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新
从事新闻工作30余年,笔者第一次成为大学老师。2021年3月起,笔者有幸作为辽宁日报选派的新闻工作者,参加了由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和辽宁省教育厅共同举办的为期一年的省市新闻单位与高等院校互聘任职交流工作。
新闻单位与高校互聘任职交流工作是中宣部、教育部共同组织的,是着眼于未来中国新闻高素质后备人才培养的重要工作,意义深远。中央新闻媒体、各省市主流媒体选派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经验丰富、具有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优秀新闻工作者,到国内高校新闻传播系专职任教。
按照省里的统一工作计划,笔者被安排在东北大学新闻与传播系任专职授课教师。与东北大学新闻传播系教师一样,笔者所教授课程被编入年度教学计划。在讲授新闻理论与写作、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新闻职业道德、新闻写作、媒体融合发展等课程内容的同时,作为《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系列课程落地东北大学的首位主讲教师,笔者亲身参与了大学新闻传播系专业课教学和《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系列课程教学,并见证了《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在东北大学的成功实践。
《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是在中宣部、教育部指导下,由中国传媒大学、教育部高校新闻传播类专业教育指导委员会主办的。笔者参与讲授的课程以“来自武汉抗疫一线的报道”为主题,邀请包括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国内14家主流新闻媒体中参与武汉抗疫一线报道的42位优秀新闻工作者为主讲人,共录制32集新闻视频教学内容,生动立体地展现了中国记者的家国情怀与专业素养。
新闻视频中,既有他们亲身参与抗疫报道的深刻感悟与体会,又有对专业新闻理论、业务实践及新闻职业素养的实际运用和深入探讨总结。教学视频让我们全景立体式见证了武汉抗疫由疫情暴发到举国抗疫直至抗疫胜利的全过程,其中充分展示了抗疫英雄的平凡壮举,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抗击疫情的奋斗历程,生动诠释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
对中国大学生来说,《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是具有实践意义的高水平的新闻专业课和思政课,也是加强实践中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的创举,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开辟了新视野。教育部支持各高校新闻传播系把《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作为新闻传播系专业必修课,指定专人负责纳入大学学分管理。同时,也鼓励各高校将其作为其他专业选修课,推动抗疫精神进校园。
《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系列课程内容都是来自2020年中国武汉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一线的真实采访报道纪实,由中央主要新闻媒体参战编辑记者亲身讲述,重新把我们带回到当时那惊心动魄的抗疫时间。当我们回眸抗疫历程,感同身受。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一直持续影响世界,现在我们仍然进行常态化疫情防控,教学视频所展现的抗疫故事更加真实可信,更加感人至深,更加让人热血沸腾。视频主讲人中既有资深编辑记者,也有刚入行的年轻新闻人;有文字记者,也有摄影记者。当重大疫情突然降临,危险近在咫尺,他们和无数的新闻工作者、医务工作者、警察、志愿者等一样,义无反顾赶赴抗疫一线,忠实履行职责使命。
疫情暴发后,城市上空笼罩着紧张焦虑气氛,新华社记者钱彤踏上开往武汉的列车,车厢人很少,车到武汉站,只有他和同事下车,偌大站台空空荡荡,稍大声说话都会有回音。他随手拍下一张值得记忆的站台照片。随着疫情的发展,扩散风险持续加大,为有效切断病毒传播途径,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2020年1月23日武汉全市关闭离汉通道。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一支支抗疫队伍从全国各地赶赴武汉,武汉必胜!湖北必胜!全国必胜!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武汉迅速启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全社会紧急动员,从中央到地方到街道居委会都紧急行动起来。