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 程文
1987 年,在路遥艰难的生命旅途中,是备受熬煎的一年。
《平凡的世界》第一部虽然问世了,但评论界和读者们的反响却是冷淡的。1986 年12月29 日至30 日,《花城》《小说评论》编辑部联合在北京召开《平凡的世界》(第一部)座谈会,在京和陕西的部分评论家们应邀参加了讨论。会上,三位评论家蔡葵、朱寨、曾镇南给予《平凡的世界》第一部充分的肯定,但也有很多评论家(雷达等人)持尖锐批评的态度。对此,路遥在《早晨从中午开始》中平静地回忆道:
第一部发表和出版后的情况在我的意料之中。文学界和批评界不可能给予更多的关注。不过,当时还是有一些我国重要的批评家给予第一部很热情中肯的评论。这里我主要指出北京的三位,他们是蔡葵、朱寨和曾镇南。我国几位当代重要批评家的理解,使我在冷落中没有丧失信心。当然,从总的方面看,这部书仍然是被冷落的。①
与此同时,1980 年代后期中国文坛的长篇小说创作方兴未艾,接连出现张炜的《古船》、王蒙的《活动变人形》、张承志的《金牧场》等大胆反省历史、富有先锋意识的艺术佳作,它们以创新和突破的文学姿态,开启着1990 年代长篇小说高潮的到来,而这无疑给正在现实主义道路上辛勤耕耘的路遥以莫大的压力。
面对汹涌澎湃的现代主义浪潮,路遥的心境是清醒而愤慨的,也是悲壮而坚毅的。本着一种“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悲情和勇气,路遥一头扎进了陕北大山深处的荒僻县城吴起人武部窑洞,开始了《平凡的世界》第二部的写作。
吴起,这个位于陕北西北角的小县,物产贫瘠,生活艰苦,四季气候无常。路遥执意要在这里写作《平凡的世界》最关键的第二部,是因为这里远离纷扰,加之路遥和天乐的几位朋友在县城供职,所以路遥在此安顿下来。同期,路遥在生活中一旦遇到棘手问题,就会打电话找天乐,而只要路遥召唤,天乐立即赶到,身为延安报社记者的他总是使用敏捷机智的灵巧手腕,替路遥化解一切矛盾,使路遥得以全力写作:
第二部的初稿是在精神、精力最为饱满的状态下完成的。这是一次消耗战。尤其对体力来说,几乎动用了所有的“库存”。②
1986 年,《延安文学》杂志社积极筹备在全国公开发行该杂志,《延安文学》的两位副主编曹谷溪和高其国是路遥的好友,因此他们想在明年公开发行的第一期上选发《平凡的世界》第二部里的一两章。路遥经过慎重考虑后,同意了他们的建议,他从《平凡的世界》第二部里选定两章,并将稿子交给了高其国。1986 年9 月5 日,路遥出于对自己这部未曾面世作品的珍爱,致信给高其国,要求《延安文学》杂志不要对他的作品改动,全文如下。
其国:
我整理了一下延安所谈的问题,把前半部弄成了现在这个样子,后半部分意思不大,干脆不要了。稿件所谈的问题看来还集中了一些。如你们觉得可在《延安文学》发表,请按原样发出,如觉不合适,请不要发了,等我回西安后退给我。这样的文章一个字的改动都可能不符合作者的原意。
致礼
路遥
5/9③
由此可见,路遥对自己的作品要求严格,《延安文学》杂志社也同意一字不改,一切按照原样发表。于是,1987 年第1 期《延安文学》杂志选发了《平凡的世界》第二部卷三开头的两章,标题是《新上任的省委书记》,标题下面有编者按:
本篇选自路遥多卷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第二部卷三中开头的两章。题目为编者所加。全书共三部,近百万字,由《花城》陆续发表,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出版。④
1986 年冬天,路遥完成《平凡的世界》第二部初稿的写作,其中最后一章是在延安宾馆写完的。因为延安地委副书记冯文德是路遥的朋友,路遥来到延安总是找他帮助,冯文德安排路遥住进延安宾馆,并让自己的女婿、延安报社记者李志强照顾路遥。
1987 年春天,路遥回到了陕西作协那间自囚式的工作室,重新开始不分白天黑夜的紧张而繁重的改稿工作,他注定没有休息和解脱。
进入夏天,路遥病倒了,他被长期超人的写作劳动摧毁了身体,但当时他能求助的亲人只有天乐。天乐后来回忆往事,无比沉痛地写道:
路遥在写到第二部完稿时,忽然吐了一口血,血就流在了桌子上。这张桌子就在陕西省作家协会平房的临时办公室。路遥当时就把我从延安叫到了他身边。我放下了《平凡的世界》第三部的外围准备工作,赶快跑到了西安。我们就在西安的护城河边谈了一个晚上。我认为,让路遥还是先离婚,再不要维持那个有名无实的家庭了。找一个陕北女孩,不识字最好,专门做饭,照顾他的生活。结果是因为他的女儿路远的问题,路遥又一次放弃了这次生存的机会。天明时,他对天长叹了一声:“命运啊,为什么对我这么不公平。”第二天,我们就去医院查出了他吐血的原因。结果是十分可怕的。路遥必须停止工作,才能延续生命。但路遥是不惜生命也要完成《平凡的世界》第三部。我能理解他的这一选择,因为他活得太累了,太累了。非人般的劳动得到的全是苦难。路遥让我永远也不能给任何人说他的病因,我痛苦地在他面前放声大哭,这是我一生为数不多的掉泪。此时的人们,根本不知道陕西的一名作家就要走向生命的终点了。但路遥残酷地就把这一结论展示在我一个人面前,他在大学的讲台上,和在所有人的面前完全伪装成健康的人,这是何等荒谬的生存逻辑,但它又是如此现实地结在了生活的大树之上。为此,我和他无数次地辩论,不能这样,必须先保身体,后搞创作……但他流着泪告诉我说,这个世界上只有你一人知道我为什么这样做。我走后,父亲就靠你了,过去一直也是你关照他,将来我走后,你就会更轻松地把他完满地送上山。我一生只给他老人家挣了个名声,他在我这里没有得到过应该得到的实惠……⑤
然而,路遥不惜付出生命创作的书稿,却依然没有获得出版界的承认和青睐。1987 年7 月8 日,路遥致信《花城》杂志副主编谢望新,并托人捎去《平凡的世界》第二部的手稿,希望在《花城》杂志发表,全文如下。
望新兄:
您好。久别了,甚念!
