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道还元》的医易思想分析*

2022-11-15 15:58齐城成张其成
中医药导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面色肺脏气机

齐城成,张其成

(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北京 100029)

《医道还元》是清代一部“吕真人”(托名)所著的道医著作[1],正文有九卷,每卷又分总论和详解,均由纯阳吕祖师自作自注[2]。前三卷从脉理、证候、用药等方面指导如何治身。卷一“脉理奥旨”首重“脉”但并非仅限于“脉”,而是与“望”“闻”等四诊合参。卷二“症候源流”以“医易相通”“易象包罗天地”为总纲论述医学,分别论述了乾、兑、离、震、巽、坎、艮、坤八卦每一卦的“症候源流”。卷三是“药法阐微”,以“药物繁生,何止飞潜动植”着重阐释了外药与内药的妙用。中三卷“天地心”“五气心法”“无碍心印”以修心来防病治病。后三卷“性命洞源”“修性复命”“真体圆成”以内丹修炼养性命。书末附吕祖“奇症新方”共计134首,书中对证候、脉象、治法的论述为临床诊治疾病提供了新的启示[2]。

“易象包罗天地”,全书除表达医身、医心、医性命的追求外[3]17,在书的前三卷“脉理奥旨”“症候源流”“药法阐微”中还以易理来解释脉诊、望诊、生克制化、治则和治法等,因此笔者以《医道还元》的前三卷为主总结其医易思想。

1 易解脉诊、望诊

1.1 易解脉诊“脉理奥旨”在论述脉理的时候,首先谈脉学的重要性,认为“至若究乎命之源本,必审乎脉之根苗”[4]1,并痛惜世间“庸医”脉源不分,脉理多错,导致“误人不浅”。为了“以启来学”,《医道还元》将正常人脉象的产生归纳为:“北坎命根,活五黄而通九紫;南离神室,宰白璧而守青松”[4]1。

在后天八卦中坎位于正北,五行属水,“北坎命根”在此指的是人体的肾。肾藏元阴元阳,是人体阴阳的本根,两肾之间藏命门之火[5],此火可鼓动肾气通行全身,所以称肾为“命根”。《医道还元》中多次运用《河图》《洛书》来阐明医理,在《洛书》中位于中间的数字是五,五方土居中央,其色为黄,所以此处的“五黄”即指中焦脾胃。土无水则燥,无火则冷,都不能生化万物。对于人体而言,中土脾胃得肾阴的滋润和肾阳的温养才能生化气血,体现在脉象上为和缓从容,即“土釜润温,息息之来不暴”[4]1,因此说“北坎命根”可以“活五黄”。心五行属火,五方位于正南,在《洛书》中正南的数字为九,在道家“紫白飞星”学说中其色为紫,所以九紫指的是人体的心。心为火而肾为水,水得火相济则“可治”,脉象呈现清轻流利,“象如燕飞下上”[4]1;心得肾相交,才能“火得水而不飙”[4]1,脉象表现为疾徐有节,“形如鹅行往来”[4]1。离卦也对应人体的心,《素问·灵兰秘典论篇》将心比喻为君主[6]17,可以统领五脏六腑。肺属金五色为白,此处的“白璧”指的是肺脏,《素问·灵兰秘典论篇》称“肺为相傅之官”[6]17。而书中以“青松”代指肝脏,肝五行属木,“为将军之官”[6]17。心藏神,君主神识清明才能有效地统领文武众臣[7],因此书中说:“南离神室,宰白璧而守青松”[4]1,脉象表现为不刚不柔,“洋洋悠悠”[4]1。从原文中可以看出人体脉象的产生源于多个脏腑的整体协作,五脏六腑的功能正常是脉象正常的基础,反之通过脉象也可以探查五脏六腑功能的正常与否[8]。

“脉理奥旨”除论述常脉、病脉、绝脉及预后外,还论述了闻诊、望诊等需与脉诊合参,即“兼辨声色,可究情由”[4]2。并且介绍了如何根据脉象来防治调理,书中写到:“脉病坎宫,宜建金屋。脉伤离位,早灌林木”[4]2。坎为水,对应肾脏,通过脉象诊得坎宫有缺,除了需补益坎水,还宜培补肺脏,开通水源,此为“宜建金屋”[4]2。离卦中虚为火,对应心脏,如果脉象提示心脏受病,除先要安固心脏外,还需调理肝脏。肝为木,木可生火,并且肝能藏血可以濡养心神,因此心脏不安,需要“早灌林木”[4]2。书中的这些防治之策,“乃察脉之先征,即以防病于未发”[4]2,展现了“治未病”的思想,表达了作者希望“世皆获益,身期得康”的初衷[4]3。

