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价值链分工背景下高校外经贸类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2-11-16 04:52徐国庆
科技与创新 2022年10期
关键词:价值链人才教学

徐国庆,周 明,曹 静

(东华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江西 南昌 330000)

1 研究背景

伴随着全球价值链专业化分工的不断深入以及跨国生产、服务效率的提升,世界范围内的劳动者需求市场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用人单位在追求劳动者基本道德、文化、技能素质的前提下,更强调劳动者本身所具有的创新意识,这进一步促使各国高校在人才培养上,越来越突出创新创业的重要性,以应对未来职业市场的冲击与挑战。由于对外经贸类人才所从事对外交流工作的特点,在全球价值链分工背景下,增强该类型人才创新创业意识,突出高校外经贸类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当前中国在技术升级之路上不断前行,《中国制造2025》纲领性文件自2015年5月颁布实施以来,中国政府为打造高端制造业,抢占全球价值链制高点,不断从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视角整合资源,加强指引性投入和引导性发展,特别是在人才要素的投入和培养上,不断强化人才的技能性和可应用性相结合,通过打造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一方面既检验了全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培训成果,另一方面也通过国内外不同高校主体的参与,达到了创新创业的多层次和多维度交流。这些进一步反馈至高校的教学中,也在不断推动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前瞻性技能培训和市场化应用的深度结合。

在全球价值链分工背景下,各国积极开展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研究,在国外的研究中,较多的学者强调了创新创业的重要性,有学者认为创新创业对知识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创新的生态系统会对创业起到基础性作用,仅仅拥有技术并不能保证创业成功,更需要有一种创业文化的支撑[1-2],另一些学者指出创新创业应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如设计思维、横向思维、系统思维和蓝海战略等不同思维模式,同时应灵活地调整这些思维,并形成个性化的自由风格[3]。在中国,针对创新创业类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上,一些学者指出在培养的时间上,应根据人才在不同阶段的认知和需求进行价值激发、整合、转化和实现,进而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素质[4],还有学者指出新技术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找准“产学研创”一体化培养模式的外在需求,以兴趣为动力,激发内在需求,以课程为依托,夯实教学基础,以技术为手段,丰富实践平台[5]以及突出高校在就业指导中着重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批判思维、创业意识和决策能力,鼓励在创新就业指导理念、加强师资建设、优化就业指导环境的同时,不断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6-7]。综合而言之,做好外经贸类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除了需要强调创新创业的重要性之外,还应强调政企校等创新创业环境以及课程、教材、教学方式更新等多层次要素相结合的培养模式。

2 问题的提出及分析

2.1 问题的提出

在当前国内外技术不断升级的背景下,各种高精尖技术不断出现,特别是涉及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生命健康、脑科学、生物育种、空天科技、深地深海等8个科技前沿领域。外贸是现代经济发展重要的助推剂,在强化商品互通有无的基础上,当前更突出跨国公司内部中间品的贸易,这些带来了极具技术吸收和技术升级的变革色彩,因此对与外贸相关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应不断提高重视程度。通过对当前日益深入的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分析,各行各业对创新创业类人才的培养已显得尤有必要,特别是在结合该背景下对外贸类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上,已成为国内外众多知名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方向。因此,本文拟从当前全球价值链分工背景出发,通过分析在该背景下,高校的教学与创新创业实践如何结合不同的主体,如政府、企业、市场等,采取更为有效和持久性发展的对策,以期更有效地培养外贸类创新创业人才,以适应劳动力市场需求和个人的长期发展。

2.2 问题的分析

针对本文研究的问题,首先是关于人才培养模式的界定,其应依托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规格,从为实现人才培养过程的一整套管理和评估制度,到与之相匹配的科学的教学、实践等方式方法和手段。关于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入认识,在不同的时代有较大的差异;在今天这个全球化时代,若不能紧盯市场需求的变化,多方了解,仅仅依靠自身的观察很容易制定出有所偏差的目标,其规格可能与真实的市场相脱节;一套良好的管理与评估制度需要经过多方论证,更需要有具有丰富教育行业经历的专家学者共同论证,相匹配的教学、实践等手段,更是不能与现实脱节,特别是应关注分工的深化与技术前沿的变化。

其次是具体结合全球价值链分工背景,为满足企业的生产与消费的需要,遵循教育应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情景建构主义学习与时间性学习相结合等多重理论的指导,在高校外贸类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上,凸显教材的实践性与创新性、教师的“双师型”教学方式方法的时代性而展开分析。教材的实践性来源于编写者的实际行业经历,因此需要更多的行业导师能进入到应用型教材的编撰工作中;同时也应大力培养具有其他相关行业资格证书的教师,使其能接触到前沿的实务环节,不至于造成理论教学与实际业务的脱节;引入有效且吸引学生兴趣的教学方法,应不断深入研究,深化场景式、互动式、反馈式教学的环节,应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不断展开。

再次,在遵循产业形态不断升级,商业模式不断演化,商业过程不断复杂化的过程中,结合人才培养的本质,通过分析特色化的项目,建设深受学生欢迎、同行认可的一流课程。如何准确认知产业形态是当下数字经济和全球化分工面临的重大挑战,当前商业模式不断演化,如何能抓住稳定的流量,化繁为简,是深化人才培养的重要步骤,只有促使学生真正紧跟时代前沿,找准朝阳产业,深耕特色化项目,才能最终促使师生能共同适应这个多变的世界,学到真本领,找准未来职业的定位。

