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预适应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中的保护作用

2022-11-15 03:20冯博娄博李雪左秀婷尹悦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2年21期
关键词:黏度缺血性脑部

冯博 娄博 李雪 左秀婷 尹悦

1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聊城 252000;2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康复科,聊城 252000;3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科教科,聊城 252000

缺血性脑卒中为临床常见脑血管疾病,好发于中老年群体,多认为与生活习惯、遗传、情绪有关,具有高致残率、高发病率等特点,脑部缺血、缺氧为主要病机,且该病常伴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病症,严重危及患者生命[1-5]。目前针对缺血性脑卒中主要以抑制血小板、扩容、降纤酶、抗炎等药物治疗,可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缓解病情,但对少数患者效果欠佳[6-10]。研究指出,远隔缺血后适应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对脑组织的保护作用已被证实,可通过对远隔非重要部位重复、短暂实施轻度缺血刺激,从而增强重要器官缺血再灌注受损的耐受力,进而减少神经功能受损程度[11-14]。但远隔缺血后适应辅助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能否进一步提升疗效,临床报道较少,基于此,本研究选取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10 例,旨在探究上述治疗方案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经医学伦理会批准,选取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019年6至2021年6月)110例,进行前瞻性随机平行对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A 组(55 例)、B组(55例)。A组男23例,女32例;年龄52~74(62.78±4.77)岁;病程 2~6(3.88±0.44)d;发病至入院时间 4~6(5.12±0.48)h;合并基础疾病:高血压 15 例,冠心病 10 例,糖尿病7例。B组男27例,女28例;年龄51~73(61.48±4.59)岁;病程1~5(3.11±0.39)d;发病至入院时间3~6(5.10±0.51)h;合并基础疾病:高血压12 例,冠心病9 例,糖尿病8 例。两组基线资料均衡可比(均P>0.05)。

2、纳入及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经CT、MRI检查确诊;均符合缺血性脑卒中临床诊断标准[15];患者及其家属知情,签署同意书。(2)排除标准:严重电解质紊乱;重要器官(肝、肺、肾等)功能不全;合并全身感染性疾病;免疫系统病症;依从性差;对本研究所用治疗方案存在使用禁忌证;既往心脏手术史;恶性肿瘤;过敏体质;酗酒、滥用药物者。

3、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之后均采取卧床、维持循环、呼吸稳定、血糖、血压、溶栓、神经营养等常规治疗。

3.1、B 组 采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河南永和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41022396)口服,150 mg/次,1 次/d;尿激酶(青岛冠龙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84168)静脉滴注,150 mg/次,2 h,1 次/d;胞二磷胆碱(大理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53020287)静脉滴注,300 mg/次,1 次/d;普伐他汀(瀚晖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0150)口服,20 mg/次,1次/d。连续治疗3个月。

3.2、A 组 在B 组的基础上采用远隔缺血后适应治疗。采取双臂血压计(医用电子血压仪,YXY-61),患者端坐,双上肢加压,依据患者承受程度调整压力值180~220 mmHg(1 mmHg=0.133 kPa),达 200 mmHg 后,加压 5 min,放气休息5 min,以此为1 次循环,持续循环5 次,2 次/d。连续治疗3个月。

4、疗效评估标准

两组均于治疗前、治疗3 个月后,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进行疗效评估。显效:NIHS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46%;有效:NIHSS 评分降低18%~46%;无效:NIHSS评分降低<18%。显效、有效计入总有效率。

5、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总有效率。(2)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日常生活能力 Barthel 指数(BI)、NIHSS 评分,NIHSS:42 分,神经功能损伤程度越轻,分值越低;BI 评分总分100 分,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越好,分值水平越高。(3)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3 个月后梗死灶体积。(4)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3 个月后液流变学指标(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纤维蛋白原)水平,取静脉血3 ml,3 000 r/min转速离心10 min(半径为10 cm),分离血清,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5)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3 个月后血清S100 蛋白(S100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新喋呤(Npt)、半乳糖凝集素3(GAL3)水平,以ELISA测定。

6、统计学处理

通过SPSS 22.0 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例(%)表示,行χ2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3个月后,A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B组,见表1。

表1 两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例(%)]

2、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两组BI、NIHSS评分比较

治疗 3 个月后,与 B 组相比,A 组患者的 NIHSS 评分较低,BI评分较高(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治疗前后的NIHSS、BI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治疗前后的NIHSS、BI评分比较(分,)

注:B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A组在B组的基础上采用远隔缺血后适应治疗;NIHSS为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BI为Barthel指数;与同组治疗前比较,aP<0.05

NIHSS评分BI评分治疗3个月75.26±5.38a 62.47±6.02a 11.748<0.001组别A组B组t值P值例数55 55治疗前16.78±3.03 16.13±3.12 1.108 0.270治疗3个月9.74±1.83a 12.25±2.82a 5.496<0.001治疗前42.39±4.78 41.84±5.17 0.579 0.564

3、治疗前、治疗3个月两组患者的梗死灶体积比较

治疗前,两组梗死灶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A组梗死灶体积缩小幅度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治疗前后梗死灶体积比较(cm3,)

表3 两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治疗前后梗死灶体积比较(cm3,)

注:B 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A 组在B 组的基础上采用远隔缺血后适应治疗;与同组治疗前比较,aP<0.05

例数55 55治疗前5.93±1.26 5.84±1.33 0.364 0.716治疗3个月后3.35±1.02a 3.79±1.11a 2.165 0.033组别A组B组t值P值