现通过一位并不熟识的人,将《平凡的世界》二部手稿捎您,这样比邮寄要快和安全一些。稿件怎发,由您全权处理。因为第一部发在《花城》,我仍想在您那里发。二部几乎投进了我的全部精力和热情,我自觉尽了力,稿件头天完,身体第二天就垮了,心力衰竭,气力下陷,整天服中药,也没气力和兴致和其他刊物交涉。问题是此稿我仍想由您手里发出,哪怕只发行一两份都可以——这些都是无所谓的。使我深受感动的是,在我耗尽心力寂寞地投入这件漫长工作的时候,得到了您这样的朋友的理解和帮助,再一次感谢您。
您那里的情况和处境我不很了解,但能猜出几分。唉,没办法,不想干事的人总要让想干事的人什么也干不成!
相信山不转水转,会有好的转机的,如心烦,可出来走走?
我如身体复原,即启程去煤矿下井(二十天左右),然后分别去陕北农村和大学去补充一些技术性的生活,有什么事,信仍寄作协,会及时转我的。
深致敬意!
路遥
8/7⑥
但是路遥的希望落空了,《花城》杂志最终没有发表《平凡的世界》第二部。其中缘由,《花城》杂志原主编范汉生后来曾在一篇回忆文章中披露此事:
1987 年8 月路遥托人将第二部稿子带来,由于编辑部人事变动,新组成的编辑部尚在磨合期,在发《平凡的世界》第二部时,内部意见分歧,发排受阻。此时我已离开编辑部,此情况完全不知,后来听说也只能叹气罢了。
《平凡的世界》后荣获茅盾文学奖。三部中《花城》只发一部,未能争取到出版权。这是花城出版社的一个损失,也是《花城》杂志创刊以来的一大失误与遗憾。⑦
当然,评论界对路遥的《平凡的世界》第一部评价不高,再加上读者反应平淡,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出版界的考量和抉择,以至于造成了《平凡的世界》第二部公开出版前,除了《延安文学》杂志选发两章,没能在中国任何的大型文学杂志上全篇发表。这对路遥显然是打击,但他已经全然不再理会外界,他付出了全部生命和热血,就是为了给历史留下一个深厚的交代,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
根本不再考虑这部书将会给我带来什么,只是全心全意全力去完成它。完成!这就是一切。在很大的意义上,这已经不纯粹是在完成一部书,而是在完成自己的人生。⑧
就在这个艰难时刻,转机出现了,希望的曙光在路遥的眼前渐渐闪现。
1987 年春天,路遥随中国作家代表团出访西德,临行前赴北京办理出国手续。在京期间,路遥在公交车上与老同事、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编辑叶咏梅相遇,交谈间叶咏梅问到路遥最近的创作,路遥将《平凡的世界》第一部送给了她。叶咏梅仔细阅读过全书,感叹不已,她感到路遥这部作品蕴含着重大的人生哲学和朴素深沉的艺术魅力,是一部融真、情、美于一体的不可多得的杰作,于是她下决心把这部小说录制成广播节目,使它早日与生活在平凡的世界里的普通人见面。
与此同时,李金玉信守承诺,她所在的中国文联出版公司愿为路遥继续出版《平凡的世界》第二部。但由于这部书的征订数不足10000 册,李金玉找到印刷部的负责人邢培元,经过沟通,才使得这部书得以开机印刷。路遥为此深深感动,在他看来,全国没有任何一家出版社愿意出版《平凡的世界》的前提下,李金玉冒着风险,才使《平凡的世界》第二部能够出版面世,他因此将李金玉视为生命中的“恩人”。⑨
2020 年,笔者在北京采访李金玉,她讲述了这段往事,并感慨万端地说:
这部书的出版,真的是不容易。与其说我成全了路遥,不如说路遥成全了我,我们俩是互相成就。⑩
这年,路遥应约写下《平凡的世界》第二部概要,全文如下:
全书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农村巨大繁荣的背景上,展示了改革最初激荡的社会气势以及各种艰难的突破,各种矛盾冲突愈加激烈。在这一非凡的历史演变中,原有的社会格局被打破,许多人物的命运发生了戏剧性变化,通过各种情节,展示了大变革中人和人的心理变化。以前出场的主要人物卷入新的生活涡流中,有些过去次要的人物逐渐进入主要的“表演区”。全书约三十万字,八七年夏天交稿。⑪
由此可见,路遥是怀抱着文学上的雄心壮志,一路坚忍不拔地走下去的,他绝不会屈从于盲目的文学跟风。1987 年夏天,路遥在得到榆林老中医张鹏举的妙手医治后,随即又投入紧张而庄严的写作劳动中去。这一年秋天,路遥再一次跨上沉重的文学行囊,来到了黄沙裹挟下的故乡榆林。
榆林,这座苍劲美丽的塞上驼城是路遥心目中的圣地,每当路遥筋疲力尽时,他总是像游子归乡那样急切盼望着回到母亲的怀抱,他曾在这里留下许多美好的回忆。刚到榆林,路遥便被温暖而热情的朋友包围,在榆林地委书记霍世仁和榆林行署专员李焕政的亲切关照下,路遥得以入住新建成的榆林宾馆,并免除一切食宿费用,在相对优越的环境里,抱病开始了《平凡的世界》第三部的写作。
此时的天乐虽然远在延安,但时常来榆林探望路遥,他描述过路遥的状况:
写《平凡的世界》第三部时,路遥在感情和经济方面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
