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科背景下的英美文学与课程思政课堂教学互构探究

2022-11-16 10:50
现代英语 2022年17期
关键词:英美文科思政

左 璐

(河南中医药大学,河南 郑州 450000)

一、引言

新文科建设始终是以传统人文学科作为理论根基,借助互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作为抓手,带给人们的是浓厚的古今文化纵览,其产生的效果便是快速进行古今对话,进而彰显人类的聪明才智与人性光辉。对于我国的新文科建设而言,“要着力于经世致用的理念,以方法创新为先导,以学科体系建设为核心,借助媒介融合和技术赋能,突出文科强国的思维能力;要以文、史、哲为基础,将文学对其他学科的基础意义作为切入点,突出彰显全文科大视野,做好以‘文学’为核心的‘文学+’;要科学区隔学科场域,精耕细作间性研究,对相近学科和理、工、农、医等学科群组实施优化组合,集约共享”[1]。新文科建设将会对英美文学中的课程思政建构产生较强的促进作用,其不仅对当下的英美文学课堂教学带来思路与方法等方面的启迪,还可以针对英美文学课堂教学需要面对的现实问题进行直击,从而对新文科背景下的英美文学课堂教学与课程思政双向互构提供参照。总的来看,基于新文科背景下的课程思政建构是新时代民族与文化自信的外在表征,激励着国人在新文科的课堂教学中突显中国方案与中国智慧。

二、新文科背景下的英美文学课堂教学带来的现实意义

由于英美文学课堂囊括了大量的西方文化元素,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提升自己的文化视野,同时在文学创作中,亦可以进行独立的中西文化比较等方法论层面的比较。对于教师而言,在讲授英美文学课程的同时,其出发点是英美文学知识点,而升华之处则应该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即通过“以我观物”的视角来提升本民族的文化自信。例如,当讲授英国的浪漫主义文学作品时,教师可以教会学生使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思想去感知,只有真正做到发自内心灵性的主客观统一,才能写出优美的诗篇。

(一)使课堂教学焕发出新的生机

在传统的英美文学课堂授课中,部分教师认为只要学生掌握课堂知识就可以了,其往往重视对知识点的单方面灌输,而学生对这些知识点的学习也只是停留在感官式的机械记忆层面。新文科视野下的英美文学课堂则首先给学生设立一个意识形态方面的新高度,接下来便是让学生获得深层次的理解和感知。“通过提高教师自身素养,展开中西文化对比,加强批判性教学等尝试手段,帮助学生拓宽文学批评视野,树立中国文化自信,成为具有健全人格、勇于质疑求真的创新型人才,不仅从理论层面为英美文学课程的思政改革提供了思路,也从实践层面实现了英美文学专业知识和课程思政资源的有效融合;不仅彰显了英美文学课程的思政育人功能,将高校立德树人工作落到了实处,而且拓展了英美文学教学改革的尝试空间,有利于课程思政建设的进一步推进。”[2]因此,在课堂授课中,将英美文学中的人文性彰显出来后,再与新文科建设中倡导的人文关怀进行有机结合,进而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能动性思维。透过现象挖掘本质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中的一个表现,新文科建设可以使英美文学课堂中的主体情感瞬时彰显出来,从而使课堂氛围焕发出新的生机。

(二)有效提升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学校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爱国情怀,而新文科背景下的课堂学习将为实现这一目标做了铺垫。真正具有内在价值的文学作品,往往会促使人们奋进,而英美文学中涉及的人文关怀属性又发人深省。“文学作品的意义不仅存在于历史中,更具有表达情感与传递真理的现实意义……将诗歌的主题与时事热点相结合,并运用相关的文学手法进行再创作,从而升华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3]由此可见,新文科建设的目的是辅助“立德树人”战略目标的圆满实现。新文科背景下的英美文学课堂学习还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其在面对千变万化的现实社会时,能够很好地对英美文化进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于教师而言,在备课过程中做好顶层设计,努力挖掘隐藏在英美文学知识点背后的思政元素,进而在教授知识的同时,有效提升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三、英美文学课堂教学与课程思政建构的可能性

(一)可形成“大思政”教育新格局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中所讲述的“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隐含的是人的思想塑造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的能动影响;对英美文学课堂教学而言,塑造正确的思政政治意识,不仅会决定一个学生的人生发展航向,还会间接影响良好社会风气的营造。“课程思政作为一种综合教育理念,将学生各类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充分结合,将思政教育潜移默化地融入各类专业课理论及实践教学,构建‘大思政’教育格局,实现全方位教书育人。课程思政教育理念的核心,是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民族复兴伟业,深挖专业课程中的思政教育元素,整合后将其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在学生学习专业知识与技能时强化德育渗透。”[4]需要指出的是,课程思政只是一种理念与构思,其对应的是正常课堂教学中的思想意识升华。一堂合格的英美文学课,往往蕴含教师的专业知识讲述、教学目标设定、教学方法应用以及课堂问题的提问等层面,这就为形成宏阔的“大思政”格局打好了基础。因此,将“大思政”理念融入英美文学授课的各个环节之中,不仅可以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评判尺度,还可以使其做到知识、能力以及思想政治方面的有机融合发展,进而为我国培养更多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可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包含“德、智、体、美、劳”五方面内容,其中的“德”即思想品德,其对应的是思想道德素质与政治素质的契合,而“美”对应的是人性映射与心灵境界。“德”与“美”两方面内容的培养,则需要通过课堂教学与课程思政的完美结合来实现。“课程思政立足课程本身,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并将课程的知识性与人文性结合起来。在英美文学课程思政教学活动中,教师选择具有正确价值取向的教材内容,在教授知识的同时,隐性输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在师生互动阅读中,学生于无形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思辨能力,并在中西比较的过程中不断增强本国文化自信。”[5]由此可见,英美文学授课过程中的课程思政建设,将会使更多的学生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挖掘相似的元素,在中西文化比较的方法和指引下,探求其相似的文化元素和审美内涵。例如,英国文学中有关“亚瑟王与圆桌骑士”的传说,其对应的是欧洲骑士为民除害、彰显正义的英雄故事;在讲述这部分内容后,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通过罗列中国古代的侠客精神作为引申,进而彰显中国古代侠客“为国为民”的精神内涵。

