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安平,王晓东
(北京市数字农业农村促进中心,北京 100083)
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北京市蔬菜总体供应和市内流通方式均产生了较为深刻的变化。疫情防控政策对农产品的影响首先体现在外地运菜车辆进京的流畅性和连续性上,其次是对蔬菜等农产品在市内流通供应的影响上,如北京市居民购买蔬菜等食品渠道通过线上的比例增加。根据对北京市蔬菜流通供应的跟踪监测,批发市场是北京市蔬菜最主要的供应和流通渠道,在疫情发生以前占北京市蔬菜消费总量的80%左右。在疫情发生以后,尤其是2020年6月份新发地疫情爆发以后的3个多月时间,加之其他市场出现的短时闭市现象,北京市批发市场蔬菜上市量受到了较大的影响。本文基于对北京市批发市场2017—2021年的持续监测数据,对疫情前后北京市批发市场蔬菜及主要品类的市场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合北京市蔬菜及主要品类的主供地变化,重点分析疫情前后北京市蔬菜市场出现的一些新变化、新特征、新特点、新趋势。
从监测数据来看,疫情对批发市场的冲击较大,从显性方面最直观就是引起批发蔬菜市场价格上升、上市量下降。
1.1.1 蔬菜价格显著上升到“3元”时代
疫情前的2017—2019年北京市蔬菜运行总体较为平稳,平均价格基本在2.78元/kg左右,年均升幅1.8%(图1)。从更远的时间来看,自北京市蔬菜价格进行波动上行以来,2011—2019年北京市蔬菜价格年均升幅约为2.1%。
疫情之后,尤其是2020年6月份新发地疫情爆发以来,北京市批发市场蔬菜价格大幅上升,此后受疫情、天气异常等多种因素影响,蔬菜价格始终保持高位运行态势。2020年和2021年北京市蔬菜平均价格涨到平均3.20元/kg,年均升幅8.1%(图1)。
因此,疫情对蔬菜市场价格的影响可以总结为2个方面:一是价格水平上升到新的水平,蔬菜价格由“2元”时代跨入了“3元”时代;二是价格上涨幅度明显加大,价格涨幅与2010年之前蔬菜供应趋紧时期基本一致(2002—2010年北京市蔬菜年均升幅11.7%)。
1.1.2 蔬菜上市量降至10多年前水平
疫情前北京市批发市场蔬菜上市量呈持续增加的态势,年度上市量已经接近900万t的水平,且北京市蔬菜供应经由批发市场流通的比例不断提高,2019年最高超过82%。2020年受新发地疫情影响,北京市批发市场蔬菜上市量整体大幅下降,总体来看,2020年批发市场蔬菜上市量为662.6万t,较2019年大幅减少了27.1%,与2004年和2005年水平相当(同时代蔬菜价格还处于“1”时代)。自2019年12月市场逐步恢复,但是蔬菜上市量始终没有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2021年蔬菜上市量为708.7万t,较2020年增幅7.0%,但是较2019年仍大幅减少了22%。2020年和2021年北京市蔬菜供应经由批发市场流通的比例分别下降到60.2%和64.4%(图1)。
图1 2017—2021年批发市场蔬菜上市量及价格走势
1.1.3 疫情期间蔬菜市场量价联动分析
从月度市场运行的视角,疫情对北京市批发市场蔬菜上市量和价格的影响,可以概括为4个阶段:一是2020年1—5月,蔬菜市场价格较为平稳,上市量水平出现一定下降,疫情对蔬菜市场的影响总体不明显;二是2020年6月—2021年2月,蔬菜价格快速上升且持续高位运行,上市量水平急剧下降,春节期间有所恢复平稳;三是2021年3—8月,蔬菜价格恢复到往年常态水平,上市量水平低于疫情前20%左右;四是2021年9—12月,主要受极端异常天气影响,蔬菜价格快速大幅上升,平均供应水平较疫情前下降30%,但上市量持续恢复,12月份恢复到疫情前的80%以上水平(图2、图3)。
