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区,并非新建的区。北宋时因划出南昌旧地新建,取名新建县,2015年改为新建区
新建区是2021年中国工业百强区,2019年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和全国综合经济竞争百强区,第三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第一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定位是“打造现代产业新城新区,建设实力繁荣和谐新建”
幸福水库铜源峡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建区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扎实做好治山理水、显山露水文章,推动经济发展“高质量”和生态环境“高颜值”协同并进。
空气优良率从2017年的62.3%提高到2020年的93.1%,3年提升了30多个百分点。2022年1-9月,PM2.5浓度均值为23.7微克/立方米,较2021年同期下降7.9微克/立方米,为历史记录以来的最低值。这组数据,是新建区空气质量不断改善的缩影。近年来,新建区始终紧扣生态立区发展定位,不断加强环境整治,强化环境监管。
齐抓共管,建立联防联控制度。新建区制订“一区一策”实施方案,提高大气污染防治整治标准和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实行扬尘治理污染防治联席会议制度,按月进行调度,切实用好一线综合执法监管力量,确保落实到位、治出效果;推进大气污染精准治理,投资200多万元,引进大气污染防治管家团队协同治理;对大气污染防治实行周分析制度,每周编制专报,通报相关单位工作进展,并对大气污染形势进行预报研判,为大气污染防治提供技术支撑。
严格治理,助力减污降碳。督促重点行业企业技改升级,对重点行业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和节能环保升级,实现污染物超低排放;开展4家市级重点企业进行挥发性有机物“一企一策”治理工作,对印刷、喷涂、包装行业中47家挥发性有机物企业开展绩效定级,提高企业废气收集处理能力;推进全区20家重点企业分步开展清洁生产。
综合施策,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推进高污染燃料锅炉淘汰升级改造,全面完成全区51台燃煤锅炉提标改造和燃烧锅炉淘汰工作;加大排查力度,持续开展“散乱污”专项整治;依法关停取缔35家无证和不符合产业政策的砖瓦厂。
标本兼治,做好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建立区、乡(镇)、村三级网格化管理体系,切实做到“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全面覆盖、责任到人”,全区建立各级网格300余个。同时,区里投资1500余万元建设2个农作物秸秆资源化综合利用项目,让原本被视作“废物”的秸秆成为资源。
辖区内7个国家、省监控断面水体不断改善,2020年水质达标率为100%,呈历史最好水平;1个县级、6个乡镇级(千吨万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幸福水库水质达标率为100%;溪霞水库等6座水库水质均达到国家III类水质标准。这是新建区的治水成绩。新建区近年来始终把水环境治理放在突出位置,着力打好生态环保攻坚战役,全力补齐水环境短板,推动全区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大幅改善。
环境治理能力不断增强。新建区先后完成鄱阳湖水体达标工程22个,建设了厚田乡厚田村、北坊村和中山村污水处理工程。对135个赣江新建段入河排污口进行了排查及监测溯源,对57个环鄱阳湖入河排污口开展了再排查核实工作,对需整治的3个入河排污口已全部整改到位。编制新建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十年专项规划(2020-2030年),先后投资约3.6亿元完成191个农村污水治理项目,今年计划投资约1.4亿元新建93个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
环保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全区先后开展乌沙河水系等6个水系的综合整治,新建城区污水处理厂3座、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5处、集镇污水处理厂14个,完成20公里河道的截污纳管、清淤护坡、生态修复。开展城区雨污管网普查,并如期完成有关整改,实现雨污分流。
生态环境优势得到巩固提升。为了保护和改善赣江流域(新建区-永修县)生态环境,新建区与九江市永修县人民政府签订赣江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协议,实行联防联控和流域共治。全面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对肖峰水、流湖水、西山水、溪霞水实施水利工程综合整治。提升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水平,完成禁养区458家畜禽养殖场拆除退养。建成沿河堤岸生态景观长廊,形成8.8公里乌沙河景观带。
把握土壤污染防治基线。推进农药化肥减量,完善土壤检测和田间试验数据,优化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参数,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2021年,全区农作物化学农药使用量减少1.10%,化肥使用量减少0.51%。探索受污染耕地综合利用,针对恒湖农场2669亩受污染安全利用类耕地,采取投放土壤修复菌剂、叶面阻控剂等方式进行综合利用试验。
守住土壤污染防治底线。《土壤污染防治法》实施以来,全区完成10个地块的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规范危废申报登记和转移处置行为,目前已有70余家涉危废企业注册申报。强化自然保护地监督工作,结合“绿盾行动”,加强对自然保护地违法违规问题排查和整改。全区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93%,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90%。
从西山镇到石岗镇的西圳线上,16公里长的道路两旁,有樟树、桂花树、樱花树等各色树木3.2万株。而几年前,这里还是光秃秃一片。
在石岗镇南岗村南田自然村,一大片山坡上种上了油茶树苗,面积达380亩。昔日的“荒山”如今成了百姓增收致富的“靠山”。
在西山镇港田村森林药材基地,当地积极引导林地流转,大力支持省内外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集中连片建设森林药材基地,带动林农积极参与产业建设。
全区2021年完成人工造林200 亩,完成重点区域森林“四化”面积 258 亩,封山育林4000亩,退化林修复改造1500亩,新造高产油茶2440亩。全区以创建国家和省级森林乡村、建设乡村风景林示范点为抓手,大力开展乡村绿化美化活动,新增12个秀美乡村和1个风景林,完成9座矿山的修复。
新建区成功申报国家级生态乡镇1个、省级生态乡镇11个、省级生态村11个、市级生态村222个,还成为江西省第三批绿色低碳试点县(区)(2020-2022年),这在南昌市尚属首个。
南矶山湿地保护区地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核心区,是越冬候鸟的重要栖息地。在新建区的精心保护下,每年有100多种几十万羽候鸟飞抵湖区越冬,包括省鸟白鹤、东方白鹳、灰鹤、鸿雁等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鸟类。多年来,新建区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持续投入,从夯实工作基础、推进保护监管、筑牢生物安全屏障等多个领域全面开展工作,连续十年获“鄱阳湖区越冬候鸟和湿地保护工作”先进县(区),连续三年被列为中央财政湿地生态补偿试点县区。
全面实现重点水域禁捕退捕。创新渔政监管模式,成立了一支副科级建制的综合执法大队,组建了朱港、南矶、昌邑、赣江四支渔政执法中队,形成行政执法与检察监督工作合力,全面完成114座小(二)型及以上水库的退养工作。
建立全方位科学监管平台。定期对湿地进行全范围巡查。建立数字化、信息化执法监管和远程指挥平台。在赣江新建段设置河道执法监管点9个,覆盖水域监管范围达39.9%,对河道实行24小时全时段、全方位的执法监管。
织密防护网保护野生动物。以爱鸟周、野生动植物保护日等为契机,积极开展野生动物保护宣传,在城区主要街道、沿湖乡镇悬挂宣传横幅,在重要路口设立宣传牌,发放禁食通告。建立常态联动机制,不定期组织对农贸市场、超市、餐饮酒店等场所进行联合执法检查,重点打击违法运输、加工、贩卖、食用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违法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