1.2 易解望诊“脉理奥旨”在论述脉理的时候,认为“脉随五气以发舒,色因五行而递见”[4]2,即望诊需与脉诊等合参。《医道还元》中将五脏所表现的不正之色概括为:“黄气流形,中宫之恶;黑云发见,下湿之殃。青则震位之征,白则兑宫之验。病起南离为大赤,皆合八卦而同推。”[4]2

脾胃,五行属土,其色为黄,《素问·脉要精微论篇》认为正常的面色应该呈现“黄欲如罗裹雄黄,不欲如黄土”[6]30。如果面色黄而没有光泽,出现“黄气流形”,则可能中焦脾胃有问题。肾五行属水,其色为黑,《素问·脉要精微论篇》将“黑欲如重漆色”[6]30也认为是正常的面色。若是面色黑而不润泽,出现“黑云发见”,则可能有下焦湿邪。肝,五行属木,在后天八卦中对应震卦,其色为青,若面色出现《素问·脉要精微论篇》中的“青欲如苍璧之泽”[6]30,也属正常面色。如果面色发青“如蓝”,则可能有肝胆疾病。肺,五行属金,其色为白,《素问·脉要精微论篇》将正常的白色面容形容为“白欲如鹅羽,不欲如盐”[6]30。肺主气,气不调则血不生,血不生故有槁白之色。假如面色过于白,则可能有肺脏疾病。心五行属火对应离卦,其色为赤,《素问·脉要精微论篇》认为正常偏红的面色应该为“赤欲如白裹朱,不欲如赭”[6]30。若是面色发红如“赭”,则可能有心脏疾病。人体面色的变化,可以用五行八卦来推理疾病的状态,正如原文中所说的“皆合八卦而同推”[4]2。

在临床实践中往往会有病证的兼夹,面色往往也不是单一的病色,《医道还元》将这一实际总结为:“黄带青木盛土瘦,黄而黑土燥泉干。赤入黄中火烧瓦釜,白侵黄里土失金瓯”[4]2。黄种人面色都略带黄色,如果面色黄中带青色,说明肝气过于亢盛而脾胃略显虚弱,即木乘土。若是面色黄中带黑色,说明脾胃之气相对亢盛而肾水略显虚弱,即土乘水。若面色黄中带有红色,说明心火过亢而脾胃略显虚弱,即母病及子。假如面色虽有黄色但过于白,说明脾胃和肺脏的气血都已亏虚,即子病及母。对于面色的变化可以通过五行生克的方法进行推导,如同原文中所说的“互相察着,自觉详分”[4]2。

2 八卦统纳证候

卷二“症候源流”其本质是以“易象包罗天地”“医易相通”为总纲来论述医易两者的关联。在“诸灾咸归于八卦”之后分别论述了每一卦所代表的病证,并且论述了每一卦所代表的脏腑与其他脏腑生克制化的重要关系。

2.1 乾兑病证 乾卦为纯阳,位于至高至尊的位置,可以统治万方,监察天下不同地区平安与否。阳气主升,纯阳位于最顶部,因此《易经》中乾为头。人体的头部有目舌鼻耳,可以通过他们来收集外界的信息,正如《医道还元》中所讲的“按去听诸关之报”[4]31,因此乾卦主要对应头部的疾患。

乾卦和兑卦五行都属金,在后天八卦中兑卦位于正西,对应少女。而在人体对应的是肺脏,肺开窍于鼻。如果肺气不宣,则可能导致鼻窍不通,《医道还元》中将此形象地比喻为:“少女蒙尘,掩鼻而过”[4]31。子位于坎宫,指的是人体的肾脏;卯位于震宫,对应人体的肝脏。金与水是相生的关系,金与木是相克的关系,人体肺脏功能的正常与否对人体的肾脏和肝脏也有重要的影响。肺主气,气机不畅便会影响血液的运行;肝主藏血,肺脏气机不畅可以导致肝藏血的功能也出现问题。金可生水,如果肺脏出现疾病也会导致肾脏亏虚的出现。土可生金,若是肺脏出现疾病,便会子病及母,而导致人体脾胃也出现问题,正如书中所说的“山不生辉,每因白圭之玷;土难奠定,多是白石之崩”[4]31。人体的气机由肺所主,“谷水二道”指的是人的大便和小便,大便和小便的正常排泄与“肺主气”有很大的关系。肺与大肠相表里,如果肺脏有病殃及大肠,则大肠可能出现水谷不分而产生滑泄。肺又为水之上源,若肺气失宣便可能导致小便不畅,这时需要宣发肺气,可以应用“提壶揭盖”之法。人的四肢百骸如同“驿舍千门”,其气机的调畅均由肺气宣发肃降来调节。肺金对于保持人体健康有重要作用,不亚于脾和肾。肺金之所以如此重要,主要是因为肺金主气司呼吸,人身不外是一气的升降运行[9],书中以“握枢”总括肺金的重要地位。

