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缪 青
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使我国新媒体行业飞速发展,数字出版已经成为主流趋势,传统出版业遭受了严重的冲击和挑战。移动设备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品,也是人们主要的娱乐工具,人们用多媒体设备搜索电子书或相关信息资料,逐步削弱对传统出版产品的青睐,促进了数字化出版的飞速发展。传统出版业若想继续发展,在市场上占领一席之地,就必须顺应时代发展趋势,积极进行变革。有研究学者明确指出,传统出版业若想继续、长久发展下去,必须积极与数字出版进行有效融合。保留传统出版业的优点,引入数字出版的优势,达到1+1>2的效果,才能进一步促进出版业发展,实现共赢,提高出版业的经济效益。
所谓“数字出版”,即以计算机软硬件设备和计算机网络信息化技术手段为依托,以计算机设备的存储和显示为媒介,将传统出版方式以现代化的形式展现出来的新型产业模式。数字出版新模式借助于信息化技术手段的便捷性和广泛性,有效涵盖了图书的编撰、出版、发行以及营销等多方面的内容,展现了现代计算机信息化技术运用的优越与高效。
其一,数字出版打破了传统出版模式在时空上的局限性,读者不再拘泥于纸质图书的阅读,转向更为便捷的手机、电脑、平板电脑等设备实现在线实时阅读。并且数字化出版图书在编辑过程中还可以根据需求对图书内容随时加以优化和在线更新,在数字化出版环境下,数字图书出版的信息化和快捷性优势得以体现,图书信息的传递效率相较传统出版模式有了飞跃式的进步。
其二,图书的数字出版也迎合了当前年轻群体的阅读习惯,使图书受众的范围得到了拓展,受到了更多阅读人群的青睐。
传统出版往往会被书籍的大小、页数限制,出版内容必须精简又富有生趣,才能吸引消费者。但是,传统出版往往对消费者的文化水平有一定要求,难以惠及那些文化水平不高的群体。而数字化技术可让消费者及时享受到相应的数字资源,而数字资源并不局限于文字,视频、图片或音频均可成为数字资源的一部分,对消费者的年龄与文化水平并无明确要求,所以出版内容越来越丰富,突破了出版内容的局限性,拓展了消费人群。
传统出版首先需要获取相应的出版内容,然后送入印刷厂印刷,才能获取成品,并为消费者提供相应的成品。但是,这个过程比较复杂,且具有一定风险性,若是其他出版社抢先一步发布相关内容,出版社则会遭受巨大损失。而引入数字化技术,出版社在第一时间获取相关信息资源后,简单整理一下便可借助数字化技术发布,让受众第一时间获取相关信息,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优化出版程序,且能保证信息传播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此外,数字化技术还可对获取的信息资源进行提纯、重组、整合,可将普通信息资源转化为优质资源,继而提高资源的实际价值。
数字化技术的引入,可为传统出版提供更理想、更便捷的数据携带方法与储存方法。传统信息数据往往需要由书籍或是其他物品承载,具有一定重量,且容易损坏。
而引入数字化技术后,可直接借助移动设备或是专用的数据储存设备储存相应的信息资源,分量轻,储存方便,携带方便。
数字化技术还可提高社会公众阅读的便利性,可让社会公众借助电脑或其他移动设备进行阅读,并且可为社会公众提供资源下载的途径,以方便公众阅读。
随着碎片化阅读、智能音箱、MP3等硬件产品的问世与应用,传统阅读迅速转变为有声读书,间接促进了语音合成以及语音识别等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出版社及相关阅读平台借助各种语音工具将文字资源转变成有声资源,开辟了新的发展渠道与变现路径。有声资源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编辑,并提升了编辑校对的质量,缩短了出版的编辑流程,可迅速提高出版业的经济效益,并进一步提升出版社的商业价值。
想要促进传统出版改革,使传统出版和数字出版进行有效融合,首先要转变出版社管理人员与编辑人员的观念,让相关工作人员认识到两者有效融合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促进两者全方位深度融合,充分发挥两者融合的效果与价值。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传统出版面临着极大的挑战,若不能顺利与数字出版进行有效融合,则会被时代抛弃。数字出版的思维模式和传统出版的思维模式是存在很大区别的,而大数据时代下的人们自身思维模式逐渐朝着数字化思维模式转变,充分认识到了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优势,其价值观也在悄无声息地发生改变。很多出版行业的工作人员长期被传统出版思维影响,已经形成了一套固定的思维模式,不容易改变。管理人员需认识到培养融合思维观念的必要性,指导相关工作人员理性、客观地面对时代变革,积极接受数字化思维,真正落实传统出版业与数字出版业的融合工作,为有效融合提供更有力的理念支持,实现产业链的多元延展。
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不可逆转的时代发展趋势。数字模式是未来人们互相交流的主流模式。
在这一背景下,传统出版若想继续生存,必须与时俱进。想要适应未来发展趋势,迎接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传统出版必须迅速完成转型工作。