图2 2019—2021年批发市场蔬菜月度价格走势
图3 2019—2021年批发市场蔬菜月度上市量走势
对比上述几个阶段蔬菜量价的变化来看,一是疫情未直接发生在批发市场环节,批发市场正常运转情况下,疫情对蔬菜市场价格和上市量的影响不明显;二是疫情直接发生在承载蔬菜主要流通供应的批发市场环节,疫情对蔬菜市场价格和上市量均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三是批发市场疫情过后,价格基本回归常态化运行,蔬菜上市供应的恢复则明显滞后,疫情对批发市场蔬菜上市供应产生的影响要大于对价格的影响。
1.2.1 茄果类蔬菜
茄果类蔬菜(包括刺黄瓜、番茄、茄子、柿子椒、小辣椒)价格自2017年开始基本呈波动上升走势,价格走势总体较为平缓。疫情后平均价格约为3.97元/kg,较疫情前3年平均价格升幅18.2%,2020年价格最高,2021年价格略有回落。疫情前后价格年均涨幅没有明显的变化,基本在6.5%左右。
茄果类蔬菜疫情前后上市量变化比较明显,2020年上市量88.4万t,较2019年大幅下降34.1%,2021年上市量恢复到101.3万t,较2020年增幅14.6%,较2019年减幅24.5%。
总体来看,5种茄果类蔬菜占总体蔬菜上市量的比重约为14.5%,疫情对茄果类蔬菜价格变化影响不大,但是对上市量影响较大,引起上市量大幅下降。
1.2.2 叶类蔬菜
自2017年开始,叶类蔬菜(菠菜、结球生菜、韭菜、空心菜、芹菜、小白菜、油菜、油麦菜、茼蒿、茴香)价格总体呈明显的上涨走势,疫情期间的2020—2021年叶类蔬菜价格涨幅更为显著,且2年出现了较大幅度上涨。疫情前的2017—2019年叶类蔬菜平均价格2.97元/kg,疫情期间的2020—2021年平均价格3.90元/kg,总体涨幅为31.3%,其中2021年叶类蔬菜平均达到4.35元/kg,处于历史最高水平;除了疫情之外,更主要的原因是受到极端天气的影响。疫情前的2017—2019年叶类蔬菜价格年均涨幅9.3%,疫情爆发后的2020—2021年叶类蔬菜价格年均涨幅19%。
2017—2019年叶类蔬菜上市量呈明显的“大小年”现象,2018年叶类蔬菜供应相对趋紧,2019年市场运行恢复常态化。随着疫情爆发,2020年叶类蔬菜上市量出现了明显的减少,仅为83.9万t,较2019年减幅18.5%,2021年上市量略有恢复,但上市量水平较2019年仍减少12.9%。
总体来看,10种叶类蔬菜占总体蔬菜上市量比重为11.1%,受疫情等多重因素影响,叶类蔬菜价格上涨对整体蔬菜上涨起到了明显的推动作用。
1.2.3 耐储类蔬菜
从价格变化来看,疫情前耐储类蔬菜(葱、姜、胡萝卜、蒜、南瓜、山药、水萝卜、马铃薯)平均价格2.29元/kg,疫情后平均价格2.52元/kg,总体升幅约为10%。疫情前的2017—2019年耐储类蔬菜价格总体以下行为主,疫情爆发后的2020年价格转入上升。
从上市量来看,疫情前耐储类蔬菜上市量在2018年偏多,市场供应较为充足。疫情后,2020年耐储类蔬菜上市量下降到272.2万t,较2019年减幅21.4%,2021年略有恢复,仍较2019年减少19%。
总体来看,耐储类蔬菜上市量占总体蔬菜上市量的比重为38.3%,耐储类蔬菜价格在疫情期间发挥了稳定市场的重要作用,市场上市量占比大,价格相对平稳,没有出现大幅上涨。
根据近4年对批发市场的监测,北京市蔬菜主供地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蔬菜供应地兼具集中和分散的特点,集中主要体现在:主供地以河北和山东为主,合计占比超过60%;分散体现在:全国24个外埠省市的蔬菜进入北京市场。自疫情发生以来,蔬菜主供地较为平稳,没有发生较大的变化,河北供应占比略有增加,同时山东供应比例略有减少。