2.2 坎离病证 坎卦为水,离卦为火。水与火关系的和谐,卦象上对应的是水火既济,在人体表现为心肾相交。水得火暖便不寒,即“坎握润下之功,非火不治”[4]32;火遇水济才不亢,即“离为温中之本,无水则炎”[4]32。

坎为中男,坎卦对应人体的肾脏。肾开窍于耳,如果肾脏出现了疾病,有可能会导致双耳失聪,《医道还元》中将此总结为:“中男构衅,欲耳不闻”[4]31。肾是“生物之源”,外界火热之邪煎灼阴津,即“暴客问津”,久可影响肾脏。肾中藏龙雷之火,如果龙雷之火被情欲煽动,也会造成肾脏的疾病,出现“巨浸浪翻”。肾阳不足可导致虚寒内生,即“波无日照”,则可能出现腰膝冷痛、精冷不育等症状。肾脏五行属水,若是肺脏羸弱出现“水失金生”,则可能导致肾水的亏虚。若肾中虚火上炎,则会出现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目赤舌红等“昆岗火燃”的症状,此时需要滋阴降火。水可生木,木气过亢时可以清疏肾水,肝木就能得以平顺。肾阳虚衰,火不暖土可导致“鸡鸣破谷道”的五更痛泻。肾亏水少可出现“鸦宿燥天庭”,即夜间身体局部或全身发热的情况。肾阳亏损,人体虚寒,会出现“未寒先栗”。肾气亏虚,不能推动人体脾胃的运化,会导致出现“真饥假饱”“饥而不欲食”的情况。

在《河图》中,正南之数为二和七,正南为火,其气与心相通,即“二七离火镇南藩”[4]31。心在人体的作用如同古代君主对于国家的作用,一旦心脏出现疾病人体也就会出现重大问题。若心被外邪侵袭,可以蔓延全身而产生疾病。如果心中情欲太盛,欲火扰动精室,便会精关不固,失精夜遗。若心中欲火亢盛,亏耗肾精,时间久了就会容颜衰老,“少年似老叟”“腰曲背弯”[4]31,因此若想延年长寿则需要守真保精。心中作痛、连及胸背、朝发夕死,可能是阴不敛阳、“液干火炽”导致的。若是素体阴亏火旺,心中又被七情六欲激其狂火,则可能影响整个身心的健康。平素郁结于心,又伤害到肝木的条达之力,如果发病便可能命悬一线。若血逆于上,神机失用则可能导致神昏窍闭。

2.3 震巽病证 震和巽在后天八卦中都属于木,震为阳木为雷,巽为阴木为风,一阴一阳,如同“淑配”。“阴在前而阳在后”指《易经》中的风雷益卦,也就是人体肝胆二经清和荣畅,气血调和,筋骨柔和,自然身体健康。“阳唱阴随”在《易经》中指雷风恒卦,肝脏胆腑气机调畅,则身体丰厚安固,大有贞恒之象。人们的七情都会影响人体的气机,而肝主疏泄,肺主宣发肃降,对于气机有很好的调节作用。如果人们的七情没有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影响了肝主疏泄的作用,时间久了也会影响肺金的功能。

在《梅花易数》中震卦对应的数字是四[10]1,如果木气过亢,也就是“四德悖违”便会出现木乘土,导致脾胃出现疾病。人体如果木气过旺,便会引动内风。若是心主血脉的功能出现问题,则肝藏血的功能也会受影响。如果人惊恐过甚,导致气机紊乱,便会导致肝胆二经的不畅。若肝胆风火煎熬津液则可成痰,阻塞气机,便会出现癫狂的病证,有时气力大如武士。如果肝经郁积而产生郁火,则可以在不伤正气的前提下清泄肝经郁火。若是肝气虚弱,则可以培补肝经。如果肝经虚损更应该防止郁火内生,并且也要防止寒邪的侵袭。左手的关位是诊察肝胆的位置,可以通过左手关脉的情况来推察人体肝胆经的功能。

