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 丽
(合肥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1)
著名学者索绪尔曾重点阐述了语言与音译之间的关系。其中英语作为世界通用语言之一,其重要程度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相关学者对英语语言的研究可以发现,在某些英语语音或者语音组合中,根据词汇的特殊发音可以使人产生不同的联想,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英语的语义。其中英语联觉音组中的“st-”较为常见,通过深入剖析英语中语义与语音在深层次上的关联性,有助于加深相关人员对英语这种语言的了解,具有深远影响,值得关注。
早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相关学者就语言学问题提出了语言符号与它所描述的客观实在之间的相关性,认为语言在创造过程中能够与客观实践、与物质彼此相对应,在将客观存在的物体、现象、事件转化为语言符号之后,就是隐喻[1]。从语言符号领域的角度来看,隐喻在符号相似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根据符号自身的隐喻作用可以剖析其中的具象、意象以及抽象等信息,对符号所指代的事物有很强的解释效果。在英语联觉音组中,根据符号的演变过程可以将具象到意象再到抽象的过程之间形成关联之后,再从中筛选出可以识别的要素。
所以在隐喻相似性研究中,所有的语言符号应从具象、意象、抽象自身所要表达的含义入手,利用三者的相似关联性联想推理导致三者呈现出不同的隐喻特性。具体可以将其归纳为:①类相符。类似汉语中的象形文字,可以根据具象思维来临摹所指代的事物,并通过具象完成词语概念的固定,所以在这种情况下的语义具有高度的具象性特征。②指示符。该类型主要是根据意象思维的特性,能以感性形象的方法来存储事物资料,其中可以包含其他复杂的元素,包括立体意象、情感意象等,从中能够提取的隐喻元素数量较多。③象征符则可以借助抽象思维进行事物的分析与判断,按照事物的不同归类方法做类比,最终完成语义的转移。
因此,在分析英语联觉音组隐喻性问题中,需要相关学者能够从隐喻相似性特征入手,最终完成物象临摹以及意象合成。
联觉音组在英语中表现得较为常见,以常见的“m(鼻音)”为例,通过“m”可以使人联想到事物含糊不清的情况,所以在英语中通过“m”可以关联出不同的英语词汇表达方式,如grumble(抱怨,嘟哝),murmur(杂音,在名词解释上可以翻译为“低声谈话”或者“低语声”;动词解释上可以翻译成“私下抱怨”)等。通过对上述词汇的研究可以发现,从联觉音组的角度中可以发现英文字母与词语之间的相关性,也正是在这一现象的影响下,著名语言学家Fieth提出了“联觉音组”的名词解释,也有学者提出了语言在不同程度上都会遵循相似性原则,通过剖析语言背后的内在关系可以发现其中具有高度相似性的成分[2]。
同时,不容忽视的是,联觉音组的语言符号并非单纯的投射类相符,也不是抽象映射的标识符,更不是直观映射的象征符,而是集中三种语符典型特征基础上衍生出现的一种音义联觉。这种音义联觉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可以保障语音形式层与意义层之间的关联性,这种关联性可以在读者的心理感受或者心理具象等方面得到体现,最终形成了对应的相似性映射。
而在研究英语联觉音组相关含义期间可以认为,联觉音组强调了词素以下的音素以单体或者组的形式存在,最终在英语语言中形成了某种相似的含义,借助音义之间的相关性则可以与发音器官的位置、音响或者动作等重要信息之间完成联想[3]。因此,可以认为,在英语联觉音组中可以引导读者深入了解词语本身的信息,通过不同的语言符号来引导读者联想到其他信息,这些信息可以是现象,也可以是某种特定的事物等。所以在当前研究中,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联觉音组更加强调了词语的模糊相似性[4]。例如,在“st-”分析中,整个音组的发生过程是从“s”音开始逐渐向“t”音滑落而成的,读者在发音过程中先发“s”音,此时微开双唇,上下齿接近合拢状态,在舌尖抵住下龈后送出气流,当滑落到爆破音“t”的舌尖抵到上龈位置时,发音器官在口腔中形成阻碍,随后气流冲破阻碍并发出“t”的音。通过上述对发音过程的描述可以发现,“t”在实际上属于一种爆破音,读者在发出该声音时爆破过程迅速,可以产生碰撞、力量等感受,这就是“st-”英语联觉音组中的主要隐喻特征。
