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东坚 姬炳焕 关雪萍
广东省罗定市中医院急诊科,广东罗定 527200
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CHD)是由于冠状动脉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导致的一类心脏病[1]。好发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群体,但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其发病逐渐呈年轻化趋势[2]。高血脂是CHD最常见的症状,冠状动脉血流改变后,随着心肌氧耗增加,其组织内的氧环境失衡,当血脂代谢需求无法得到满足时就会引发心绞痛症状,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除了胸部出现紧缩、疼痛感外,随着病情发展或会逐步出现恶心、发汗、呕吐甚至呼吸困难等症状。目前针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临床上多采用他汀类药物治疗,使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水平降至目标值以下[3]。基于此,本研究就瑞舒伐他汀对CHD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探究,将临床实践作为基本前提,与国内外相关医学研究结果相结合,以期为临床治疗水平的提高提供一定帮助,现报道如下。
本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审批号:LL22021-886J),选 取2020年6月 至2021年6月罗定市中医院收治的CHD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A、B两组,每组各60例。B组年龄49~74岁,平均(63.32±5.11)岁,病程1~4年,平均(2.51±0.64)年,心功能分级Ⅱ级15例,Ⅲ级28例,Ⅳ级17例;A组年龄50~74岁,平 均(62.12±5.02)岁,病 程1~4年,平 均(2.55±0.43)年,心功能分级Ⅱ级18例,Ⅲ级26例,Ⅳ级16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CHD诊断符合《临床冠心病诊断与治疗指南》[4]中相关标准;②冠状动脉狭窄>50%;③未服用过他汀类药物或停药>3个月;④患者知情同意且签订相关同意书。排除标准:①交流存在障碍或患有精神病者;②合并肝、肾以及其他器官系统性病变者;③对本研究使用药物过敏者。
B组患者饭后服用辛伐他汀片(成都华宇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0840,规格:10 mg/片)治疗,10 mg/次,1次/d;A组患者则服用瑞舒伐他汀片[阿斯利康药业(中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70008,规格:10 mg/片]治疗,10 mg/次,1次/d。两组患者均以4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疗程。
①血脂水平:分别于治疗前后2 d在空腹状态下抽取两组患者静脉血3 ml,离心后取上清液,检测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id-cholesterol,HDL-C)、LDL-C水平;②临床指标:观察记录两组治疗前后的心绞痛发作情况(持续时间和频率);③不良事件:包括恶心、疲乏、腹痛和血清转氨酶升高。
显效:HDL-C升高>0.26 mmol/L,TC下降程度>20%,经心电图检查各项数值正常,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有效:TC下降10%~20%,症状减轻,HDL-C升高0.14~0.26 mmol/L,且心电图改善明显;无效:临床症状和各项生命体征变化不明显甚至加重[5]。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完成本研究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P< 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前,两组血脂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A组HDL-C高于B组,TC、TG、LDL-C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指标比较(mmol/L,±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指标比较(mmol/L,±s)
注 与治疗前比较,aP < 0.05;TC:总胆固醇;TG:三酰甘油;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组别 n TC TG HDL-C LDL-C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A组 60 6.51±0.52 4.38±0.35a 2.53±0.48 1.03±0.37a 1.33±0.28 1.63±0.27a 4.23±0.58 2.03±0.47a B组 60 6.57±0.21 5.08±0.23a 2.58±0.53 1.94±0.42a 1.38±0.23 1.44±0.19a 4.38±0.53 2.94±0.49a t值 0.828 12.946 0.541 12.593 0.236 4.457 1.478 10.381 P值 0.408 0.000 0.589 0.003 0.287 0.000 0.141 0.000
