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玻:阅读新时代,出版者必有更大作为

2022-11-15 04:24
出版人 2022年10期
关键词:中南时代文化

记者|杨 帆

中国已经全面进入新的阅读时代,而包括中南传媒在内的出版机构,在这个新时代中必将大有可为。

阅读市场的冷暖,在其中浮游的出版人无疑是最敏感的。

“惟楚有才,于斯为盛。”湖湘大地,向来是一片阅读的热土,也是中国出版业的中流砥柱之一。70余年里,出版湘军南征北战,成为出版史上一抹鲜亮的色彩。在百废待兴的时代,是湖南出版人率先喊出“面向中国,走向世界”的口号,吹响了出版复兴的号角;在文化体制改革的浪潮中,他们敢为人先,把中南出版传媒集团(以下简称“中南传媒”)打造成全国第一个全产业链整体上市的出版龙头企业。

回顾“辉煌十年”,中南传媒在百尺竿头仍在不断前进,连续13届入选全国文化企业30强,在营收、利润、资产规模、品牌影响、获奖项目、市场占有率等多个方面位居国内前列。在疫情冲击、“双减”政策落地等因素导致行业下行的时间里,中南传媒连续两年实现逆势增长,主要经济指标在全国地方出版集团中保持领先。

亮眼的经济指标背后,中南传媒也坚守着作为一家文化企业的初心,一直把提供优质阅读产品,推进全民阅读再上新台阶视作自身的使命。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敏锐地感知到,阅读市场正在发生某种振奋人心的变化。正如中南出版传媒集团董事长彭玻所言,中国已经全面进入新的阅读时代,而包括中南传媒在内的出版机构,在这个新时代中必将大有可为。从举办规模空前的读者节到拥抱技术与市场,这艘传媒巨轮也在调整着自己的航路,与市场和时代共振,期盼在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征程中再创辉煌。

如何理解“阅读新时代”

《出版人》:到今年为止,中国全民阅读已走过16年的征程,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作为一家出版集团的掌门人,您如何看待阅读市场的前景?

彭玻:我们正在进入一个阅读新时代,这个新时代的“新”,我认为可以从如下四个维度理解:

第一,近年来,中国图书阅读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2021年全国成年国民综合阅读率81.6%,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已达到4.76本,其中,未成年人图书阅读率83.9%,人均图书阅读量达10.93本。校园阅读、终身阅读正在成为文化消费新常态。自2014年以来,“全民阅读”连续9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从“倡导”到“大力推动”再到“深入推进”,从中央到地方对全民阅读日益重视。特别是今年4月,中宣部举办首届全民阅读大会,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致信,阅读理念深入人心,书香氛围日益浓厚。

第二,我国高考制度改革不断推进,一个最大的变化和亮点,就是由考学生的技巧,转变为考学生的知识结构和阅读能力,不仅考课本内容,还将涉及大量的课外知识。比如,以前高考语文卷面字数在6000到8000字,现在普遍字数在10000字上下。而阅读理解在新高考中所发挥的作用,今后也将越来越重要。

第三,文学阅读的市场正在快速崛起,有望步入“黄金时代”。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迅速发展大大地促进了文学的繁荣,产生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中国文学创作迎来了新的春天。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未来将无限广大,新时代需要新的文学大师和新的文学高峰。去年12月,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了许多新论断、新思想、新要求,为做好新时代文学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也预示着新时代文学创作即将迎来春天。从这次中国作协在湖南举办的系列活动就可以看出来,我们亲眼见证了莫言、刘慈欣、麦家等“作家天团”,他们受追捧的程度完全不输所谓的“流量明星”,这就反映出文学和阅读对社会,特别是对青少年价值取向的深远影响,反映出新时代文学创作的广阔天地正在我们面前浩浩荡荡地展开。

