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莹
(河源市源城区新江街道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广东 河源 517000)
基层医疗机构作为我国医疗卫生行业中政府举办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中最底层的医疗卫生机构,它承担着为辖区内居民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义务和责任。同时,患者和群众对医疗服务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在“小病在基层、大病到医院、康复回到基层”医疗体制改革环境下,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职能日益显现。固定资产作为基层医疗机构事业发展和业务开展的基本保障,在基层医疗机构资产占比相对较大,有的基层医疗机构固定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甚至高达80%左右。因此,提高其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意义重大,推动基层医疗机构稳定、有序、良性发展。
基层医疗机构是政府举办的公立医疗机构,其固定资产归属国家所有。近年来我国政府对国有资产管理越来越重视,政府相关资产管理部门也相应出台了关于固定资产管理方面的规范与要求,对固定资产的管控力度不断地加大。在保障国有资产安全的前提下,如何有效地提升医疗机构内部固定资产的管理,使各项资产物尽其用的同时保障医疗业务正常开展,对于基层医疗机构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基层医疗机构的单位领导通过对单位内部固定资产状况的熟悉与了解,在因业务开展的需要配置固定资产时,可以有针对性地做出相应固定资产的配置决策,从而减少闲置资产的浪费现象。
资产管理部门配合协助财务科每年至少一次对单位内部固定资产进行盘点,通过盘点及时将需要报废的固定资产整理出资产清单,按固定资产的报废流程着手办理、上报资产报废审批手续并进行账务处理,核实现有资产的存量,进而盘活固定资产,为编制下一年度的固定资产购置预算提供依据,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降低采购成本。
基层医疗机构医疗业务的开展需要依靠各种医疗设备,因此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可以有效地保证资产的正常运行,从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提升患者对服务的满意度,增加业务收入,使基层医疗机构更好地发展。
随着我国2019年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基层医疗机构会计制度也随之改为政府会计制度——基层医疗机构会计制度。固定资产由一次性进入成本改为在规定的年限内按月通过计提折旧的方式进入成本,这一成本核算方法的改变在促进基层医疗机构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同时也暴露了其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
基层医疗机构作为政府出资开办的非营利医疗机构,其经费主要来源于政府财政部门的各项经费补助和自筹经费,而财政补助经费一大部分是为开展相关专项服务项目的专项补助经费,这些经费的使用须按照规定的用途专项专款使用的,例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突发事件的防控经费等。在基本补助经费有限及自筹经费不足的情况下,有些基层医疗机构为了提升在同行中的竞争力,使用大部分资金来购置为开展医疗业务需要的各项设备,而不考虑设备是否真的需要高频率的更新换代,造成固定资产的闲置。同时,没有对固定资产采购进行事前调研、事后管理,例如对将要采购的固定资产没有作充分的事前了解的调研工作,导致新购置的设备使用效率低下;在设备收到后没有组织相关专业人员对设备进行验收。此外,由于有些医疗专用设备在使用的过程中容易因为操作不当出现磨损,导致固定资产经常故障,甚至提前报废,也没有对新购入设备的使用人员进行设备的操作使用和维护的培训。
兼于目前国家对基层医疗机构的定位:为所在辖区内居民群众提供基本医疗卫生和公共卫生服务,满足当地居民群众“小病在基层、大病到医院、康复回到基层”为患者提供健康保障的需求,大部分基层医疗机构单位领导趋向于重视考核指标的完成,只重视固定资产的购入,以及对固定资产的后续管理意识薄弱。上至单位领导下至干部职工都认为固定资产是单位的,有设备用就好,忽视对固定资产的管理。
1.未设专职人员管理固定资产
目前由于基层医疗机构规模较小、经费不足、工作人员也有限等相关条件的限制,大部分基层医疗机构随着医疗业务开展的需要,购置的固定资产逐年增加,没有设置固定资产管理科室,配备资产管理工作人员。另外,由于基层医疗机构的固定资产大部分是医疗专用设备,设备分类及名称需要精细化,例如检验科用的生化分析仪可细分为有生化血液分析仪和生化尿液分析仪,即使是同一种类别、型号的医疗设备还有全自动、半自动之分,而这项工作在一开始没有做好的话,将直接影响到固定资产的后续管理。
2.尚未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基层医疗机构单位的领导大多不重视对本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或者主观意识上尚无形成对资产管理的理念,导致基层医疗机构管理制度中没有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的相关制度,对单位资产缺乏有效的管理;或有的基层医疗机构有健全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但在实际工作中却没有落实、执行,管理制度相当于摆设。例如:有些基层医疗机构采购固定资产后,领用科室没有办理领用手续,采购科直接将设备划给相关科室使用,等到下一个科室因为业务开展的需要从另一个科室借用设备时,相关科室没有办理固定资产调拨手续直接将设备转出使用,可能会导致固定资产的遗失;有的基层医疗机构固定资产设有专职的资产管理人员,固定资产也有相应的领用科室负责保管,但由于相关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只重视使用,忽视对固定资产的保养和维护,造成设备的毁损,导致固定资产的维护成本增加,缩短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
3.忽视对固定资产的处置管理
