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地理课堂教学应追求的“新维度”*

2022-11-16 08:15罗华明温新秀
江苏教育 2022年67期
关键词:育人学科融合

罗华明 温新秀

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发展,对新时代地理学科教育教学的要求提到了新的高度。中学地理教师要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从健全学生人格、促进学生综合发展、提高国民素质等诸方面考虑,打造课堂新模式,通过多维度、多向度的探究和实践,为民族复兴、教育强国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地理课堂历来丰富多彩、精彩纷呈,新时代的发展背景更为地理课堂教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无限的可能。为此,地理教师应该重新审视教材体系和教学要求,勇于实践,锐意创新,为地理课堂注入新的活力和生机,为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和学生的终身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笔者认为,新时代的地理课堂教学应该追求以下几个“新维度”。

一、融合度

融合度是指在立足本学科的基础上不断打破学科边界,有意识地加强学科间的渗透、交叉,使课堂更加丰盈,学科的张力得以持续释放的程度。“融合发展”是《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提出的八大理念之一,加强学科内部知识体系和跨学科知识体系的融合势在必行。学科融合既是学科发展的趋势,也是产生创新性成果的重要途径。就地理学科而言,一方面,学科内部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地理之间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教师需要对教材内容加以整合和提炼,找出学科内在的融合点,把握好不同知识体系的融合度,使地理教学与时代要求相吻合,凸显时代特色。另一方面,地理学科和语文、政治、历史、物理、数学等不同学科之间同样有着密不可分的交叉联系和相通之处,这种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和相通,对培养创新人才、推动课堂改革,起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

学科融合有利于打破原有学科间的壁垒,既推动了课程建设,又丰富了课程体系,更利于帮助学生实现有意义的学习。学科融合应在保留学科独立性的基础之上,积极寻求两个或者多个学科间的共同点、契合点,让学科教学能够相互照应、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做到穿插有序、收放自如。同时应充分考虑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给学生预留足够的思考空间与时间,注重师生的情感交流与互动。当然,学科融合不是简单的知识拼凑和叠加,而应该是通过合理有效的结构搭建,形成学科内外相关内容的有机融合,革新育人模式,形成育人合力。

以高中地理“地球的运动”的教学为例,该教学内容不但要求学生有较高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还需要一定的数理推算能力。教师若能根据学情,在教学中巧妙地融入椭圆、三角函数、立体几何、万有引力定律、开普勒定律、第一及第二宇宙速度等数理知识,则会使地理课堂更加饱满,学科特质更加彰显。

二、创新度

新时代呼唤地理课堂添加新的内涵,服务教育发展,增强创新度。创新度凸显新时期教学创新、先行示范的力度。

在新时代,如何顺应“素养育人”“立德树人”的时代变革,需要我们重新定义学习、定义课堂——完成以学科教育为核心,推动以“新目标、新任务、新实践、新情境、新生活”为宗旨的创新课堂构建。

地理学科的综合性特点为提升课堂的创新度提供了丰富的样本和情境,无论是时政新闻、国际关系,还是天气变幻、四季轮回、花草树木,无一不是增加课堂创新度的好素材、好抓手。笔者认为,具有创新度的课堂是这样的:精彩情境的再现,无所不在的思维碰撞,发自内心的学习愿望,珠联璧合的协作,理性而审慎的质疑,成果分享的快乐,智慧生成的愉悦……

以高中地理“火山地貌”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为例,如果仅仅停留在教材层面,如果仅仅局限在课堂之中,那学生的认知水平、思维发展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做的就是收集相关资料,挖掘身边的教学资源。以笔者所在的南京地区为例,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或者让学生利用闲暇时间,考察南京周边的瓜埠山、桂子山、方山等火山遗迹,让学生在亲身体验和感悟中,探究火山地貌的形成,撰写调查报告。以这样的形式让学生的学习突破教材内容的束缚,让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实现思维进阶。