2.4 坤艮病证 在《易经》中坤与艮五行都属土,对应人体的脾胃[11]。脾主升清,胃主降浊,两者配合得好才能运化食物濡养人体。脾不升清也就是“长棹偶停”,会导致人体出现完谷不化等泄泻类疾病。胃经不畅,可导致人体没有食欲,不知饥饱,也就是“中原不乐”。土能治水,脾主运化水湿,如果脾脏被外湿所困便可能会出现水肿的疾病。在《河图》中五位于中间,原文中的“五”也指的是中焦脾胃。如果火热之邪入于脾胃,可以导致中焦的疾病。中焦脾胃运化水谷为后天之本,可以“运转百货,驾驭众司”[4]32。脾胃的运化需要借助于肝的疏泄功能,但如果脾胃虚弱便会出现木乘土,这时需要培补中焦。肾为先天之本,脾胃为后天之本,先天之本需要后天之本的不断充养,若是脾胃的功能降低将会影响肾气的强弱。书中“万化原可兴,百恶亦可作。所以五行无土不生,千川得土以镇”[4]32强调了中焦脾胃运化水谷,滋养全身,为后天之本的重要性。如果脾胃出现疾病,根据其病证的实与虚进行泻实与补虚。只有脾胃的功能正常,人体才能气血调和,身体才能健康。

最后《医道还元》对八卦中的每一卦都进行了总结,并指出所有证候“无不包管于易象,即以著见于周身”[4]32。坤与艮五行都属土,对应人体的脾胃,人体的健康依赖于胃的受纳和脾的运化功能,甚至可以“权操生死”。震和巽五行都属木,对应人体的肝胆,肝主藏血,胆贮藏胆汁。肝和胆都能升发人体的阳气,书中总结为“令掌荣枯”,对人体气机的调畅有重要的作用。坎为水,对应人体的肾脏。肾中阴气可以润泽周身,但是需要肾中的阳气和心火的推动才能布达全身,也就是“非火不治”。离为心为火,火主煦之,但是如果没有肾水的滋养便会出现心火过亢的病证,如同书中所说的“无水则炎”。兑为金对应人体的肺脏,肺主一身之气,如果肺脏出现了疾病,将会影响整体的气机。乾为纯阳,位于最高至尊之位,当人体五脏六腑出现病变时可以反映到人体的头面部。

3 易理指导治疗

“药法阐微”这一章节除阐述了内药和外药的应用外,还以九星、卦象等为喻提出了治疗不同疾病的方法。

3.1 九星治法 文献记载伏羲创立八卦时参考了天文和地理,正如《周易·系辞》所说:“古者包栖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于是始作八卦”[12]543,九星学说便是古代天文学的重要内容。九星,即贪狼、巨门、禄存、文曲、廉贞、武曲、破军、左辅、右弼,本来是天文学的内容,是北斗七星与附近两颗星的统称[13]240。但后来道家将其具象化用于占卜吉凶,即用某一星的当值来预测人世间未来事物发展的趋向性,体现了道家天人相应的观点。而《医道还元》以九星来比喻不同的治疗方法,这与“汗、吐、下、和、温、补、清、消”等通行的治疗方法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的地方。

“贪星取张侈其欲”[4]75,如实者泻之,也就是正治之法,用药时需“大其胆识”。“取象于巨门”需“大开门路”给邪以出路,如:便秘之实证,可通而泻之;表寒实证,可汗而发之。“若禄存则天上和厚之星”[4]75,“和厚”是指补法,即虚者补之。“文曲之星温柔”[4]75,就像治疗肝病的柔肝缓急之法。“猛烈无如廉贞”,如同应用峻下逐水的十枣汤。“武曲系刚而不燥烈之星”[4]75,对应祛邪不伤正的治疗方法。破军是天上不静之宿,如同祛除寒邪时可以用附子,善走而不守,“实取义于破军”。左辅、右弼二星用药取象于组方君、臣、佐、使中的“佐与使”用药,随柔则柔,随刚则刚,善于佐效。

3.2 顾护脾胃 在《洛书》中数字五位于中央,五行土也位于中央,所以五可以代指中土。万物土中生,所以《洛书》中的其他八宫也依赖中土的生化。《洛书》的八宫对应八方,即原文中说的“每贯彻乎八方”。历代医家都非常重视调理脾胃[14],《医道还元》的注解中也说:“水火金木,皆听命于土。土败则水火金木,皆无所托”[4]83,因此在治疗疾病时一定要保护胃气。

