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艳华 梁景耀 王建琴 曹文苓 李华平 杨日东 毕超
广州市皮肤病防治所,广州 510095
通信作者:毕超,Email:1832532778@qq.com
神经梅毒是梅毒螺旋体侵犯中枢神经系统所致的慢性感染,可发生在梅毒感染后的任何临床阶段,累及神经系统,甚至导致死亡。神经梅毒没有诊断金标准,实验室检验项目主要依靠血清学试验、脑脊液试验,且血清学检查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存在差异[1],及时诊断神经梅毒仍有困难。
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广泛分布于脑、肺等器官组织细胞核中,是一种高度保守的核蛋白。HMGB-1 参与炎性反应、细胞凋亡的调控,当机体受到刺激时,HMGB-1作为炎性刺激因子释放到细胞外,促进炎性反应。在近年的研究中发现,颅内感染患者脑脊液HMGB-1 明显升高[2-3],对颅内感染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但在神经梅毒中的作用机制还未见报道,现将神经梅毒患者脑脊液检测结果进行分析,为神经梅毒诊断提供新思路。
研究对象为2017年9月至2021年9月广州市皮肤病防治所梅毒患者47 例,其中神经梅毒组21 例,非神经梅毒组26例。
神经梅毒患者纳入标准,须同时符合以下3 条。非神经梅毒组患者仅符合第⑴条。诊断依据《梅毒诊断》[4](WS 273-2018)、《梅毒、淋病和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诊疗指南(2020 年)》[5]:⑴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 查 符 合 梅 毒 诊 断 标 准;⑵白 细 胞 计 数≥10×106∕L,蛋白量>500 mg∕L,且无其他引起这些异常的原因;⑶脑脊液TRUST试验或TPPA试验阳性。
收集以上2 组患者脑脊液,分别检测TRUST、TPPA、FTA-ABS 免疫球蛋白(Ig)M、脑脊液常规、脑脊液总蛋白量、HMGB-1,并对两组患者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TRUST 采用上海荣盛产品,FTA-ABS IgM 试剂盒为欧蒙公司产品,TPPA 选择的是日本富士试剂盒,HMGB-1 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生产厂家是美国HCUSBIO。
采用SPSS 13.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用(±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神经梅毒组病例21例,其中眼梅毒患者1例,三期梅毒1 例,其余19 例均为隐性梅毒;男18 例,女3 例,年龄(51.3±15.1)岁。非神经梅毒组26 例,均为隐性梅毒,其中男20例,女6例,年龄(48.6±8.3)岁。
神经梅毒组患者脑脊液TRUST 稀释倍数[(5.29±3.89)比(0.96±1.48),中位数4(2,8)比0(0,0)]、白细胞数量[(82.91±66.42)×106∕L 比(14.00±17.23)×106∕L,中 位 数50.0(26.5~69.0)×106∕L 比3.0(2.0~4.0)×106∕L]、总蛋白量[(714.57±134.69)mg∕L 比(288.22±115.20)mg∕L]、HMGB-1[(1 265.16±345.10)ng∕L 比(693.92±166.26)ng∕L]均高于非神经梅毒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神经梅毒组脑脊液TPPA 全部阳性,非神经梅毒组TPPA 阳性率50%(13∕26),两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脊液FTA-ABS IgM 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神经梅毒组脑脊液HMGB-1 与总蛋白量(r=0.07,P=0.77)、TRUST 稀释倍数(r=0.34,P=0.14)无相关性,与白细胞数量呈正相关(r=0.62,P<0.01)。非神经梅毒组脑脊液HMGB-1 与其总蛋白量(r=0.30,P=0.14)、TRUST 稀释倍数(r=0.5728,P<0.05,不可信)、白细胞数量(r=0.18,P=0.37)均无相关性。
