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家洪
在现代教育发展趋势下,课堂教学变得越来越“热闹”,一些教师在追求创新教学的道路上已经逐渐迷失教学初心,过于追求形式而忽略了更重要的东西——教学的本真。对初中语文教学而言,过于浮华的教学模式并不能在学生内心深处留下深刻的烙印,只有简化教学,让课堂回归本真,才能让学生领略语文学科的真正魅力。为此,本文将探讨简化教学法在初中语文课堂中的应用策略。
对于语文课堂教学,越是简洁清晰的教学目标,越容易提高教学质量。但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我们发现一些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过于繁琐,这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也很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想要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首先需要精简教学目标,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让学生明确学习的方向。具体来说,教师在制定目标时,必须积极贯彻简约教学原则,将繁琐无用的教学内容剔除出去,让教学目标契合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以及学习特征。精简教学目标,学生既能高效学习语文,还能把握语文不同知识点的内在联系。
例如,在教学《梅岭三章》这一课时,教师首先在立足语文核心素养目标的基础上,适当精简这首诗歌的教学目标。具体来说:其一,要求学生在诵读的基础上了解这首诗讲了什么内容,引导学生读出感情并熟练背诵;其二,第一首诗的前两句运用倒装手法有何好处?第二首诗的抑扬手法是如何运用的?第一首诗与第三首诗构思了一种问答式结构,有何作用?其三,第二首诗中的第二句“此头须向国门悬”化用春秋时期吴越争霸中伍子胥的故事,你能说一说伍子胥的故事吗?第四句“捷报飞来当纸钱”的豪迈想像与南宋诗人陆游的绝命诗《示儿》中“家祭无忘告乃翁”有何异同?这三个教学重点,目标非常明确简单,分别指向语言的积累与运用,思维的发展与提升,文化的理解与传承。语言、思维、文化三个精简化的教学目标,能使学生有努力的方向,可在有限的时间里高效学习这首诗歌。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有些课堂教学面面俱到,导致学生陷入“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处境,不知道哪个才是学习重点,最后什么也没学好。因此,教师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精简,以彰显课程的重难点知识,让学生知道哪些知识是有价值的,需要重点学习。
例如,《孔乙己》是鲁迅先生的代表作,不仅篇幅较长,而且内涵深刻。如果教师在教学时追求“面面俱到”,就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让学生难以把握这篇课文的学习重点。因此,教师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精简,彰显小说核心知识,比如可以突出一个核心点——孔乙己形象,引导学生感受“孔乙己”形象的个性特质,分析“孔乙己”形象背后的深刻内涵,探讨作者刻画孔乙己形象的表现技巧。以人物形象为核心彰显学习重点,提高学生对小说文本的品鉴能力。
具体来说,教师首先可借助微课帮助学生了解小说的主要内容,让学生初步接触“孔乙己”这一人物形象,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接下来,教师以宏观角度展开教学,通过具有辐射作用的话题和学生展开课堂互动,引导学生探究“孔乙己”这一人物个性中的矛盾特征、行事孤僻的原因以及悲惨的命运等。由此对重点学习内容进行精简处理,实施深度教学,让学生通过课堂讨论明确“孔乙己”的人物个性,感受“孔乙己”悲剧性命运的深层原因。最后,教师还可在精简教学理念的指导下组织课堂辩论活动,强化学生对“孔乙己”悲剧性命运的思考。这样,通过精简教学内容,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在现代社会,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充盈,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低碳生活”的重要性,但教师很少意识到“低碳教学”同样极为关键。所谓“低碳教学”,即是“精简教学”,就是用简约的方式对待教学,缩减教师在课堂上的讲授时间,给学生预留更多的自学空间,以此实现“低碳教学”。
教学《范进中举》,教师可通过如下步骤进行授课:首先,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些自主学习的方法,即一查、二读、三批注、四互动。“一查”指搜集文章背景资料,了解作者的创作经历,作品的诞生背景。如果阅读时遇到不理解的生字、新词,也可以提前查工具书。针对这篇课文,它出自《儒林外史》这本书,作者是清代小说家吴敬梓。因此,学生就可以在互联网上搜集《儒林外史》的相关资料,了解《儒林外史》是一本怎样性质的书,吴敬梓在创作《儒林外史》之前又有怎样的人生经历?他是否还有其他作品?为什么世人将《儒林外史》定义为讽刺小说?何谓“讽刺小说”?“二读”指阅读课文内容,了解文章的主要情节,明确范进中举前后的言行、心理变化;“三批注”是指在阅读时随文批注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也可针对不理解的地方进行批注。“四互动”是指课堂交流,学生可通过小组互动或集体互动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文本的观点和想法。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教师的授课时间不多,给学生留下了更多学习的空间,这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在精简教学理念的指导下,缩减授课时间,让学生有更多时间自学,这样才能促进学生自主性学习,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分析能力。
为了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除了优化教学目标与内容外,还需要对课堂提问进行精简设计,以此拓展学生的思考空间。为此,教师可在课堂教学中提供一些具有开放性的互动话题,激活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思维的开阔性与创新性。教师需要精简提问次数,提高问题的质量,为学生设计一些既与文本内容高度相关,同时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调整教学节奏,引导学生深度探究文本,挖掘文本更多内涵。
在教学《山水画的意境》时,为了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教师可在简化教学理念的指引下,以“山水画的灵魂——意境”为核心点设计提问:“在你的印象中,山水画是一种怎样类型的画?它具有哪些特征?”以此激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产生阅读的动力,通过默读课文把握关键信息,即“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同时理解“意境”和“意象”的关系。接下来,教师需要精简课堂提问次数,让每一个问题更具开放性和思考价值,如“本文探讨的是山水画的意境,可文中多次以诗词为例进行阐释,这具有怎样的作用?”学生将在问题的启发下,对文本展开梳理和探究,并在不断的探究中领悟意境对诗与画的独特表达作用,从而对山水画的意境有更深的体会。最后,教师可提问:“艺术门类具有内在共性,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在写作方面获得了哪些启示?”通过这三个极具探究价值的问题,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山水画的独特内涵,既给学生的写作带来启示,也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但如何提问需要教师慎重对待。在精简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教师需要精简提问次数,提高问题质量,让每一个提问都能激发学生思考。
总之,对初中语文教学而言,什么教学方法最好?答案显而易见,最有助于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最有利于让教学回归本真的教学方法,当然是最好的。因此,教师需要遵循简约教学理念,对语文课堂进行优化设计,真正使语文教学返璞归真,精简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