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庆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练习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所在,也是音乐的核心与灵魂。节奏练习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扩展对音乐的认知,教师应该给予节奏练习足够的重视。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无论是音乐课程还是其他课程,培养学生的兴趣都非常重要。音乐课程的学习能够帮助学生在学业压力之余,提升想象力与创造力,而且节奏练习能够更好地提升学生的音乐素质。本文主要是分析与研究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节奏练习,阐述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节奏练习,并且提升学生的音乐素质[2]。一般来说,节奏训练比较枯燥乏味,所以教师应该注重方式方法,尝试用多种有趣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对节奏训练产生兴趣,将较为高深的理论知识变成生动形象的语言,发掘和保护学生的创造性。
节奏练习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基础与核心,小学生只有全面熟练掌握了音乐节奏,才能更好地对音乐旋律与节拍进行学习。它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各方面综合素养的提升,还能提升学生的创造力。进行节奏练习,是音乐课堂中的基础学习,它能够帮助学生更快地掌握学习音乐的窍门。另外,想要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节奏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它能够帮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音乐的学习中,从而进一步掌握音乐的旋律,提升审美能力以及感知能力。但是,很多音乐课堂中,教授学生节奏练习的方式还比较传统,导致学生节奏感比较弱,无法真正体会到音乐的美妙。小学生好奇心都比较强,一些比较有趣的事物很容易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所以教师在课堂进行节奏训练的时候,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特点,采取更为有效的教学方法。例如,注意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进一步增强学生对节奏练习的兴趣。想要提升音乐教学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总体效率,离不开音乐节奏的训练,这也是学生掌握音乐基础知识的关键所在,有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形成。
在目前阶段,绝大多数教师节奏训练的方法比较传统,一般是讲述基础理论知识,从教材内容入手进行讲解,容易导致学生对节奏训练失去兴趣。一部分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无法真正掌握节奏练习的技巧,从而降低学习的积极性,严重的会打击他们学习音乐的信心。同时,音乐课堂上教学模式固化,都是按照教材知识的顺序进行讲解,这种课堂,不仅让学生感到压抑,还无法真正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导致他们无法真正理解节奏感,丧失学习兴趣,学习起来困难重重[3]。另外,学校也不够重视音乐课程,在众多的科目中音乐占用的课时最少,而节奏训练又需要大量的动作模仿,由于时间有限,学生只能掌握最基础的动作练习,无法进行深入的学习,导致其不能将节奏练习和音乐融合在一起,音乐素养也得不到很好的提升。
所以,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师应该改变这种现状,跟上时代步伐,积极采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将节奏感带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提升学生对节奏训练的兴趣[4]。用多一些实践、少一些理论,帮助学生发现音乐中的美。
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可以知道他们的思想观念大部分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认知水平还没有达到一定高度,况且小学阶段正处于开发智力的重要阶段,所以教师要重视在开展教学活动时的教学方法[1]。在节奏练习中,应用游戏的形式开展教学可以提升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安排以小组形式进行节奏训练,在这个过程中播放一些节奏感比较强的音乐,引导学生进行即兴表演,跟着节奏做一些动作。
教师可以训练学生通过朗诵诗歌以及民谣等,从语言出发掌握节奏。例如,在学习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小动物回家》这一内容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教学。首先学生可以用对唱的方式演唱歌曲,能够比较有节奏感地唱出小动物的叫声,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节奏模仿,这个练习可以重复进行,标准是看学生是否能够对节奏进行准确掌握,模仿的节奏要从简单到复杂,从慢速到快速,时间也不要过长,否则便会降低学生学习的兴趣,失去教学的意义所在。其次,教师可以事先为每名学生准备一个动物的卡通图片,让学生说出自己手中拿的是哪一个小动物的卡片,并模仿小动物的样子,引导学生通过音乐节奏做全身运动。在做模仿训练的基础上,也要做进一步的节奏训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手和脚等能发出声音的肢体做动作,以此来加强节奏训练。另外,也可以用声势作为音乐旋律伴奏,让学生随着音乐旋律来律动,几名学生可以自行分组来进行比赛,教师通过几个声部组合起来的和声节奏,让学生在合作中产生和声共鸣,在游戏中掌握节奏,在游戏中收获快乐,在游戏中收获知识,让学生意识到节奏训练并不是枯燥乏味的,并能够在学习中体会到更多的乐趣。