近年来,梅毒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逐渐增加[6-7],在我国晚期梅毒和隐性梅毒呈上升趋势,其中隐性梅毒增至2019 年梅毒报告病例数的82.95%,提示神经梅毒相应增加[8-10],且不典型症状者增多。本试验21 例神经梅毒患者,19例是隐性梅毒,占90.47%(19∕21),属无症状神经梅毒,因此,实验室的检测结果至关重要。目前,国内外神经梅毒诊断无统一标准,实验室检测项目主要是血清学试验、脑脊液试验。核酸检测技术由于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快速等优点,已在病原微生物学领域被广泛应用,但是,脑脊液梅毒螺旋体核酸检测由于灵敏度和特异度不高,不推荐使用[11-13]。
多数国家]把脑脊液满足以下3项作为诊断神经梅毒的必备条件:性病研究实验室试验(venereal disease research laboratory test,VDRL)阳性;总蛋白量>0.4 g∕L;白细胞数>5×106∕L[14]。美国疾控中心(CDC)性传播疾病(梅毒)治疗指南指出,梅毒患者有神经症状或体征,脑脊液只要满足以下一项即可诊断神经梅毒[15]:(1)VDRL或RPR阳性;(2)总蛋白量>0.45 g∕L;(3)细胞数>5×106∕L。在我国,业界认为最经典的VDRL 没有商品化试剂[16]。脑脊液试验如白细胞计数、总蛋白量是辅助诊断颅内感染的常见指标,但灵敏度和特异度较低[9]。2018 年我国卫生行业标准梅毒诊断中明确规定神经梅毒的脑脊液结果需符合以下2 条:⑴白细胞计数≥10×106∕L,蛋白量>500 mg∕L,且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异常;⑵VDRL∕RPR∕TRUST 或FTA-ABS∕TPPA∕TPHA 阳 性。相比其他国家,我国指南对于反映脑脊液炎症的指标更为严格,可提高神经梅毒诊断的特异度,避免误诊,但是有的神经梅毒患者的蛋白质水平可能正常,尤指实质性神经梅毒[17],这样有可能造成漏诊。因此,寻找灵敏度更高的指标一直备受关注。
HMGB-1 是一种25 kDa 的非组蛋白DNA 结合蛋白,可确保基因组稳定性并调节基因转录,从而保护DNA 与转录因子的相互作用[18]。HMGB-1 广泛分布于脑、肺等器官组织细胞核中,当中性粒细胞、单核∕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等受到刺激时,可主动分泌HMGB-1至细胞外,分泌至细胞外的HMGB-1可以作为损伤相关分子模式分子激活先天性和适应性免疫,与Toll 样受体结合激活,并上调促炎细胞因子的表达,如IL-1、TNF-α和IL-6等,驱动宿主炎性反应[18-19]。近年的研究显示:HMGB-1不仅是重要的促炎因子,而且对炎性反应有调控作用,是炎症级联反应中重要的启动者和促进者[20-22]。在脑损伤的研究中,刘晓刚等[2]、陈剑锋等[3]、刘俊等[23]发现,颅脑术后颅内感染患者脑脊液HMGB-1 水平高于未感染者。寇威等[24]报道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治疗后,HMGB-1 水平下降,炎性反应减轻。国外Kaya 等[25]报道HMGB-1 是一种关键的炎症分子,其水平在儿童发热惊厥患者脑脊液中显著升高。Piva 等[26]研究显示医疗相关脑室炎和脑膜炎患者脑脊液HMGB-1 显著高于无脑炎患者,HMGB-1 可与脑脊液葡萄糖联合用于诊断医疗相关脑室炎和脑膜炎。Walker等[27]发现神经系统感染患者脑脊液HMGB-1升高。Peek等[28]用脂多糖刺激脓毒症样小鼠脑组织,诱导小鼠炎性反应,小鼠脑组织迅速分泌HMGB-1,且对HMGB-1 反应的细胞增加了7 倍。HMGB-1 在炎性反应中的作用是近年的研究热点,特别是在颅脑损伤和感染中的反应机制备受关注。本研究显示:神经梅毒组患者脑脊液显著高于非神经梅毒者,且与脑脊液白细胞数量呈一定的正相关性。有可能是因为梅毒螺旋体入侵血脑屏障,损伤脑组织,机体受到刺激后,激活脑组织中炎性细胞,炎性细胞大量增加,并释放至脑脊液,同时炎性细胞分泌大量HMGB-1,从而导致脑脊液HMGB-1浓度增加。
FTA-ABS[29-30]是梅毒特异性抗体检测试验,正常情况下,梅毒螺旋体IgM 不能通过血-脑屏障,所以当脑脊液中FTA-ABS IgM 阳性时,可以提示为神经梅毒。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梅毒患者FTA-ABS IgM 均为阴性,说明该方法在神经梅毒诊断中灵敏度较低。
总之,梅毒患者脑脊液HMGB-1水平上升,可作为神经梅毒诊断的辅助指标。本研究的样本例数有限,HMGB-1作为炎性调控因子,与蛋白量的关系,与梅毒抗体的关系,值得增大样本量进一步研究。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