从河北和山东供应北京的情况来看,河北蔬菜占北京蔬菜市场的比例是最高的,全年平均在40%左右,偏高的季节以6—10月份为主,正值北方蔬菜生产的旺季,凸显了河北蔬菜生产供应在保障和稳定北京市蔬菜供应安全中的重要地位。山东蔬菜占北京市场的比例全年总体较为稳定。从季节供应情况来看,云南、四川、海南、河南等地蔬菜在冬春季对北京市蔬菜形成补充供应。
从批发市场调研监测情况来看,主要蔬菜品种的供应地呈现总体稳定、趋于集中、季节性转移的特点。
2.2.1 茄果类蔬菜
北京市茄果类蔬菜供应以北方为主,从季节性分布上来看,山东在冬春季节供应比例相对较大,海南、云南也有较为稳定的供应,其余季节以辽宁、内蒙古、河北3地为主。
番茄:主供地集中在9个省市,其中以内蒙古(32.9%)、山东(28.2%)、河北(22.3%)为主,冬春季节由云南、四川、浙江补充供应。疫情对番茄主供地未产生明显的影响。
黄瓜:主供地相对较为集中,其中以辽宁(39.1%)、河北(31.6%)、山东(19.7%)为主,疫情期间北京市黄瓜主供地进一步向辽宁集中,来自山东的比例有所减少。
茄子:主供地分散在全国8个省市,其中以河北(37.3%)、山东(28.1%)、云南(10.1%)为主,疫情期间来自山东的比例有所减少。
2.2.2 叶类蔬菜
叶菜蔬菜主供地的主要特征是距离北京相对较近、主供地集中,但不同品种的主供省市差异较大,例如,芹菜以河北、山东、天津为主,生菜以河北、云南、北京为主,油菜则以北京、河北为主。
芹菜:供应主要集中在河北(39%)、山东(36.7%)、天津(14.2%)和北京(4.5%)4个省(市),合计占到95%左右,冬春季节以山东为主,夏秋季节则以河北为主。疫情对北京市芹菜主供地未产生明显的影响。
生菜:供应集中在河北(61.7%)、云南(21.8%)、北京(14.2%)3省市,合计占比接近98%。冬春季节以云南为主,其余季节以河北为主,北京自供比例相对较大。疫情以来,河北的比例略有下降,来自云南和北京的比例增加。
油菜:供应集中在北京、河北、山东和云南4省市,合计占比超过95%。冬春季节以山东、云南为主,其余季节以北京、河北为主。疫情以来北京自供比例有所下降,云南比例有所增加。
2.2.3 耐储类蔬菜
主供地全国分散供应的特征较为明显,季节性差异较大。
白萝卜:供应地相对较为分散,但河北供应占主导。冬春季节以四川、湖北、河北供应为主,其他季节以河北为主。疫情期间来自湖北的比例较大幅度减少,来自四川的比例大幅增加。
胡萝卜:主供地相对较为集中,主要分布在河北、山东、福建、河南和内蒙古5省,合计占比超过95%。冬春季节供应地较多,夏秋季节相对集中在河北和山东。疫情期间来自河北的供应比例有所增加。
冬瓜:主供地比较分散,河北和海南供应占比较大,季节性分布特征显著,夏秋季节集中在河北,冬春季节主供地分散在南部省市。疫情期间来自河北和河南的比例有所下降,来自海南的比例大幅增加。
基于北京市对环京24县蔬菜生产基地的监测数据,从2017年开始,河北蔬菜进京的比例基本呈逐年下降趋势,2017年最高时有超过50%的蔬菜进入北京,到了2020年和2021年占比下降到30%左右,从数据分析来看,河北蔬菜进京比例下降,一方面与疫情期间北京防控政策有一定的关系,加大了蔬菜进京的难度;另一方面可能跟非首都功能疏解带来的北京蔬菜集散中心作用减弱有关。主要产区蔬菜进京存在较为一致的趋势,张家口蔬菜进京由2017年的57%下降到2021年的25%,廊坊蔬菜进京由2017年的83%下降到2021年的67%,保定蔬菜进京由2017年的43%下降到2021年的24%。
根据批发市场监测数据,疫情对蔬菜市场的影响首先体现在价格的上涨,而且这种影响具有普遍性和系统性特点,普遍性具体表现为:绝大部分蔬菜品种价格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涨,系统性则表现为:蔬菜从生产、采收、运输、进京等全流程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这种上涨属于突发事件的持续发生对市场造成的不可抗力,而最为关键的是突发事件直接作用在批发市场这个流通载体上,严重破坏了市场正常的运行机制,在市场新机制未形成和稳定之前,蔬菜价格上涨也就具有了不可逆的特点。