三、延展度

延展度旨在强调课堂内容的拓展和延伸,使学习有深度,让思维有力度。在日常的地理学习中,不少学生甚至一部分的地理教师都在抱怨诸如地理难学又难教、地理知识过于零碎而不成体系、课堂气氛沉闷等问题。很显然,这些与当下时代的发展和要求格格不入。唯有改变固有的上课思路和模式,增强课堂的延展度,才能真正发挥课堂主阵地的作用,最大化地发掘地理学科的育人功能。

地理学科涉及内容庞杂、学科范围宽广,教师如果没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和足够的眼界胸怀,是难以教好这门学科的。做到有延展度,教师就必须要拓宽知识视野,本着开卷有益的原则,博览群书,丰盈学科知识,促进学科融合,在知识对比、甄别、讨论、总结、抉择中,阐明地理学科优势,彰显地理学科魅力,引导学生用地理的视角观察世界,用地理的思维助力人生。

以高中地理“工业区位”的学习为例,钢铁工业区位的发展变化无疑是难得的经典素材。教师可以以时间为主线,也可以以空间分布为主线,与学生一起归纳钢铁工业区位的变化与发展,同时还可以讨论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钢铁工业对铁矿产地的需求发生了哪些变化?我国作为钢铁工业大国,其布局目前正发生着哪些新的变化?这样的课堂教学既有纵向的拓展,也有横向的联系,以灵动、鲜活替代了生硬、刻板,课堂面貌亦为之一新。

四、自信度

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四个自信”是新时期新时代的重大理论创新,也是推动中学地理教育革新的前进动力。新时代的地理课堂也应该是充满自信的课堂。

地理课堂的自信来自师生共同的、对现实问题的分析和判断。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农业、工业、第三产业方面取得的辉煌成就,在城市建设、基础设施、生态修复、科技发展等方面取得的举世瞩目的非凡业绩,足以让学生产生思想和情感的共鸣,教师可以用具体的案例来加深学生宏观感觉和微观视觉的综合效应,也可以通过课堂互动环节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深刻领悟。地理课堂的自信还来自对祖国壮丽河山、风土人情、优秀文化的高度自豪和文化认同。为此,教师需要采用历史的和现实的多重案例进行演示和呈现,在讨论、比较、思辨中,让学生由衷地产生强大的感染力和推动力。地理课堂的自信当然也来自地理实践。地理实践活动的设计和实施,要以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为宗旨,与地理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应用相结合,引导学生用地理视角去观察、思考和行动,并在对真实世界的感受和体验中进一步提升理性认识,逐步建立起地理知识之间的关联。

地理课堂的自信植根于对客观事实的表述和再现,发自内心的认同和感知。增强自信度既是新时期地理课程的责任担当,也提高了地理教学效果,达到了教学目的,利于学生判断力和决策力的生成,利于学生关注世界和平、全球发展、国际秩序等问题。以高中地理“宇宙中的地球”学习为例,教师可以适时穿插播放我国发射的系列载人航天飞船的视频,让学生感悟国家建设的辉煌成就,感悟航天精神,以激发他们的报国热情,进而树立远大志向。

五、辨识度

辨识度也就是课堂辨别认识度的程度。高辨识度就是它拥有某些特质,能从平庸中脱颖而出,一眼便知此为“它”,“它”即为与众不同。教育从来不是单向的,而是一个双向的、不断创新和不断完善的过程。要打造辨识度高的课堂,地理教师应该顺应潮流,注重自身素养的提升,充分认识和挖掘自身价值,主动积极地应对各种复杂的问题情境,努力成为一个有明确目标追求、有创造活力和创造愿望,通过不断的内省和历练、积累与塑造,完善自身素质,丰富自身履历,乃至于形成独树一帜的教学风格的育人之师、明理之师、明辨之师。唯其如此,地理课堂才能充分彰显学科优势,充分发挥学科育人功能。

以高中地理“可持续发展”的学习为例,多门学科涉及该内容,但只有地理学科可以从生物、资源、工业、农业、城市、人口等多方面展开具体的讨论,并有切实可行的举措付诸行动,学科特色鲜明,育人功效显著。

猜你喜欢
育人学科融合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文旅融合,从无到无限大
破次元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融椅
我和这个世界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