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前后的民间献宝热潮

2022-11-14 09:57陈福康何季民
文萃报·周五版 2022年44期
关键词:热潮北平天津

陈福康 何季民

1949年,神州大地翻天覆地,一切都处在变革之中。与此同时,在新中国成立前后,民间也掀起了一股“献宝热潮”。

“献宝”表示追求进步

北平解放不到3个月,1949年4月28日《人民日报》发布了一则嘉奖令:“北平军管会通令嘉奖贺孔才先生捐献图书、文物的义举……本市贺孔才先生于解放后两次捐出其所有圖书、文物,献给人民的北平图书馆及历史博物馆,计图书一万二千七百六十八册,文物五千三百七十一件。贺先生忠于人民事业,化私藏为公有,首倡义举,足资楷模,本会特予嘉奖。”消息一出,震动了中国文物收藏界。

贺孔才出身书香世家,自幼饱读古文国学,是传世古籍和文物的收藏家。全面抗战前,他还曾参加过营救同学齐燕铭(近代篆刻家,曾任统战部及文化部副部长)。北平解放后,倾向进步的贺孔才决心投身革命工作,献宝国家,应是他“抛下封建包袱,告别过去”之举。

1949年8月底,报上又传来了“周叔弢、霍明治先生捐献珍藏图书文物,华北人民政府准予表扬”的消息。周叔弢当时是天津启新洋灰公司总经理、周氏企业集团的代表者,被称为“北周实业传人”(南为张謇,北为周学熙)。抗战时期,周叔弢虽然身在沦陷的天津,但始终不与敌伪合作,洁身自爱深居简出。抗战胜利后,他原想趁国家复兴再展宏图,没想到才过三年又面临是走还是留的抉择。天津解放前夕,国民党政府已经迫令永利、久大、东亚和启新等大型企业南迁,闹得天津工商界惶惶不可终日。是跟国民党走,还是留等共产党?在这个历史的关头,周叔弢率先站出来说话:“叔弢以数十年经营、生活之实践,不能不寄民族复兴国家兴旺的希望于一个新的政权……”他选择了做共产党的朋友。

1949年天津解放后的春天,刘少奇雪夜造访周叔弢府邸,坐在周府书房里品茗交谈,虚心讨教民族资本企业的管理与经济问题。周叔弢表示了对中共“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十六字方针的拥护。不光说,还要做,这回献宝,无疑是他重要的实际行动。

新中国开国盛典,周叔弢被选为工商界的代表登上了天安门城楼,接着又以花甲之身当上了天津市的党外副市长,直到“文革”后还以90高龄担任了天津国际投资公司董事长,1984年2月逝世。

丁惠康捐赠高山族文物

为了配合开国大典,1949年北平一解放就启动了文物宣传,从这一年8月起先后举办了“帝后生活史料”“抗日史料”“人民捐赠文物”等11项文物展览。其中“人民捐献文物”是北平解放半年来各界人士捐赠的16962件文物的一小部分。11月4日,清华大学又举办了“台湾、西藏及西南少数民族文物展览”,展出的500多件珍贵文物中有200多件台湾高山族文物,都是丁惠康捐赠的。

丁惠康,著名国学家、医师丁福保的次子,自幼受家庭熏陶学医从医。

清华大学举办“台湾、西藏及西南少数民族文物展览”,独缺台湾高山族文物,于是专程找到丁惠康,他慨然捐赠了自己收藏的全部高山族文物。

“献宝”热潮一直持续到“文革”前。“献宝”人们化“私藏”为“公藏”,推动了新中国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摘自《老年文汇报》 陈福康 何季民/文)

猜你喜欢
热潮北平天津
北平的秋
如果天津有“画”说
十路大军进北平
十路大军进北平
天津卷
《天津之眼》
我省各地掀起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热潮
EMO Ha nnove r 2017 九月将掀热潮
想北平
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