中国应对危机,体现了超强的社会动员力和执行力,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充分彰显。每一个平凡的普通人,都默默地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直至2020年4月8日,75天后,武汉这座九省通衢的千万人口的特大城市按下重启键。当方舱医院即将关闭,记者在方舱前一角拍下一幅图片:两位疲惫的医护人员互相依偎着坐在长椅上睡着了,像一尊雕像。经过一个多月的惊心动魄,在曙光来临的时刻,全化成一瞬间的相互依偎。这张图片被国内外多家媒体转载发表,意大利一家报纸把这张图片发在头版,还在社交媒体首页发表,这张图片也为世人所知。其中最吸引人的是片刻宁静背后无数医护人员以至武汉、中国人民的艰苦卓绝奋斗和巨大付出。
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一个个感人的故事,一个个真实的场景,立体真实地展示了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抗疫胜利的壮举和伟大的抗疫精神,充分展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生动诠释了生命至上、人民至上理念。这无疑是最生动的国情教育课,让广大学生如此真切地感受到中国抗疫的艰难不易,更加热爱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和伟大的祖国。这又是最有温度的思想教育课,同学们自觉融入抗疫一线,融入民族复兴伟业中,立志为祖国富强、人民幸福,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抗疫一线编辑记者们的精彩讲述,在重大新闻事件面前展现出的果敢、冷静、细心、思辨和人民情怀,前线报道中对重大新闻事件的把握,战役报道的组织实施,现场新闻的挖掘,人物采访,细节把控,全媒体流程的娴熟运用,前后方的通力配合,无不是高水平新闻专业课的内容。同学们学到了高质量新闻课,感受到新闻的力量。
《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系列课程之所以成功,很重要一个原因就是其采用了纪实性视频形式进行互动式教学。《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一经播放,立即吸引了同学们的目光,偌大的教室瞬间安静下来,同学们被视频中播放的精彩内容深深吸引,目不转睛跟随记者的纪实讲述,进入到抗疫一线的采访中,强烈的视觉冲击,环环相扣紧张曲折的故事情节,带给大家从未有过的震撼。同学们时而侧耳倾听,时而欢呼鼓掌,时而凝视沉思。大家边看片子,边做笔记,充分体验了与以往不同的课堂节奏。
在视频化阅读背景下,《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新颖的表达形式,与大学生的学习相契合,收到了很好的学习效果。同学们说,以往课堂学习以老师讲述为主,播放课程PPT较多,视频内容相对较少,特别是由新闻一线编辑记者直接授课机会很少。《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让同学们学习得很解渴,实践力提升不少。
由于《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课程采用了纪实性讲述,具有很强的代入感,参与性极大增强,课堂效率自然提高。同学们爱看《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更在其中学到平时课堂学不到的新闻实践课。视频信息含量高,不仅有大量背景介绍、感人故事,还有实战性新闻战役报道策划组织、人物事件采访、总结感悟提升、评论综述、多媒体联合运用等等。同学们看得认真听得仔细思得深刻,高效课堂收获颇丰。
《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进高校新闻课堂,把生动的新闻实践与新闻课堂相融合,给新闻传播专业的大学生带来了全新感受,极大调动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为使学习收到更好的效果,我们把两节课的时间重新进行规划,第一节课为组织同学们观看《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系列课程视频的时间,让同学们带着自己要解决的问题来观看,边看边记录所思所想,力争吃透课程内容重点。
第二节课,我们安排同学们先发言互相讨论,然后由授课教师作总结发言,并回答同学们的提问。大学生们思维活跃,视野开阔,提问涉及面广且有深度,都期望即时回答,这着实给我这从业30多年的老新闻人出了不小的难题。笔者在备课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从业经验和辽宁报刊传媒集团相关新闻实践,很好地回答了同学们的提问,还就新闻人的职业素养、新闻写作、当前媒体融合发展等情况,与同学们进行面对面的深入交流,话题不断,讨论热烈,收获颇丰。由于大家的专注与思考,结合所学自然有更多要提问要交流的内容。课后,同学们再进行课外拓展。讨论课真正成为同学们最有收获的新闻传播课。
