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背景下电视新闻采访的发展策略

2022-11-16 04:33马鸿鹏
记者摇篮 2022年6期
关键词:电视新闻受众信息

□马鸿鹏

新闻采访指的是记者为了获取新闻对客体所进行的观察、询问、倾听、思索和记录等一系列活动,新闻采访是新闻写作的前提,也是一种特殊的调查研究。

电视新闻采访包括选题、动态呈现、抓取细节、记录同期声、出镜报道、现场采访等核心环节。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传播速度更快,传播途径更加多元,人们接收信息的方式也随之发生巨大变化。

在此背景下,电视新闻记者应该不断提升采访能力和水平,丰富报道手段,拓展采访边界,提高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做到与时俱进。

一、新媒体背景下电视新闻采访现状

1.信息获取渠道更丰富

在媒介融合背景下,多元化的新闻采访工具进一步加速了信息的传播和共享,信息技术的应用使每一个社会主体都可以成为信息的发布者及信息的传播者。新闻工作者在做好信息甄别的基础上,可以更好地利用互联网,快速搜索到所需的某一方面新闻背景和新闻资源。记者在采访前,从互联网上了解相关信息,草拟采访提纲,便于记者在采访时能够快速地找到报道重点,提高采访效率。但记者在使用这些互联网资源的时候要进行甄别,确保真实性。

2.采访时效性有待加强

在融媒体时代,电视这一传统媒介相比于互联网等新媒介,时效性存在一定程度的缺陷。新媒体在信息传播方面具有更强的时效性,而且信息的传播效率更高,受众在获取新闻时也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从某种程度来讲,如今受众很难通过电视新闻第一时间获取所需要的信息,尽管电视媒体已经逐渐与新媒体融合发展,但很多电视台受限于各种因素,仍然很难对新闻事件进行频繁的同步直播。尤其是对电视新闻采访而言,制定采访方案需要一定的时间,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电视新闻的时效性。

3.对采访内容提出更高的要求

新媒体时代,信息的传播速度变得更快,这也对新闻记者的采访内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往,记者往往需要提出有价值有意义的问题,对采访对象的回答进行归纳和分析。

如今,新媒体发布的途径更多,内容更加丰富,受众只对自己感兴趣的信息进行观看阅读。这就对记者的采访内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记者要优化采访内容,更加了解受众的兴趣,在遵循新闻真实性的基础上增强新闻的趣味性,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二、新媒体背景下电视新闻采访的策略

1.采访记者要建立用户思维

新媒体的兴起让媒体正从“受众时代”走向“用户时代”。受众和用户的区别在哪里?传播学之父威尔伯·施拉姆在他的《传播学概论》中曾经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受众好比是在自助餐厅里的就餐者,而媒介是自助餐厅,传播者则是厨师。厨师要提供尽可能让受众满意的饭菜(信息),但是受众吃什么,吃多少,选择吃还是不吃,全在于受众自身的意愿和喜好,媒介是无能为力的。施拉姆的这段论述告诉我们:受众是模糊的,而用户则是具体的、清晰的、细分的,用户是产品的使用者。受众对应传播,用户对应服务。

这就要求广大新闻工作者要建立用户思维,去思考用户的兴趣在哪里?以辽宁广播电视台2022北京冬奥会的报道为例,前方报道团队在电视端对北京冬奥会的开闭幕式以及辽宁健儿的运动风采进行了重点报道。同时在新闻客户端与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先后推出了《冰墩墩抢购热潮记者带你实地探访》《你知道北京冬奥会的火炬有哪些巧妙的设计?》等相关报道,以小切口切入,在增强新闻趣味性的同时,又普及了北京冬奥会的相关知识,得到了用户很好的反馈。

2.打造一支能力强、视角独特的新闻采访团队

新时代对新闻采访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综合技能也提出了更为严苛的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记者不仅需要具备较强的随机应变能力,还需要有较高的新闻敏感度,能够在短时间内对事件的发生背景、发生情况以及后续进展情况进行梳理。这就要求记者能够从新闻受众的认识水平出发,来优化自身的采访形式。

与此同时,摄影人员也需要强化自身的技术能力,为观众呈现出直观性、深刻性更强的画面。这就需要工作人员能够不断丰富自身的技能储备,健全自身的知识框架和知识体系。电视台管理人员也要履行自身的职责,定期组织业务培训,旨在为观众呈现出更精准、鲜活的新闻报道。

