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忆文
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明确小学阶段数学教学工作开展所应达成的几个目的:第一,就是要注重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第二,就是要注重学生思维个性化的培养;第三,就是要注重学生探究合作性的培养;第四,就是要组织学生进行及时讨论与分享,以便于实现对知识的掌握。基于以上四种培养目的,教师就可以将“自主—互助”这种教学模式进行应用,对于该模式的应用能够从根本上满足小学阶段数学教学的实际需求,同时也有助于教学目的的达成。
“自主—互助”教学模式的应用主要是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的模式,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需要学生积极主动地去自主探究、交流分享以及互助合作。“自主—互助”有五个层面的划分,分别是互助释疑、达标检测、自主学习、总结提升以及教师点拨等五个层面,该模式作用的发挥主要是想要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在使用“自主—互助”模式的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学业水平、性格差异等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地进行运用。在进行该模式的实际运用时,教师一定要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这种氛围的营造十分有助于学生的自信分享以及合作探究,这种氛围也能够让班级内的全部学生都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运用该模式时,教师也要注意实时引导,及时鼓励学生进行分享,启发学生进行互帮互助、互查互议、互相鼓励,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的单方面教学变为现阶段的多向交流。教师在上课时,也需要进行学习小组的划分,以便于促进学生之间更加方便的交流[1]。
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对专业人才的素质水平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除了基本的专业知识储备之外,各大企业、公司以及相关部门,对人才的综合素质以及专业技能水平也有了更严格的标准。小学阶段的学生,处于一个发展空间较大、年龄较小、可塑性较强的关键阶段,每个学生在学习成长的过程中,都展现出不同的特点以及自身所擅长的方面。基于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结合每一个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采用针对性的教学方式开展相关教育教学工作,以满足小学阶段学生发展的差异性需求[2]。而在小学阶段,小学数学这个科目的学习,需要学生本身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强、语言组织能力较强。因此,教师就要将“自主—互助”教学模式进行及时的运用,让学生在这种模式之中,发挥自身所长,锻炼自身的自主思考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同时,这种模式作用的及时发挥,也能够让学生及时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处,这样他们自然而然就会寻求合作学习、交流学习,进而达到预期学习目标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之中,学生会得到知识储备量的增加,同时,也会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3]。此外,“自主—互助”模式的应用也与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标准相契合,符合以学生为主体,开展相应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
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所起到的就是启发引导作用,而学生所要发挥的则是属于其自身的主体作用。学生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除了要对相应知识概念进行理解以外,还要对一些数学知识进行及时的动手实践,在传统教学模式之中,也会设置一些需要学生自主动手进行实践的环节。但是,由于小学阶段学生的注意力有限,好奇心较强等原因,在动手操作时,往往会产生一些问题,即使教师进行了相应环节的设置,但是也会因为各种原因导致动手操作结果的不理想。这样既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也没有得到应有的教学成果,得不偿失。近年来,随着教学行业发展的推动,教师们发现,之所以动手实践的结果不太理想,主要原因是大部分的动手操作活动,都是以单个学生为单位进行的。学生在进行实践的过程中,如果对某些数学概念没有理解透彻,在动手实践时,就会无从下手,他们的注意力就会被别的事物所吸引,长此以往,学生不理解的知识由少到多,越来越多,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就会越来越差,学生也就更加没有自信心来进行相关的实践操作了[4]。基于这种情况,教师将“自主—互助”模式充分运用在了小学数学的教学之中,对学生进行了分组教学,并且合理地进行了动手实践活动的创设,启发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与小组成员进行及时的讨论与探究,引发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例如,在进行苏教版四年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对于《升和毫升》这一课的教学工作开展来说,就是一个能够充分锻炼学生自主实践操作能力的机会。教师除了可以用多媒体进行相关知识的形象展示以外,还可以带一些杯子、水壶等容器,来让学生进行水的盛接,看一看不同的水杯以及水壶在进行水的盛接时,会有怎样不同的特点,也可以让学生看一看一整壶的水能够装满多少个杯子。让学生在这种实际操作之中,对“升和毫升”的概念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以便于后续教学工作的开展。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也要让各小组学生进行及时讨论,说一说他们对于升和毫升的认识以及二者的对比、怎样测量等问题。
