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瑞鑫
(中车哈尔滨车辆有限公司,黑龙江 哈尔滨 150058)
对互联网企业而言,不管是互联网购物平台还是互联网旅游、互联网金融等不同业态的经济主体,都具有脱实向虚的经营和管理特点,并且与传统企业相比,其交易时间更短,资金周转速度更快,这是其具有的天然优势。由于各项业务交易活动是在虚拟环境下开展的,并且过于复杂,在线支付数据获取难度较大,同时收入和成本确认方面存在许多模糊不清的地方,导致企业在进行税收计算以及上缴过程中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因素,进而容易引发税务风险。这对互联网企业来说是普遍存在的,需要予以高度重视。
尽管互联网企业整体上具有经营环境虚拟化的特点,但实际上其上下游相关企业依旧是以实体经济的形态存在的。以互联网购物平台为例,尽管一系列交易活动是在平台上完成的,但依旧需要制造企业为其提供商品,也需要餐饮、酒店等企业为互联网旅游企业提供相应的实体服务等,这加大了互联网企业与各种实体经营企业之间的资金往来及利润结算的难度。再加上大部分互联网企业采用的都是在线支付形式,脱离了银行结算体系,导致在实体企业和互联网企业之间开展的跨界交易活动中,企业的税务风险具有复杂性的特点。此外,不少互联网企业采取销售返现、折扣或者刷单促销等手段,这些促销方式的成本确认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存在争议,并且对其进行税收扣除也比较复杂,这也导致其税务风险具有复杂性。
对B2C、C2C互联网企业来说,交易对象大部分是消费者或者是个人用户。尽管在新的发展环境下,互联网企业的收入增长速度较快,但单个消费者的消费能力依然比较有限,所以互联网企业的财务收入存在单笔交易数量、数据和信息过多,并且交易频率较高的特点,而且大部分的收入获取渠道都来自微信、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平台。面对庞杂的财务信息和数据,如果部分互联网企业想趁此机会蓄意造假或者浑水摸鱼,以此隐藏真实的财务收入,税务部门也难以在第一时间发现,因此其税务风险具有隐蔽性的特点。
相较于传统企业来说,互联网企业采用的是线上交易与线上收款的经营管理模式,这就导致其财务信息和数据更加隐蔽,进而导致互联网企业和税收征管部门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加大了税收征管的难度。在复杂多变的网络环境中,一些互联网企业的纳税遵从度降低,而随着国家不断优化和完善税收监管技术,对企业的税务活动提出了更高要求。互联网企业随时可能因信息不对称而陷入税务风险,进而给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声誉造成消极影响,因此要对其予以足够重视。
现阶段,不少互联网企业在发票管理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两方面问题。
1.取得发票的过程不够规范
在采购商品的过程中,相关采购人员对增值税扣除标准以及增值税专用发票和普通发票的区别缺乏全面了解,也缺乏对税务风险的感知能力。出于降低采购成本的目的,往往会采取不开发票的方式签订供货合同,这就导致一些互联网企业没有办法在所得税前扣除该项费用,不仅不能节约成本,反而增加了企业的经营成本。
2.发票开具不够科学规范
目前,不少互联网企业采取线上交易方式,其收入大多来自微信、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平台,并且财务人员在提取第三方平台钱款时,是通过预收账款科目挂账的方式,但财务人员在月末没有及时把挂账金额计入收入确认方面,也没有开具纸质或者电子增值税发票,再加上互联网交易和收入确认模式存在次月或延迟几个月确认收入并开具发票的现象,导致在纳税方面存在延迟的情况,而这将带来补缴税款或者缴滞纳金的风险。
所谓的“三流不一致”,概括来说就是指资金流(银行的收付款凭证)、票流(发票的开票人和收票人)和物流(劳务流)不一致。具体而言,指收款方、开票方和货物销售方或劳务提供方不是同一个经济主体,付款方、货物采购方或劳务接受方不是同一个主体。《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加强增值税征收管理若干问题的通知》第一条第三款规定:纳税人购进货物或应税劳务,支付运输费用,所支付款项的单位,必须与开具抵扣凭证的销货单位、提供劳务的单位一致,才能够申报抵扣进项税额,否则不予抵扣。在此背景下,企业需要加强自身的税务行为管理,防止出现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行为。因为“票、货、款一致”逐步成为税务执法机关判定行为是否构成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标准之一,因此“三流不一致”容易造成进项税金额难以得到有效抵扣的风险,最终加大企业税负压力,必须对其予以足够重视。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互联网企业要想实现减税降费的目的,就必须满足国家相关的税收减免条件,并开展科学合理的税务筹划,如果筹划不到位,就有可能引发税务风险。互联网企业当中存在大量科技人员,而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标准之一就是科技人员在企业中的数量占比。一些互联网企业为了享受高新技术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将那些非科技人员纳入科技人员的范畴,一旦被税务监管部门发现企业存在弄虚作假的现象,企业就会面临补税或者罚款的风险。研发费用占比也是高新技术认定的一个重要指标。现阶段,互联网企业收入迅猛增长,导致其研发费用的投入跟不上企业收入的增长,研发费用占比不达标,也就难以享受高新技术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对于产品和核心服务等知识产权的确认而引发的税务风险,主要是因为现阶段部分互联网企业的知识产权意识不强,对知识产权的取得与否缺乏明确认定,导致企业难以充分享受这一优惠政策。