最后,通过知识能力与素质不断结合,提升培养层次的高阶性,分析通过社会实习和企业实践的锻炼,提升课程内容的前沿性和时代性。学生个人能力和素质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作为教师,如何培养更高水准的学生是面临的重大挑战;只有让学生明白理论来源于实践,服务于实践的道理,才有可能真正促使学生热衷于投身实践,而不是走过场似的去实践,最终形成无目标意识下的散漫;凸显课程的前沿性和时代性是提升学生动手能力,具备实践水准的重要手段。

从横向层面看,在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上,应注重不同界面之间的渗透融合,从创新创业视角的创客模式、智能制造视角的跨界模式、商业演进视角的工商融合模式、全科通识教育的专业教育模式等不同视角分析,不应简单利用各种技术手段和方法把创新创意转化为实体作品,而应深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从学校、企业、个人、社会等整体视角出发,坚持现代大学应摒弃功利化思想,做好教、学、研的“三位一体”以及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和毕业论文设计的“三位一体”,创业教育、创业训练与创新实践的“三位一体”,推进创新创业的入门普及教育、通识教育、专业创业教育和行动实践教育的层进式结合,不断发挥高校智库作用,促进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更新。

结合当前全球价值链分工深入发展的时代背景看,应通过教材、教师、教学等不同方面的优化配置,有效调整适应市场创新创业需求的诸多方面,形成优化各种不同资源的组合,并进一步加强教师主体、学生客体之间的互动和有效沟通,突出创新创业型教育培养模式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在具体的方法上,首先应突出创新创业的实验教学,将部分理论性较强的内容置于特定的实验和实习教学框架之中,增强理论性知识的教学效果;最大限度地利用互联网资源和企业实习资源,提升学生所学知识的全面性和前沿性;其次,在对相关培养理论进行深入阐释的基础上,应进一步采用实证模型分析结合创客模式、跨界模式、过程模式、工商融合模式的优劣,具体量化新型融合模式所带来的积极作用。

3 结论及对策

3.1 注重个性化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

通过对既有理论的分析以及相关实践的调查,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下,不同高校应注重树立个性化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理念,构建层次多样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基于个性化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优化个性化的创新创业教学评价,完善个性化创新创业人才保障措施,促进大学生个体创新意识的提升,不断投身实践创新创业。由于不同行业或地区高校的特色性,因此应根据自身的特色和定位,展开多层次和多渠道的人才培养,强化道德、人文素质的共性提升,以及行业技术能力、实践化操作水平的差异性提升。在具体的创新创业体系的构建过程中,要不断突出师生教与学的激励机制,调动教师实践教学的积极性,也提升学生努力学习实践技能的热情,这些需要不断完善现有的人才培养保障措施,激发学生自身的创新素养和创业情怀。

3.2 引入实践教学和实习环节,促进师生互动

各高校在外贸类创新创业类人才的培养上,应注重协调教材、教师、教学的同步更新,突出教材的现实实践需求和前沿性,注重教师的职业经历和实践操作性,强调教学方式方法的互动性与融合性,同时,突出实习教学,不断提升实践操作的思维广度和深度,引导师生互动、优先满足职业市场的高层次需求性。凸显教材的实践性和前沿性是开展实践教学的重要前提,只有教材定位精准,才能促使学生明白自身所需,并不断践行之;教师的教学本身不仅仅是传授课本知识,更需要结合实践,依据实践解释理论,而这些需要教师的从业经历或者相关的职业证书,特别是要突出这个“教”的过程,依据市场化需求,拓展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3.3 联系地方经济发展,构建良性互动平台

在具体的培养模式上,应从高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整体视角出发,积极促进应用型本科高校获取地方政府支持,构建校政企合理分工、良性互动的大学创新创业教育机制,利用亲产业优势,构建创新教育的“大课堂”,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打造多种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开展国际创新创业教育合作。学校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规划、政策和资金的扶持,而政府政策的制定与执行很大程度上也需要学校供给的人才,因此合理协调学校与政府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创建良性互动的学校与政府的关系有利于学校的长远发展,更有利于学校在创新创业教育上的真正落地实现;而学校与企业之间更是一种天然联盟的关系,学校为企业提供人才,企业为学校提供就业岗位,同时在这个市场上面,两者共同面临技术创新的冲击,也能携手抓紧技术发展的机遇。

3.4 突出创客模式,提升知识储备,深化经验总结

最后,应突出创新创业实践的创客模式,融合空间和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提升外贸类人才的跨界知识储备,着重深化创新创业理论和实践操作过程中的教训吸取和经验总结模式,不断优化既有的名人效应,提升协同合作的精神,实现跨专业、跨年龄、跨区域的深度合作方式,实现线上资源共享、线下实践加分的激励型创新创业。创新创业实践的创客模式本质上一种突出创业体验感的新型模式,在当前全球化不断深入、技术革新越来越快的背景下,对于未来的外贸行业从业者,只有从多途径、多渠道引导创新创业者,不断突出不同学科背景的知识储备,强化内外部因素的协同共振,才能促使未来的从业者真正掌握必备的技能,引领未来的创业行为。

猜你喜欢
价值链人才教学
南岸:聚人才之智 建创新之城
数字化转型与价值链成本管理研究
价值链会计研究的现状和管理理论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价值链重构》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毛遂自荐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