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陆 王梦莹 毛盼 张俊梅
河南省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一病区,郑州 450000
慢性心力衰竭是临床老年医学科常见的慢性疾病,多发于老年人群。该疾病会导致患者持续运动能力下降,制约体力活动的开展,病情具有进行性加重的特点,老年人群身体机能下降,突发性强、生活质量会受到严重影响〔1-4〕。目前临床针对该疾病药物繁多,但治疗效果不完全取决于药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护理措施和方法〔5〕。认知干预护理是一种基于心理学理论的新型护理模式,该方法通过对患者的思维和认知进行干预,从而改变患者的行为方式,进一步改变错误认知,改正不良行为。目前,认知干预护理已在临床实践中得以广泛运用〔6〕。概念重建是个体对某种概念的认知状态从一种转换到另外一种的动态过程,即基于经验的感觉概念(原概念)在科学教育和知识引导下转化重组,动态转换为更严谨的科学概念(新概念)的全过程〔7〕。本次研究以2018年7月至2020年7月收治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260例作为研究对象,探讨概念重建理论的认知护理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选取2018年7月至2020年7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治疗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260例。纳入标准:①年龄≥60岁;②病史资料齐全;③符合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标准〔8〕;④依从性符合要求;⑤配合度高;⑥已知晓研究并签署同意书;⑦情绪状况焦虑:焦虑自评量表(SAS)≥50分、抑郁自评量表(SDS)≥53分。排除标准为:①知悉研究详情,拒绝参与研究;②帕金森病,阿尔兹海默症等神经退行性疾病患者;③合并严重的肝、肾、肺疾病者;④合并癌症、急性感染病者;⑤合并心源性休克,或致命性心律失常。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30例。对照组男68例,女62例;年龄61~83岁,平均(73.45±3.76)岁;病程0.9~5.1年,平均(2.9±0.4)年。实验组男66例,女64例,年龄60~84岁,平均(72.32±4.18)岁;病程1.1~4.9年,平均(2.8±0.3)年。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以及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1对照组 患者实施常规心力衰竭标准护理流程,主要包括提醒并告知患者需要保证睡眠的质量和时间,进行足够的基础健康宣教、合理的饮食指导和注意事项提醒、用药规范指导以及可能遇到的不良反应。
1.2.2实验组 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概念重建理论的认知护理:(1)准备阶段(小组成立和人员培训):成立概念重建护理小组(组长1名,由病区护士长担任,组员4名,均为通过国家心理咨询师考试认证的资深护士)。全体成员需接受统一的专业培训,主要进行心理学、行为学、概念重建理论等知识的系统学习,每位成员需充分理解基于概念重建理论的认知行为护理的内涵,充分掌握护理干预方法和具体措施,需要做到对护理流程、实施细则、结果评估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2)在常规心力衰竭护理基础上实施基于概念重建理论的认知护理:根据认知干预护理的临床实践和概念重建理论的应用分为概念输入、概念深化、概念重组和概念巩固5个阶段进行护理工作〔9〕。①阶段一:概念输入。认知护理第一周:该阶段主要工作包括信息收集、沟通互动、知识讲解、鼓励指导。通过与患者沟通,对患者的个人健康信息、既往病史、生活习惯、受教育水平等多个方面进行全面评估和深入了解,保持医患关系的良好状态;对患者当前的病情状况进行专业把控,对患者对疾病的认知进行深入了解,鼓励患者主动提问,全方位了解患者对疾病的认知,以全面了解患者对疾病认知状态以及错误观念;耐心为患者讲解正确的疾病认知,指出患者认知中存在的误区,指出患者的不良生活习惯,从科学的角度为患者进行解析和宣教。充分采用赞美、肯定、同理心等方法,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给予足够的情感支持和积极的心理建设。加强治疗依从性宣教,阐明正确认知、良好情绪、生活习惯对疾病的益处。②阶段二:概念深化。认知护理第二、三周进行。该阶段主要包括进行强化认知、重复宣教加强理解、强化心理支持。与患者沟通交流,共同分析过往认知过程中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认知深度不足以及错误理解,进一步通过科学理论给患者进行讲解,帮助其充分理解疾病诱因、临床症状、疾病类型、常用治疗手段以及并发症状、可能的用药不良反应等;通过不断重复讲解和沟通来提高患者的认知水平,帮助其建立正确的认知理念;给予其关心,保证良好的医患关系,提供足够的心理支持。③阶段三:概念重组。认知护理第四周进行。该阶段主要包括错误认知原因分析、个性化护理方案设计、执行计划的监督和指导。针对每一位患者进行个性化的深入分析,解析其错误认知的原因,针对性地进行解析;针对患者病情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包括饮食方案、生活习惯建议、运动方案、情绪疏导等方面,饮食方案需考虑患者的既往病史、个人喜好和病情需要;生活习惯需考虑患者个人经历、亲属支持力度以及病情实况;运动方案需根据患者身体状况和个人喜好以及实际运动能力选取合适的项目;情绪疏导可通过患者自述和家属沟通了解及方案制定。制定监督计划监督患者执行计划。④阶段四:概念巩固。认知护理第五周进行。该阶段主要包括患者追踪、随访巩固和情绪鼓励。对患者进行为期三个月的随访,定期了解患者的最新认知状态和行为实际,提醒其坚持正确的认知和理解,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指正;保证至少3 w 1次的随访频率,充分做到监督及时和提醒到位,充分肯定患者做出的努力和转变,肯定患者取得的成就,鼓励其坚持下去,及时提供心理建设帮助。