治疗前,两组心绞痛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A组持续时间和频率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情况比较(±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情况比较(±s)
注 与治疗前比较,aP < 0.05
组别n 持续时间(min) 频率(次/d)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A组60 8.91±1.22 1.38±0.30a 8.53±1.48 1.03±0.37a B组60 8.87±1.25 3.08±1.19a 8.58±1.53 3.94±0.53a t值 0.177 10.729 0.181 34.876 P值 0.859 0.000 0.855 0.000
治疗后,A组(8.33%)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B组(2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3。
表3 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n(%)]
治疗后,A组治疗总有效率(98.33%)高于B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再加上人们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的改变,我国CHD患者的人数明显增加。该病不仅危害患者健康,还严重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并且该病病死率较高。目前,其具体发生机制尚不明确,认为可能与患者各类病变因素等共同作用结果有关。其中,年龄、糖尿病、高脂血症、脂代谢紊乱、生活习惯、饮食结构等是导致CHD发生的高危因素[6]。在CHD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通过运用瑞舒伐他汀药物,不仅可以改善患者血脂水平,还能提高治疗效果,对改善患者预后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瑞舒伐他汀较其他他汀类药物降脂效果更为显著[7]。
本研究结果显示,A组患者服用瑞舒伐他汀治疗后,其血脂指标中的HDL-C升高,TC、TG、LDL-C下降,且其上升和下降的趋势较B组显著,提示瑞舒伐他汀能够有效降低患者血脂水平(P< 0.05),本研究结果与姚瑶[8]的研究一致。药理学研究显示[9],瑞舒伐他汀可使肝低密度脂蛋白细胞表面受体数目增加,加快低密度脂蛋白的分解吸收,从而改善血脂水平。而血脂指标能够反映患者血脂代谢状况,LDL-C、TC、TG水平升高可导致机体增加发生高血脂的风险,血清HDL-C水平降低则会加重CHD的病情。当LDL-C长期处于过高水平时,脂质易在动脉血壁内部发生沉积,导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降低血管壁弹性,甚至引起堵塞,继而引发心绞痛或心肌梗死[10]。因此,需要加强对CHD患者血脂水平的控制。瑞舒伐他汀为新型他汀类药物,能够促进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恢复,抑制血管内膜和平滑肌细胞增殖,且对LDL-C具有抑制效果,患者一般用药3~7 d后,LDL-C水平明显降低[11-12]。此外,马冉等[13]研究显示,瑞舒伐他汀使用后可能会导致患者HDL-C水平升高,本研究结果与之类似。因此,在使用瑞舒伐他汀进行治疗时需要严格控制用药时间与剂量。心绞痛是CHD的常见症状,患者在情绪激动或劳累的情况下出现胸骨后或心前区的疼痛,可伴随胸闷、呼吸不畅等表现[14]。其发病机制复杂,与患者血脂水平和代谢功能有关,该病患者血脂水平往往较高,因此需要进行降脂治疗。而瑞舒伐他汀为肝脏选择性和亲水型药物,可控制TC合成,当细胞内TC减少,可有效刺激LDL受体加速,促进代谢,进而进一步降低TC水平。本研究结果显示,A组患者心绞痛持续时间与发作频率均低于B组(P< 0.05),提示瑞舒伐他汀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疗效较其他药物显著,可以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缩短心绞痛持续时间。此外,A组患者产生不良反应的概率更低,其治疗有效性更高,提示瑞舒伐他汀用药具有更高的安全性。相关研究结果显示[15],瑞舒伐他汀具有疗效高、副作用小的特点,临床上合理控制其用量时,患者较少产生严重不良反应。另外,本院相关统计资料资料显示,两组患者产生的治疗费用差异不大,但A组患者费用相对较低且有效性较高、不良反应率低,具有更好的经济性。本研究针对瑞舒伐他汀与辛伐他汀治疗CHD的疗效进行分析,初步证明瑞舒伐他汀能够有效降低患者血脂水平,但研究样本不足,其具体临床效果还待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综上所述,瑞舒伐他汀较辛伐他汀治疗CHD具有较好的效果,通过控制血脂水平而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心绞痛发作频率,缩短心绞痛持续时间,使患者的身体健康状况得到改善,降低医疗成本,并且也能减轻家庭经济负担,可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