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国靖 张 淼
德育想象力是德育工作者做好师生沟通工作的有效途径之一,是德育工作者帮助学生个体运用道德想象力理解自我、他人与情境,对所面对的道德问题的多种可能性进行道德判断的一种能力。德育工作者,尤其是班主任,在处理学生面对的道德问题的时候,德育想象力的创构能力显得尤其重要。
本次调查从班主任和学生两个视角,对比分析师生两个角度对德育想象力的认识和实践现状,为进一步提升本区班主任的德育想象力提供支持。
本次调查采用的是问卷星线上调查。BH区高中班主任111 人、学生5129 人参与调查,因为话题涉及的主要是班主任与学生身边的一些现实问题,师生参与率高,所以取得的调查结果具备一定的客观性。
作为师范生毕业的教师,求学阶段都有接触过教育学、心理学,但是,理论层面的学习还不够深刻,而且不能熟练运用到实际工作中,碰到学生实际问题时,往往会归结为习惯没有养好、品性没有养好、家庭教育缺失等各个方面。但是学生身上所表现出来的问题只是表象,是冰山浮于外面的一小部分,班主任如何透过现象,发现本质问题并解决问题才是更为重要的。在本次调查中,有65%的教师认为自己欠缺心理学知识,不能够完美捕捉学生的心理需求。
班主任在创构情境处理学生问题时,往往也会带入个人情感与经验。当学生的体验恰好与班主任曾经的体验相似时,班主任很能感同身受,并给予学生开导与帮助,但是,当班主任的个人经验与学生体验大相径庭时,班主任位于话语的制高点,是否还能给予切实有效的引导,或者是否能理解学生的痛苦,这就要打个问号了。在调查中,有一位任教英语学科的班主任,数学是她学生时代的薄弱学科,所以在带班时,对于班上英语成绩突出而数学成绩薄弱学生的无助与痛苦,她感同身受,往往可以说出很多走进学生内心世界的话来激励鼓舞学生,并且提出的学习建议也比较中肯。但对于英语成绩薄弱而数学成绩优异的学生,该班主任并不能想象或真实还原学生的痛苦,因此班主任的引导,诸如“数学那么难学都能学好,英语是语言类的学科,多读多背多积累”等话语,并不能走进学生的心里,从而也无法得到学生的认可。
班主任工作的复杂性除了体现在学生的性格多元化以外,还体现在每个学生的成长环境不同。每个学生的背后都是各不相同的家庭,而家庭因素大多是超出了班主任控制范围的,班主任时常觉得无能为力、无计可施,家校合育的效果也因“家”而异。有一位班主任在调查中提到了自己工作中遇到的难题。班上一位女生特别敏感多疑,总觉得班上的其他人都对自己不友好,尤其是当班上有人丢失物品时,她就更加敏感了,总觉得背后有人是在讨论东西是她拿的,以至于后来发展为在早读课上她都能听到从教室的某个角落传出骂她、指责她的声音。后来的一次交谈,班主任询问学生以前是否有过类似的经历,学生立刻回复有。小时候,表姐丢了东西,说是她拿的,而父母信了表姐的话,对自己劈头盖脸就是一顿责骂,不管自己的辩解。很显然,童年时期的经历给这名学生留下了难以磨灭的记忆,并且是痛苦的,以至于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一有类似事件发生就唤起她内心的痛苦记忆,总觉得别人都在怀疑自己。而班主任也十分无奈,对于这样的情况也无从下手。
班主任工作中有很多难以控制的因素在影响着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开展,但是这并不能阻止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纵使困难重重,也要迎难而上,学校德育工作无法回避也无可替代。
运用德育想象力是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的有效策略。德育行为选择过程离不开想象、慎思、抉择等德育想象力的发挥,其要旨是理解并努力增加当下行动的意义,使德育行为成为充满活力与创造性的艺术。
班主任工作需要时间与精力的投入。作为一名班主任,应该积极记录班级典型事件及重大事件,并利用所学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剖析事件背后的原因及青少年身上的特质与共性,将理论知识与工作实际相结合,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同时也为自己的班主任工作积累丰富的经验,便于在以后的工作中防患于未然。例如,学校每年的运动会是增强班级凝聚力的好时机,但同时,运动会期间也容易出现班级内部个别同学间产生矛盾、班级之间产生矛盾以及涌现“英雄人物”等现象。若班主任在平时工作中注意总结归纳,善于分析青少年的心理活动,就可以在下一次的运动会开始之前开展主题班会,对可能发生的情况提前“打预防针”,这样,真的遇到此类情况,学生也知道该如何规避,避免产生更大的矛盾或影响。
除了记录班级事件以外,更重要的还是对班级部分学生的跟踪记录。其实不难发现,在一个班集体中,“问题事件”往往集中在个别学生身上,这时候,班主任应该注重分析这些学生的成长经历,运用相关知识,发现并总结他们成长过程中的问题,结合问题再给予引导,让学生以当事人的身份抑或是旁观者的身份,重新审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直至找到比较合理的解决方法。
在班主任运用德育想象力帮助学生接纳自己之前,班主任自身也应该具备共情能力。班主任的内心应该是接纳学生的,只有共情,才能理解学生,走进学生的世界,而不只是站在话语的制高点,给出建立在班主任自我经验基础之上的建议与引导。对于经常爆发心理问题的学生,班主任应该真正从内心理解学生,而不是觉得学生麻烦。班主任以扎实的专业能力处理好自身与学生的关系、自身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也是给学生做出示范。
很多外界因素是德育工作者无法把控的,但班主任始终能做的是给予学生充分的爱与肯定,让学生在校园中有可以依赖与信任的人,从而可以重新处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自己与自己的关系。
在这个信息时代的社会生活中,学生的知识量和信息源处于前所未有的增长中,班主任可以结合信息社会中的新资源进行情境创设,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主动去进行适性沟通引导。班主任可以创构不同类型的沟通情境进行指导,比如对各方面能力超常的学生和对某方面素质相对弱一点的学生、学习和生活习惯上需要特殊关照的学生等,班主任应该有计划、有针对性并且有预案地创构不同情境进行沟通交流指导。
上文提到的那位经常感觉班级同学怀疑她偷东西的学生,其实她还经常表现出别的心理问题,如经常跟班主任反映,说宿舍的人密谋害她,在她柜子里放什么东西,还经常打电话跟家里人说班级同学孤立她,不给她让路,朝她摔凳子……种种事情把班主任折磨得够呛。当有一天,班主任与她辩论:“早读课上,怎么能听到别人的责骂声呢?有老师在教室,你都能听到离你有一定距离的某个角落有人骂你,那老师也不管的吗?”起初,班主任内心想的是“怎么这么荒谬”,但是辩论着争吵着,突然学生的种种表现浮现在脑海中,班主任一下子不忍心再说下去,或许这个学生的心理异常问题已经很严重了吧,同情心一下子涌来,班主任一把抱住了那个学生,她在班主任怀中泣不成声。有时候,理解了学生的痛苦,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一个安慰的举动也能胜过千言万语,此时无声胜有声。所以,班主任应该尽自己所能让学生感受到对他们的肯定与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