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济南地区绿地结构影响下的园林景观植物配置模式研究

2022-11-15 14:45于永红张金芝
江西农业学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园林植物绿地树种

于永红,张金芝,邵 波

(1.济南市公园发展服务中心,山东 济南 250023;2.山东省国土空间规划院,山东 济南 250014)

0 引言

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城市环境问题日渐突出,而风景园林建设在城市人居环境、城市生态环境营造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驱动因素[1]。在城市化背景下,城市居住区建设增多,在城市绿地面积中,居住区绿地占比巨大。城市绿地的绿化水平对城市形象的塑造具有直接影响[2]。居住区绿地属于一个规划概念,居住区园林更能将居住区的景观特征彰显出来,承担着供人游赏、美化环境等功能,体现了城市生态环境的构建[3]。虽然居住区园林涵盖了多个方面的内容,但基本景观要素仍然是植物景观,其特点是由多样植物配置后形成的,并与居住空间需求相结合[4]。

居住区绿地主体具体指园林植物景观,该景观中最主要的元素是园林植物造景,其特点是充分利用植物特有的色彩与风韵,通过与季节变化的有机结合,使构建出的人文景观更具独特性[5]。学者们针对居住区园林植物配置的模式展开了深入研究,对居住区植物空间的有效整合具有重要意义[6]。在分析居住区园林植物景观时,多以植物的选择与配置为切入点展开探讨。黄振宏等[7]在对居住区园林景观的设计进行研究时,从植物的选择、景观空间的营造、园林植物配置形式等多个方面展开,提出了在把家园性展示出来的同时要做到多方面兼顾,其中生态性与观赏性是不可忽略的重点环节。郑芷青等[8]研究认为,人们对居住环境绿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质量必须要不断提升,同时还要兼顾生态效应与社会效应等问题,对其要予以关注和重视。王琼[9]研究认为,居住区园林景观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是极为密切的,直接影响到居住地是否具有可居性与舒适性,而且还能够展示出城市环境绿化建设水平。基于此,本文以山东济南为研究对象,对该地区的绿地结构影响下的园林景观植物配置模式进行深入研究和优化。

1 济南城区自然地理概况

济南市所处地理位置优越,自然环境优美,该地区属于比较典型的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比较鲜明,气候温暖,光照充足,雨热同季,这种气候特点对植物生长极为有利。济南市土壤属于山地褐土,土壤厚度不均匀,一般情况下厚度在30~50 cm之间,pH值在7.5~8.5之间。土壤状态比较潮润,但从质地来看却较为贫瘠。由于地形、坡度、坡向等方面具有较大的差异,加之栽种在不同的土壤中,地被植物的种类被体现出来的同时,生长趋势变化更加鲜明。从林下条件来看,如果处于湿润状态则地被植物呈现出良好的生长态势,如果处于干旱条件下则长势不良。从济南地区自然植被的分布情况来看,处于针阔、落叶阔叶混交地区,此类植物长势良好,但是常绿阔叶树种受到气候条件的影响自然分布是有限的。

近年来,济南市引进了大量常绿阔叶树种,不论是种类还是数量的增长都是显著的。在济南城市绿化中,常绿、半常绿阔叶树种应用较多,适应性较强,而且种类繁多。如表1所示,常绿阔叶树种的抗寒性分为4类[10]:第一类是抗寒性强,该类树种处于无防寒的条件下可以安全越冬,树种受害等级为0、Ⅰ级,代表植物主要有阔叶十大功劳、北海道黄杨等;第二类具备一定抗寒性,该类树种处于无防寒的条件下,受害等级一般为Ⅱ、Ⅲ级,为了安全越冬需要稍加防护,代表植物主要有南天竹、石楠、八角金盘、枇杷等;第三类抗寒性较弱,受冻害等级为Ⅳ、Ⅴ级,在对此类植物进行栽培时需要有防寒措施与之相配合,代表植物主要有金丝桃、十大功劳、法国冬青等;第四类抗寒性弱,冻害等级超过Ⅵ级,此类植物的防寒措施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必须要完善,代表植物主要有夹竹桃、栀子花、香樟等。

表1 常绿阔叶树种抗寒性分类

2 济南城区绿化现状及存在问题

2.1 现状

城市绿地规划对城市内的绿地建设提出了严格要求,指导着城市园林的发展方向。城市园林建设为城市居民提供了舒适、生态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近年来,济南市园林建设围绕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目标,构建了具有生态性、历史感、文化性的都市园林,改善了济南城区的人居环境,园林绿化工作迈上了新台阶。

