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视域下把握单篇教学的文本特质和教学意义*
——以统编教材八年级下册《一滴水经过丽江》教学为例

2022-11-16 08:15阙金梅张正耀
江苏教育 2022年67期
关键词:一滴水丽江游记

阙金梅 张正耀

一般而言,被选入教材的文本都具有独特的文本特质,既有内容上的,也有表达上的,这也正是阅读教学的意义与价值所在,教学的目标任务应该直接指向和充分体现文本特质。只有文本特质得到了应有而充分的尊重,文本教学才有意义,文本学习才饶有兴味。既然是“特质”,那就是个性、特色与风格,是此文本所独有,而彼文本所没有的。所以,对不同文本的同质化理解是应该努力避免的,否则,单篇文本教学就有可能陷入趋同性、唯一性、单调性的泥淖。

教学文本的特质首先体现在其所在的单元学习要求中。以《一滴水经过丽江》一文为例,此文本是统编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游记散文”中的一篇自读课文。该单元教学要求为:“要了解游记的特点,把握作者的游踪、写景的角度和方法,并揣摩和品味语言,欣赏、积累精彩语句。”所以,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以“了解游记的特点”为中心,自然带出对其他要素的理解和把握。显然,对单元学习要求有了这样的整体认识,对单元内每一文本特质的把握就不会有大的偏差。

当然,具体到某一篇文本特质则应由文本自身说话。很显然,该单元的四篇游记散文在立意、选材、结构、语言等方面各有千秋,充分体现了游记散文“内容广泛,写法自由,风格多样”的特点。

从主题内容看,《一滴水经过丽江》没有像《壶口瀑布》那样,记述作者在不同季节游览时所看到的景象;也不像《在长江源头各拉丹东》,记叙中不时穿插描写自己的身体反应;更不同于《登勃朗峰》,既写景,又写人、事。而是立足于自然风光、历史沿革、人文风情,纵横交错,全面展现丽江之美。

从表达看,《一滴水经过丽江》没有一边记述所见景象,一边表达自己的感受(如《壶口瀑布》),语言精练而饱含激情、富于哲理;也没有集中笔力描写其中某一处景象,将重点描写与一般描写、详细描写与简笔勾勒相结合,并花许多笔墨写自己的感受(如《在长江源头各拉丹东》);更没有把散文与小说手法结合起来,或浓墨重彩,或简笔勾勒,笔法多变,妙趣横生(《登勃朗峰》)。而是写出了一个特殊游览者“奇幻的生命旅程”,写出了它的所经所历、所见所闻、所感所思,把自己的情感巧妙地融入景物之中。

我们不难发现,《一滴水经过丽江》的文本特质更多地体现在表达上——最为突出的是作者自己“化身为一滴水,以水的踪迹为线索”,这样的行文“构思新颖,视角独特”,显得“别具一格”,这正是本篇“游记的特点”,与另外三篇游记散文以人的视角描写所见所闻迥然不同。这一鲜明的特质,是教学意义和价值最为集中的体现,是教学中应着力之处。

通过多次课堂观察,笔者发现绝大多数教师对此是有明确认识并把握到位的,但在实际教学中,却难免有一些偏差。在一次教学研讨活动中,有一位青年教师是按如下教学过程展开教学的。

环节一:以旧引新,话旅游

读万卷书,如行万里路。在这之前,我们已和梁衡共同欣赏了壶口瀑布的磅礴气势,跟随马丽华感受了雪域高原的壮美风光,并随同马克·吐温登上勃朗峰,见识了旅途中的奇景奇人奇事。今天我们就随着阿来一起去著名旅游胜地——丽江,来一场奇异之旅。

环节二:邂逅丽江,明视角

1.这场旅游之奇,首先源自独特的导游,他是谁?(明确:水滴)从文中哪些表述中可以看出来?