他经常是一边流泪,一边写作,到了后来眼睛三天两头出毛病。……有一次我刚到黄河的壶口采访,又一个电话打来,我赶快再赴榆林。去了后才知道他的咖啡和抽的烟用完了,他说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再也不能给他预支稿费了,手头一分钱也没有,如果没有这两样东西,他什么也干不成。他抽烟是固定的牌子,除过这个牌子其他的烟抽不成。没办法,我找到了榆林地区的一位领导,他是我的好朋友。当我把路遥目前的处境说明后,他马上叫来一个人,说先拿十条恭贺新禧、五瓶咖啡送到路遥房间,今后每月送一次,必须按时,这个账榆林出。他说这是犯错误,但为家乡的作家,咱就犯它一次吧!当我把这一切告诉路遥后,路遥只说了一句话:“咱这人活成啥了!”类似这样的事情,在写《平凡的世界》中不知发生过多少次。⑫
1988 年1 月27 日,路遥在榆林宾馆完成了《平凡的世界》第三部的初稿。
路遥曾回忆道:“春节前一个星期,身体几乎在虚脱的状态下,终于完成了第三部的初稿。其兴奋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⑬。
1988 年4 月,《平凡的世界》第二部由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出版。这部书第一版的印数是9101 册,当年9 月第二次的印数是19000 册。这距离路遥搜集素材、准备写作的时候,已经度过了漫长的六年,庆幸的是,路遥坚守下来了,正如他表白的那样:“只有初恋般的热情和宗教般的意志,人才有可能成就某种事业”⑭。
陕北甘泉,一个标志着作家路遥辉煌文学成就的终点。
1988 年5 月25 日,陕北甘泉县干部招待所的第29 号窑洞里,路遥最终为《平凡的世界》第三部的改稿画上了最后一个生命的休止符。
就这样,路遥历经六年艰苦漫长的文学远征,最终完成了三部、六卷、百万字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为自己流逝的青春岁月、激情年代留下了一个无怨无悔的文学纪念和一座生命丰碑。在那些寂寞难耐的日子里,在身心陷入高度孤独的状态中,在文学界普遍予以轻视质疑的冷遇下,路遥承受着来自外界环境和自身病痛的双重压力,但是他迎风挺立、不惧失败、不畏险阻、以命相抵、以死相拼,排除了前行路上的一切阻力,以自己燃烧的生命激情化作了强大的文学祭品,给中国当代文学史留下了一部壮丽而恢宏的民间史诗,更是献给他的故乡陕北高原上的伟大而平凡的父老乡亲的一曲气壮山河的灵魂交响乐。
这年春天,西安的《长安》杂志社准备推出该杂志的百期纪念号,两位主编子页和闻频是路遥的文友,因此他们向路遥约稿,路遥同意将《平凡的世界》第三部中的一章交给《长安》发表。于是,1988 年第5、6 期合刊的《长安》杂志上,《平凡的世界》(第三部选粹)以头条作品刊登,该章节共计9 页,约1.4 万字,在目录页上有编者撰写的内容简介:
著名作家路遥以《人生》鼎势文坛之后,笔耕不辍,六年之间镌成长篇《平凡的世界》,在中央电视台将拍摄成电视连续剧与广大观众见面前夕,作家自择其三部曲之三的精粹,付梓本刊以飨读者。⑮
1988 年5 月,山西太原《黄河》杂志的主编珊泉(本名周山湖)从前主编、作家成一那里得知,由于种种原因,路遥的《平凡的世界》第二部无法发表,他便专程前往西安拜会路遥,并正式向路遥约稿。路遥被珊泉的诚意感动,决定将《平凡的世界》第三部交给《黄河》杂志发表。为了等候路遥交稿,珊泉特意将当年的《黄河》杂志第3 期推迟二十天发稿。因此,5 月25 日,书稿刚一完工,在天乐陪伴下,路遥不顾劳累得近乎虚脱的身体,离开陕北甘泉县,从延安出发,途经陕北延川县、清涧县,分别稍作停留后,他就奔赴太原。路遥赶到太原《黄河》杂志社,见到珊泉后,住在太原冶金招待所三天,这三天他几乎足不出户,对书稿进行最后的修改润色,直到定稿,然后郑重地把书稿的复印件交给了珊泉。
路遥离开太原,即刻赶赴北京。岂料,就在登上火车前夕,心力交瘁的路遥发现自己竟把钱包丢在招待所,于是天乐赶回去取。天乐后来追忆此事,写道:
于是,当时决定路遥先去北京,我取回钱包后赶下一趟火车到达。在北京和路遥会师后,两人好像十年没见面,因为那是我第一次去北京,路遥怕我走失,就在火车站一个唯一出口处站了八小时。到了宾馆,由于房间没有洗澡的功能(好房间住不起),他让我站在公厕里,一盆一盆从房间里端热水给我冲凉,他那种笨拙的姿态我现在都记得一清二楚。⑯
的确,路遥把灵魂和生命倾注给文学劳动,早已忽略了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他在《早晨从中午开始》中描述自己的状况:
在以后漫长的写作过程中,我由于陷入很深,对于处理写作以外的事已经失去智慧,都由他帮我料理。直至全书完结,我的精神疲惫不堪,以致达到失常的程度,智力似乎像几岁的孩子,走过马路都得思考半天才能决定怎样做。全凭天乐帮助我度过了这些严重的阶段。⑰
6 月1 日,路遥准时来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将《平凡的世界》第三部手稿交到了叶咏梅的手上,路遥对此回忆道:
当我和责任编辑叶咏梅以及只闻其声而从未谋面的长书播音员李野墨一起坐在中央台静静的演播室的时候,真是百感交集。我没有想到,这里已经堆集了近两千封热情的听众来信。我非常感谢先声夺人的广播,它使我的劳动成果及时地走到了大众之中。⑱
1988年3月27日起,中央人民广播电台AM747 频道《长篇连播》节目开始首播路遥的《平凡的世界》,第一部用的是出版作品,第二部用的是二校清样,第三部用的是路遥手稿。借助现代传媒技术的强大艺术魅力,《平凡的世界》插上了飞翔的翅膀,走进了千家万户普通人的心灵世界,激起了广泛而强烈的社会反响,正如叶咏梅对这段激荡人心的岁月的讲述:
中央电台用四个月的时间播放了路遥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后来又在新疆电台等省台重播,它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和亿万听众的瞩目,创中央电台《长篇连播》节目听众来信量之最。
回想当初,《平凡的世界》第一部问世时,它静静地躺在书店的书架上,也许因平凡而很少有人问津;可一经电台连续播出,叩动了千百万听众的心,竟使作品供不应求,又进行再版……电台收到数以千计的听众来信,有学生、教师、工人、农民、解放军指战员、离休干部及待业青年等。他们共同表述了这样的心情:听了《平凡的世界》,它教我们走路,教我们生活,教我们如何去实现自我人生价值。⑲
8 月3 日,126 集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连播结束,据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估算,当年国内的听众达三亿之多。与此同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平凡的世界》后,当年共收到全国听众的来信1600 多封,这个数字在当时是创纪录的。中国文联出版公司也感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强烈反响,他们也收到读者来信3000 多封,编辑、发行部门还不断收到读者电话,要求购买此书。广大听众和读者对《平凡的世界》的热爱,影响到了评论界的专家学者,从而有力地逆转了社会形势。
在此背景下,1988 年11 月底,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在北京召开《平凡的世界》座谈会,邀请在京的评论家鲍昌、陈丹晨、何镇邦、雷达、蔡葵、曾镇南、陈骏涛、何志云、钱旭初、朱晖、郑荣来、宋文郁、杨世铎、叶咏梅等人到会研讨。会上,评论家们热情称赞《平凡的世界》,认为这是一部具有相当思想深度和艺术魅力的力作。
1988 年7 月25 日,《黄河》杂志第3 期隆重发表了《平凡的世界》第三部。将它作为本期作品头条,并配有画家董智敏为《平凡的世界》创作的题图和插画,篇首刊登了对小说内容精当的简介:
这是一部全景式描写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以农村、矿山、大城市为舞台,主人公孙少安、孙少平两兄弟演出了不同的人生戏剧。围绕着他们展开好几条爱情线索,缠绵悱恻、悲欢离合,无不体现着大变革时期的尖锐矛盾和时代特色,同时又饶有生活情趣,高潮迭起,结局意外。作者笔力雄健,开掘深刻,实在是一部雅俗共赏的艺术精品。现在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连播。为使读者阅读方便,篇首附有前两部的内容简介。⑳
1989 年10 月,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出版了《平凡的世界》第三部,这部书第一版的印数是10500 册。至此,历经三年艰辛历程,这部耗尽了路遥生命的长篇巨著终于与广大读者见面了。这是路遥六年文学远征的胜利,也是责任编辑李金玉对《平凡的世界》和读者做出的贡献。
1990 年代正式揭开大幕,命运女神终于向路遥这个百折不挠的苦斗者展示出迷人的微笑。
1991 年1 月,中国作家协会主办的中国文学最高奖——第三届茅盾文学奖开始评选。这届评奖由于时隔六年举办,有众多作家作品参选,所以竞争十分激烈。路遥的《平凡的世界》经由中国文联出版公司推荐,报送参选茅盾文学奖,李金玉作为《平凡的世界》的责任编辑,为该书撰写了选送报告,全文如下:
《平凡的世界》以黄土高原双水村农民孙玉厚一家的命运遭际、矛盾纷争为结构中心,全景式地表现当代城乡生活,展示了“文革”后期到改革初期十年间的生活场景和历史变迁,富于力度地概括了广阔而复杂的时代内蕴。
作品中塑造了众多真实的、彼此鲜明地区别着的、具有民族特征的性格,深刻而又细致地表现了“平凡世界”的风波动荡和各式普通人的心理浪潮,突出了主人公,尤其是农村青年一代在改革时代风云变幻中各自的人生选择和人生道路,既有关于农村历史性变化的丰富而又生动的显示,又有农村青年爱情追求与人生追求曲折而又感人的描写;既体现并充分肯定了民族的传统美德及其人格理想,又结合时代特征展现了城乡交流、两种文明撞击中新的前景。它成功地刻画了孙少平、孙少安等能包举诸多人生容涵、富有典型意义的艺术形象,并传导出特定的文化风貌和浓郁的黄土高原情味。