第四,阅读空间的地位正在得到重新定义。这些年因为疫情等,书店、图书馆等传统阅读空间确实遭遇了一些困难。虽说实体店市场收缩的趋势不可逆转,但也有一批新的阅读空间,正在积极谋求转型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以新零售概念为核心,突出沉浸式阅读体验及特色化主题文化理念、构建文化消费的线下流量入口,成为当下实体书店转型的主要方向。传统的书店也在结合新的市场环境,融入更多的创意与生活色彩。比如湖南新华的旗下品牌乐之书店就在这两年吸引了不少读者,集团一楼的书店就经常“爆满”。这些年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日益重视学习型组织建设,很多单位都希望设立自己的书吧、阅览室等,比如省政府办公厅就专门拿出场地来设立书店。

这些变化,标志着无论是从党和国家的顶层设计上讲,还是从国民阅读习惯和氛围上看,阅读都在步入一个全新的时代,与阅读相关的产业比如出版,也将迎来一个巨大的发展机遇期。

《出版人》:在这些年里,疫情的外生性影响、抖音等新媒体的崛起,也让很多人越发看衰纸质出版的未来。对此您怎么看?

彭玻:不得不承认的是,我们正处在一个历史性变革的时代。从行业形势来看,互联网对传统出版的挤压越来越凸显,传统出版行业面临着业态升级转型、跨界融合发展等诸多挑战,行业自身竞争也在日益加剧。新渠道带来增量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焦虑。

虽然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对人们的信息获取方式和阅读方式进行了重构,也给纸质出版带来了一定的冲击,但技术的进步并没有催生出能够完全替代纸质出版物的载体,因此,我依然坚信,纸质图书仍将拥有广阔的生存和发展空间。特别是在中小学教育出版领域,纸质出版服务仍将长期保持稳健发展。

而在校园之外,我们同样关注纸书在更广阔领域的可能性。随着全民阅读进一步深化,学习型社会、学习型组织、学习型单位加快构建,我国整体阅读量仍具备相当的增长空间,包括阅读消费在内的文化消费,在消费结构中所占的比重将越来越大,全民阅读、终身阅读将成为一种文化消费新常态。

我判断,纸书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继续支撑起出版行业的基本盘,但这不代表我们可以故步自封,拒绝接受技术的洗礼。当下,5G、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成果应用的日益普及,大数据、智能化、移动终端、云计算等新技术新产业与出版产业互融互通,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趋势更加明显,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不断出现。数字化浪潮给传统出版生态带来了革命性影响,也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数字出版、智能出版、在线教育、在线发行、智慧印刷、短视频新媒体、高清视频等加快发展。特别是技术和出版对教育的赋能越来越明显,研究数据显示,我国智慧教育市场规模有望在2023年突破万亿,具有巨大的想象空间。

出版必有更大的作为

《出版人》: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中国式现代化也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其要求包含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在这一宏伟愿景中,出版行业应该怎样作为?

彭玻:党的二十大是在重要历史节点上召开的,习近平总书记所做的报告主题鲜明、思想深邃、引领时代、催人奋进,是一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理论光辉的纲领性文献。报告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文化的精神支撑和智力支持。报告中提到文化近30次,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对未来我国文化建设做出了一系列安排部署。作为文化从业者,我们深感振奋、备受鼓舞,未来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坚持守正创新,坚守初心使命,坚决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高质量发展的实际行动,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文化力量,展现出版新作为。

至于出版具体要怎么做,我认为第一是在坚守主阵地、弘扬主旋律上展现新作为。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出版工作是党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作为党的出版传媒机构,要始终坚持党管媒体、党管意识形态不动摇,坚持政治家办社、办报、办刊、办网,坚持把社会效益和社会价值放在首位,把传播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中心任务和核心内容,当前重点是做好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宣传报道,宣传好党的二十大提出的一系列新的重要思想、重大论断、重大举措,宣传好全党全社会对党的二十大的热烈反响和积极评价,宣传好全省各地区各部门学习贯彻的具体举措和实际行动,彰显和壮大主流价值、主流舆论、主流文化,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人心、见行见效。