中焦脾胃不能代谢水湿可导致水肿,或发于四肢、或发于头面、或发于腹部,即“狂泽乱中原”[4]71。脾胃不能代谢水湿,可由北坎肾脏亏虚导致,若肾阳亏虚,火不暖土,会出现脾主升清的功能降低,进而导致水肿的发生。肾者主水,同时肾气亏虚也会导致水液代谢紊乱。此时应峻补北坎肾阳,益火暖土,自然可以扫除一切阴邪水患。

3.3 治节气机 兑卦在后天八卦中位于正西,五行属金,对应人体的肺脏,即“金为兑位之神”[4]72。肺主治节,司呼吸,对人体至关重要。同时肺为娇脏,易受外邪的侵袭,因此需要注意保护和调养。肺主宣发和肃降,如果肺脏出现疾病,应该注意调养方法的选用。如果宣发不及则应该促进其升宣,若是肃降不及可以促进其清肃。

气机的通畅对于水液代谢至关重要,在人体中肺主气,又主宣发肃降,并且肺为水之上源。如果人体水湿泛滥,可以“调庚辛之将以排疏”[4]72,此处的天干庚辛五行属金,代指肺脏,即尝试调畅肺气以进行治疗。气为血之帅,气机通畅对于血液的正常运行有重要作用。血脉凝滞可以通过调理肺与脾来进行治疗,即“合坤申之才而鼓铸”[4]72。此处的“坤”指的就是人体的脾胃,气可摄血,如果脾不统血也会导致出血和瘀血。“申”指的是人体的肺金,肺朝百脉,对人体血液的正常运行也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4 结 语

《医道还元》是道教医学的经典著作之一[3],这是因为“纯阳吕祖师”在道教中本来就具有崇高的地位[15]。全书理论体系完整,论述逻辑合理,并且道家文化色彩浓重,虽然文字流畅,但大量的道家术语艰涩难懂。书中用大量的篇幅论述了“人身亦虚器,当求至真”的性命之道,并且全书的前三卷多用易理解释医理,暗含很多隐喻,文简意深,需要仔细揣摩。

脉学其实难以掌握,《医道还元》也认为“脉之理奥,其道甚微,殊不易解”[4]7,但是书中结合易理短短数语便能概括正常脉象产生的精髓,《医道还元》对脉学的论述很有见地。除了论述脉诊之外,书中也重视将望诊等四诊用于探求疾病的本质,即“时真时假兼望问”[4]2。四诊对于治未病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书中强调医者需“医未病之病,见在机先”[4]2。临床疾病多变,证候复杂,往往令人难以捉摸,但是“易象包罗天地”[4]31。以八卦统括各种证候源流,推演其间的生克制化,便能“触类旁通,察之明而见之定”[4]32。天上九星,各有性情,《医道还元》将其比喻为攻补等各种治疗方法,其实也“道合君臣”,临床可以参考应用。坤艮对应人体的脾胃,坤厚方能载物。脾胃运化正常气血才能生化不息,所以临床治疗疾病需要顾护脾胃,《医道还元》也强调“土镇乎中,实宰制乎六合”[4]72。肺脏主气,肺脏与其他脏腑的气血调和有重要的关系,因此临床应该重视肺脏“握枢”的功能。《医道还元》有很多医易互参的独到见解,其实中医学理论与易学理论在很多思维方法上是相通的,如天人相应、顺应自然等,并且这些理论在养生、防病、治病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医道还元》用九星归类用药方法、用八卦归类疾病证候,某种程度上使中医学理论变得神秘化和僵化,这是不可取的。中医学理论从不僵化,讲求圆机活法、三因制宜、辨证论治,因此对于书中的有益和不足之处要进行辨别。

《医道还元》是一部研究道家医易思想的重要著作,在很多地方“以易释医”,对学习和理解传统医学有很大的启迪[16],具体到脏腑功能及疾病转变的规律时,书中用易学八卦及五行来对复杂现象进行形而上的概括。这种论述表明一个脏腑不是一个独立体,一种疾病也不是孤立的现象,世间万物都存在着关联,是一个整体[17],这种生命整体观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认同。

猜你喜欢
面色肺脏气机
右美托咪定不同处理方式对高龄患者止血带所致肢体缺血再灌注后肺损伤的保护作用
肺良性转移性平滑肌瘤4例临床分析
干细胞移植让肺再生
浅谈猪屠宰检疫中肺脏病理变化与处理
便携电子打气机
Nida’s 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 and Its Application in Oliver Twist
论新课程下小学语文的教学模式创新
寓意于气 意与气合
“百病生于气”与升降散之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