作者路遥,1949 年12 月生于陕北一个贫农家庭,中学毕业后教过学,后又到县城当过临时工。1973 年进入延安大学中文系读书。1982 年成为专业作家。曾任中国作家协会陕西分会副主席。他创作的中篇小说《惊心动魄的一幕》和《人生》分别获全国第一、二届优秀中篇小说奖。其小说《人生》在全国引起轰动,继《人生》之后,路遥一头扎到陕北农村体验生活,和农民同吃同住,同时阅读大量书籍,为创作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做准备。经过三年的准备和艰苦创作,一百余万字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终于与读者见面。1988 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连续播出了这部小说,历时130 天,随后,浙江、新疆、内蒙古、云南、黑龙江、江苏等十几个省又陆续重播,收到了轰动的社会效应。电台、出版社和作者共收到听众和读者来信近万封。他们中既有文化层次较高的研究生、大学生、初高中学生和教师、干部,也有普通工人、农民、部队战士和待业青年;既有青年人,也有老年人。山西师专一学生代表全班来信说:“我们把中午十二点半当作了学习之余最大的生活享受,每天都在关注着主人公的命运,为主人公之悲而悲,之喜而喜。”河北廊坊武警学院一学员来信说:“我们系一共二百七十人,住在一栋四层楼里,约有一百部左右的收音机,收音机在中午十二点半同时打开,收听《平凡的世界》……”一位甘肃的高中生来信说,他家在农村,离学校八里地,自从《平凡的世界》开播后,便深深吸引了他。为能完整地听完这部书,他每天一放学就往家里跑,冲进房门,打开半导体,然后才平静下来,一边听一边吃饭。四个月下来,他的长跑成绩竟在校运动会上拿了名次。来信的听众和读者还有盲人和偏瘫病人,他们把《平凡的世界》当作自己生活中的良师益友;还有的单位和学校的团组织把《平凡的世界》作为青年人的必读书推荐给团员青年,并开展了各种座谈会和研讨活动。《平凡的世界》引起了广大听众和读者的内心共鸣,他们给予这部书极高的评价,有的称它是“新时期的创业史”,有的赞它是“中国文学史上罕见的巨著”。大量来信表达了他们希望尽快读到这部书的迫切心情。这在纯文学走向低谷的今天,实在是件难得的事情。㉑
与此同时,路遥在朋友的力促下,也展开了拉票活动。当然,路遥内心对此举是无奈的,正如他在向文友、评论家白烨求助的信中写道:
评奖一事,我尽量不使自己抱太大希望……我这人不好交往人,只能靠作品本身去争取。朱寨、蔡葵、老顾(骧)等人虽交往不多,但我相信和信任他们,他们是凭学识和水平发言的,我内心对他们都很尊重。至于其他人,我大部分都不熟悉。在北京方面,主要靠雷达和您“活动”了。另外,望兄考虑一下,见了阎纲和周明以及(李)炳银、(雷)抒雁等老陕,也请他们也能帮做点工作。这就靠你跟他们说说,我虽然和他们关系都要好,但不好直接说,相信他们在评委中各有一些熟人,评委原十六人,现看报道,康濯已死了。
……但这个奖对我还是重要的。另外,也想给西北和老陕争点光,迄今为止,西北还未能拿这个奖,这一届作品中,凭良心说,我的作品还是具备竞争力的。㉒
就在这时,路遥的好友、诗人曹谷溪鼎力相助,他以广泛的人脉和练达的交际帮助路遥沟通各方关系。当年茅盾文学奖评委会成员共16 人,评论家顾骧(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周扬秘书)担任评奖办公室主任。路遥与曹谷溪两人谋划,给每位评委写一封信,由曹谷溪寄出。同时,曹谷溪联系到深孚众望的中国文联书记处书记延泽民,请他在评委面前推荐路遥。延泽民是陕北绥德人,是从延安老区成长起来的作家,他曾担任黑龙江文联主席,在20 世纪五六十年代竭尽全力保护过丁玲、陈沂、骆宾基、严辰等一大批下放到北大荒的作家,1976 年后他被调进中国文联。作为地道的老陕北人,延泽民对路遥的文学追求和作品赞赏有加,因此他拜会了几位评委,向他们力荐路遥。2022 年,笔者采访曹谷溪,他讲述了这段往事,并提供延泽民的回信,笔者受曹谷溪的委托,现将此信全文公布。
谷溪同志:
我好像有一种“特异功能”,头一天还在念叨你,第二天就把你的信“呼唤”来了。不能说这是“心动神知”,只能说是“特异功能”的作用了。
我想延安。近几年,年年计划再去一次,年年落空。今年又有“计划”去,能否成行,还得“且听下回分解”。
你这几年创作成绩不小,谨向你祝贺,并望更上一层楼,取得更大丰收。
长篇小说最后的评奖会议刚刚开始,你的嘱托,我当尽力而为。老家的作家有一个人得奖,我也会感到光荣的。我已向几位评委说了好话,希望“高抬贵手”,得以通过。据我看,很有希望,让路遥早日做好“请客”的准备。
再无什么新闻。我现在很好,仍在写东西。
雪燕(作者注:延泽民夫人)问候
老延
三月七日㉓
对此,评论家顾骧晚年在接受访谈时,也提到了当年评奖幕后的事:
第二届茅盾文学奖评选时,来说情走后门的作家只有一两位,第三届时请吃饭、送礼的就开始多起来了,到了第四届,评奖工作还没有启动就有关系托过来了。㉔
1991 年3 月7 日,第三届茅盾文学奖在北京揭晓,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与凌力的《少年天子》,孙力、余小惠的《都市风流》,刘白羽的《第二个太阳》,霍达的《穆斯林的葬礼》五部作品获奖,路遥名列榜首。3 月10 日,《人民日报》报道了这一消息。3 月16 日,《文艺报》也报道了茅盾文学奖评奖情况。
面对巨大的荣誉,阅尽沧桑的路遥已经没有了早年《人生》获得成功时的那份飘然与轻狂,他表现得平静而稳重。路遥的同事、作家张艳茜在回忆文章《我要重新和你交往》中谈到了获奖后的路遥,写道:
在你获得茅盾文学奖,并且要去北京参加颁奖会议之前,我与编辑部两位同事一同到了你家。你说,能获茅盾文学奖,你很激动,因为你付出六年多的心血终于得到了认可,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你从此就是文坛的最高水平,也并不意味着没有获奖的作品就不够获奖的资格,你很为那些作家感到遗憾,你深深地为他们叹息着。㉕
