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倩芸,朱宇婷
(安徽信息工程学院 艺术设计学院,安徽 芜湖 241199)
隐喻是一个经典的课题,早在古希腊时期,隐喻作为一种辩论手段出现在会议辩论上。随着哲学的发展,隐喻作为哲学内容获得研究,成为一种认识工具,再后来隐喻作为一种理论进入认知领域和艺术领域。隐喻与艺术设计有着密切的关联,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艺术设计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作为一种主观有目的的创作活动,艺术设计本身也是一种隐喻投射,通过设计过程及设计品的完成,表达设计者的意图和精神。随着数字信息时代的到来,艺术设计有了全新的样貌和手段。在传统绘本基础上,开始出现电子互动绘本设计,电子互动绘本既保留传统绘本可视化的特点同时又注入新的技术元素,带来新的体验和阅读享受,更加符合新时代读者的阅读行为习惯。从隐喻层面进行电子互动绘本设计的探讨,有助于电子互动绘本艺术张力的迸发和内容优化改善,在绘本形式与内容上有一个质的提升。本文从视觉隐喻及电子互动绘本基本概念出发,对电子互动绘本的特点及设计,以及对该艺术样式中视觉隐喻做全面的梳理,挖掘电子绘本中视觉隐喻的价值及作用,为以后的电子互动绘本设计给出经典案例借鉴,助力当前新媒体时代先进文化建设。
隐喻是一个修辞学概念,《现代汉语》中解释为“一种通过一个词语来代替一个物体常用的概念或说法的一种修辞手法”,是充分理解、感知、想象此事物的一种语言活动和心理活动。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修辞学》中指出:“隐喻是将一个名称拿来用以表示另一个相似的事物。”[1]随着历史的不断推进,隐喻渐渐从修辞学中生发出来,应用和研究范围不断扩大,尤其是随着现代科学的建立,隐喻开始渗透到哲学以及艺术学等学科中。在认知科学中曾提出相关的隐喻理论,并将其作为人类的基础认知来进行探索和研究,奠定了视觉隐喻这一概念的产生。
视觉隐喻的出现是建立在隐喻理论基础上新的探索与实际应用延伸。一是通过画面和视觉元素造型来表现特别的含义,隐喻特殊的思想。以电影、电视等视觉艺术为例可知,通过角度、景别、光影、色彩、构图等造型语言的应用,让呈现的画面具有特殊的隐喻意味。二是可以通过对视觉元素的选择、组织和搭配来完成视觉隐喻的功能。通过对画面内各元素的搭配与布局,能够产生一定的内涵,表现创作者的意图或思想。詹炳宏指出:“通过语言隐喻,来把视觉信息以及抽象事物进行一定关联,同时形成挖掘其中存在的相似性的特点,进而转化形态,达到信息方面的视觉呈现,这就是所谓的视觉隐喻。”[2]曾新等研究认为:“把需要通过隐喻来表现的抽象事物通过视觉的形式进行转化呈现,并且生成一定的认知理解和认识就是视觉隐喻。”[3]另外,汤姆·安德森(Tom Anderson)也表示:“视觉隐喻首先是通过概念化的信息来进行传递的,它通常把一些象征性的概念通过以上方式来实现表达。通过视觉隐喻,被隐喻的客体有了具象的感官表达,假如没有视觉隐喻,这些抽象事物是很难被认识和理解的。”[4]
作为一种新兴事物,同时与互联网和数字技术密切相关的电子互动绘本最早出现在西方社会,并且经历几个发展阶段,成为目前我们熟悉的绘本样态。
第一,纸质发展阶段。电子互动绘本是一种新兴的绘本形式,他依托先进的数字技术,把传统的纸质图书发展为电子的绘本图书。在一定程度上讲,电子互动绘本是传统纸质图书绘本的升级和创新。它与传统图书相比,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艺术价值。从字面意思可知,绘本就是绘画读本,以大量图片内容为主、精简的文字内容为辅的一种阅读形式。绘本不论是设计、装帧还是到最后的成型,都像是一本精美的艺术作品。绘本的核心是精美的图画,是整部作品主体和主要内容的展现。
第二,数字化发展初级阶段。纸质绘本经过长时间的发展,进入一个成熟阶段,随着新的科学技术的诞生以及在绘本领域的应用,尤其是网络和数字技术的到来,直接改变传统纸质绘本的阅读习惯和出版模式。传统纸质绘本需要印刷和出版,而网络的普及,出现电脑、平板和手机等多媒体,在新的媒体上可以直接下载和阅读,携带更加便捷,还出现专门的阅读产品和软件。此时的绘本还未彻底改变纸质的形式,虽然不再使用纸这一载体,但该时期的电子绘本处于数字化的初级阶段,还没有产生互动这一形式。