2.2 存在的问题

2.2.1 城市绿地的空间面积小 从市郊和建成区的情况来看,绿地所占面积极其有限,比较具有知名度的绿地除了植物园外,还有千佛山与英雄山两大公园。中心城区人均绿地面积极小,据相关部门统计,人均绿地面积仅为2 m2,公共绿地面积较小,尤其是天桥区、市中区、槐荫区等地,绿地面积极少。

2.2.2 绿地系统的立体空间层次简单 通过对道路绿化情况进行调查可知(表2),比较常见的是高大乔木,虽然有乔灌藤草作为搭配,但很显然合理性较差,所采用的绿化方式较为单一,以平面绿化为主,过于重视速度。针对目前济南拥挤的城区现状没有实施垂直绿化和立体绿化,攀岩和藤本类植物的种植没有得到有效推广,而高架桥则成为绿化盲区,没有进行立体绿化。在对树种进行选择时,没有与季相变化相结合,树种色调搭配不够协调,没有大面积地种植常绿树种,不能为城市冬景增添色彩。

表2 济南城市绿化景观类型

2.2.3 生活区和工业区较混乱 工业区与生活区之间并没有采取防护措施,未设置卫生隔离带,导致该区域环境质量一直处于较差状态;虽然设置了公路、铁路、水源地保护林,但其宽度有限,不能满足现实要求,沿小清河、黄河两侧的天然绿化隔离带建设需进一步完善;城市道路行道树配置形式单一,各生活区周围缺乏环状保护带。

2.2.4 城市中心区公共绿地、环城林带建设不足 对于一个城市而言,中心区往往被视之为城市的心脏,该区域集文教、商贸、服务、娱乐、生活于一体,虽然繁荣但却对绿化造成了制约,目前已有的绿地、设施并不完善,显然是不能满足游人需求量的。黄河以北地区风沙严重,要更加深入地推进风沙防护林的建设工作;而南部山区则承担着补给济南水源的重要作用,虽然绿化建设规模已达到一定的水平,但是建设与保护仍然要进行下去;同时,还要加大环城林带的建设力度,该区域的绿化带必须要达到一定的宽度。

3 济南城区园林植物景观配置模式及优化分析

3.1 各类绿地主要的配置模式

从表3可以看出,济南绿地园林植物景观配置的情况目前有5种模式应用较为广泛:模式一主要为居住区的绿地建设,可以将其分为4层结构,即主调树大乔木+主调中小乔木+附调灌木+附调草;模式二也以居住区为主,以大乔木植物为上层,以各类型的常绿灌木为中层,并采用彩花、彩叶灌木、地被植物等;模式三在宅旁绿地、居住区道路中应用较多,所采用的是2层结构,即主调乔木+附调灌木+附调草;模式四以住宅和居住区道路绿地为主,其结构为1层,可以是由单层灌木或木组成,除此之外还可以采用整形绿篱;模式五多见于专用居住区公共绿地的建设和道路转盘的绿化,以彩叶和有花灌木作为主调植物,也可选择观赏花卉和地被,构建出各种各样的花境花坛,令人有赏心悦目之感。

表3 主要植物配置模式

3.2 主要园林植物配置模式的优化

3.2.1 结构复杂模式的绿视率高 通过一次性镜头对180°视野中的景物进行拍摄,从照片中选择15个样点的绿视量并做出统计,其中模式一、模式二、模式五的绿视量平均值较大,一般情况下达到57.7%~73.8%,如果把水面涵盖于其中则可超过63%(表4)。以模式一和模式二为例,通过对绿色植物与水面和裸地的比例进行研究可以看出,前者绿视率超过87.5%,与期望值89.5%接近,后者则低于10%。由此可以作出界定,为了达到更高的植被覆盖度,多层次复杂植物群落可以达到此要求,而且对环境的利用更加充分,并直接影响到环境改造,由此可知该植物配置属于较理想模式。