第二是在为了人民、服务人民上展现新作为。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人民性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也是做好出版工作的根本价值属性。要始终坚持为人民出好书的工作理念,聚焦聚力出版核心主业,深入推进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广大读者提供丰富优质的精神文化食粮,推动精神文化领域共同富裕。聚焦时代主题,对标时代要求和国家战略,紧紧围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宏伟目标进行全方位出版规划,推出一批优秀主题出版物,让更多人读懂中国和中国共产党,理解中国之治的本质。以工匠精神抓精品创作,催生原创精品,树牢品牌意识,集中力量策划推出精品图书,着力打造更多时代精品,铸就更多扛鼎之作。

第三是在推进融合发展、创新发展上展现新作为。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和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从出版业发展历史来看,每一次跨越发展都离不开科技发展、技术变革的推动。当前,5G、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元宇宙等新兴技术快速应用、快速迭代,极大地丰富了出版的传播方式、载体形式,也拓展了出版的业态空间,出版业未来一定是与科技深度融合在一起,出版强国建设将迎来新的发展机会。要坚持文化创意与科技创新“双轮驱动”,将新兴技术融入内容生产、传播、营销、服务全过程,加快业态转型升级,推动出版与科技、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深度融合发展。

第四是在推动文化“走出去”、提升文化“软实力”上展现新作为。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坚守中华文化立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要积极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认真做好对外文化交流、文化传播和文化贸易,加大国际市场开拓力度,进一步推动图书、版权、产能、机构、资本等“走出去”,打造文化“走出去”升级版,为世界发展贡献更多的中国智慧、中国理念、中国制度、中国模式,努力扩大中华文化和湖湘文化竞争力和影响力。

《出版人》: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也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对于科教工作而言,出版一直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科教兴国的新战略背景下,未来出版行业将迎来怎样的机遇?

彭玻:教育是党之大计、国之大计。出版与教育相伴相生,出版的发展水平与教育的发展水平始终相互适应。著名出版家张元济先生为商务印书馆定下宗旨:“吾辈当以扶助教育为己任。”出版作为与教育密切相关的服务行业,必须提高政治站位,把握目标任务,找准方向定位,创新策划能力,提升出版质量,加快融合出版,布局综合服务,努力为教育高质量发展赋能。

位于橘子洲头上的乐之书店,已经成为长沙读者的“打卡地”

在这里,作为出版者,我们第一要确定高质量的目标理念。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这是党中央着眼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立足新形势新任务,对新时代教育工作提出的总要求,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出版助推教育高质量发展,必须遵循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正确的目标导向。具体而言,我们所提供的出版产品和服务都要在高质量的教育理念指引下进行设计和打造,要以真正有助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目标,尊重教育规律,与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对标对表。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而非一时应付考试做出版;要为因材施教、精准教学,而非题海战术编排内容;要为激发学生学习和阅读兴趣,而非简单提供参考资料和答案设计产品;要为教育的优质公平,而非部分人的利益提供服务。

第二要提供高质量的内容产品。知识内容是教育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出版助推教育高质量发展,就必须为教育提供高质量的内容产品。湖南出版一直把教材出版、发行工作当作重中之重,坚持从政治高度看教材,从整体上构建高质量教材体系,从创新上抓教材建设,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为打造培根铸魂、启智增慧、适应时代要求的精品教材而不懈努力。近年推出的“四维阅读”和“中小学生阅读书系”,就是从学生成长出发的,提前释放了关于减轻学生作业负担政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时,中南传媒还在努力构建高质量阅读体系,以综合素质教育为方向,以阅读、文艺、特长为主要品类,进一步优化学生阅读产品体系,按照“基础性”“拓展性”“提升性”的要求,在精准识别学生需求的基础上,提供分层、个性、定制化的产品,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在课后服务领域,中南传媒也根据新的政策要求和学校需求,以共享阅读平台进校园为契机,积极探索为校园提供四维阅读、传统文化、通识教育、美术美育、科普生态等多种类型的优质课程服务,打造高质量标配产品体系。未来,中南传媒将针对各地教育发展实际和现实需求,进一步构建多样化、个性化、多层次的教育内容服务体系,为广大师生提供高质量内容产品和服务。