第三,电子互动绘本阶段。电子互动绘本可以看作是数字阶段的升级和技术革新,是数字时代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新兴艺术形式。在发展初期,电子互动绘本仅仅在数字绘本原有的功能上增加音频的呈现,但在具体内容的展现上依然延续着传统纸质绘本的特征,无非是多了电子翻页的简易互动。发展至今,电子互动绘本已经完全将阅读工具和电子书相融合,并且出现专门的电子绘本阅读软件或阅读器,实现了真正的互动。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普及,电子互动绘本的制作和阅读载体更加丰富和多元,“互动”的形式更加丰富多彩,真正意义上的“电子互动”得以实现。电子互动绘本具有很强的娱乐性,这也是吸引用户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用户通过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在电子绘本中的应用,实现真实的互动和交流,这样可以有效地将绘本中的故事、人物以及情节、情境完整地呈现出来,同时给用户带来仿真的感官体验,提高绘本的学习阅读效率和质量[5]。
电子互动绘本可以实现立体场景的构建和展现,带来独特的视觉效果和审美体验,其中空间的营造和交互技术的融入至关重要,成为电子互动绘本最具代表性的视觉隐喻应用。空间隐喻的设计应用应该符合故事发展和内容的需要;交互技术的应用要关注读者的心理,增强互动绘本的黏性和可阅读性。
电子互动绘本由于图像的主体性,与绘画有着必然的联系,而绘画注重空间隐喻的构建与阐释。与二维平面的图像相比,电子互动绘本中的图像更具动态性,甚至已经有3D技术的融入,实现立体空间的营造,因此空间隐喻具有动态性和真实的空间体验。空间本是一个哲学范畴的概念,从哲学层面来看,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是物质运动的广延性和伸张性,具体是指它存在的规模、位置、体积、距离等。“一个物体拥有体积的大小也说明它占有空间的大小,空间通过长、宽、高而显现,具有三维的特征。”[6]根据哲学空间界定,电子互动绘本具有两个层面的空间属性,一个是其载体的空间领域,另一个是绘本内容的空间设定,也就是绘本故事发生的环境(空间)设置。互动绘本中的空间布局一方面充当故事的空间营造,一方面又具有动态的属性,实现时空的转换和情节的推动。
电子互动绘本中的空间设计营造是基于对真实空间的“模仿”与压缩,在规定的情境中,生成一个静态的空间,然后利用专业技术将空间移动或者将人物移动,实现空间的转换与交叠。在这个过程中,空间的隐喻性就体现出来。例如,在乐达互动工作室开发的互动绘本《慢先生》中,讲述慢先生在现代快节奏的网络世界中的焦虑和痛苦,并通过不断地寻找,回归慢节奏生活的故事。绘本中营造各种真实世界的生活场景,并利用技术手段实现场景的转变,跟着慢先生的脚步,读者也慢慢回归自我,通过这个故事反思当前的生活,在绘本中,空间隐喻的动态性展现得淋漓尽致。空间结构与社会关系的映射是在隐喻结构中产生的,透过虚拟的绘本空间,对真实生活的世界和空间进行映射,并产生一定的隐喻内涵。当然,每一个绘本中都有各种空间的营造,有时也通过绘本中人物之间的位置和关系展现出空间的动态性,如李奥尼的经典互动绘本《小蓝和小黄》(图1),通过二者的位置搭配实现多维空间的营造,完成空间隐喻的转换,具有独特的阅读体验。
图1 李奥尼《小蓝和小黄》绘本 明日出版社
当然,空间隐喻的设计应用主要通过精心的构图和布局产生隐喻效义。《辞海》把“构图”解释为“艺术家为了表达作品的主题思想和美感效果而把个别和局部的形象组成艺术的整体”[7]。互动绘本中要采用不同的视角构图,要从读者的视角出发进行构图和画面的营造,并且设计时要有视觉的变化感,增加空间的层次性,利用俯拍、仰拍、变速镜头等技巧实现空间的立体效果,还要注意书籍中画框的设计与应用。画框是指绘本中一幅画面的边框,画框与书籍页总面积的大小比例,往往隐喻着更深一层的含义。