表4 主要植物配置模式的绿视量比率 %

3.2.2 居住区四大绿地类型园林配置模式 一直以来,济南对居住区的环境绿化较为关注,已形成多种园林植物景观配置模式,而且不同模式的主调各不相同,附调植物搭配也是独具匠心。如居住区绿地为了彰显出自身的风格与特色,不同的绿地类型所选择的植物配置模式以1~2种植物为主,展示的是景观风格与特色。一般情况下所选择的配置模式为模式一和模式二,在对植物进行配置时把各种乔木、常绿、有花树种等不同类型的植物综合利用起来,创造出林阴型森林景观,该模式是在较高绿量的基础上构建而成的,最大限度地提升了植物总叶面积,这对稳定植物群落的营造十分有利,具有较强的经济性,可以把养护管理费用降到最低;而且常绿植物具有叶茎粗大和冠幅大等特点,气势十足;由于把丰富的园林彩叶与观花植物应用其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栽植形式。在对各种景观进行创造时要把水景利用起来,把水景和湿地景观的精致特征彰显出来,同时对于个体形状、色彩、外形予以高度重视,使各元素之间协调搭配。居住区宅旁绿地运用模式三、模式四较多,在设计植物景观时,要充分考虑到建筑与植物的关系,力求达到简洁实用的效果。一般情况下不要选择高大的乔木,矮乔木的效果更加理想。在选择下层植物种类时以耐阴植物为主,因群植和密植的适用性不强而减少使用,在进行搭配时以灌木为主,突出不同的叶色,构图景观的色彩对比强烈,使人们尽可能获得感观上的享受[11]。居住区的道路绿地要充分考虑到小区道路不宽的实际情况,所以模式四和五更加适用。绿地尽量采用乔木+灌木+草三层结构,还可以采取绿篱立体多层结构,后排高度要达到1.5 m以上。由于道路多层结构绿带较宽,具有减少道路粉尘污染的重要功能,可以使居住区环境得到改善,使园林植物视觉、景观的效果得到更好发挥。如果道路采取的绿化形式是简单的,并未选择开花或彩叶植物,与居住区其他绿地相比较缺少细致性和丰富度。居住区专用绿地功能性较为突出,可以选择灌木、小乔木围成绿篱,具有分隔空间和遮挡视线的作用,同时还具有阻隔外围空间粉尘和噪音的作用。

3.2.3 植物配置风格多样,应用复层群落结构 近年来,西方园林设计规划理念已渗透到我国公共绿地建设中来,济南也吸纳其精髓,大胆引用,在进行造景时把国内与国际造景的韵味、艺术风格彰显出来,力求把良好的视觉体验展现出来。在植物配置时根据实际情况做出选择,主要采取的方法为混合式,综合运用规则式与自然式这2种种植方法,或者设计出各种特色造型,所构建的景观具有变化多样、风格独特的优点。通过反复实践可以确定模式一和模式二是理想的复层植物群落结构,乔木+灌木+草可以更好地模拟自然群落结构,在此基础上能够获取多功能效益[12]。生态造园理念为济南绿地规划指明了方向,在重视生态效应的同时还要满足植物造景对生态配置的原则,在对园林植物进行配置时,对于复层配置结构要予以充分考虑,并与绿量相结合,使具有艺术性和创新性的复层结构群落景观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出现在不同绿地类型空间[13]。一直以来,群落型景观所要达到的是协调性与层次性同时存在的效果,对色彩要求丰富,与公园造景方法相比较可以把更强的艺术性体现出来。对于总体景观效果要予以充分考虑,同时还要把不同植物的观赏价值和单独效果[14]充分发挥出来。

4 结语

本文以山东济南地区为研究对象,对该地区绿地结构影响下的园林景观植物配置模式进行研究和优化,得出如下结论:

(1)本研究认为,济南居住区的绿化发展具有自身特色,所采用的园林植物景观配置模式有5种,其中以模式一、模式二为例,从绿色植物与水面的比较关系来看已超过87.5%,与期望值89.5%接近,但是裸地则低于10%,由此可以对多层次复杂植物群落的结构作出判断,植被覆盖率达到较高状态,对环境空间的利用比较充分,属于较理想的植物配置模式。

(2)从景观效果与生态效益角度进行探讨认为,模式一、模式二、模式三都具有自身特色,均为较优模式,与济南自然环境条件相适应的同时突出了地方特色。通过增加园林树种多样性,居住空间加强立体绿化的规模,不但可以使居住区植物景观配置得到有效提升,而且美学效应也随之增强。

(3)通过对不同居住区的调研可知,在目前的结构层次配置中,乔木+灌木+草这种模式的应用更加广泛,需要加大对多层次复合结构配置的推广力度,把园林植物景观多样性的特征体现出来,丰富其层次感,使绿化覆盖率提升到较高水平。

猜你喜欢
园林植物绿地树种
张家口市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现状及措施
不同地理尺度下中国城市绿化树种多样性的均质化特征
小学校园绿地景观设计研究
树种的志向
树种的志向
人工营造混交林树种的选择与配比
西北园林植物景观的空间意象与结构解析研究
走进绿地
园林植物害虫种类及防治技术
开启尊贵旅程,乐享卓越人生绿地酒店嘉年华和2016绿地酒店品牌发布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