在讨论课上,同学们紧紧围绕《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各分段视频中心内容,结合大家所学专业课相关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业务问题探讨。
新华社总编室副主任刘刚在《弘扬新华精神经受大疫考验》视频中讲述了新华社进行重大战“疫”报道的体会,从成立前线报道领导小组,整合报道力量,推出重点报道《从磨难中奋起——武汉战疫凝聚中华民族磅礴力量》等,刷屏力作不断。我们由此扩展为战“疫”报道的组织与执行,视野不断拓展;其中讲到,生死考验面前离开有许多理由,但留下的理由只有一个,那就是职责!困难面前,行胜于言。党员冲在最前边,青年记者火线入党。由此我们重温新华精神:“对党忠诚,勿忘人民,实事求是,开拓创新”,这也是新闻人矢志不渝追求的理想,是经受住大疫考验的动力,由此深入交流了新闻人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其中还讲到新闻合作机制与全媒体应用,前后方紧密配合,建立新闻素材库,快速推出新闻产品。成立全媒体小组,多媒体运用,一个海外社交媒体《今日武汉》英文Vlog,前方一位记者,后方十多人配合,有十多组视频稿件浏览量过亿。由此,我们讲到媒体融合发展,谈到未来新闻传播方向。
新华社记者钱彤对《平凡亦英雄——素未谋面的武汉人》体会中谈到无数默默奉献的武汉人,故事感人至深。丈夫深夜接医生妻子回家,怕传染,妻子在前面走,丈夫在后面打开车灯,直到宾馆;儿子感染被救护车送走隔离治疗,父亲骑车在后面跟随,久久不愿离去。
《人民日报》记者吴姗在《见证历史参与历史推动历史》中同样讲到许多感人故事,谈到见证的力量,还有采访细节等。由此,我们引导同学们关注在重大事件采访中如何抓新闻,如何从细微处着眼,关注细节,善于倾听,真诚待人,产生共情,写好平凡人的感人故事。
《人民日报》记者汪晓东在讲述在武汉抗疫体会时谈到,拥有14亿多人口的大国,在这么短时间里成功控制住疫情谈何容易!我们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和牺牲,一个多月遏制了疫情发展,三个多月取得了抗疫决定性胜利。要知道,我们是在新冠病毒传染国内人口不到0.006%的时候,勒住了病毒传播这匹野马,创造了抗疫奇迹。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面前,党和政府迅速在全国调集最优秀的医生、设备、资源,全力以赴支援武汉,尽一切力量救治患者。346支医疗队、4.26万名医护人员、国内最顶尖的10个院士团队全力驰援武汉。火神山、雷神山医院10天10夜建成投入使用。试问世界上还有哪个国家能够做到?汪晓东说,武汉新冠肺炎总体治愈率达94%,住院患者人均治疗费用2万元,重症人均超15万元,湖北治愈3000多位80岁以上高龄患者,费用除部分医保报销外,都由国家承担。还有什么比这组数字更能说明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呢?
武汉抗疫再次展现出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展现出我国集中力量办大事办难事办急事的优势。我们看到了万众一心、同舟共济。武汉这座英雄城市和人民,从雨雪纷飞到春暖花开,以巨大牺牲、奉献,守住了疫情决胜之地,书写了令世界惊叹的伟大抗疫史诗,1800多个小时,值得人类历史铭记这抗疫壮举。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打赢抗疫人民战争,这是我们取得抗疫胜利的重要原因。
通过学习《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系列课程,同学们深入了解了国情,也经受了一次爱国主义教育。《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成为最有温度的大学思政课。广大学生表示,由衷热爱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和伟大的祖国,努力学习,厚积薄发,不负韶华,立志忠于中国共产党,胸怀祖国,勿忘人民,勇于创新,记录时代风云,攀登“四力”高峰,做党和人民满意的优秀新闻工作者。
《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在东北大学新闻传播教学中取得丰硕成果,深受同学们欢迎。大学生们说,学习《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系列课程,就如同自己亲身经历了惊心动魄的武汉抗疫历程,感同身受,终生难忘。课程内容信息量巨大,融入实践课程,有助于打牢新闻实践根基,从实践中来,再到实践中去,所学知识化成新闻实践能力,受益良多。
《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将鲜活生动的新闻实践完美地融入高校新闻课堂中。视频主讲人和课堂教授人都是来自新闻一线经验丰富的优秀新闻工作者,很好地发挥了新闻传帮带作用,同时也创新了高校新闻传播系课程教学方法,搭建起新闻界与高校新闻课堂之间的桥梁,将优秀业界经验及时转化成全新的新闻教学资源,对高校新闻传播课教学是一个很好补充。对新闻资源重新整合利用,有助于形成强大的教育推动力,对中国高等教育培养政治过硬、业务精湛、能适应未来党的宣传工作的高素质新闻人才,具有重大深远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