最终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1]。无论是“前课程”教学还是文本内容教学,都需要教师创新教学评价方法,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采用多元方法进行教育评价,借此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
在“前课程”教学活动中,合作学习方法的运用,可以使教学氛围变得更加生动,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更多的快乐,在潜移默化中养成积极主动的学习习惯。在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下,教师会采用满堂灌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将课本中的相关内容以口述的方式直接告知学生,并要求学生在课后巩固学习。在这一教学模式中,部分学生会出现抵触心理,不愿意参与课本知识学习,认为自己无法感受语文学习的快乐,成为学习的机器。正是由此造成学习氛围低沉,教学效果不佳的问题。小组合作学习方法的运用,将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并且可以与小组成员表达自己的想法,增加学习热情,使整个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无形中提升了教育工作效果。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需要学生主动参与,通过对课本内容的探索学习,完成基础知识学习。学生通过参与实践,可以获得更多成就感与自信心,在学习中养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这也在无形中提升了教育工作质量。在语文“前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做好教学主导工作,为学生设计探究学习任务,鼓励学生深层次探究学习,以此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意识,为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组合作教学方法,就是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通过学生对学习任务的讨论与分析完成学习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2]。这一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有很大的不同。在该教学模式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公,教师只能发挥引导作用,对学生讨论过程进行适当的引导,让学生主动表达出自己的想法与感受。合作学习方法与现代素质教育要求比较相似,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主动参与课本知识学习,探究更加深刻的语文知识,让学生在探究学习中学习能力与解决问题能力得到提升。该方法与“前课程”教学活动的结合,促使素质教育的渗透,为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发展做好铺垫。
“前课程”教学活动能够提升学生合作学习效果。下面选择小学统编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慈母情深》《父爱之舟》《“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作为教学案例,围绕此阐述合作学习应用对策,如下。
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中,教师需要做好学生分组工作,对学生兴趣爱好、学习基础、学习积极性等进行综合的了解,为单元“前课程”教学活动开展提供基础保证。
首先,做好分组前的准备工作。分组前,教师可以做以下工作:第一,组织学生参与课堂考试活动。在课堂考核的过程中,采用理论考核与口语交际的方式进行,利用理论考核了解学生基础词汇、阅读方法、写作方法等内容的掌握情况;运用口语交际了解学生的语言思维与表达能力;通过综合的考核情况,掌握学生语文学习状态与情况,为后续学生分组做好铺垫。第二,增加与学生的互动,了解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判断其是否能够主动参与学习。有效的互动,不仅可以使教师了解学生学习状态,同时能够增加师生的距离,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3]。通过上述一系列的措施,可以使教师对学生学习状态、学习基础产生初步的了解,能够保证分组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其次,做好学生分组工作。学生分组的工作应坚持异组同质,同组异质的原则,将学习基础强的学生与基础薄弱的学生分成同一个小组,要求学生选择组长,并对组员职能进行划分,明确每个组员具体的任务,要求其配合组长,在共同努力下完成学习任务。
在“前课程”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大纲,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布置讨论学习任务,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为文本教学活动开展做好铺垫。为学生布置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应保证任务与教学内容的关联性,使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可以了解更多与课本知识有关的内容,为后续课堂教学活动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前课程”教学活动开展的目的,就是提前预习课本知识,通过教学资源拓展与延伸,使学生了解更多与课本知识有关的信息,并在学习中提升自身的语文核心素养,为素质教育的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呈现一些与课本知识有关的资料信息,并结合教学内容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探索,让学生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形成小组合作学习能力,提升语文学习效果。
在教学导入环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段影视资料,将《失孤》中父亲寻找孩子的过程体现在课堂上,展示视频资料后,出示小组合作讨论学习任务:第一,结合视频内容,思考父爱母爱分别是什么?它有哪些表现形式?第二,阅读三篇文章,思考作者想要通过此表达自己的什么样的情感?第三,这三篇文章分别围绕父亲、母亲与孩子之间的故事进行写作,他们有什么共同点?确定学习任务后,则要求学生自主阅读文章,并根据自己真实的感受,分析文章的内容,体会其中的父爱与母爱。影视资料的运用,是为了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让学生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使学生在课本知识学习的过程中真正领悟文章的主旨与情感,养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在“前课程”合作教学活动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则是学生学习的主导者。为了提升合作学习效果,需要明确教师的作用,利用教师的引导作用,鼓励学生对课本知识进行深层次的讨论与分析,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语言表达能力与知识学习能力得到提升,为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应主动学习新课程标准内容,了解现代教育对教育工作者的要求,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重点与关键,通过日常的学习,转变自身的思想观念,意识到主导教学的重要性。
例如,进行《慈母情深》《父爱之舟》《“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单元“前课程”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模仿自己的家庭,将爸爸妈妈与自己日常的生活以情境表演的方式呈现出来,借助生活理解文章,了解母亲、父亲对自己深深的爱意。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自己对母爱与父爱的感受,并鼓励学生思考自己以后成为父亲或者母亲后,会如何表达自己对孩子的爱,如何成为一个优秀的父母。通过教师的引导,可以使学生进行更加深入的讨论,能够辅助教师掌控课堂教学进度,有利于高效率的教学。
当教师确定学习任务后,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讨论时间,引导学生自由讨论发挥,与小组成员分享自己的想法[4]。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可以使学习氛围变得越来越活跃,即使具有消极学习情绪的学生也被会良好学习氛围感染,积极参与到课本知识探究中。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参与,提出一些自己想法,让学生在小组讨论学习中获得更多的学习感悟,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此提升小组合作学习效果。
如某个小组学生讨论父爱母爱表现形式时,一个学生说道:我认为父爱与母爱的表现形式是各种各样的。《慈母情深》中的母爱像微风一样,给人的感觉非常的舒服,使自己的心间产生温暖的感觉;《父爱之舟》中的父爱是深沉的,虽然没有表现出来,但是父亲一直都是我们坚实的后盾;《“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中的母爱是宽容的,父爱是严厉的。我们生活中也会感受到不同形式的父爱母爱。另一个学生说道:因为我们是父母的孩子,所以他们将自己的精力、金钱都投给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叮嘱、调皮捣蛋时的批评都是他们对我的爱与期望。当学生讨论结束后,要求每组派出一名代表回答教师的问题。教师则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设计教学活动,加深学生对课本主旨的理解,实现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目标。
在小学语文“前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教学评价:第一,丰富教学评价主体,引导学生对自身学习情况进行反思,对其他人学习情况进行评价,说出自己对“前课程”语文学习的想法。学生的参与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参与感,能够为高质量教育工作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教师与学生共同的评价,可以提升小组合作学习效果,对学生未来学习、成长具有推动作用。第二,创新教学评价内容,对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态度、基础知识掌握情况、课本知识理解情况、解决问题能力等进行评价,借此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思维能力,为针对性教学活动开展提供依据。通过教学内容与主体的创新,改变以成绩为核心的教学模式,促使“前课程”教学活动有序进行。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前课程”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方法的运用,能够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意识,使学生在课本知识学习的过程中解决问题能力与课前自主学习意识得到提升。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做好学生分组工作,发挥自身的教学主导作用,设计符合教学要求的任务,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与教师评价中形成正确的学习观,养成好的学习态度,为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