然而,当路遥面临没有足够路费去北京领奖的窘境时,王天乐再度为兄长找延安地委副书记冯文德求助。结果,这位德高望重的老书记被路遥的真实境况震惊了,他代表延安地委资助路遥五千元钱,成全了路遥的这次赴京领奖之旅。3 月25 日,路遥启程赴京领奖。
北京,这座路遥心目中遥远而又亲切、辉煌而又冰冷的京城,终于向他这位陕北之子打开了幸运之门。怀揣着家乡父老援助的五千元钱,路遥拖着病中的身体,登门拜谢所有帮助过自己的在京人士。路遥倾其所有,买下了一百套《平凡的世界》,一一赠送众多的文友。为了表达谢意,路遥在饭店里摆下三桌酒席宴请文友,结果,还没等离开京城,就已囊空如洗。这就是路遥,他用一贯的豪气和大方撑起自己的自尊,而不管现实生活中将会怎样遭受贫困无情的勒索。
3 月29 日,路遥参加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第三届茅盾文学奖颁奖大会,并代表获奖者致辞。路遥为此精心撰写了获奖词《生活的大树万古长青》,其中他总结回顾了自己的创作追求,并感谢支持《平凡的世界》问世的朋友:
更重要的是,我深切地体会到,如果作品只是顺从了某种艺术风潮而博得少数人的叫好但并不被广大的读者理睬,那才是真正令人痛苦的。因此,写作过程中与当代广大的读者群众保持心灵的息息相通,是我一贯所珍视的。这样写或那样写,顾及的不是专家们会怎样看怎样说,而是全心全意地揣摩普通读者的感应。古今中外,所有作品的败笔最后都是由读者指出来的,接受什么摈弃什么也是由他们抉择的。我承认专门艺术批评的伟大力量,但我更尊重读者的审判。
《平凡的世界》对我来说已经成为过去。六年创作所付出的劳动,和书中那些劳动者创造生活所付出的艰辛相比,不值一提。但是,我要深深地感谢《花城》文学杂志社及谢望新、《黄河文学》杂志社及珊泉、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文艺部及叶咏梅,特别要感谢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及本书的责任编辑李金玉,他们热情而慷慨地发表、播出和出版了这本书,才使书中的故事又回到了创造这些故事的人们中间。㉖
这就是路遥的创作精神,他坚守着永远不丧失一个普通劳动者的感觉,以出自内心的真诚,为千千万万平凡而伟大的人民发出真善美的讴歌和礼赞,最终赢得了人民的尊重和热爱。而他在众多作家作品激烈竞争的第三届茅盾文学奖评选中脱颖而出,摘得桂冠,也为这场长达六年的文学征程和出版进程画上了一个近乎圆满的结尾。
就在成功的背后,死神也在向路遥悄悄逼近。
《平凡的世界》是路遥留在新时期文坛最后的精彩绝唱,继获得茅盾文学奖前后,又接连荣获了一系列奖项:1990 年中国电视飞天奖长篇电视剧荣誉奖、1991 年陕西省“双五”文学奖特等奖、1991 年全国第五届中学生读书评书活动提名奖、1994 年第一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但是,荣誉的背后,是路遥旷日持久的劳动付出、并不顺遂的家庭环境和不为人知的凄苦心境,他终于在载誉而归后不久,被病魔彻底击倒了。
1991 年6 月18 日,路遥致信李金玉,谈及新版《平凡的世界》的封面设计,并且提及自己的生活近况,期望李金玉帮助自己顺利完成出版,全文如下:金玉:
你好。
封面样稿及短笺收读。封面总体上十分出色,请代向王堃同志致意,感谢他费了苦心。有几点小意见最好能改过:①封面“著”字可去掉,因手写体名字旁加这么个印刷体,别扭;另外,书脊上已有“著”字。②封面“第三部”似应在书名下面,人名应在“第三部”下面。③(第三部)的括号应去掉,加括号较拘谨、小气。其他都很好,只是烫金效果如是现在这样暗,就有点不太容易看清。
我回西安后,忙于应付各种烦俗场面(我是冷静的),最近脚气感染,不能走动,而且心情也不好。人往高处走,高处不胜寒,你会理解我的状况。陕北一直没去,最近也不准备去,一个人没心劲。
请你保重身体,想开些,人活一世,都难,好在我们总算能超脱一些(意识方式)。
我知道你忙,心也烦,但我还是抱着强烈的愿望,盼你能最后盯着这本书不出差错和读者见面。我想你会这样的,这是我们共同的收获,我们都珍视它。我远在千里,给你帮不上忙,很难过。
希望你能各方面能好一些。其他有机会见面再说。
请谅解我用一个“唉”字结束此信。
路遥
18/6㉗
事实上,《平凡的世界》获奖之后,文学上的巨大荣誉并没有给路遥带来物质生活上的切实改观。就在这时,作家出版社派人联系路遥,想要出版《平凡的世界》。8 月18 日,路遥致信李金玉,表达了他对出版公司的不满,以及对李金玉的信任和委托,全文如下。
金玉:
你好。好长时间没联系了,不知近况如何?我前一段一直病着,现又一个人带着孩子,门也出不了,狼狈不堪。
现有一事请你考虑,如有可能,请能协助。《平》一书经济方面我一直耿耿于怀,总觉得和所付劳动差值。眼下有一朋友刘君想在这本书的发行上做点文章,前来和你们商量,我全然不懂其中要害,请你和他商量一下。另外,这版书你们出后,下一版我是否可将版权交由另一出版社?看来在文联公司不可能有任何补偿性的东西了,因为这是一个十分的食利机构。
我一直梦想陕北之行,我想一定会有机会的。
先写这些。有什么情况请能给我写个信。
祝好!