这也是设计的细节,如绘本中的人物在遭遇低谷或不顺畅时,采用压迫式的画框设计,让人物角色积压在画框当中,展现他的苦闷和境遇的艰难;当角色处于良好的环境氛围中时,可以取消边框的设计,给予更多自由广阔的空间,体现人物的积极与明朗,在整个空间设计与营造的过程中,空间隐喻融入设计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电子互动绘本最独特的地方是能够实现读者与绘本的交互,产生独特的阅读体验和效果。交互不是一方不断地提供,也不是另一方不断地被动接受,而是一种相互的、彼此实现情感的交流与精神的交融,甚至读者借助绘本这一中介,实现与创作者之间的交流和互动,达到移情与共鸣的艺术效果,实现情感的转移与升华。电子互动绘本与传统的纸质绘本相比,还可以调动读者多处感官,如视觉、听觉、触觉等,并引发读者的想象和联想,在阅读的过程中产生大量的互动行为,提高阅读者的参与性和积极性。在这个过程中,交互隐喻有多样性的特点。
交互隐喻的多样性最先体现在绘本内容的多样性设计上,与传统绘本相比,由于技术的融入,可以将更多的“故事”改编或者创作成绘本,并能够达到量产和无限复制的目的,阅读者通过内容的阅读,实现与作品及作者的互动。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和交互设备的多元,电子绘本的交互有了更多的形式。除了单纯的内容以外,很多公司或创作者尝试加入游戏环节,提升读者的参与积极性,增加趣味性。如《龟兔赛跑》《小马过河》等绘本拼图游戏,还有《慢先生》主角吃药时,读者摇动设备使药丸掉落下来的画面,实现了更多的互动。
交互隐喻的设计应用不仅体现在文字性内容的设计上,还体现在声音互动的设计应用上。电子互动绘本实现视听全方位的交互,在设计时,声音的应用主要集中在背景音乐、人声朗读和交互提示等音效的设计上。背景音乐主要出现在故事当中,能够酝酿情绪基调,营造故事氛围,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背景音乐的设计与应用应该结合绘本中人物的情感和剧情的需要,使用合适的音乐类型和旋律特征,视听结合阐述故事内容,带给读者更加深刻的体会。人声朗读是电子互动绘本中的重要声音类型之一,其设计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朗读的声音也需要结合剧情和绘本内容进行设计,从朗读者的音色、性别、声音特点等方面进行设计,还要注意声音的语气与速度等。如儿童类绘本应该以可爱甜美的声音为主;严肃文学类型的应该以雄浑的男性播读为主。总之,人声朗读声音的设计需要用心和细心,才能达到更好的艺术效果。此外,互动绘本还需要各种提升音效的设计和应用,如点击开始和下一步等按钮的声音,这种交互提示反馈声效可以提高读者阅读电子绘本时的交互体验,具有情感交流的用途。再如儿童类绘本可以采用一些鼓励性话语的设计,当他们完成制定的阅读任务时,会出现“你太棒了!”或“鼓掌”等声效,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阅读的兴趣。
电子互动绘本的诞生与创作首先是基于实用为目的的,这与传统纸质绘本的作用一致。绘本最早是用来引导儿童早期学习和认知的,绘本中的文字非常少,用精炼简短的文字构筑出一个跌宕起伏的故事,并且风趣活泼,符合孩子们的语言习惯。绘本更多的是图片,且更加生动直观,更能激发儿童的兴趣,电子互动绘本由于视觉隐喻的应用丰富了表现手段和创作空间,具有更加突出的效果。
视觉隐喻丰富电子互动绘本创作手段是显而易见的。首先,视觉隐喻的应用丰富电子互动绘本的创作构思。如经典绘本《灶神的故事》就来源于我国历史传说,经过视觉隐喻的应用生成新的故事形式,受到读者的青睐。其次,电子互动绘本中的版面设计(Layout)、角色、造型、构图和交互行为以及界面等都通过视觉隐喻这一设计手段形成完整统一的整体,利用类比或联想,将毫不相干的元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将现实中或精神领域中无法言说或文字描述的抽象理论和思想图像化,极大地丰富了创作设计的语言。与传统绘本创作所不同的是,电子互动绘本的创作更加具有画面感和场景性,并且实现了读者与画面的互动,能够让文字内容“活起来”和“动起来”。