小学生的天性便是爱玩,教师可以采用讲故事的方法进行节奏练习,能够让学生始终在愉悦轻松的氛围中掌握节奏,不仅可以提高他们对音乐的感知能力,也能提高他们的自主创作能力,可以更好地吸收、掌握教学中的一些重难点。教师可以采取更多的课堂实践来推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高涨,将枯燥繁多的理论知识整合成比较简练的内容,变成比较生动形象的语言,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各种活动中掌握节奏感,打下良好的节奏基础。
例如,在学习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龟兔赛跑》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歌曲内容分组编排故事,教师一边讲故事,一边给学生安排不同的角色,并戴上标有音符名称的头饰,让学生进行表演。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便能比较清楚地知道这些音符的时值是不一样的,哪一个比较长些,哪一个比较短些。在他们理解角色速度变化的基础上,再次出示节奏,学生通过亲身体会便能比较容易地掌握不同时值的节奏特点,教师也可以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生动描绘龟兔赛跑的故事[4],详细描绘清晨景色以及龟兔赛跑的热闹场面,塑造乌龟与小兔子的形象,以及他们各自的特点。通过这种讲故事的形式,让学生一边听故事,一边听音乐,更能激发学习的兴趣,丰富其想象力,从而更好地掌握节奏训练,全身心投入到音乐学习中。这种方式还能帮助学生对音乐作品进行深入理解,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采取这种讲故事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可以进一步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教学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在小学音乐教学课堂中,练习节奏还可以利用乐器进行。一方面,打击乐器是一种节奏感比较强的乐器,声音也比较清脆,比较容易被学生接受,在节奏练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使用铁三角以及双响等打击乐器,训练学生节奏感的同时,提高他们对学习的热情[3]。另一方面,在教师出示节奏时,学生已经被乐器吸引住了,很快便能提起学习的兴趣,兴致自然而然也会提高。教师可带领学生认识乐器,会正确演奏乐器,了解每一种乐器的演奏特点,利用想象力进行节奏训练。
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欣赏《龟兔赛跑》的主题音乐时,可以先让学生认识两件乐器。教师在备课时可以利用多媒体下载单簧管以及大管的图片,当点击单簧管字样时,它便会自动响起音乐,点击大管字样时,它也会自动响起音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音乐旋律,让他们自行分配音乐给小动物,可以给学生一定的小组讨论时间,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单簧管奏出的音乐比较轻快活泼,更加适合蹦蹦跳跳的小兔子,所以就把这段音乐送给小兔子,这时教师可以再让学生听一听大管奏出来的音乐,它相对来说比较平稳、低沉,所以就可以把它送给慢吞吞爬行的乌龟。当听完这一段节奏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听一听这两个主题音乐,随着音乐的节奏表演乌龟和兔子的动作,当听到兔子跑的音乐时,学生可以拍手,当听到乌龟行走的音乐时便可以跺脚,当学生熟练掌握这一套动作时,教师要给予学生一定的肯定,鼓励他们继续学习,让他们在欢快的氛围中掌握本节内容。与此同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疑问:通过学习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总结:骄傲会使人落后,所以小朋友在日常生活中不能骄傲自大,要一步一个脚印。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他们的鉴赏评价能力。
当小学生在比较熟悉节奏后,可以采用打击乐器或者是动作等形式进行大胆的创编节奏。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学会适当放手,积极鼓励学生独立自主地采用自己的想法去创造节奏。每一名学生都有自己的想法,可以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进行大胆的尝试,无论结果怎么样教师都要给予学生一定的表扬[2]。与此同时,也要鼓励那些比较胆小,能力相对来说较弱的学生,保护他们的创造性以及积极性。
例如,在学习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种玉米》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大胆地创编节奏。在创编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交替出现节拍,要出现有规律的强弱以及长短节拍,训练有素的节拍以及节奏感才是训练学生乐感的重要部分。当教师播放完伴奏音乐之后,可以先询问学生有什么感受,能够联想到什么,具有怎样的情绪,可以给他们一定的小组讨论时间,探究这段音乐到底在表达什么,鼓励他们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例如歌曲中,“校园地里播种上金玉米,我来锄地你来割茅草”,教师可以先将这组的旋律弹奏下来,让学生自行体会,通过整体的学习之后,让他们自行编奏,给他们大胆的创作机会,最终在课堂教学结束之前,教师要告诉学生热爱劳动,珍惜粮食。
本文主要通过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节奏练习的重要性和节奏练习的现状,探讨小学音乐课堂中节奏练习的若干策略,如利用游戏开展节奏练习、在故事中感受音符、利用乐器帮助学生掌握节奏感、鼓励学生创编节奏。综上所述,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采取有效的方式开展节奏练习,让学生从心底喜欢上节奏练习,积极主动地进行节奏练习,以此来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节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