3.树立互联网思维推动行业创新

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传媒领域的整体发展格局也发生了一定变化,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树立互联网思维推动新闻采访工作的创新。随着大量的新技术被应用于多媒体平台,媒体融合发展趋势也更加明显。在此趋势下,传统新闻媒体受到了比较大的冲击。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互联网技术的支持,因此对电视媒体来说,在创新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借助互联网的力量,立足于互联网思维。

在电视新闻领域,互联网思维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对新媒体时代下的传媒技术发展情况有一定的了解,比如5G 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二是注重挖掘用户价值,从新媒体视域出发建立发展观,意在进一步加快传统电视媒体的发展创新进程。

4.满足观众多元化需求

目前,社会价值观更加多元化,观众的审美倾向以及信息需求也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对当代电视媒体来说,在节目制作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观众的多元化需求,有的观众倾向于观看军事新闻,有的观众倾向于观看民生新闻,有的观众倾向于关注国际政治新闻,如果从单一的视角来进行电视新闻节目的制作,很难满足观众的需求。

因此电视新闻节目的制作需要以观众的需求为导向,加强对观众群体喜好的调查,保证能够了解观众群体的信息需求,以此为基础进行节目的制作。在进行新闻节目制作的过程中,可以根据观众的喜好情况,对各类新闻所占的比例进行调整,比如大多数观众比较关注民生新闻,就可以加大民生新闻的比例,满足大多数观众的信息需求。

5.创新新闻视角

电视新闻记者需要对新闻解读的视角进行创新,尝试从不同的维度、不同的视角来解读新闻,给观众带来新奇的新闻观看体验。

比如:2017年春节期间,央视新闻中心抛开主题报道常用的宏大叙事,在《新闻联播》中推出大型成就性报道《厉害了,我的国》。这组报道广泛征集受众及用户的自拍视频和图片,让受众以第一人称的口吻、站在普通百姓的视角讲述身边的变化和眼中的中国故事,展现普通人作为新时代的见证者、开拓者和建设者的自豪感和精气神,鲜活生动,充满情感张力。不少网友表示,自己过年时像追连续剧一样追《新闻联播》,“厉害了我的央视”。2017 年下半年,东方卫视大型成就性报道《海上今朝》同样降低了报道视角,采用“大主题与小切口”“大时代与小故事”有机结合的节目样态,将上海五年来的恢宏成就融入具体细节的叙事之中,把创新发展的大主题、社会格局的大变化化解得轻巧灵动、幽默温馨,充满生活气息,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许多网友纷纷跟帖表达自己的“观后感”。《厉害了,我的国》《海上今朝》让主题报道的“身段”低下来,从受众的个性化微视角来透视大时代,用百姓听得懂的语言、喜闻乐见的方式把重大主题宣传变为百姓身边可触可感的“近新闻”,增强了立体感、亲切感和代入感,实现了新闻价值和传播效果的高度统一。

6.迎合媒体融合发展态势

目前来看,在新媒体高速发展的形势下,加快电视媒体的创新进程,深化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机制,已经成为增强传统媒体发展活力的重要途径。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以战略的眼光来规划媒体的发展,从媒体发展的可持续性出发,对传统媒体进行改革。新闻工作者需要与时俱进,保证所打造的新闻节目具有更广泛的传播渠道及更新颖的形式。

基于以上认识,传统电视媒体在发展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微信公众号平台以及其他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社交媒体平台进行新闻信息的传播,一方面能够扩大传统媒体的影响力,另一方面能够吸引更多的年轻观众。

另外,所打造的电视新闻节目还需要迎合观众的喜好,提升节目内涵,并保证节目有态度、有价值。节目内容应该是广大观众所喜闻乐见的,从广大观众的喜好出发,确保节目足够接地气。

7.记者应注意应用提问技巧和沟通技巧

电视新闻采访人员在撰写新闻报道之前,不仅要收集、调查和记录相关的新闻信息,还需要加强与采访对象的沟通和交流。在采访过程中,一些采访对象对镜头有天生的恐惧,而不愿意面对镜头。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了提升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完整性,就需要记者创造良好的现场采访氛围,可以在采访前与受访人员进行深入交流,并结合实际情况来适当转变采访方式,旨在消除受访人员的抵触和紧张情绪,保证新闻采访质量。心中有大局,笔下有细节。