传统出版想要继续占领市场,必须在最短时间内从里到外地完成变革与转型,保留传统出版的优点,积极引入数字化技术。结合传统出版的实际情况,明确两种出版模式的优劣性。传统出版具有丰富的经验,内容权威性强。
而数字出版更方便受众阅读,且阅读内容更为丰富。在传统出版转型不可避免的背景下,传统出版需要积极拥抱数字出版,积极调整现有产业布局,明确划分内部责任分工,引进数字出版的高新人才,有效对接数字出版与传统出版,积极主动了解新兴市场的实际需求,积极调整业务板块,促进自身迅速转型。
人才是出版业继续生存的关键,也是出版业不断增强市场竞争力、占据更多市场份额的关键。因此,传统出版若想与数字出版业进行有效融合,首先要引入复合型人才。这一类人才往往拥有更多技能,掌握传统出版和数字出版的工作技能,明确实际工作需求,明白两种出版业融合的重要性,能够在日常工作中积极帮助管理者一一落实各种融合策略,也能够为出版业融合转型提供针对性建议,可创新刊物出版模式、管理方法以及营销方法等。复合型人才往往掌握数字化出版要求的互联网技术,能够精准应用互联网技术帮助出版社迅速打开市场,可提高出版融合效率。若出版业在短时间内无法吸纳复合型人才,则可制定有效的培养计划。高薪聘请一些经验丰富的数字出版精英为现有人员进行科学培训,并结合实际需求开设多媒体出版以及数字传媒等课程,不断提高现有人员的实际工作能力与专业技能。
再者,现今很多高校针对这一情况,开设了相应课程,培养复合型人才。出版业可积极与高校合作,前往高校甄选人才,或是结合出版业实际情况,为学校开设课程提供一定意见,并积极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储备未来人才。
在数字出版的时代背景下,传统编辑工作不仅得到了完善,还对加工方式进行了创新,强化了编辑功能。通常情况下,出版编辑工作主要是对不同媒体平台中的内容进行优化和整合。出版单位要加强对编辑人员的培训,创新技术,实现对编辑方式的改进。在对编辑人员进行培训时,可以教授新的理论知识,帮助他们掌握数字出版相关技术,优化出版流程,从而保证数字出版技术应用的有效性。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数字化的图书发行模式必将在现有基础上得到进一步大范围的推广,不断以数字化出版发行手段增强对读者的吸引力。因此,出版单位应以实现图书出版与发行效益的双提升为目标,合理运用数字化的出版发行手段,积极开发更多符合时代发展需求、内容新颖的图书产品。真正从可读性着手,从数字图书内容丰富性和阅读渠道便捷性上加以改进,与时俱进地运用数字化手段搭建数字图书的云服务平台。
在数字图书云服务平台的构建上,要倾听读者的心声,最大限度满足读者的全方位需要。针对不同知识水平读者的阅读偏好,数字出版单位更应构建图书资源的归类管理平台,统筹现有图书资料,开拓更多的图书资料,合理制定数字出版物的规范管理章程,让数字出版资源得到高效的管理。
此外,数字化时代,将新型数字化技术应用到出版行业,出版文件数字化已渐成主流。随之产生的数字出版文件的保护工作,也逐渐成为各方重点关注的问题。图书出版的资源管理平台还应重视信息化安全手段的运用,在各类数字出版资源信息的修改、扩展、删除与重组上把控权限,确保数字化的出版物资源都能处于安全的云管理模式下,并且随时得到应用。
在从事按需出版、印刷业务的过程中同样需要担负起保障数字出版物资源安全的责任。在数据存储传输的安全与规范方面,通过信息系统与平台的搭建和联通,文件安全存储系统、渠道商品与订单服务系统以及生产信息化建设,逐步弱化人工介入,形成图书按需印刷数字化、信息化的系统能力。
在加强图书数字版权文件安全机制方面,建立有效的文件安全保护以及内容管理机制,打造支撑图书数字资产“采集、编辑、管理、应用、销毁”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文件安全存储系统,最终实现有效的版权文件安全保护、系统化的文件内容管理和应用、高效便捷的云编辑以及丰富多彩的云应用。
出版物的印发与出版流程都不应当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必须根据市场需求来进行合理的调整。出版单位应当拓展纸质书籍资源内容来增强出版物本身的吸引力,充分保证出版物能够获得更多读者的认可。图书出版机构要多利用新颖的图书资源内容并运用多种图书呈现方式,从而体现图书在拓展读者知识视野以及丰富读者阅读体验方面的重要价值。
此外,作为图书的出版与编辑人员也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素养,全面学习并且精准掌握新媒体专业知识与技术,将其灵活运用在出版业的各个操作环节中。图书出版人员应当接受数字化图书出版方面的业务培训,全面增强自身的数字化技术素养,探索纸质图书与数字资源融合出版的方法与流程,尝试多媒体融合出版的新方式。
数字化时代,出版行业需要探求新的产业发展模式,增强互联网意识,重视数字产业经济模式的发展,结合数字出版需求,依托互联网,实现数字出版的升级。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各有所长,应朝着协同创新的方向发展。在数字化视角下,完善出版流程,强化编辑出版的高效性,加强对数字出版技术的应用,丰富出版内容。
同时,还需转变员工思维观念,加速传统出版业转型,引入复合型出版人才,促进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有效融合,让传统出版业焕发新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