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杰
(山东艺术学院,山东 济南 250300)
传拓技术是复制、提取、保存文献资料的重要手段,也是跨越时空获取具有历史苍厚美感的独有技法。当下,传拓技法面对现代转型,需要在内容和技法等多方面与时代接轨,也需要全面剖析技法背后独特的艺术语言,发掘传拓技法的艺术个性,展现技术效果与技法创作环节组合优化后的独特魅力。在此基础上,传拓技法应合理借助市场的力量,统筹实用与艺术的生产方向,打造多档次产品,对传拓技术进行生产性保护,充分发挥其收藏价值、文物价值、实用价值和艺术价值。为营造良好的技术保护环境,也应当使技术“活”起来,将传拓技法与其他领域相融合,走产业的领域融合之路。下面通过论述传拓技术的当代变迁走向、传拓作品的内容题材变迁、传拓技法的组合优化以及传拓技法传播的拓展创新四个环节来阐述传拓技法在当代的创新应用。
改革开放后,大量机械化生产的产品涌入市场,使传拓技术和其他传统技艺一样遭受了工业化生产的冲击。3D打印技术、激光复印等先进技术的不断发展,碑刻、画像石等珍贵文物因保护不力而遭到破坏,使传拓技术的适用范围受到束缚,原有的市场也愈显颓势。但随着物质生活质量的迅速提升,人们已不再满足于对物质的需求,对文化的需求也是与日俱增。千篇一律的工业化产品逐渐被人们厌倦,人们对蕴含浓厚文化色彩的传统手工艺的诉求逐渐回归。
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开展逐渐深入,传拓技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项目迎来了新的机遇,也开始走向了现代转型的道路。面对机遇,传拓技术应当主要解决作品内容与技术本身的优化问题。面对问题,诸葛铠教授在《裂变中的传承》中指出的观点笔者比较认同:“传统技艺现代转型有两个方向:一种是传统技艺和现代风格的结合。即以现代审美眼光对传统工艺进行再创造,使之与现代生活相适应。另一种是将风格从技艺中分离出来,使之与现代材料和工艺结合。”①传拓技术作为一种传统手工技艺,主要面向城市内新兴的中产阶级,想要获得具有文化自觉和艺术审美的群众认同,则需从内容形式与技法优化的角度发力,将内容题材与现代主流风格相适应,使内容题材的创作单元进行合理的组合分工。在传拓技法的优化升级上,应当充分学习现代艺术创作理念、中式的美学理念、中西方构图技巧、色彩的冷暖色调等艺术知识,了解并合理运用传拓材料的性能以及绘画的肌理表现手法,使传拓技艺与现代生产资料相适应。传拓技法在进行转型升级后,将更加适合时代发展的要求。但若想真正地扎下根基,传拓技术也应避免拓片生产的粗制滥造,提振工匠精神,广泛联合社会其他领域,发挥品牌效应,充分挖掘传拓技术的历史文化内涵,将传拓技术本身蕴含的价值作为发力点,撬动更多的社会资源与新生力量,走创新融合发展道路。
传拓技术具有天然的异变性,它在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需要的同时,其功能开始从实用到艺术进行改变,它的内容形式和风格也随之发生变化。对于传拓技术来说,在保证实物本身完好的前提下,拓片的收藏价值大多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因其保存时间的久远带来的历史价值,二是其内容题材本身所承载的文化价值。在无法改变时间积累的条件下,对拓片内容题材进行升级是促进现代转型的重要一步。“一个发展着的民间艺术不存在永恒不变的民间风格,它必将跟随时代的变迁和审美意识的演变而演变。”②拓片的内容创作也是如此,随着多样的创意设计风格和思想流派的不断涌出,拓片的内容也由传统的中式仿古题材逐渐与当下热点文化相适应,但在适应的同时仍存在有大量拓片的内容与当下的审美需求不契合的问题。比如,现存大量的以文字为主的碑刻,其繁复的古体文字往往使观赏者难以辨识,也不利于其内容传播。若将传拓的文字进行简化处理并增添其吉祥意味,其受众群体也会越来越大。比如出自北朝残碑的《欢喜》拓片、弘一法师题写的《越来越好》拓片以及大量以汉砖吉语为题材的砖石文字拓片,一经推出就深受大众喜爱。此外,近现代诗歌、网络热词、名言警句等符合当下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词句也易成为传拓作品的内容。在文字类拓片盛行的同时,图像类拓片的内容也有了一定的继承与创新。比如孔子、寿星、观音等历史人物的画像就经过了改造,从而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将传统的中式美学思想适宜地融入现代设计理念中,通过深入学习和古今融合,从大量的金石碑刻、文学影视作品、工艺绘画等多方思考或许会为传拓技术提供更好的内容创作土壤。