具体而言,在采访工作中,记者需要运用自身的业务素质和专业技巧实现对采访节奏的动态把握,并强化自身随机应变能力,更好地应对突发状况。在采访中,一些受访人员面对镜头时极易出现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为了保证采访工作顺利进行,记者需要运用自身的专业素养,对受访人员情绪予以有效缓解,引导其侃侃而谈。记者要不断完善自身的采访技巧,并结合实际情况来合理选择采访形式,推进自身新闻采访技巧的进一步优化。

比如:辽宁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在电影《长津湖》热播之后推出系列专题报道。《长津湖》是中国电影人向抗美援朝英雄致敬的电影作品。电影热映后,记者先后来到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丹东抗美援朝纪念馆,和观众交流观影感受;采写了冰雕连战士周全弟的故事,通过老人的讲述再现当年战争场景。其中,特写在烈士陵园,记者偶遇了十几名孩子和他们的父母。记者通过在现场的观察,捕捉到小学生在杨根思墓前朗诵、为烈士献花等现场画面。在采访中,记者不是简单地提出常规问题,而是根据采访对象的年龄、性别、口音等差异,有针对性地提问。于是,在5分12秒的《观影意难平陵园寄哀思》特写报道中,呈现出的有:热衷军事的10 岁男孩、从杨根思故乡来到沈阳的父子、观影后被感动的80后父亲、看过电影后主动要求来到陵园祭奠英烈的12岁少女,生动、鲜活的现场故事感人至深。半记录式的采访,呈现出电影《长津湖》对孩子们的价值观产生的深刻影响。

三、电视新闻采访未来的发展方向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尤其是智能终端的普及为新媒体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在新媒体影响力不断扩大的趋势下,传统媒体也面临着较大的发展压力。传统媒体想要在新媒体时代获得新的发展动力,就需要把握现代媒体的发展规律,积极推动转型和变革。从传统媒体的特征上来看,其在信息的准确性、权威性上要优于新媒体。

因此,对电视媒体来说,在寻求发展变革的过程中,一方面需要从新媒体的发展中吸取成功的经验,另一方面需要继续依托传统媒体的内容优势,从拓展传播渠道方面寻求突破点。

此外,在新媒体进程逐步推进的背景下,记者还需要熟练地驾驭互联网技术,以互联网技术为抓手来实现对现场新闻的实时跟踪,并借助于动画、短视频方式来报道新闻,让新闻更具便捷性和生动性。

尽管传统电视媒体在信息的时效性上难以超越新媒体,但是传统电视媒体具有完整的采编播流程,同时在节目创作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因此可以依靠增强节目内容的深度、广度制胜。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新媒体为了获取更多的流量,往往对新闻内容进行夸大,甚至通过一些夸张古怪的标题来吸引眼球,带偏舆论,甚至是虚张声势、故弄玄虚。从长远的角度上来看,这将给新媒体的发展带来隐患。

因此,对传统电视媒体来说,在发展创新的过程中,既要看到新媒体的优势,也需要看到新媒体的隐患,从新媒体的发展中获得启发。通过建立新媒体账号和平台等,拓展信息来源和传播渠道,保证能够及时掌握新闻的第一手资料。发挥传统电视媒体的优势,对事件进行深度解读,满足观众对高质量新闻节目的获取需求。通过应用VR技术及3D投影技术等,在演播间对新闻事件原貌更好地进行还原,一方面提升节目的视觉效果,另一方面让观众获得更新奇的节目体验。通过应用5G技术,有效解决传统新闻节目中远程连线语音视频质量差、延迟大的问题,进一步提升节目质量。

四、结语

总之,新媒体时代对电视新闻采访人员的综合素质、知识体系以及专业素养都提出了更为严苛的要求,这就要求新闻采访人员能够做到与时俱进。媒体人对脚力、眼力、脑力、笔力这“四力”的践行永远不变,其要逐步提升自身实践能力和应变能力,以积极审慎的态度,以锲而不舍的精神,打造经得起考验、有深度、有温度、有力量的精品内容,推进新闻行业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电视新闻受众信息
电视新闻中的图片应用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论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之路
同期声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的作用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
电视新闻后期制作技术初探
健康信息
健康信息(九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