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瑛娟,贾长安,周小婷
(商洛学院经济管理学院,陕西 商洛 726000)
创新创业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新精神[1],这与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人才要求培养具有文化产业管理理论知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的目标不谋而合。然而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大多高校在人才培养中仍存在理论教学侧重有余,而创新创业教育不足的现状。如何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教育有机结合,成为了高校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重要课题。结合商洛学院应用型本科院校定位、文化产业管理人才需求实际以及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大学生特质,设计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创新专业课程体系,并提出创新教学模式,以期为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目前已有部分学者对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及教学模式改革进行了相关研究。叶岚[2]提出应在专业学科教育中引入创新创业教育,同时建立与之相匹配的实践机制和管理机制;钟新等[3]则提出创新创业师资培训、教材选择、大纲制定、创新创业理论与案例的融合等是构建创新创业教学体系的关键要素;李德丽等[4]认为应通过“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的形式开办创新创业教育;吴立全[5]则以市场导向构建了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钟宏桃等[6]、漆亚莉[7]、苏琼[8]具体针对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进行了相关研究。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商洛学院应用型本科院校定位、文化产业管理人才需求实际以及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大学生特质,以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培养目标,设计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并提出创新教学模式,以期为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商洛学院自2013年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开办以来,积极探索创新创业教育。已开设创新创业相关课程,并多次举办创新创业专题讲座、创业沙龙、素质拓展、创业大赛等,培养的学生近几年先后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比赛、“挑战杯”大学生创业大赛、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比赛、“天竺山杯”市场营销大赛、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创业”等各类学科竞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同时学生的创新创业项目为商洛本地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借鉴思路,为地方经济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商洛学院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仍然存在一定短板,具体如下。
创新创业课程实践指导性较弱。目前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尚未设置专门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使得该专业学生创业、法律、财务等方面知识相对匮乏,创意点子难以转化成创业实践,策划书实践性较差,创新创业能力难以得到真正提高。造成培养的学生知识结构单一、应用实践能力不足,缺乏创业素质和能力,对学生就业和创业带来了不良影响。
创新创业活动缺乏统筹安排。目前商洛学院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已在各门课程的课程设计和教学中穿插着创新创业作业、任务,但由于各门课程的任课教师不同、教学内容不同,学生难以将所学知识整合到一个创新创业项目中,使得学生接受到的创新创业培训较为零散。
教学模式相对单一。多数课程教学中,教师仍采取“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式,导致学生课堂参与度较低,学习积极性较低,缺少将自身的创新观点和创业思考表达出来的契机,阻碍了学生自主创新创业能力的发挥和将好点子转化为实践的可能。
乏具备实践经验的指导团队。拥有丰富创新创业实践经验的指导教师才能指导出优秀的项目。目前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教师多理论丰富而实践不足,没有经过系统的创新创业培训或实践锻炼,导致在各项创新创业比赛中,只能立足于理论进行指导,对项目的实践性难以把握。
文化产业管理专业面对当前创新创业教育的状况,必须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进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课程体系设置则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的效果。因此,对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改革刻不容缓。
课堂作为高校开展创新创业的基本载体,需要在作为第一课堂的专业课程中加入创新创业教育课程。
2.1.1 创新创业通识类课程
创新创业通识类必修课程主要为大一、大二学生开设,激发学生创新思维与创新创业活动的欲望,启蒙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意识,掌握创新思维方法、创业基本知识和相关社会研究方法,具备一定创新技能、创业心理品质与创业能力,清楚文化产业创业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了解文化产业发展状况以及文化产业创业政策规定。课程教授内容主要包括大学生创业学导论、大学生创业案例研究、创意思维、创业心理学、创业素质及团队组建、创业成长与创新管理等基础知识课程及针对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开设的、具有针对性的文化市场报告、文化市场分析、文化市场调研与分析、商业策划书撰写技巧、“互联网+”下文化创意类产业等课程。
2.1.2 创新创业技能类课程