随着疫情形势稳定和防控的常态化,市场价格在较大程度上回归了常态化水平,例如,2021年上半年蔬菜价格已经运行在非常平稳的水平。结合2022年前3个月市场情况来看,尤其是3月份以来,随着全国疫情多点爆发,各地防控政策力度加大,加之极端天气影响,蔬菜价格再次出现了上升和居高的情况,但是蔬菜价格居高的态势将会在疫情形势转好后较快得到缓解。
蔬菜上市量供应减少是引起价格上升的直接原因,而蔬菜供应减少的原因很多,例如,生产不足、蔬菜进京成本增加、极端天气等。通常来看这些因素产生影响的时间是可以预计的,不会从根本上影响和动摇蔬菜流通供应机制。而新发地疫情对北京市蔬菜供应流通机制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从数据上来看,北京市蔬菜流通供应经由批发市场的比例由疫情前的80%左右下降到目前不足65%。结合市场最新变化情况,2022年3月份以来全国多地为防控疫情实施的相关措施,加大了蔬菜出产地和进京的难度,也加大了电商、超市等渠道产地直采的困难,转而从批发市场采购,利好于批发市场蔬菜上市量恢复,短时期内新发地等部分批发市场蔬菜上市量水平甚至已经超过疫情前2019年的水平。
本文判断批发市场经由率降低在较长时间内很可能是不可逆的,并非批发市场的承载保供能力变弱了,而是北京市蔬菜流通供应的渠道更加多元化了。随着疫情期间电商、超市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快速布局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市民以及各类主体对蔬菜等农产品的购买渠道偏好,原本经由批发市场流通的蔬菜份额出现了分流,这将可能是未来较长时间蔬菜流通的新趋势。
通过多年监测和调研,北京市蔬菜供应地以北京周边的河北、山东、辽宁、内蒙古等地为主,其中河北和山东合计占比在60%以上。冬春季节,海南、云南等省市蔬菜供应北京比例有所增加,自供比例相对比较低,以食用菌和部分叶菜为主。疫情发生以来,北京市蔬菜主供地分布和供应比例未发生明显的变化,总体影响不大;同时,结合环京蔬菜基地监测,疫情发生以来环北京周边县市蔬菜进京的比例有所下降,跟疫情防控政策和非首都功能疏解有一定的关系。
疫情后,北京市批发市场蔬菜价格由“2元”时代跨入了“3元”时代,价格涨幅与2010年之前蔬菜供应趋紧时期基本一致,叶类蔬菜价格变化尤为明显。北京市批发市场蔬菜上市量水平下降,在叶类、茄果类、耐储类蔬菜上均有明显的体现,蔬菜经由批发市场流通供应的比例由82%下降到60%左右,即使随着流通供应恢复常态化,北京市蔬菜供应经由批发市场的比例也很难回到疫情前的水平。
疫情未直接发生在批发市场环节,批发市场正常运转情况下,疫情对蔬菜市场价格和上市量的影响不明显;疫情直接发生在承载蔬菜主要流通供应的批发市场环节,疫情对蔬菜市场价格和上市量均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批发市场疫情过后,价格基本回归常态化运行,蔬菜上市供应的恢复则明显滞后,疫情对批发市场蔬菜上市供应产生的影响要大于对价格的影响。
北京市蔬菜供应地以河北和山东为主,合计占比超过60%,疫情发生以来蔬菜主供地较为平稳,没有发生大的变化,河北供应占比略有增加,同时山东供应比例略有减少。茄果类蔬菜供应以北方为主,从季节性分布上来看,山东在冬春季节供应比例相对较大,海南、云南也有较为稳定的供应,其余季节以辽宁、内蒙古、河北3地为主。叶菜蔬菜主供地的主要特征是距离北京相对较近、主供地较为集中,但不同品种的主供省市差异较大,芹菜以河北、山东、天津为主,生菜以河北、云南、北京为主,油菜则以北京、河北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