第三要打造高质量的方法体系。近年来,中南传媒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积极开发互联网教育体系和产品,以技术为教育赋能,通过多媒介融合创新的方式帮助师生改善和优化陈旧的教与学的方法。目前,中南传媒旗下有天闻数媒、贝壳网、中南迅智、快点听、堂堂网等为教育提供服务的技术公司和平台。比如,在学生测评类内容产品方面,针对学生的学情分析和个性化学习,打造高质量在线题库,进一步优化智能作业和智能考试产品,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提供有效支撑。比如,针对教育资源不均衡问题,着重打造了湖南省“互联网+乡村教育”数字化服务平台(湘教通/e堂好课),将互联网、教育和出版深度融合,让教师有条件、有基础、有意愿改善原有教学模式,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提升教育教学能力,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供全案解决方案。未来,中南传媒将更加聚焦于数字内容研发并积极拥抱元宇宙,努力探索元宇宙课堂建设,利用最先进的技术研发各类适合元宇宙场景的师生阅读产品、阅读服务和阅读体验,进一步改善和丰富教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与个性化学习。

第四要营建高质量的教育生态。助推教育高质量发展,必须积极参与到营建高质量教育生态的工作中来。湖南出版一直将提升社会效益,营建健康、积极的社会文化生态和教育生态作为使命担当。“双减”政策出台不久,中南传媒服务教育改革发展大局,汇聚集团全媒体矩阵,构建多渠道、广覆盖、立体化宣传“双减”工作大格局,红网、《潇湘晨报》、湖南教育杂志等媒体打造了形态多样、价值丰富、影响深远的融媒体产品,大力宣传湖南在落实“双减”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及新举措、新成效。此外,集团旗下湖南省新华书店针对不同细分领域的读者,打造了不同类型的阅读空间。在线下,建设了4700余家党建学习书屋、190余家“红色微书店”,重点服务全省党政机关干部职工;700余家校园书店和校园共享书屋则构建了校园阅读服务空间,满足老师和学生的阅读需求;2021年为20000余个农家书屋配备157万册图书,尽力满足农村读者的阅读需求。在线上,打造了阅达平台矩阵,构建了角色多元、资源多种、服务多样的线上阅读生态圈,以“书香城市”“书香机关”“书香校园”“书香家庭”四大重点工程为抓手,加强阅读分类指导,通过各类群体阅读活动整体推进,激发人民群众的阅读热情,让阅读在湖湘大地蔚然成风。在家庭教育方面,中南传媒以家校共育网为平台和桥梁,积极整合优质课程,主办湖南家庭教育文化节,引导家长树立科学教育观念,理性确定孩子成长预期,努力形成减负共识。同时,中南传媒所属各出版社也积极增加家庭教育类产品及服务,开展各种教育类公益活动,共同为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而发力。

让阅读与时代同频共振

《出版人》:今年底,中南传媒即将举行规模空前的首届“湖南读者节”。这样以一座城市为主舞台,覆盖全省的阅读盛会,在国内当属首创。作为读者节的发起者,中南传媒如何看待这样一场盛会对一座城市乃至一个省份阅读文化建设的意义?

