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提升教师信息素养的体制机制创新
——以“能力提升工程2.0”之南京实践为例

2022-11-16 08:26
江苏教育 2022年70期
关键词:研修校本机制

汪 波 陈 平

随着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的日益普及,信息素养逐渐成为教师必备的核心素养之一。教师信息素养提升被列为国家教育信息化2.0 八大行动计划之一,成为教师培训与专业发展的重点和常态化工作。培训评估从易到难分为四个层次:反应层、学习层、行为层、成果层[1]。历经两轮国培,我国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高阶发展更多需要超越学习认知,聚焦教师行为改变与成果生成。2019 年,教育部启动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以下简称“工程2.0”)并提出:以校为本,基于课堂,应用驱动,聚焦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学业评价等四个方面,以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构建“人工智能+教师专业发展”的新生态,助力教育数字化转型。相较以往,工程2.0重点是在行为层与成果层评估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在教学应用与学习应用全面普及中推动全体教师信息素养的普遍提升,是教师在课堂实践与校本研修中提升自身信息素养。

市级作为落地实施执行者,如何让学校以工程2.0撬动学校教育数字化转型,如何让教师在信息技术常态化教学应用中提升能力,如何将工程2.0的校本研修融入教学研修实践中,如何为工程2.0校本推进提供支持与服务,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因地制宜开展体制机制创新。南京市聚焦教师信息素养养成,立足全市20 多年教育信息化与基础教育改革基础,面向国家教育现代化建设需要,从规划决策机制、创新引领机制、支撑服务机制、实施推进机制、评价改进机制等五方面创新工程2.0推进机制,实现工程2.0的高质量发展,全面助推南京市教育数字化转型。

一、形成政府多层级、多部门联动协同机制

工程2.0 涉及南京市8.5 万名中小学、幼儿园、中等职业学校专任教师,学习方式复杂多样,包含线上自学、线下实践、团队研修等形式。从实施主体来讲,涉及市、区、校等多层级管理主体协同;从业务层面来讲,涉及教育行政、教研、科研、培训、电教等多部门协同。所以,建立强有力的领导与协同机制,是做好顶层设计、系统谋划,促进工程落地实施、取得实效的关键。

(一)建立市级多部门联动领导协同机制

多部门合作共管机制,是我国推动复杂事务的常用机制。此次工程2.0 的落地实施就需要多个部门协同,加强组织领导,形成有力的项目规划与领导体制。由此,南京市教育局成立了由党政“一把手”任双组长,师资和信息化工作的分管局领导、处室和直属单位负责人组成的工作领导小组,市教育局高等教育与师资培训处牵头负责,教研、科研、培训、电教等部门明确专人负责,成立工作专班,建立部门联动协同机制。市级跨部门协同机制,与区教师发展中心“四位一体”机制相辅相成,形成了南京市工程2.0项目的协同联动推进体制。跨部门的联动机制有效促进了工程2.0与各部门常态化工作的结合,形成了跨部门常态协同与整体推进工作机制,为教师在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中促进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提供了体制性保障。

(二)形成市、区、校三级协同机制

与以往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不同,工程2.0 是以校为本,市、区两级教育主管部门负责规划、组织、指导与服务支持工作,所以形成市、区、校协同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市教育局负责全市工程2.0项目的统筹推进,做好工程2.0 市、区管理者与试点校管理者培训,做好各区与学校顶层规划与工程实施的过程指导;与市、区教研室合作开展面向全市骨干教师与教研员的专题研训;结合工程2.0 分批推进方式,建立示范校机制,以示范校带动和引领区域学校整体推进。

(三)着力引导学校建立整校推进机制

南京市明确将促进学校整校推进机制建设作为重点。市教育局提出,校本研修是本次工程2.0 的基本组织学习形式,其核心要义为三点:一是解决本校问题,解决学校人才培养问题,解决学校教学全流程的教与学中的问题;二是以本校教师教学实践能力的提升与发展为主要目标,让教师围绕所选择的微能力点进行教学实践,并在教学改进中完成目标任务,学有所成;三是以本校为研修与实践场所,教师在教学问题解决过程中,在听评课、案例学习、教学实践、集体教研等过程中学习与发展。

二、确立理念引领、科研助推的工程2.0 创新机制

(一)以促进教育数字化转型为工程2.0的核心理念

基于理念先行的实践行动才能有效和持久。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5G 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教育迎来了数字化转型的时代节点。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在2022 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推动实现教育数字化转型。教育数字化转型是促进教育组织和机构的价值观优化、创新和重构,是教育全要素、全流程、全业务、全领域的数字化转型,是学生、教师、管理者及家长等数字素养与技能的全面提升[2]。对教师而言,要实现从起步、应用和融合数字技术,到树立数字化意识和思维,培养数字化能力和方法,充分利用资源和数据要素,促进构建智慧教育发展生态,最终适应、支撑和引领教育现代化。

