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文物交流事业迈上新征程

2022-11-15 07:06:45谭平
瞭望东方周刊 2022年23期
关键词:文博文物交流

谭平

3月25日,观众在日本京都《 兵马俑与古代中国——秦汉文明的遗产》展览上参观(张笑宇/摄)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党的二十大报告极大增强了文博工作者推动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交流展示工作,我国文物事业及文物交流工作进入了新时代,对外文物交流工作持续深化、创新发展,在众多领域绽放异彩:文物入境展览活跃,交流展览精品迭出;文物外交服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用日益凸显;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在新征程上,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文物焕发出新的时代风采,是文博人的使命所在。

以展览及展品资源活化为抓手,深度挖掘文博知识点、洞察观众兴趣点,开展创新服务,使文物更好融入生活、服务人民。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坚守中华文化立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革命文化光辉灿烂,现代文化活力四射,但在核心价值观引领多元文化能力方面,实现人民基本文化权益意识方面、文化产业发展方面以及文化产品市场传播能力方面仍亟待增强。

深化体制改革,做大做强文物交流工作是增强国家软实力、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任务十分紧迫。

为此,需要牢固树立精品意识,提升展览交流策划和组织能力,推动实施中华文明展览展示工程、革命文物展示工程、中外文明交流互鉴展示工程。积极拓展文物对外交流平台,通过设立海外展览基地、举办“中国风景线”展览推广活动,多渠道多方式提升中华文化国际传播能力。

一方面是建立多元主体协同机制,推动国内展览“走出去”,着力构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文博内涵、国际表达的展览传播体系,同时积极引进国外优秀展览;另一方面,积极探索数字技术应用场景,创新展陈形式和叙事方式,运用互动式、体验式、沉浸式展陈形式,增强展览吸引力、感染力。

与此同时,发挥文旅融合优势。在常规性博物馆活动之外,应秉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理念,探索培育具有研学特征、产品化特点、文旅深度融合特点的业务。以展览及展品资源活化为抓手,深度挖掘文博知识点、洞察观众兴趣点,开展创新服务,使文物更好融入生活、服務人民。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以数字经济为标志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深刻改变世界发展格局。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成为国家战略,更是加快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

数字经济涉及设计、生产、交换各个领域,促进了技术应用、产业合作和市场需求牵引。以数字经济发展提升文化实体经济创意能力、增强文化实体经济综合竞争力,能够发挥数字技术对文创活动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

文博资源有效利用是数字经济的关键要素,也是驱动文创业态发展的新要素。应规范馆藏授权,贯彻共享理念,使馆藏资源授权成为文博人主动把握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新机遇和新引擎。

目前,文博行业正在从数字化走向深度数字化,应积极构建文博行业“全生命链条”的数字化,打造文博行业新基建。以文物保护为切入点,逐步探索推动文博行业展示、传播环节的数字化,并向文物采集、存储、修复、展示、机构管理、服务研究等各环节的深度数字化延伸拓展,以信息技术和数字科技赋能文博行业全链条、全产业发展。

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必须高度重视培养人才、团结人才、引领人才、成就人才,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

要结合文物交流事业发展的急迫需要和长远需求,做好顶层设计和战略规划,完善“揭榜挂帅”“赛马”“军令状”等人才创新管理制度,探索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重视原创导向、突出需求导向、兼顾市场导向,以深化项目制改革为抓手、以引进高层次专业人才为核心,动员覆盖文物交流全领域的国际国内智慧资源、创新要素为我所用,持续激发文创、智库、文物返还等各类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努力营造鼓励大胆创新、勇于创新、包容创新的良好氛围。

按照党的二十大部署和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要求,我们要从职能定位、履职能力、业务布局、队伍建设、体制机制等方面,深入查找制约文物交流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瓶颈和弱项,坚持转型改革;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现,打造一批具有中国精神、文博内涵、时代表达的精品力作,把跨越时空的思想理念、价值标准、审美风范转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和行为习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贡献更大力量。

猜你喜欢
文博文物交流
《广州文博》征稿启事
广州文博(2023年0期)2023-12-21 07:25:38
文物的栖息之地
金桥(2022年6期)2022-06-20 01:35:46
如此交流,太暖!
科教新报(2022年12期)2022-05-23 06:34:16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今日农业(2021年14期)2021-10-14 08:35:28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海峡姐妹(2020年8期)2020-08-25 09:30:18
《广州文博》征稿启事
广州文博(2020年0期)2020-06-09 05:15:48
文博扬帆起航
黄河之声(2019年19期)2019-11-30 01:28:28
文物的逝去
东方考古(2019年0期)2019-11-16 00:46:08
文物超有料
文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