在新的发展环境下,互联网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存在跨界整合的投资行为,如“互联网+金融”“互联网+物流”“互联网+旅游”等一系列跨界活动的出现,使互联网企业产出的产品与服务更加多元。虽然这可以拓宽企业的盈利渠道,但同时也会加大企业税务风险,需要对其予以足够重视。国家对不同行业、不同业态的企业所采取的税收政策和适用税率是不一样的,一些互联网企业在混合经营模式下的税收筹划工作并不科学合理,而且其税收管理难度更大,如果财务部门对其他行业业态相关税收政策和税率缺乏全面了解,就容易出现多缴税款的现象,进而引发税务风险。
首先,互联网企业要全面强化税务风险管理和防范意识,这是因为税务风险防范能力与企业管理层的风险防范意识紧密联系。税务风险不仅会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还会影响企业的社会声誉和形象,因此企业领导必须对其予以高度重视,从企业内部控制与管理层面入手,全面管控税务风险。要加快转变经营管理理念,严格贯彻和执行税务风险管理的相关措施和办法,发挥绩效考核的导向作用,全面考核与评价各部门各岗位的税务风险管控效果,采取有效的激励措施,将执行的具体效果和员工薪酬挂钩,以此起到表彰先进、鞭策落后的作用,充分发挥税务风险管理的正向引导作用。
还要增强风险管控的实际操作能力,可以邀请相关税务人员或税务筹划专业人士来企授课,全面提升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使其可以更好地解读税务政策,优化和完善发票管理、税额抵扣等具体操作环节,切实提升税务风险管理和防范能力。
在当下的信息时代,需要加强企业内外部信息沟通与交流,尤其需要主动与税务机关沟通,防止由于信息不对称而盲目开展税务筹划导致税务风险问题。还需要加强企业内部各层级、各部门、各岗位之间的信息沟通与互动,通过完善顶层设计,搭建内部信息交流与共享平台,以此加快建立并不断优化和完善涉税信息沟通机制,加大对国家政策的解读力度,抽调能力较强的人员组成税务风险管控小组,指导各项涉税业务和行为。
在国家全面推行营业税改增值税之后,各企业任何经济业务活动都需要开具增值税发票,合法有效的发票凭证也是企业抵扣税额或者办理相关退税的重要参考依据。因此,互联网企业需要加大对发票的管理力度,防范因“三流不一致”造成的税务风险。要把好供应商的选择关卡,在签订采购合同之前,要全面调查供应商的经营范围与诚信记录,可以选择一般纳税人作为供应商,这有利于取得专用发票,以此抵扣更多销项税额。另外,也要从源头入手加强发票管理,防止供应商无法提供正规发票而引发税务风险。概括而言就是只有保证纳税人购进货物或应税劳务,支付运输费用,所支付款项的单位必须与开具抵扣凭证的销货单位、提供劳务的单位一致,才能够申报抵扣进项税额,才能为企业防范税务风险提供助力,从而减轻企业的税负压力。
为了鼓励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国家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这就要求互联网企业在科研经费投入以及核心技术、产品销售在总收入的比重等方面努力向税收优惠标准靠近。因此,必须及时做好高新技术企业产品和服务申报工作,并及时将相关认定资料呈交税务机构备案。同时,也要优化和完善员工的考勤及薪酬发放制度,尤其是要重视科技人员的考勤和薪酬发放清单。另外,也要完善研发费用辅助入账,从而在成本核算科目中单列研发费用子科目,以此反映企业的研发费用投入情况,以便更好地享受政策红利。
互联网企业在开展跨界活动过程中,要全面了解自身各个业务模块所对应的税收政策,包括税率、纳税方式等优惠条件,并且要安排专人负责各业务模块之间的协调工作,明确划分其职责和权限。针对不同业务活动有不同的税收政策,因此需要全面了解,也需要加强不同业务模块之间以及企业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与交流,通过打造完善的信息沟通交流平台,推动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与共享,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企业对税务风险的高效管理和防范,为企业稳健发展保驾护航。
互联网企业在税务风险管理方面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因此需要企业领导与管理者对此予以高度重视,反思和总结存在的问题,并且结合企业自身运营管理和各项业务开展的具体状况,根据相关法规和政策,制定与之相对应的优化策略,进而有效化解和防范税务风险,将风险带来的影响和损失降到最低,从而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为互联网企业的长远发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