工程2.0以促进教师能力发展为支点,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南京市在工程2.0 的校本推进过程中,引导学校以数字化推动教育转型变革为最终战略目标。在这一理念指引下,涌现出了一批新型教学理念支撑下工程2.0 校本推进模式。如南京市潭桥小学以工程2.0为契机,靶向赋能,构建指向儿童成长型学习的学展型教学课堂;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发展部门运用“工作坊培训+三级协作”培训模式赋能混合式校本研修,取得良好的培训效果。

(二)以专家学术高位引领工程2.0的创新发展

教育实践的发展需要有教育研究专家的指引与支持。市教育局成立了由高校专家、市教科研专家、学科专家等组成的项目推进指导组、教研指导组、科研指导组、校本研修指导组,以课题为驱动,针对工程2.0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达成度、校本研修机制、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影响因素等问题开展研究。项目组通过跟踪指导、走访调研、相关数据分析、作业案例分析等,及时发现工程推进中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以促进工程的持续改进与发展。例如:通过调研,我们发现绝大多数教师能从多渠道获取和筛选恰当的数字技术并运用到备课、课堂教学等各个教学环节,其中教师对信息技术支持下开展的学生测验和评价应用需求不断增加,于是,我们加强引导和指导学校与教师开展信息技术支持的学习评价能力点研修。通过调研,我们还发现教研员是教师在实践与研修中探索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关键人,于是,我们将教研员作为工程2.0 培训队伍骨干进行培训,通过教研员自身信息化教学研修能力提升带动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

三、打造以教研员与骨干教师为主体的区域支撑服务体系

工程2.0突出以校本研修方式来推动,一方面需要市、区、校的教学指导、教研引领和信息技术支持保障等多部门资源协同整合;另一方面,以校为本对集中培训的需求减少,但对学校个性化指导的需求激增,因此,形成多部门、多学科背景协同的指导团队就显得十分重要。

(一)重点打造一支工程2.0高品质管理团队与研修指导团队

市教育局组建项目推进、教研、科研、校本研修四个专家指导组做宏观指导,但对于基层学校而言迫切需要一支能扎根学校一线的支持与服务队伍。南京市重点抓学校管理者与校本研修骨干教师两个团队建设,为工程2.0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撑。

针对学校管理者团队,我们开展学校首席信息官培训,从“时”与“势”方面提高认识,提升信息化教学工作的领导力。开展学校中层干部专题培训,提高管理者推进信息化教育应用项目实施的执行力和行动力。开展培训管理者专题培训,提高认识与理解,掌握实施路径和办法。

教研员是信息化教学研究与实践的主力军,也是推动技术与教学融合创新的关键力量。南京市选择具有技术背景的教学骨干教师及教研员作为培训团队主力军,专门组织教研人员开展信息化教学指导能力培训。与南京大学合作,开展初、高中学科教研员和学科中心组骨干培训,委托部分区组织面向学科教研员和骨干教师的专题研修活动。

(二)为学校提供基于能力点的校本研修方案制定与研修实践指导服务

校本研修是学校的一种研究制度,也是教师的一种研究方式,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将遇到的一些具有个性化和真实性问题作为研究对象的一种教学研究活动[3]。工程2.0要求学校以制定校本研修方案为载体,通过顶层设计,将全校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融入校本研修实践中,促进校本研修与教师对信息技术的教学应用、研究、反思融为一体,让教师通过积极有效地开展信息化教学研究活动,提高教学实践质量,实现学生、教师、学校的协同发展。因此,在校本研修方案制定中,学校能否切实将工程2.0目标与学校教育改革发展目标相结合,能否引导和鼓励教师通过信息技术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能否积极探索教育数字化转型新路径,是落实工程2.0校本推进的关键。

南京市针对工程2.0 对校本研修方案的要求,结合学校常态化研修活动情况,提出了系列指导意见与研修方案模板,要求学校从校情分析、愿景目标确定、绩效目标制订等出发,依据混合式教学模式、项目学习模式、数据驱动模式、在线教学模式等不同信息化教学模式改革需要,结合学科教学特色,指导学科组与教师选择对应能力点。