通过对几种英语词典的调查后可以发现,在当前英语语言中由“st-”所构成的词语约五百个(其中不包括专有名词或者复合词等),而在这五百余个英语单词中,大体可以分为四种相互关联的语义链条,具体可以概括为:
①代表暂停的词语,表现为停止、停滞等。
②代表阻挡的词语,包括阻碍、阻挡等。
③代表其状态的词语,包括稳定、静止、固定等。
④代表具体行为动作的词语,包括爆发、刺、跺脚等。
在从英语连接音组分析“st-”中,需要从语法、语义以及语音三个维度展开分析,评估其中的符号运用,其中语言符号与读者的英语发音之间存在密切相关性,这也被认为是符号发音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了解上述的发音可以与词语所要表达的语义、观点等连接在一起。通过这一特征,可以更好地解读“st-”,并完成整个词语的认知过程。
根据前文对“st-”词语的发音过程可知,整个“st-”词语的发生经历了一个在口腔中形成阻碍再到冲破阻碍的过程,所以根据这一语义特征可以将其归纳为“人”的行动或者生产中所面临的阻力或者施加给他人的阻力等,透过这一隐喻可以发现很多词语的语义与之相关,如“stall[在名词解释上有(发送机的)熄火,(车辆的)抛锚等;在动词解释上可以解释为‘故意拖延(以赢得时间)’,使(车辆)熄火等]”“stifle[在动词解释上可以解释为压抑(情感),(使)窒息或者(使)喘不上气等]”等。通过上述解释可以发现,当行为的动作受到阻碍时,会导致行为人出现停顿的现象,最终造成行为不通畅。而在隐喻延伸之后,也可以用“st-”的词语进行描述,例如词语“stammer”在名词解释上可以翻译为“结巴”或者“口吃”,在动词上可以翻译为“结结巴巴地说”;词语“stagger”在名词解释上可以翻译为“蹒跚”“踉跄”,在动词上可以翻译为“摇摇晃晃地走”等。通过上述词语可以发现,“st-”在英语表达中可以将“不通畅”的这一特征隐喻映射到人的行动或者语言上,这就是词语隐喻的重要体现。
同时在英语发音中,根据“st-”词语在发音过程中所产生的停顿特性,在语义表达上也可以将其归纳为“不动至静止”的变化过程,在语言表达上强调静态与动态之间的相互转换,这个过程体现出读者对“动态行为”与“静态行为”认知的变化情况。在词语表达过程中,若想要描述某个物体处于静止不动的状态时,则可以将其归纳到“稳”或者“稳定”的状态,在“稳定”的基础上可以将其细分为“静止”“定立”以及“稳固”等。而在“阻”的研究中也可以形成对应的意境,即前方存在“障碍物”,体现出某种物体或者现象阻挡了去路,而在英语的“st-”中也可以从中读取到与“阻”类似的概念。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前三条语义链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着密切相关的联系。
而相比之下,第四条语义链看似与前三个语义链之间的关系不明显,但是其中依然可以发现一脉相承的关系,此时从读者的角度来看,根据人正常的阅读特征,当气流受阻而又一旦爆发之后,所产生的气流爆发力很大,此时在“st-1”中的爆破音“t”也可以发出这一气流特征,用于表现出特定语义的词汇,如英语单词“stick”在名词解释上可以翻译为“惩戒”“(非正式的)批评等”,在动词解释上可以将其翻译为“刺/扎”“刺伤/刺死”等;单词“stomp”在名词解释上可以翻译为(速度快拍子重)的曲调或者顿足爵士舞等,而在动词解释上可以翻译为跺脚,重踩等。通过上述词语可以发现,在“st-”英语联觉音组中体现出词语所要表现的“力度大”或者“速度快”等基本特征。
间接认知主要体现出联觉音组中“st-”的构词难以将词义与其发音特征连接在一起,所以在研究此类词语中应透过刺激本身,分析其发展历程完成间接认知。而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就是语言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变异,而造成变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社会因素造成的变异、心理因素造成的变异等。