1.3.1疾病认知水平 由护理小组自行调研设计制定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相关问卷调查表,并请科室专家进行核对修正,从疾病诱因、临床症状、疾病类型、治疗手段、并发症状、患者注意事项等多个方面进行测试,根据问题类型和重要性的不同分配不同的分值,总分15分,得分越高,则认知评分越高。
1.3.2情绪状态 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两组负性情绪。SDS包括20个反映抑郁主观感受的条目,得分越高表明抑郁越严重。通常认为53分以上表明轻度抑郁及以上,分数越高抑郁情况越严重〔10〕。SAS包括乏力、焦虑等20个反映主观焦虑感受的条目,通常认为50分及以上表示患者存在焦虑,分数越高,焦虑程度越高〔11〕。
1.3.3心功能 观察6 min步行距离和左心室射血分数两项心功能指标。通常认为6 min步行550 m以下作为心力衰竭的判别标准。通常使用心脏彩超来观察左心室射血分数。
护理前,两组患者疾病认知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疾病认知评分均高于护理前(P<0.05),且实验组疾病认知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疾病认知评分对比(分,
护理前,两组患者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P<0.05),且实验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AS、SDS认知评分对比(分,
护理前,两组患者6 min步行距离和左心室射血分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6 min步行距离均有提升,左心室射血分数也有提升(P>0.05)。实验组左心室射血分数、6 min步行距离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功能对比
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种多发于老年人群的心血管内科疾病,其可以引发呼吸困难、运动能力下降、乏力等一系列生理反应,严重影响老年人群的生活质量,死亡率较高,对疾病严重者生命安全构成了极大威胁。由于患者普遍年纪较大,过往经验中往往伴随着对疾病的认知不足和认知错误,形成了思维定式。错误的认知不仅会导致错误的心理状态,还容易导致错误的生活行为,影响其治疗配合和依从性〔12〕。长期的错误认知往往还容易导致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状〔13〕。因此,改变患者的错误认知、建立科学认知、改善情绪状态是认知护理的关键要点。概念重建是一种概念转变的动态过程,可以引起患者思想理念的转换,从而影响其认知和行为〔14〕。本次研究通过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基于概念重建理论的认知护理,通过概念输入、概念深化、概念重组及概念巩固四个阶段的护理,对患者的认知不足进行及时的补充和讲解,对认知错误进行及时的纠正和科学阐述,采用科学理论知识,建立个性化护理方案并监督执行,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建立科学精确的疾病认知,改变错误的生活习惯,养成科学的生活作息习惯,加快身体康复。
本次研究表明,护理前两组患者疾病认知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疾病认知水平均有提升,但实验组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在概念重建理论的认知护理模式下,通过对患者进行深入了解和评估,不断重复理论指导和错误纠正,全程进行详细的问题解答和精神鼓励,多数患者均可以很快重建认知,并且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来面对疾病,从而改正错误行为和认知,对后续治疗有积极的作用。
本次研究表明,护理前两组患者SDS、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SDS、SAS评分均下降,但实验组评分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在概念重建理论的认知护理模式下,护理小组通过全面了解患者的病史病情,对患者个人习惯进行全面评估,充分了解患者的全方位信息,在护理过程中,实施理论指导和精神鼓励,结合聆听、赞美等心理学方法,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改善患者的情绪状态,协助患者建立康复信念。
本次研究表明,护理前两组患者心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新功能评分均提升,但实验组评分高于对照组。在概念重建理论的认知护理模式下,护理小组通过个性化评估每个患者的实际情况,设计制定个性化护理恢复计划,饮食计划充分考虑患者既往病史和个人喜好,运动计划周密考虑患者实际身体状况和爱好方式,并且在护理中进行监督执行和错误更正,进行为期三个月的随访。
综上所述,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护理实践中运用基于概念重建理论的认知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疾病认知,改善患者的情绪状态,提高患者的心功能水平。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