四、新文科背景下的英美文学课堂教学与课程思政互构路径分析

(一)发挥师生在“教”与“学”中的能动性

一节好的课堂,往往能激发教师和学生两大主体的双向能动性。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的关系看似对立,实则统一;只有教师教得好,学生才有想好好学的设想;同理,学生只有认真听讲,才会促使教师在课堂上发挥得淋漓尽致。“在教学实践中,英美文学课程专业教师应将对学生的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融为一体。学生是课程思政教育的对象,在教学过程中,专业教师除了将教学内容恰如其分地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等课程思政建设内容外,也要加强学生的能力培养,让学生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塑造品格、掌握知识、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培养开拓创新和思辨能力,同时通过第二课堂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6]例如,当教师在讲授19世纪英国现实主义作品时,教师可以通过重点讲述狄更斯的《雾都孤儿》等作品进行引申:正因为彼时社会的黑暗与反动,因此像主人公奥利弗那样的孤儿往往会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作家在作品中对其报之以同情,进而使学生深刻感悟当下幸福的生活。

(二)营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环境

教会学生以自然的心态去观察周遭,是英美文学教师在新时代课堂教学理念的集中反映。此处所说的“自然心态”即平常心,其包含着中国古代圣贤之人对至真生命体验的相关追求;可以说,有时候看似“无为”的心灵感知更为震撼人心。“爱默生在《论自然》中提到,当人融入自然之中时,就会成为自然的一部分或一分子,进而更好地实现与大自然的心灵相通。他们的思想影响了后来美国作家和作品,成为精神领袖。但我们也不难发现,他们的人与自然关系思想恰恰来自中国古代孔儒思想和道教的‘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正是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在西方的译介和传播,才使其形成了美国的先验主义思想。”[7]可以说,营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状态,将会使人们用心灵去感知这个早已被表面看透的世界,其内蕴的则是审美追求中的“陌生化”创造。19世纪美国作家赫尔曼·梅尔维尔的《白鲸》为人们讲述了船长亚哈为了捕杀白鲸,最后与之共同毁灭于大海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人们:要与地球上的任何生物学会共存,只有这样,才会营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环境。

(三)实现素养提升与学科发展双向推动

从课堂教学改革发展趋势来看,课程思政建设将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需要着重建设的教学任务,其不仅引领着社会主义新时代高校建设的方方面面,还对当下的精神文明建设起着重要影响。对于英美文学课堂而言,在学习外国文化知识的同时,授课教师更应该从多个方面入手来提升英美文学课堂教学与课程思政的双向建构能力。“从必要性、可行性及基本路径等方面入手,深入探讨英美文学课程思政的一些基本问题,指出英美文学的课程思政建设既是新时代国家建设的需要,也是英语学科发展的需要;既有强烈的迫切性,又有充分的可行性;既是英语专业走出当下发展困境的重要机遇,也是英美文学课程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重要途径。”[8]总的来说,通过英美文学课堂教学与课程思政的有机结合,将会大大提升学生个体的精神与素养,还对高校的学科发展与专业建设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其对学生和学校而言,始终起着双向推动的作用。

五、结语

新文科建设理念的提出,势必会对英美文学的课堂教学带来诸多现实意义,主要表现为:其不仅可以使课堂教学焕发出新的生机,还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从宏观视角来看,英美文学课堂教学与课程思政存在着有效建构的可能性,其可以使当下的课堂教学形成“大思政”教育新格局,还可以使教育理念向“人的全面发展”方向转变。总的来说,对新文科背景下的英美文学课堂教学与课程思政互构路径进行分析,将有利于课堂教学与人才培养实现“双赢”,其可以通过发挥师生在“教”与“学”中的能动性、营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环境以及实现素养提升与学科发展双向推动等方面入手。

猜你喜欢
英美文科思政
评价赋能: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必然向度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文科不懂理科的伤悲
张英美:授人以渔共同致富
求学·文科版2019年6、7期合刊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求学·文科版201806、07合刊
Onemoretime:comingandgoingLiuYu英美电影与英美文学的互动发展研究
A Precritical Analysis of the PoemThe Passionate Shepherd to His Love by Marlow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