在隐喻分析中,需要相关人员能够从事物本身入手来不断加深对新事物的了解,因此这种分析方法在实际上属于人们认识、理解和掌握不断出现的新事物、新概念、新观念的有力工具,表现在词义变异上就是用已有事物的名称指称与已知事物相似或相关的未知事物,从而产生词义变异。受上述现象影响,会导致多义词的产生,因此根据这一变化过程可以认为,隐喻属于词义变异的重要原因。而在联觉音组的视角下“st-”的构词会在一定程度上出现变异,但是即使经过变异之后,其词汇也可以发现与“st-”发音特征类似的关联。以“staff”为例,现阶段“staff”常被翻译为“全体职员”,而该词语也有“手杖,拐杖”的含义,而“拐杖”本身存在支撑功能,所以在隐喻分析中,“staff”也可以被翻译成(大中小学的)管理人员,(军队的)参谋人员等。通过这一过程可以发现,“staff”经历了一个从物到人的演化过程,而后期随着语言的演变,通过“staff”可以用于描述“某一团体中的全体工作人员”等。在英语单词“starve”被翻译为“挨饿”,属于“stiff”异体词,表示为“僵硬,不动”等,同时从社会原因分析后,因为各种原因造成大面积的灾荒,所以用“僵硬的尸体”来隐喻饥饿现象等。
文化被认为是社会发展到一定的产物,体现出社会的某种状态,属于社会与人行为、思维模式的总和,可以用于探究事物本身的深度与多样性。在文化分析中,文化的基本要素被认为是传统思想观念与价值的综合,一旦形成了文化之后将会影响人们对词语的认知,所以在研究“st-”英语联觉音组隐喻问题时,可以通过词语背后的文化规范入手来深化对英语联觉音组的认知,进而达到词语、语音、语法、语调等关键信息的有效传递[5]。在对“st-”概念结构研究过程中可以发现,虽然部分语言形式会随着时间而发生明显变化,但是在潜在认知组织中的某些文化要素依然能够维持稳定的状态,这种词汇表现与概念的潜在组织模式之间存在相似性,并且语言形式与词汇本身具有相似性,所以在隐喻分析中可以认为,此类词汇不仅要表达明面的信息,也要展示其中更深层次的信息。
从文化的角度来看,对词义的分割细读可以真实反映文化的内在特性,此时若词语在文化上的表达不典型,则在词语翻译上可以使用更多具有概括或者类比的词语。正如相关学者在研究中所指出的,文化越具有历史传统性、民族民间性,则其表达形式越多,正如前文所阐述的,从词义上来看“st-”主要分为四种语义链条,每种语义链条可以分别延伸出不同的词义表达方式,所以在分析其中的文化特性中则可以采用相同的划分方法,如:①针对其中代表暂停的词语中,可以使用“stall”“stagnant”等词语来展现从动到静的变化过程等。②针对代表阻挡的词义,则可以通过“stifle”表达出抑制,强忍住(使)喘不上气等;通过“stymie”表现是妨碍,从中作梗等含义,或者上文介绍的“stall”等词语等。③针对代表状态的词语,可以采用“stoic”“stolid”等。④针对代表具体行为动作的词语中,如“stick(被钉住)”“stab(刺)”等。
需要注意的是,语言符号自身的抽象性、文化性与英语联觉音组的隐喻认知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通过隐喻思维映射等方法可以感知其中的客观存在情况,正如在阅读“st-”词汇中,其构成的词语语义链构建“具象—意象—抽象”的差异,而出现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语形与语义的具象理据、语音与语义的意象理据和语音与语义的抽象理据,这也是文化规范中不容忽视的问题。
英语联觉音组理念的提出为词汇学进一步研究英语语言提供了新的思路,通过了解“st-”英语联觉音组的隐喻特征,则可以从直接认知与间接认知两个方面入手,并重点剖析其中的文化特性。这种研究方法可以有效深化相关学者对“st-”词汇隐喻的了解,分析词汇内部之间的关系,可以不断加深相关人员对英语语言的了解,具有深远影响。所以在未来研究中,需要进一步探索不同词组英语联觉音组的隐喻特性,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语言的应用方法,具有广阔前景,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