明确:“我知道,作为一滴水,我终于以水的方式走过了丽江。”

2.一滴水在走过丽江时全方位展现了丽江的自然风光、历史建筑和人文风情,结合文章语句具体说说,并思考一滴水是从哪些观察角度展现丽江的。(提醒:根据“阅读提示”进行思考)

明确:(1)自然风光;(2)历史建筑;(3)人文风情;(4)观察视角:有远眺雪山之景和古城全貌,还有近距离观看纳西族人的生活场景;有俯视雪山下的美景,有在城外果园仰视美丽的星空。

小结:作者变为“一滴水”,从高到低、由远到近,全方位、多角度展现了丽江。

环节三:品读丽江,悟情思

1.一滴水带领我们多角度领略丽江自然人文风情时,我们感受到这滴水特别活泼、俏皮。可见阿来赋予一滴水人的情思,接下来我们一起看看这滴水到底有怎样的情思。(课件呈现阿来创作此文的背景链接材料)

PPT:请朗读你喜欢的、有趣的句子,说说水的情思是怎样的。(过程略)

小结:一滴水用拟人的手法,语言活泼灵动,富有童真童趣,构思新颖,学生读来兴味盎然。

环节四:拓展迁移,写游历

作者以“一滴水”这一微观角度,巧妙地展现了丽江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这种独特的叙述视角值得我们好好学习。同样,如果是一只鸟、一朵云、一阵风、一株蒲公英……也可以经过我们游览或生活的地方。接下来,请同学们借鉴本课独特的叙述视角,想象自己将化身为什么,改写语段。(出示介绍福建长汀古城的三段文字,选其中一段进行改写)

要求:1.以物为视角,用拟人手法,语言尽量灵动活泼,可调动感官。2.用上一定的观察角度(如仰视、俯视、远眺、从外到内等)展现古城风貌。3.不要改变原语段意思,篇幅不少于150字。

明确:出示改写范例,展示学生改写的片段并评改。

环节五:课堂小结及作业布置

作者写一滴水,用独特的视角、灵动活泼的语言,以叙述的方式,让我们看到了丽江的风景,感受了人文风情,这种游记构思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把课上改写的片段,再串联起福建长汀古城的其他自然、人文景观,扩写成一篇完整的游记,字数600字以上。

这节研讨展示课预设充分、流程清晰,注重情境设计,学习活动多样,特别是有鲜明而强烈的语用意识,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现场写作,并将之迁移运用到课外,这一设计值得点赞。但可供我们思考与研讨的问题也很明显,如“化身为一滴水”的视角为什么是“独特”的?学生学了文本之后,能否明白这样的“视角”与其所描写的景象之间的紧密联系(运用这一“视角”的合理性与艺术性是怎样的),并将这样的认识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又如,这里出现的“叙述视角”与“观察视角”可以等同吗?本文表达的最大特点是不是“视角多元”?如果等同,那么它与其他游记散文又有什么区别呢?再如对“叙述视角”进行拓展迁移的目的是什么?如果拓展迁移的写作活动与文本阅读关联不够紧密,会不会消减文本阅读教学的意义?

很明显,上述问题的关键在于对“叙述视角”这一概念的准确认识和理解上。在现代叙事学上,“叙述视角”是一个常见的概念,在小说中体现得最为充分。它又被称为“人物视角”,是“叙述者采用人物的感知来观察过滤故事事件”,当经某个人物视角对所处的故事空间描绘时,“故事空间在很大程度上成了人物心理的外化,外部世界成为人物内心活动的客观对应物”,这样一来“叙述者对故事空间的描述,不但写了环境自身的性状,同时也写了叙述者对环境的感触”,从而进入环境与心境相映的状态。[1]这在第一人称体验视角里表现得愈加明显,从而将读者直接引入“我”的内心世界,并激发读者的共鸣。

将这样的理解迁移到一般意义上的叙事、写人散文中,我们不难发现它的“叙述视角”在很多情况下就是作者自己,属于第一人称体验视角,如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等。而在写景散文中,“叙述视角”则可能有所变化,如老舍《济南的冬天》,主要是第一人称叙事视角,但其中也有第三人称;刘湛秋《雨的四季》是第三人称叙述视角;朱自清的《春》,则采用了特别的儿童视角。由于游记散文多为作者的个人生活经历,叙述视角无疑就是作者自己,本单元的另外几篇课文都是如此。