彭玻:发起这样一场活动的初衷并不复杂,在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际,为进一步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致首届全民阅读大会的贺信精神,推动全民阅读活动走深走实、形成风尚,让阅读成为习惯、让爱读书成为湖南的名片,我们决定举办一场不一样的阅读盛会,那就是即将到来的“湖南读者节”。

提起湖南、提起长沙,大家能想到什么?在原有的印象里,这可能是一片鱼米之乡,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革命热土,但如今大家也能想到在这片土地上蓬勃发展的媒体与文化。而“湖南读者节”的开展,正是希望把长沙、把湖南的网红气质进行升华与沉淀,找到阅读与生活、与时代同频共振的方式。

我知道,许多城市、许多机构,都有自己的书展、读者节,但我认为首届“湖南读者节”,会给读者带来很多不一样的体验。本次读者节线下活动覆盖全省14个市州,涉及湖南新华111家中心门店和800余家校园书店、共享书屋,预计辐射读者超千万人。

而我认为同样重要的一点是我们的初衷。我们熟悉的文博会、书博会,重心在展示;而首届“湖南读者节”的核心目的,则是激活阅读主体的参与。因此我们做了充足的准备,要求读者节期间的每一场活动既要有高度、有站位,也要有广度、有效果,要立足整个出版生态圈,要吸引行业专家、知名作家作者、编辑、渠道商等广泛参与,不能搞成几家出版单位自娱自乐、自说自话或者简单的图书展销。

《出版人》:相信读者也非常期待这样一场“不一样”的读者节。在这里还是希望您透露一下首届“湖南读者节”的亮点。

彭玻:具体而言,读者节要突出“场景”的观念。在精神生活场景上,我们将在33个湖南省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展示优质红色主题图书,举办分享会,传播湖湘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加强革命教育;联合省图营造阅读氛围。

在文化打卡场景上,读者节联动文和友、文艺清吧等新潮文化地标和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湘潭大学等省内知名高校举办创新型图书展览及特色主题活动,形成全城阅读的火爆氛围。通过场景细分、人群细分、产品细分,达成读者节线下活动爆点。

此外,本次读者节还将打破传统书展的空间限制,推出线上、线下的跨界新场景。在线下,我们将联动电台、剧社破圈合作,打造“最长沙的摩登阅读现场”。在线上,联动省市图书馆打造“VR展区”,读者只须戴上VR眼镜,体验沉浸式。

《出版人》:在这一场盛会之后,身处“阅读新时代”,作为中国出版的龙头企业,中南传媒还将从哪些地方发力,巩固自身实力,迎接时代的挑战和机遇?

彭玻:面向未来,中南传媒希望抓住阅读新时代的巨大机遇期,在建设出版强国的新征程中当好排头兵,争当领跑者,核心问题还是立足主业、转型升级、融合发展。为此,我们认真规划了发展方向,那就是着力构建优质内容主导、先进技术赋能、深度融合发展的出版新生态,成为有强劲传播力、引导力、公信力,主业突出、综合实力强、品牌价值凸显的世界一流新型主流出版传媒集团。

我认为,当下中南传媒最重要的目标之一,是以创新体制机制为抓手,进一步提升图书出版能力,全方位拥抱C端用户。

在我们看到的种种阅读风尚的变化背后,本质是我国已经全面进入小康社会,随着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有了“诗和远方”的更高追求,更加关注出版产品和服务的品质和内涵,期待更多有思想深度、理论厚度、情感温度、知识广度、艺术高度的精品力作。

我们要清晰地认识到,中南传媒虽然是一家在B端拥有扎实实力、业务非常稳健的企业,但在面向C端用户时,精品生产的供给仍然不足,能够引领时代风尚、人民群众家喻户晓的上乘之作、传世佳作仍然不多。究其根本,还在于选题策划和图书出版核心生产能力不强。因此,我们必须在这一领域加大投入,以工匠精神抓精品创作,聚焦时代主题,聚集顶级作者、一流资源,催生原创精品,集中力量策划推出精品图书,着力打造更多时代精品,铸就更多扛鼎之作。强化品牌意识,走“专、精、特、新”的发展道路,打造体现时代要求、专业特色、文化内涵的市场产品线品牌集群,与阅读同频共振,与时代同频共振。■

猜你喜欢
中南时代文化
年味里的“虎文化”
谁远谁近?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稿约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中南联席会议召开2014年度秘书长扩大会
中南剿匪作战史略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