4、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治疗3 个月后,与B 组相比,A 组全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低切黏度、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降低(均P<0.05),见表4。

表4 两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表4 两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注:B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A组在B组的基础上采用远隔缺血后适应治疗;同组治疗前比较,aP<0.05

组别A组B组t值P值治疗3个月2.86±0.34a 3.53±0.42a 9.195<0.001例数55 55全血低切黏度(mPa·s)治疗前8.47±1.63 8.55±1.72 0.250 0.803治疗3个月5.08±0.79a 6.63±1.02a 8.910<0.001全血高切黏度(mPa·s)治疗前5.67±0.84 5.71±0.79 0.257 0.798治疗3个月4.22±0.51a 4.85±0.62a 5.820<0.001血浆黏度(mPa·s)治疗前1.69±0.44 1.62±0.47 0.806 0.422治疗3个月1.17±0.34a 1.36±0.40a 2.684 0.008纤维蛋白原(g/L)治疗前4.78±0.55 4.81±0.64 0.264 0.793

5、治疗前、治疗3 个月后两组患者的血清S100β、NSE、Npt、GAL3水平比较

治疗3 个月后,与B 组相比,A 组血清S100β、NSE、Npt、GAL3水平均较低(均P<0.05),见表5。

表5 两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治疗前后血清S100β、NSE、Npt、GAL3水平比较()

表5 两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治疗前后血清S100β、NSE、Npt、GAL3水平比较()

注:B 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A 组在B 组的基础上采用远隔缺血后适应治疗;S100β 为S100 蛋白,NSE 为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pt 为新喋呤,GAL3为半乳糖凝集素3;与同组治疗前比较,aP<0.05

治疗3个月9.68±2.27a 11.94±3.04a 4.418<0.001组别A组B组t值P值例数55 55 S100β(μg/L)治疗前2.26±0.47 2.35±0.54 0.932 0.353治疗3个月1.37±0.38a 1.74±0.46a 4.599<0.001 NSE(μg/L)治疗前39.65±5.83 40.12±6.11 0.413 0.681治疗3个月15.28±3.37a 19.72±4.73a 5.670<0.001 Npt(nmol/L)治疗前18.74±5.19 19.21±5.63 0.455 0.650治疗3个月6.95±1.78a 9.07±2.24a 5.495<0.001 GAL3(g/L)治疗前16.18±4.82 15.74±4.17 0.512 0.610

讨 论

缺血性脑卒中是常见脑卒中类型,多因机体脑组织局部血液循环受损导致脑部缺血性坏死,从而致使神经功能损伤,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故临床应积极采取有效治疗方案,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16-20]。

目前抗血小板、神经保护类药物是针对缺血性脑卒中常见药物,可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促进脑部组织代谢,增强脑部缺氧耐受性,但也可造成再灌注损伤[21-24]。远隔缺血后适应治疗为内源性保护机制的一种,具有二级预防作用,还可促使侧支循环的建立,并保护神经元,此外,还可保护被激活的缓激肽、腺苷及阿片类内源性活性产物[25-29]。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3 个月后A 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B组,NIHSS评分低于B组,BI评分高于B组,梗死灶体积缩小幅度大于B 组(均P<0.05),说明,缺血预适应辅助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疗效显著,提高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能力,缩小梗死灶体积。原因分析为,远隔缺血后适应治疗可通过远隔部位实行短暂性重复及非致死缺血处理,直接避开脑部缺血区,对尺神经、桡神经产生缺血性刺激强度,从而使脑神经组织得到保护。本研究结果还显示,治疗3 个月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低于B 组(P<0.05),说明,缺血预适应辅助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可调节血液流变学,原因分析为,远隔缺血后适应治疗通过对脑部缺氧缺血的耐受性,保护血管内细胞受损,从而加强血管顺应性,改善血液循环。

另有研究指出,血清S100β、NSE、Npt、GAL3 可参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发展,其中血清S100β 为结合蛋白,具有营养神经元作用,其水平升高时可反映神经元受损;血清NSE主要存在于神经组织中,其水平升高则反映神经组织受损;血清Npt为低分子嘧啶复合物的一种,其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严重程度呈正相关;血清GAL3可参与细胞分化、凋亡、增殖等炎性反应过程,其水平升高可导致缺血性脑卒中时神经元受损、脑部缺血受损程度[30]。研究结果显示,治疗3 个月后A 组血清 S100β、NSE、Npt、GAL3 水平低于 B 组(P<0.05),由此说明,缺血预适应辅助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可有效缓解病情,分析原因为,远隔缺血后适应治疗可有效促进内源性保护物质的分泌、增殖,从而改善脑组织血流循环,促使脑部供血、供氧恢复,促进营养神经元修复,此外,还可抑制炎性因子分泌,减轻炎性反应,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

综上,缺血预适应辅助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神经功能,缩小梗死灶体积,调节血液流变学状态,促进病情恢复。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黏度缺血性脑部
浅谈氧化铝溶胶制备中溶胶黏度的变化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脑脉泰胶囊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的临床研究
诺欣妥治疗缺血性心肌病致心衰的效果分析
测试条件对橡胶改性沥青黏度的影响分析
内燃机油黏度特性和分类标准
脑部三维核磁共振图像分析
12400年前“木乃伊狗”
俄国现12400年前“木乃伊狗” 大脑保存完好
睡前一杯水可以预防脑血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