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一般教师都会以概念引入作为开头,来进入到课堂之中。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数学概念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高度概括性以及抽象性的特点,如果教师没有经过任何启发与引导,直接将相应数学概念教授给学生,就会致使学生对于相应概念的理解不够透彻,掌握不够扎实。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自信心就会受到打击,学习热情就会被消磨,给学生造成巨大的数学学习压力。基于此,教师其实可以把相应的数学概念与实际生活进行联系,站在生活中的数学发展角度,开展相应的数学教学工作。在课堂上,将学生划分成不同的小组之后,教师可以设置一个主题来组织各小组学生进行PK,小组内部分同学如果对于相应的知识理解不透彻,同组的学生可以为其进行解答,进而共同去探究生活中常见事物对于相关数学概念的体现。再经过小组之间的讨论、思考与分享,加深对于相关知识概念的记忆,这就将“自主—互助”模式的作用进行了充分发挥。
以苏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升和毫升》这一内容为例,“升和毫升”的概念都是十分抽象的,如果教师仅仅是将二者的概念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学生就会处于一种迷茫的状态。因此,教师就需要将“升和毫升”的概念教学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如学生们在生活中对于饮料、矿泉水等是经常看到的,同时一些家庭常用的如酱油瓶、油桶等,在外包装上都能够清晰看到“升和毫升”的显示,一般一瓶普通的矿泉水通常为500毫升。诸如此类的例子不胜枚举。教师在应用“自主—互助”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就可以将“生活中的升和毫升”作为课程开展的主题,组织各个学习小组来进行讨论、思考与分享。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同时,在进行分享时,也是对他们语言能力的锻炼,十分有助于学生对于本课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数学课程的进行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要及时将提出问题的权利进行充分的发挥,在适当的时候要将这项权利赋予给学生,这样才能够保证学生在解决教师问题、提出自身问题的过程中,真正做到对相关知识的吸收。教师在提出问题时,一定要结合实际的课程进展尽量将问题设计得更加多样化一些,让各个学习小组学生在解决相应问题的过程中,能够思考得更为全面,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循序渐进地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小组学生在进行问题结论分享的过程中,也可以让同一小组的同学帮助其进行补充。教师不要再将习题的计算作为学生巩固复习的良好手段,而要将知识的学习与问题的实际解决以及生活的实际体验相结合,让学生对于知识的获得能够更加直观,进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与积极性,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5]。
例如,在进行苏教版五年级《负数的初步认识》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可将问题引入课堂,引发各个小组之间的迅速讨论与思考。例如,可以向学生提出“你们所见到过的负数都有哪些?”“你们认为负数都可以表达什么样的含义?”等问题。许多学生如果已经进行了提前的预习,他们就会回答说:“老师,我在温度计上面看到过负数,它所表达的是零下多少摄氏度。”由此,学生就能够联想到天气预报的播报,经常会提到某地的气温在零下多少摄氏度,它就是用负数表示的。而这个时候教师也可以将自己所收集的负数给学生进行展示,如山地与盆地之间的海拔就会有明显的差别,高于海平面记为正数,而低于海平面则记为负数。由此,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新一轮的思考,“0到底是正数还是负数呢?”最后再进行总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这样整个流程下来,学生将课堂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还有相关问题进行了结合思考,对于负数的概念的理解也更加明确了。
而在进行苏教版六年级《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在正式上课之前就可以先用多媒体进行生活中的长方体以及正方体的展示,在进行展示之后,可以让各学习小组进行自主互助式讨论,在讨论之后,就可以各组选出代表来进行汇报。生活中常见的长方体有冰箱、电视等,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提出这些常见的长方体有什么样的特点这样的问题,进而让各小组学生进行正方体以及长方体的特点的总结,并说出它们长、宽、高、棱长、顶点等特点,同时将长方体与正方体之间的关系进行明确。此外,为了让学生对于正方体或者长方体的结构有更加清晰的认识,教师就可以组织各个小组进行研究,怎样沿棱剪开能够得到展开图,并且可以让各小组进行实际的互助裁剪实践活动,每个同学都可以提出建议,每个同学都可以动手操作。
综上所述,“自主—互助”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是十分必要的。教师将该模式的作用在实际教学中进行充分发挥,有助于学生协同合作意识、动手操作能力、自主探索能力、语言组织能力以及立体联想能力的提高。此外,对于“自主—互助”模式的应用也有利于教师对学生不同差异的把控,进而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有针对性地进行相应教学内容的调整,促进每一个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增强小学阶段学生的自信心与专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