路遥
18/8㉘
由此可以想见,路遥当时困窘的处境和郁闷的心情,李金玉为此尽力帮助路遥解决稿费的问题,她后来回忆这段往事时写道:
《平凡的世界》获奖之后,我社重新设计了新的版本。因为当初出版时是按千字20 元给的稿费,以后每次再版只有很少的印数稿费,就是说,获奖后,路遥在经济上在出版社得不到丝毫的好处,而当时,他很需要钱。这时候,有出版社找路遥想出版该书,这样他可再拿一次稿费,可路遥没有答应。我知道他是不愿让我为难。但是我社领导对路遥的冷漠态度让路遥颇有微词,几次在信中抱怨。我对此也无能为力,因为我只是一个普通的编辑,很多事情我无法左右,社内复杂的人际关系更是无法跟他说得清楚。后来,路遥给我社的主要领导赵寻同志写了一封信,由我转交,内容是家庭有困难希望出版社能在稿费上给予适当补助。赵寻同志指示给路遥补助一万元。㉙
就这样,路遥用生命为代价完成的《平凡的世界》,只为他带来三万余元的金钱回报(稿费20000元,补助10000 元,加上微薄的印数稿费和改编电视剧的著作权报酬680 元),还有中国作协和陕西省委各奖励他的5000 元,是路遥留给女儿路远仅有的一张万元存单,然而他留给人间的精神创造,却是无价的。
1992 年萧瑟多雨的秋天,路遥生命垂危,住进西安西京医院。临终前的日子里,他仍然念念不忘心中的文学宏愿,对身边的同事、作家航宇说道:
如果我哪天再站起来,一定要把这些故事写成长篇小说,每一部都可以超过《平凡的世界》。㉚
但是路遥最终没能再站起来。路遥的文友、评论家李星曾经撰文缅怀路遥,惋惜他的过早离世:
从少年时代的“孩子王”,与养父斗争胜利,到……到三十五岁当上副厅级的省作协副主席,四十三岁已经稳拿省作协主席(正厅级)的职位(省委已经决定路遥为即将换届的省作协主席的唯一候选人)。如果不是病,以路遥的努力、影响、人脉、人气和命运控制力,他的文学前途,甚至更广阔的政治前途都未可限量。㉛
1992 年11 月17 日,路遥溘然长逝,留下将近两万元的账单,由王天乐代为偿还,路遥身后的全部遗物,也由天乐保管。2000 年,天乐抱病赴京领奖时,将《平凡的世界》手稿交予路遥的女儿路远。㉜七年以后,天乐也因病早逝。
《平凡的世界》一书由李金玉将版权转交给陈泽顺,陈泽顺时任华夏出版社社长。陈泽顺在路遥身后,怀着饱满的热忱,付出辛勤的劳动,为亡友先后编辑出版了《路遥文集》(五卷本,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 年版)、《路遥中篇小说名作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 年版)、《路遥小说名作选》(华夏出版社1995 年版)、《平凡的世界》(华夏出版社1996 年版),为保存、整理和推广路遥的作品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路遥走了,但是他的作品、他的故事依然常在人间流传,只不过在普通人和精英知识分子之中评价往往不一致。路遥的文友、作家杨堡铭在回忆文章《殉道者的背影》中谈到路遥身后这一问题,并对此评论道:
路遥去世之后,在我所见到的各类纪念文章、挽词和唁电中,对他所取得的文学成就多有褒奖。他所创作的每一部作品所散发出的人性的温暖,所表现出的朴实的、具有诗性意味的道德力量,所开掘出的罪恶掩盖下的善良和所表现出的对苦难的包容与超越的博大胸怀,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
但在文学圈内,也有不同的声音。在这里,我讲两个人对路遥去世后的反应,从中或可看出某些端倪。路遥去世的那年冬天,我的朋友在京城遇见了一位当时风头正劲的“京派”小说家,说起路遥去世,他冷冰冰地撂下一句:“怪谁?”他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表达,是他不了解路遥。正像住在豪宅里用惯了天然气的贵妇人永远不会体会拾煤渣的老婆子所经受的心酸一样。另一位是我心仪的诗人、散文家周涛。有一天,他在报纸上看到路遥去世的消息,看着看着,突然号啕大哭起来,周涛不无遗憾地认为:“耗费如此巨大的精力构筑这样一部艺术准备尚不充足的长卷,是笨了些。”但路遥之死却引起了他深切的悲痛。“当这个平凡的世界失去了这个平凡的人时,突然显出了他真实的意义。”“不管他的作品是否能够经得起时间的汰选和剥蚀,不管他倾生命之血而完成的这部长卷是否具有艺术的价值,但有一点是明白无误的:从此,人世间不会有这么一个名为路遥的写出的哪怕粗糙的文字了。”周涛的这种表达是真诚的。吃文学这碗饭,才华很重要。人们可以对他是否具有能创作出真正意义上的经典作品的才华有所质疑,但必须尊重他对文学事业所具有的这种献身精神。“一个西北的黄壤中出生的人,用他显得笨拙的生命给这个职业增加了分量。”路遥的去世之所以能引起如此大的反响,其真实意义恐怕就在于此。㉝
然而,毁誉也罢,称颂也罢,路遥都已经魂归陕北大地,留给世间的只是他高傲倔强的孤独背影,正像普希金讲过的那样:“你是强者,就得永远孤独。”
20 世纪80 年代初期,中国迈上新的发展征程,整个国家呈现出一派充满希望的景象。作为陕北民间成长起来的作家,路遥秉持为人民写作、为时代发声的严肃现实主义精神,竭尽生命的激情呐喊,将自己的文学创作融入关注祖国前途命运、改善亿万人民生存困境的宏伟目标中来。正是本着这种最为坚实和勤恳的创作理念,路遥继承和捍卫了共和国“十七年文学”中尊重大众这一可贵的精神内髓,坚持耕耘传统现实主义的文学大道,为最广大的普通读者奉献一部部催人奋进、净化灵魂的优秀小说。尤其是80 年代中国农村发生的翻天覆地的改革进程,推动了社会的进步、思想的觉醒以及人民的脱贫,而这一切,都在路遥倾注全力完成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和诚挚的讴歌。路遥用他的全部信仰和对陕北人民的热爱,创作出这部记录20 世纪末期改革年代全景的巨制,并给21世纪的人们留下了充满热情的召唤,这就是为什么他的预言——“这片土地,觉醒了”,直到今天,仍然令许多读者怦然心动的原因。