绘本作为一种读物,对绘本内容的阅读与理解本身就是一种认知的过程,因此电子互动绘本中视觉隐喻的应用还具有认知的功能,能辅助构建人类的认知系统,表达抽象的思想或概念。区别于传统绘本,电子互动绘本由于“互动”这一行为的发生,让绘本与读者之间产生一种新的变异,出现新的关系。观看与被观看不再是强制性的一方情感的投入或输出,而是更加开放、双向的情感交流和互动,也就是说,互动绘本是一种开放的艺术,而开放艺术的职责本身就是一种认识论的隐喻。
电子互动绘本是以图像为主体,通过各种图像的制作并利用交互技术生成动态的空间或角色,完成故事内容的讲解。由于视觉隐喻的应用,读者可以透过原本的图像内容,探索更多的意义和内涵,在这个过程中构建出一个完整的认知体系,并实现思想的提升。读者通过绘本的学习,增加了新的知识,丰富了自己的知识体系,并且能进一步引发思考,尤其是在现实的生活中,电子互动绘本的消费群体大多是儿童及他们的父母,利用生动丰富的图像将枯燥、艰涩的道理,甚至是一些抽象的理论及概念知识传递给儿童,对于他们认知的构建具有积极的意义。例如电子互动绘本《饮膳水记》,通过传统的国学素材,运用古典风格,结合雕刻字的解说,给读者呈现我国古代深厚的水文化。在整个阅读的过程中,也是读者构建水文化认知的过程,实现了一个现代与古代的交融。
作为一种传播的载体,电子互动绘本还具有传达交流的功能,这种传达和交流通过视觉隐喻这一表现形式的加入变得更加明显和容易。传统的绘本主要通过静态的画面和文字传递信息,完成知识的转移和情感的交流,其传播的范围与效果是十分有限的,而电子互动绘本利用新的技术与媒介,实现更加强大的交流,传播的效果更加良好。
电子互动绘本利用视觉隐喻实现传播和人际交流。这种传播和交流是多维度的、全方位的。首先,借用视觉隐喻这一形式,实现读者与绘本之间的交流。电子互动绘本不仅可以阅读和收听,同时在关键环节和内容上还能实现读者的互动,通过内容中嵌入的按键或选项进行下一步的剧情发展,在这个过程中读者与作品能够建立交流和联系,完成读者与绘本的第一次互动。其次,通过绘本的阅读与理解,利用强大的新兴媒介还可以实现读者之间的交流和信息的传达。例如,在完成某个绘本的阅读以后,读者们可以在制定的稳定平台或区域内进行留言和讨论,彼此交换心得体会,实现作品的二次传播,同时也有助于创作者通过读者的交流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修正和处理,实现三者之间的交流与互动。目前各种发达的短视平台,实现绘本的在线直播讨论,通过弹幕等形式,进行心得分享,因此实现人际的交流。
电子互动绘本中视觉的营造更具修辞性,具有美化装饰的功能。与传统纸质印刷的绘本相比,新时代背景下的电子互动绘本不论是角色塑造还是场景搭配上,都更加注重“美”的修饰,利用精美的图案、丰富的色彩以及精心的构图搭配在一起,首先给读者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进而引发读者更加深入的思考。
不论是传统绘本还是现代电子互动绘本,其目的都是为了在传递知识和认知的过程中实现读者的“愉悦感”,读者愉悦感的产生是多方面的,除了丰富的故事内容,精美的图像制作是关键因素。图像美的塑造,首先是为了满足视觉感官的享受,这也是为什么大部分电子互动绘本的最终形式都具有动画片的艺术效果。对“美”的追求是人的本性,绘本的“美”源于色彩和构图的搭配与处理。在互动绘本中,一个视觉隐喻的完成,一定层面上可理解为视知觉生成的感性意向,通过视觉思维进行抽象类比性再现的结果。类比性再现的过程,也是相似性在类推层面的构建,经过抽象处理的视觉隐喻使之在特定时期具有稳定性。这种稳定性需要创作者进行设计与修辞才能达到。只有稳定的画面及场景搭建,才能给读者带来平衡的美的感受。
随着观念的改变与发展,我国电子互动绘本题材和风格民族化倾向越来越丰富,其中不论是图像场景还是色彩等经过抽象处理的视觉隐喻都汲取中国文化底蕴,以提高国人民族文化认同感,这也是目前电子互动绘本市场带给我们新的思考。电子互动绘本的主要内容是图像和声音的覆叠效果,将视觉元素与画面通过色彩、构图、景别等造型语言来实现视觉隐喻,并进一步运用自身的选择、控制和组织能力对视觉元素进行具象的表达和呈现。不仅能准确地表达内涵,同时让图像更加具有美感属性,因为图像的内容不是作者的胡乱拼接或者随意搭配,而是有着精心的构思和创作技巧,因此更加具有美的意蕴,同时通过美的塑造,引发更深层次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