分工与互惠在个体、群体、族群的范围内发挥着协调与共赢的作用。在传拓技术的艺术生产活动中,分工与互惠体现为传拓作品的内容创作者的组合变化以及传拓作品部分题材的通用与借鉴,在客观上,这也促进了传拓作品内容题材的创新与发展。传拓技术作为一种内容表达的技术媒介,在内容创造的阶段中起到了组合呈现作用。笔者认为,将艺术家、技艺传承人、设计师三个生产单元互相联系,有效组合,将起到合作共赢的作用,也更利于内容题材创作的发展,产出更契合当代审美的实用作品和欣赏作品。
传拓技术传承人是技术的核心,但在内容题材的创作上往往拘泥于传统题材的无限复制,在内容的创造上较为有限。加入艺术家这一环节,在创作过程中依托于技法对内容题材进行设计,将作品呈现出艺术家的艺术特征和艺术个性,为作品赋予艺术价值并打造作品的唯一性,促使包含传拓技术的手工作品提升到高档艺术品的层次,做成“古今风格融合的艺术作品”,从而满足具有消费能力和艺术审美的购买者的需求。比如博古颖拓作品,就属于中式美学特征的传拓艺术品,艺术家在创作中不离情、理、法三大要旨,通过毛笔笔法的组合并加以绘画题写,对被拓物品的形态、艺术、文化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把握,最终达成艺术的创造。这使得博古颖拓作品风格独树一帜,价格也较为昂贵。而设计师则需要对传拓技术具有一定了解,在艺术家或传承人完成创作后,发挥版面策划、艺术设计和题材甄选能力,准确把控市场风向,使设计的作品能够迅速适应市场从而满足人民的需求。以虎纹瓦当拓片与邮票的结合为例,在国内1985年发行的《乙丑年》小本票中,虎的生肖图像就是以秦汉虎纹瓦当拓片为基础,通过设计创作而成的。虎生肖图像的创作离不开内容创作单元间的分工与互助。通过艺术家的选择与设计,以秦虎纹瓦当拓片为蓝本,并进行艺术加工。这样的内容经过传承人精心传拓后,形象更为生动。经过设计师的修改,邮票中的虎图像整体稍微缩小,使虎尾与图案边框的连接之处略微拉开了一些距离,更显文秀和居中,也更为符合现代审美与邮票的设计布局。经过单元之间组合互助,使虎纹瓦当拓片在国外也拥有一定影响力,如设计师将圣诞岛《1998虎年》邮票小全张上的英文“虎年”作以戳样形式。艺术家则通过对传承人创作的汉代白虎纹瓦当拓片进行再创作,将瓦当边框去掉,改变了色彩,并对圆形的虎体进行了一定改动,使得整张邮票充满了中式元素和东方特色,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由此来看,经过艺术加工后的传拓内容,通过传拓技术拓制再经过版面设计和市场调研后,作为艺术品拍卖收藏或作为一般工艺品大量生产投入市场,通过创作单元之间的通力合作,最后呈现的效果往往很优异。
传拓技艺由传拓工具、被拓物品、传拓者三部分组成。传统的传拓材料主要有纸、拓包、墨、白毛毡、白毛巾、绸绫、专用白芨、吸水纸、纯棉布、棕刷、打刷等。被拓物品的范围则极为广泛,我国历史文化悠久,遗留下来的画像砖石、文字碑刻、木制雕刻、青铜器等文物都可作为被拓物品。现代艺术创作,传拓技法的彰显愈显重要。多年以来,传拓技法的种类逐渐丰富,利用不同技法的特点也可以进行区别划分。贾双喜曾在《传拓与传拓技法问答》一书中总结道:“传拓的技法分类可分为擦拓、扑拓两种;按拓片墨色可分为墨拓、朱拓、彩色拓等;按拓技可分为淡墨拓、浓墨拓、乌金拓、蝉翼拓、镶拓、隔麻拓、瓜皮拓、夹纱拓、打拓、扫拓、颖拓、画拓、撕纸拓、隔纸拓等。而从拓片内容的表现形式上看可分为平面拓和全形拓两种;根据上纸的干湿度不同又可以分为干拓和湿拓。”③传拓的图文经过精心的设计创作后再配合精湛的技艺,甚至鲜鱼、树叶等自然物品也可纳入其中。
利用合适的传拓工具并结合多样的被拓物品,技法效果的呈现方式可总结为三种:
第一种:平面感,主要来源于带有记录、展示等作用的碑文画像上。呈现的效果主要有:①残缺效果,即通过残缺的碑石展现饱经沧桑的历史厚重感,如锦灰堆的艺术表现方式就是以残缺制造艺术美感。②阴刻阳刻效果,这是最广泛也是最为常见的表现形式,主要是通过轻微的凹凸效果呈现。③在装裱形式上,将拓片经过处理加工制作成拓本、立轴、镜面、卷轴等形式,其展现的也是平面效果。
第二种:立体感,主要通过技法或物品本身具有的凹凸立体效果呈现。①可触立体感,主要通过所拓物品高强度起伏的凹凸感来展现艺术效果,此效果需要特殊的工具以及高超的技术作为支撑。②视觉立体感,通过毛笔临拓相关器物以及组合线描、拼接、墨拓、剪纸、绘画等技法呈现,形态合理、自然无痕为佳,通过全形拓、颖拓、影拓、镶拓等技法来呈现。