创新创业选修课程开设对象为大三、大四学生,开设目的为提高学生具体的文化产业创新创业技能。主要包括3个模块:①市场调研与营销课程模块,主要介绍文化市场调研、营销计划的基本技巧和方法,要求学生围绕地方经济选取创意产品,进行实际市场调研,以形成文化创意概念。结课要求为一篇完整的市场调研报告。②产品设计与品牌搭建课程模块,主要介绍文化产品细分、产品组合、产品销售渠道等设计,及品牌文化的建立和推广方式的形成。要求学生结合地方特色文化,进行文化创意产品的产品实体、包装等设计。并结合产品文化和特色,提炼企业品牌文化,形成易于传播的品牌口号。结课要求为产品设计稿或产品实物。③商业计划与融资类课程模块,主要介绍文化产业商业计划书的编制原则和方法、文化产业融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与真实企业进行接触,推广已形成的文化产品设计和品牌概念,吸引企业进行小额投资。并结合企业实际业务和规模,制定企业法人、部门设置、管理细则等内容。结课要求为在市场营销与策划类课程模块结课调研报告的基础上,完成一篇完整的商业计划书。通过这3个模块遵循了学生学习循序渐进的原则,让学生在不同课程的衔接中体验“市场调研—创意策划—企业建立”的完整创业流程,解决了当前文化产业专业课程创新创业课程训练内容相互断裂的情况,同时让学生在不断修改中完善创业计划书,不但为专业学科竞赛做好了准备,还给学生带来了更加深刻的创新创业体验和反思。
第二课堂实践课程体系作为第一课堂教学的延伸,可以利用丰富多样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兴趣,检验学生在第一课堂创新创业教育的成效。
2.2.1 专业学科竞赛
结合地方文化产业发展特色,鼓励学生在对第一课堂的课程设计和课程作业形成的团队和成果的基础上,对形成的论文、策划书按照互联网+、商业模式大赛、市场营销大赛、商务设计大赛以及大学生创新创业比赛的要求进行修改和完善。在比赛中,既检验和提高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同时激发了学生对创新创业的思考和潜力,促使学生提前进行职业规划,为毕业后进行创新创业积累了经验。
2.2.2 创新创业专题活动
定期召开创新创业企业家分享会,邀请当地优秀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优秀校友、学科竞赛获奖学生,分享创业知识、创业理念和创业经验,以亲身经历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形成创新创业文化氛围,刺激学生反思自己生活中的创新创业机会,挖掘文化资源,启发学生形成自己的创业思路。
2.2.3 创新创业实践
针对学校所在地或学生感兴趣的文化资源,进行消费心理、产品定位、品牌创意、市场竞争状况等方面进行市场调研,撰写活动分析报告,探讨该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与问题,给出小组深入发掘、二度开发文化元素的方案,使得学生在项目调查、数据统计以及分析总结能力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再进一步鼓励学生进行小规模融资或师生共创,进行文化市场初探,通过独立项目提升动手实操能力,将第一课堂所学知识和文化市场需求在实践中有效结合。
包括校内竞赛培训和校外培训2个部分。
校内邀请具有丰富创新创业项目指导经验的教师进行经验分享,指出在创新创业竞赛指导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既能为教师在专业课课堂中的创新创业教育提供教学思路,同时开拓了教师指导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眼界,提升了教师抓住学生项目策划书关键问题点的能力;在校内举办教师创新创业指导比赛,给经验不足的教师展示自身项目指导想法的一个场合,在竞赛的打磨和相互学习中提升教师的创新创业经验,以提高教师创新创业的指导能力。
校外一方面为专业教师提供创新创业课程的学习机会,如购买线上创新创业思维、创新创业方法、创新创业素养等方面课程,让教师首先融会贯通创新创业基础知识,为创新创业第一课堂必修课做好授课准备;另外鼓励教师利用假期和空闲时间进一流高校、大型企业,开展教师外出进修、进企业挂职锻炼等,直接接触企业的创新创业过程,以积累实践经验,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保证创新创业教育的质量;还可以引进校外具有成果创业经验的企业人员或创新实践顾问,建立“产、学、研”平台,为教师和学生分享创业经验,对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提出具体意见。
教师结合创新创业教学内容,灵活运用问题导向法、任务教学法、角色模拟法等多种教学方式将“第一课堂”知识和“第二课堂”实践相结合,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业态。还能促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的知识的同时,促进师生高效互动,鼓励学生进行大胆创新,积极进行实践探索,主动地思考身边创新创业机会,在互动学习过程中提高团队协作意识,为自身创新创业能力提升打好基础,以适应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目标要求。
例如,问题导向法,由教师结合教学内容设置创新创业机会疑问,学生在自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创新创业思考;任务教学法中,由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提供若干任务,学生选择相关任务进行市场调研后挑选出创新创业机会,再收集资料进行独立策划、研究,完成创新创业策划书的撰写;协作互动教学法中,由学生组成协作小组,结合教学内容和实践任务,进行小组汇报,在互相学习、讨论中由学生自主探究出各小组任务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向,提升学生的纠错能力及自主发言能力;角色模拟法则是学生根据兴趣模拟进行创新创业公司分工,并根据角色任务进行创新创业模拟实践,体验“寻找商机—确定项目—制定计划—建立公司—筹集资金—运营管理—规模扩大”的整个创新创业流程。
将创新创业精神融入到校风、校训和校园活动的设计和策划中,充分利用校园广播、校报、公众号、墙报等方式,宣传创新创业精神、意义和措施,营造浓厚的校园创新创业文化氛围;成立创新创业社团,由往届创新创业竞赛获奖学生组成核心领导,配备专业指导教师,吸引具有创新创业想法的学生加入,通过开展创业培训、模拟创业活动、创新创业项目孵化,为学生提供了创新创业培训、交流、实践平台。
针对学生考核,创新创业教育作为重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教育方式,需要改变以往以理论试卷为主体的传统考核方式,对考核方式进行创新。首先在课程环节,教师可将课程实践中学生参与度、贡献度、团队配合等方面纳入考核范畴,同时加大对课程过程的考核比例。另一方面,应建立教师创新创业激励机制。通过考核机制的改革,鼓励教师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日常教学中,对教师进行创新创业相关的理论和案例研究提供支持和资助。
文化产业管理专业要求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理论基础与实践能力,熟悉文化传播与文化产业的经营特点和运作规律,具备较强的分析和解决文化产业经营与管理等实际问题的能力。但目前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教育存在侧重理论学习,创新创业教学匮乏,从而导致培养的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不足。因此,本论文依托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在对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对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教师培养、教学方式、校园文化氛围、考核机制进行改革,对文化产业管理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有着积极的推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