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佳贇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
工业是实体经济的主要载体,土地是工业发展的基本要素。随着中国新型工业化深入推进,面对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发展态势,城镇产业空间“质”不佳、“量”不足,在很多城市已成为制约产业提质升级的“拦路虎”,成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所必须突破的瓶颈之一。
为此,珠三角、长三角等一些工业发达城市率先破题,通过深入挖潜,盘活存量,運用“折叠空间+垂直产业”新概念,积极实践“工业上楼”新模式,从而有效拓展高品质产业空间供给,大幅提高工业用地的亩均效益,吸引了一大批从事先进制造业、战略新兴产业的企业前来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所谓“工业上楼”,是指让企业在大厦楼宇中进行工业生产、办公、研发、设计的新型产业空间模式。通过“工业上楼”,企业特别是中小创新型企业能在很大程度上克服单独建厂成本高昂、配套有限的困扰,实现“拎机投产”,让产业链、供应链更加牢固和紧密。
发展是硬道理,集约是大智慧。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节约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要大力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
“十四五”规划提出,推动工业用地提容增效,推广新型产业用地模式。
寸土尺金,惜其贵,就要尽其用。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要持续推进产业空间提质增效,下足功夫让有限土地创造更大价值。
可以预见,以“工业上楼”为代表的、从供给侧推动土地与空间要素的改革,将带动更大范围的产业创新,进而推动示范制造+研发办公+总部大厦+新兴科研院所的高度集约,一栋大楼就能成为一条生产链,一个园区就将是一个高品质先进制造业生态圈。
风物长宜放眼量,以“向上增效”等方式加快盘活存量低效工业用地,不仅是拓展产业空间的必然路径,还是实现城镇工业用地优化布局的“关键一招”,并将进一步成为推动城市品质能级跃升的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