第三种:色彩与纹理。①单色与多色。使用一种色彩进行传拓也被称为“单色拓”,在传拓过程中可以根据个人的喜好自由选择喜欢的颜色。除了基本的墨色、朱红外,常用的颜色还有石青、石绿、花青、赭石等。多色拓主要是指使用了两种及两种以上的色彩进行传拓。多色拓片呈现的是单色的拓展和延伸,在搭配上并无严格规束。如北京印刷学院就存有一张《竹林七贤图》的唐镜拓片,它是用红色、绿色、黑色三种颜色搭配传拓的。②浓淡。主要通过对墨色运用程度的把控来呈现相应的效果,且对拓片的均匀度有严格要求。效果主要体现在乌金拓、蝉翼拓等技法上。③纹理效果。起决定作用的是所拓物品本身的纹路以及在材料及工具的使用过程中主动呈现的效果。
将技法恰当地组合运用,呈现的效果也是极为显著的。以四川汉画像砖为例,四川画像砖拓片在创作过程中应用了书法、印章、绘画、雕刻等多种形式。在拓制技法上,它将宋代郭熙总结的“三远”法观察等方式灵活运用在创作过程中,合理运用平面拓和全彩拓等多种拓法以及“散点透视法”和“仰视俯察”等艺术规则,通过线、面融合促成由砖到纸的形式转化,充分展现浮雕造型,使画面充满立体感、造型感、艺术感,再加以绘画、题跋使作品充满浓浓的古朴美感和深厚的文人气息,从而形成新的艺术特色。
随着时代进步,数字化、信息化、科技化程度的纵深发展,市场对传拓技术的助力作用愈发彰显。在此状况下,徐赣丽博士认为:“在文化产业开发的形势下,可以借助市场的力量,开展生产性保护,以自我群体消费转换成他者群体消费,从而延续其文化生命力。”④传拓技术若想焕发出新的生机,则需要以保护和传承传拓的核心技艺和文化内涵为前提,以手工艺为主要发展道路,借助现代市场的手段,开展生产性保护,发展欣赏工艺和实用工艺,做具有收藏价值和手工艺特点的艺术作品以及面向广大市场且批量生产的工艺品,以此满足不同层次人群的需求。此外,也应坚持产业的领域融合,创新传拓技术组成和传播手段,广联各方领域,走领域融合的发展道路。比如开展“传拓+博物馆”“传拓+文创设计”“传拓+影视文化演绎”“传拓+非遗研学”“传拓+互联网融媒体”等模式,通过领域融合,为传拓技术注入新的血液,使非遗传拓技术在新时代焕发生机。
若传拓技术抛弃融合发展的道路,单纯以技术作为生产要素投入产业开发的模式中,扮以民间艺术或民族文化的伪装,粗暴地将拓片按照市场需求进行生产和销售并以产业化的方式大量生产。这时,传拓作品将更容易受到资本的操控,其品质也会有所下降。多米尼克·斯里纳蒂在《通俗文化理论导论》中指出:“这样的文化产品与艺术并不挂钩,因为它们丧失了本真性,缺少了艺术作品所应有的艺术韵味;而且,它们也不会是‘民间’文化,因为它们并非来自‘民众’,所以更不可能反映或满足他们的体验与兴趣。”⑤
由此可知,传拓技术的产业开发,不能单纯依靠技术作为开发模式,这将使传拓技术逐渐偏离艺术的渠道,甚至会导致传拓作品的简约化、趋同化甚至品质的粗劣化。我们可以通过对传拓技艺丰富底蕴的深度发掘,探寻各类拓片背后的精神文化价值,并搭配自媒体的强大推广作用,既可以扩大非遗技艺传承的大众熟知度,又能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到保护传拓技艺的队伍中来,实现非遗传拓技术的保护与传承。此外,通过创新发展,将传拓技艺融入现代文化创意产业,也可以让创意传拓产品走进生活、融入生活,从而促使公众更好地认识、消费、欣赏、传承、保护这项技艺。
传拓技术是中国特有的保存文献的方法,也是依据时代发展和文化需求应运而生的产物,这对中华文化的保存与传承有着深刻的意义。伴随着时代的发展,传拓技术既面临机遇也迎来挑战,我们更应该重视拓片的内容题材的创新以及现代材料与传拓技法的优化升级,应当充分挖掘传拓技术中所承载的文化内涵,逐渐增强其展示价值和收藏价值。至今为止,传拓技术在科学研究领域依旧有着不可替代的实用作用,对此,我们更应该注重传拓技术的传承与保护,推动传拓技术在多领域的互通与融合,为传拓技术走向现代发展道路注入新的生机。
注释
①诸葛铠.裂变中的传承[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64-65.
②盛希希.浅论民间艺术的现代性[J].文艺评论,2012(5):118.
③贾双喜.传拓与传拓技法问答[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0:99.
④徐赣丽.手工技艺的生产性保护:回归生活还是走向艺术[J].民族艺术,2017(3):53.
⑤多米尼克·斯里纳蒂.通俗文化理论导论[M].阎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