基于大多数基层医疗机构的管理工作人员对单位内部固定资产管理意识的薄弱,在固定资产报废管理方面存在着审批不严格的现象。例如:有些基层医疗机构对本单位内部固定资产报废申请只需要使用科室提出申请即可审批,而没有对其申请报废的固定资产的正常使用进行验证,导致固定资产的提前报废;另外,由于没有专职的固定资产管理人员,而固定资产的报废需要报上级主管部门、机关事务局和同级财政部门审批,审批流程相当烦琐,一些基层医疗机构情愿把已经达到报废年限,且确实无法使用的固定资产存放在单位内部相关科室,也不走报废审批流程,造成固定资产账面价值虚增。
4.对固定资产管理存在账实不相符的问题
大部分基层医疗机构每年会定期或不定期对本单位的固定资产进行盘点核实工作。盘点核实的主要目的是能对本单位的固定资产存量有清晰的了解,做到账实相符。然而在实际工作当中,由于有时上级相关部门无偿配置的固定资产,因没有办理相关的资产配置手续,有些基层医疗机构在收到上级无偿配置的固定资产,会因为相关手续未办,或者资产信息不全,比如所配置的固定资产没有发票,没有单价及金额,没有知会单位财务科及时入账,导致账实不相符,给固定资产的盘点和管理工作增加了障碍。
首先,建立科学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基层医疗机构应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结合政府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管理的要求,以及国家有关于固定资产管理的相关政策建立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制定固定资产管理的流程,严格按照制度流程办事,将固定资产购置、领用、调拨、处置形成具体的流程,落实责任制度,从而将固定资产管理的理念植入到单位内部干部、职工意识中。引导他们主动地参与到单位资产的管理工作中来,可以将固定资产管理纳入年度干部、职工的绩效考核管理中,这样可以提高单位内部上至领导,下至职工对固定资产管理意识,使其在日常的工作中重视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从而自觉做好医疗器械、仪器等资产的管理工作。其次,加强对固定资产的事前、事中及事后管理监督工作。事前管理是指在决定购置医疗器械、仪器等专用设备前,采购科要对将要购置的设备,特别是单位高价的医疗专用设备的购置前,对其进行充分的调研、论证,预算内采购、验收等;事中管理是指为了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率,延长资产的使用年限所需要进行的管理,比如日常的维护、保养等;事后管理是指对固定资产报废及日常地账务处理等工作。
一是依据基层医疗机构的实际情况,设置固定资产管理科室,配备专人负责单位内部固定资产的管理,由其来承接财务科资产明细账和使用科室实物资产的对接工作。细化单位固定资产的入库、领用、调拨、处置工作。对于每项固定资产设置唯一的内部编码,做到一物一编码,并将固定资产名称、规格型号等信息填写在固定资产管理卡片上,卡随物走,科室之间固定资产的调拨依据相关科室的调拨申请单手续审批完善后在固定资产信息系统中调整固定资产的备注信息,比如调拨事由、日期以及涉及使用科室的变更等信息的更改。二是固定资产管理人员汇同各使用科室定期开展固定资产盘点自查工作,一年至少一次,将自查结果与财务固定资产明细账进行复核,特别核查产名称、型号规格是否一致。财务科根据复核后的盘点结果,再对固定资产进行账实核对,确保固定资产账实相符。若发现账实不相符,应先查明原因,及时将情况上报给单位负责人。三是对于那些已到或者已超过固定资产规定使用年限,确实无法正常使用的固定资产,严格执行固定资产报废程序。首先单位内部组织专家鉴定小组,依据专家小组鉴定后的结果,由资产使用科室填写资产报废申请单,相关审批手续齐全后,交由资产管理科室,由其对报废的固定资产相关信息进行复核,整理出资产报废汇总清单,然后向上级相关部门办理固定资产报废手续,待收到上级相关部门关于同意报废固定资产的批复后方可将已通过报废审批的固定资产依法进行处置。
基层医疗机构可以参照预算管理的方式对固定资产的购置、更新等进行预算管理,从而更有效的对单位内部的固定资产进行管理,为固定资产的更新换代,提出合理性建议及可行性方案。基层医疗机构在出具可行性方案前,应对单位内部即将要被更替掉的固定资产进行严格的复核,防止浪费资源;对即将要购入的新设备要进行调研工作,确保新购入的设备能得到有效的利用。对于那些因业务开展需要首次立项购置的大型医疗设备,依法执行政府招标采购手续,并在采购合同中明确设备的供应商要履行的职责,例如对设备使用科室的人员进行专门的有关于设备使用、维护等事项的培训,以便于减少由于设备使用人员操作不当,导致固定资产故障,增加维修保养费,降低设备的使用寿命。
基层医疗机构可以依据政府会计制度——基层医疗机构会计制度,明确要求的固定资产核算规定,按照规定的使用年限按月计提固定资产折旧额的方式将其成本摊入成本中,对固定资产进行全面成本核算管理。同时将固定资产管理与机构内职工的绩效相融合,通过对固定资产的成本核算的管理,提高职工对固定资产管理的意识,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从而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和寿命,以及医疗服务水平,提升单位的核心竞争力。
目前基层医疗机构购置的固定资产都纳入了财政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鉴于此系统相关模块的不完善,缺乏对固定资产管理的有效性,有充足经费的基层医疗机构可以引进先进的固定资产信息管理系统,从而将单位内部的固定资产的所有情况进行有效的监管、分析,及时根据业务发展的需要购置新设备,从而为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提供重要的保障。
固定资产占基层医疗机构资产的比例普遍较高,同时因为医疗机构的独特性,固定资产的配置合理也是保障医疗业务正常开展的前提条件和基础。在基层医疗机构管理工作中,固定资产管理是日常管理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另外,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我国医疗体制的不断改革的大环境为基层医疗机构的健康、有序发展带来了曙光,基层医疗机构对固定资产的配置日益拓展。因此基层医疗机构应当把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列为重点管理范围内,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及时解决在实际工作中发现的问题,以保证充分、高效利用固定资产作用,提升机构的服务水平,从而为更好地为辖区居民群众创造良好的就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