1980 年代是充满激情的年代,作家和大众的生活情感息息相关,并有幸充当文化英雄和启蒙先知,路遥就是其中的佼佼者。路遥终其一生,执着于写实主义文学,执着于理想主义精神,执着于人道主义情怀。而普通大众,恰恰是路遥心里最惦念、最悲悯、最执意书写和讴歌的人类,路遥在精神世界里跟他们血肉相连,他们也以同样的热情来理解和接纳路遥。因此,路遥以他那激情如火的一生奏响的作品,已经成为远去的文学年代的光辉标志。
随着时光的流逝,路遥离开我们已经三十年,广大读者依然怀着敬意和喜爱传阅他的《平凡的世界》。根据国内出版界的统计,截至2020 年,《平凡的世界》的销量已超过1800 万册,而且每年还在增长,对于一位已故的作家来说,这是最好和最真实的纪念。然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的主流文学界对于路遥的《平凡的世界》至今并未认可。当前,中国高校内部普遍采用的几部主流教材《中国当代文学史》(洪子诚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年版)、《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陈思和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 年版)、《共和国文学五十年》(杨匡汉、孟繁华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年版)中,路遥的《平凡的世界》要么被一笔带过,要么就只字不提。
追踪和探究这种“读者厚爱,专家轻视”的文学现象,应该说,这很能代表中国主流的精英知识分子群体对路遥的《平凡的世界》的审视和认知。如果我们充分尊重文学的崇高价值和高卓品位,那么我们就不能不正视和肯定严肃的文学专家们对作家和作品做出的严苛批评和裁定。然而,我们不可否认的是,路遥不是天才,而是苦才;不是贵族,而是劳动者;不是官方知识分子,而是普通大众的代言人。他的作品朴实无华,走进了普通人的灵魂世界,他让每一个卑微的生命找到了做人的尊严和价值,更让每一个普通老百姓感受到了爱的永恒力量,他因此赢得了平凡的世界里无数普通人的崇拜和热爱,仅此一点,路遥就足以名列20 世纪最成功的作家之一。毫无疑问,路遥不是完美作家,但是,路遥伟大。
历史在前进,文学不断更新,路遥长眠在陕北大地上,但是他的传奇、他的精神凝铸成的光辉纪念碑《平凡的世界》,还会被无数的普通劳动者传阅下去,这是人民的选择,也是人民的胜利。
①②⑧⑬⑭⑰⑱㉖ 路遥:《早晨从中午开始》,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3 年版,第57—58 页,第67 页,第80 页,第83 页,第11 页,第30 页,第206 页,第92—93 页。
③2022 年1 月19 日,高其国提供路遥信件原件。
④路遥:《新上任的省委书记》,《延安文学》1987年第1 期。
⑤⑫⑯王天乐:《苦难是他永恒的伴侣》,百度网2014 年6 月3 日,《〈平凡的世界〉诞生记》,百度网2018 年10 月6 日。
⑥⑦梁向阳:《路遥传》,人民文学出版社2016 年版,第238 页,第239 页。
⑨㉚ 航宇:《路遥的时间——见证路遥最后的日子》,人民文学出版社2019 年版,第118 页,第347 页。
⑩2020 年11 月27 日,采访李金玉录音。
⑪㉑㉗㉘2020 年11 月27 日,李金玉提供上述资料原件,12 月4 日李金玉提供路遥信件原件。
⑮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三部选粹),《长安》1988 年第5—6 期目录页。
⑲叶咏梅:《谈听众的审美情趣——从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连播引起瞩目说起》,《视听天地》1989 年第4 期。
⑳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三部),《黄河》1988年第3 期。
㉒ 王刚:《路遥年谱》,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16 年版,第252—253 页。
㉓2022 年5 月8 日,曹谷溪提供延泽民信件原件。
㉔ 顾骧:《茅盾文学奖应增加透明度》,浙江新闻网2004 年10 月12 日。
㉕ 晓雷、李星:《星的陨落——关于路遥的回忆》,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 年版,第150—151 页。
㉙ 李金玉:《平凡的世界 辉煌的人生》,《路遥研究》2019 年总第8 期。
㉛ 李星:《还原一个形神兼备的路遥形象——评厚夫〈路遥传〉》,延安大学编:《路遥 路遥——〈路遥传〉评论·访谈集》,湖南文艺出版社2016 年版,第239 页。
㉜2020 年9 月3 日,采访梁志录音。
㉝ 杨葆铭:《殉道者的背影》,《路遥研究》2021 年总第9—10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