虽然《一滴水经过丽江》的第一人称体验视角是“一滴水”,可这自由灵动、活泼多姿、富有浪漫色彩的“一滴水”却正是作者的化身,“作为一滴水,我终于以水的方式走过了丽江”的表述就典型地体现了这一点。可见,本文的“独特”之处并非一般意义上“观察视角”的独特,而是“叙述视角”的独特:通过“一滴水”对丽江的形象感知,引导读者随着水的游踪,圆满而惬意地游完了美丽的丽江古城,并贯穿了自己的感受和情思。当然,这“一滴水”在叙述自己的游历过程与印象时,诚然有对景象的“观察角度”,但那是任何一个游览者都会有的,不是它所独有。比如梁衡的《壶口瀑布》写枯水季节的壶口瀑布,就分别有俯视、仰视、平视等多个观察角度。这位青年教师把“叙述视角”混同于“观察视角”,从所谓的“视角多元”引导学生阅读和欣赏文本,没有抓住“叙述视角”这个“牛鼻子”,文本特质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甚为遗憾。

教学中仅仅满足于让学生对“叙述视角”形成一般性认识与理解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要让学生明白的是:用“一滴水”的视角,而不是人的视角,“新颖”在哪里,“独特”在何处?就具体文本而言,是不是任意一个事物都可以作为叙述视角?选择某一叙述视角与其写作意图和情感抒发有着怎样的关系?与行文思路、篇章结构又有怎样紧密的联系?丽江之美可谓“前人之述备矣”,如何才能不落窠臼、脱颖而出?本文能够在众多的文章中脱颖而出,并被镌刻在丽江古城入口处的巨石上,成为丽江的一张名片,其中必有缘由。对其缘由的认识、理解乃至探究,可以让学生的思维进入到新的天地,上升到新的层次。如果学生明白了“叙述视角”在写作中的独特意义,他们就会受到一定的启发,在写作中学会模仿并能够创造性地运用,问题在于我们让学生怎么运用,这涉及阅读教学中写作训练的逻辑定位。

在阅读教学中相机进行写作训练是正常现象,但阅读教学的写作训练与写作教学是有区别的,它的侧重点不应该在“写”本身,而是以“写”的方式促进学生“读”和“悟”;通过“写”让学生更加全面充分、细致深入地理解与感悟文本,使认识变得完整、清晰和深刻。当然,这样的“写”是“读”和“悟”成果的外显与转化,能够让学生学习运用文本的表达方式,实现课内与课外的有效迁移。完全抛开文本特质、另起炉灶式的“写”,会使文本教学发生偏移,不仅使“读”显得粗糙和肤浅,而且也不可能“写”好。这位青年教师花了近半节课时间让学生改写所提供的文字(在三段中选择一段),偏离了要学习的文本,使阅读课变得像写作指导课。

长期以来,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屡遭诟病,背后原因非一言可尽。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有的教师罔顾文本特质,注重共性,忽视个性,偏重全面性,忽略丰富性,不能在单元视域下准确定位文本教学的目标任务,不能科学合理地安排学习活动、充分发挥文本的教学价值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其实,阅读教学的任务就是要引导学生追求某种“意义”,无论是宏大叙事,还是微观刻画,是多元呈现、深入描述,还是独辟蹊径、创意表现,“意义”就潜藏在文本独特的内容与表达中。文本“意义”凸显出来了,教学才会有意义、有价值。

猜你喜欢
一滴水丽江游记
珍惜呵护生命中的每一滴水
从Holiday到Foliday 复游城或将重塑丽江度假方式
丽江三朵节
一滴水照见太阳
我是山上一滴水
一滴水
地心游记(十)只剩我一个人
寻梦环游记
寻梦环游记
超市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