四、确定以示范校带动区域全面发展的分层推进机制

此次工程2.0,南京市确立了示范校先行、以点带面、全面辐射的推进机制。

(一)确定准则并精选试点校

工程2.0是教师在相应的信息化环境中,通过信息技术促进教学实践创新,进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基于这一认识,南京市在首轮推进中,从基础较好的省市级教师发展示范基地校、智慧校园示范校和领航学校中遴选50 所学校作为试点校。试点学校率先探索、积累经验、引领示范,为后继实施学校提供借鉴经验。

(二)为试点校提供过程化指导服务

试点校作为首批开拓者,在推进过程中势必会遇到很多问题,需要做很多开创性工作。对于试点校,如果不及时给予指导,就可能会知难而退,最终起不到创新引领的作用,因而对试点校的培育与支持非常重要。项目启动之初,我们邀请国家项目办专家开展培训,引导学校采用科学方法分析现状、明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思路,设计实施路径与绩效评价体系,做好校本研修方案的顶层设计。项目中期,市教育局指导组专家深入各区,通过听取专项汇报、参与专项教研活动等方式,对首批试点学校进行中期检查与指导。同时也促进各区试点校相互观摩学习,以不断改进自身工作,确保工程2.0 高质量推进。项目结项阶段,重视形成不同层次优秀案例,以更好地发挥试点校的示范作用。

五、建立基于调研数据支持的过程化评价改进机制

在实践中不断改进,是工程2.0的主要特征之一。在工程2.0推进中,无论是教育主管部门还是学校,都需要建立相应评价标准与模型,采集实施过程中的各种信息,评价实施措施,形成持续改进机制。

(一)形成教育主管部门政策与支持服务改进机制

在工程2.0启动阶段,南京市确立了三年三批次并依托专家研究支持螺旋推进的策略。在首轮学校在线学习阶段,项目组专家通过调研发现校本研修方案顶层规划不足、校本研修目标定位不清等现象。南京市印发《关于深入推进南京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通知》,组建市级专家指导团队,制订示范校创建评估标准,建立市、区协同项目指导举措。在进入线下研修阶段,南京市印发《关于做好全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 学校推进工作的通知》《南京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 校本研修工作指南》,进一步细化规范校本研修绩效目标、主题、内容、形式、安排、考核要求、机制设计等各环节任务。在首轮推进中,通过举办工作会议、调研座谈、联合指导等活动,了解试点校推进情况,分析其存在问题,帮助其解决问题。

(二)基于首轮试点校调研改进工程2.0推进机制

在工程2.0首轮验收阶段,我们通过课题调研,总结试点校成功经验,分析推进中的问题,并从以下四方面改进完善推进机制。

1.激发全员参与的能动性

培训内容强调工程2.0是教学应用驱动,强调在教学实践中学习,在团队研修中成长;着重强调校本推动要教研部门主导、教务部门协同、信息中心支持,多部门联动;鼓励将工程2.0 融入学校已有信息化发展与建设项目中,降低教师工作负荷与学校行政成本。

2.丰富教师培训资源与支持服务体系

建立以学科为中心,以信息技术教学应用为主题的市级数字化教师培训资源。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迫切需要从通用性泛化培训转变为结合学科内容、学科教学特征、学科工具应用性为主的专题培训。因此,以工程2.0为契机,以支持学校不同学科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成效为目标,构建数字化教师培训资源。要开展针对性指导,建立由学科专家、教育技术专家、教师培训专家等组建的专家库,更要从教研员与一线教师中培养一批具有实践创新能力的学科教学信息化专家,从学科教法和信息技术整合方面提供精准帮扶。

3.完善工程2.0政策机制体制保障

结合学校层次、学段特点,加强对学校能力点选择的指导。对智慧校园示范校、教师发展示范基地、学科特色育人示范校等,鼓励学校以工程2.0 赋能学校育人特色的形成与发展为主题,结合学校信息化建设优势,从交互式学习环境、智慧学习环境的能力点进行探索性学习;对乡村学校、薄弱学校,指导其通过工程2.0促进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达标与学校教学质量改进。

4.改进评价体系

面向不同学段、不同基础学校,对推进方式进行分层评价,以促进每所学校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针对不同体系能力点,制定差异化评价体系,鼓励积极探索信息技术赋能教师精准化教学、学生个性化学习。建立聚焦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大数据驱动的精准评价体系,以大数据赋能教师个体、教研组教师群体、学校教师群体以及区、市级教师群体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画像。

猜你喜欢
研修校本机制
一主六维:深度卷入的研修模式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FTA中的环境协调机制
FTA中的环境协调机制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自制力是一种很好的筛选机制
皮革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