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媛
(湖北合作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湖北 武汉 430000)
当前市场环境下,我国经济受到预期转弱、供给冲击、需求收缩“三重压力”的冲击。随着2022年中国经济工作主基调的确定,金融投资机构及金融监管未来的重点工作方向日渐清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到的“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的支持力度”、“支持绿色发展”、“双碳”目标等,为投资型企业指明了发展路径,明确了优化资产布局等工作的方向。
2022年经济形势错综复杂,政治、经济、社会等和新冠肺炎疫情交织,既有短期波动,又有长期和结构性问题,还面临国际和国内因素的共同作用,存在大量从线性到非线性变化的关键临界点。“稳”是2022年经济工作的重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重提“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达到经济增长量的合理有序增长和质的稳固提升。高质量增长、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和供给侧改革等深刻影响了我国的经济运行机制、市场结构和微观主体行为特征。
为应对“三重压力”,2021年底以来,央行通过两次降准,下调逆回购、MLF、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引导LPR下调,货币政策上新增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等工具,将两项货币政策直达工具市场化,使其靠前发力、稳增长。
根据政府工作报告,在税费支持方面,减税与退税并举。一方面,延续实施扶持制造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减税降费政策,并提高减免幅度,扩大适用范围;另一方面,为企业提供现金流支持,促进消费投资,大力改进增值税留抵退税制度,对留抵税额实行大规模退税。
地方政府专项债是积极财政政策工具,对稳定投资、带动消费、拉动经济具有重要作用。2022年用好政府专项资金,带动扩大有效投资,拟安排3.65万亿元的地方政府专项债,体现了财政政策大力支持稳投资、稳增长。从调整前后资金投向的分布看,市政基础设施,尤其是与园区相关的基础设施是重要投向,此外,保障性住房也是地方政府的重要项目储备,地方政府在支持固定资产投资方面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中小微企业等市场主体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身需要更多的金融支持;疫情的发生会对中小微企业造成较大冲击,应加大对各类中小微企业的投资力度,帮助中小微企业脱困,使资源向中小微企业倾斜。另外,金融机构管好风险、优化流程、创新产品,能满足中小微企业合理的融资需求。
进一步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在重要领域引入更多资金,扩大普惠金融覆盖面。同时,推动金融机构降低实际贷款利率、减少收费,提升各市场主体融资便利度,降低综合融资成本。在企业融资端,随着政策的推动,金融机构可以利用数字化技术、较为完善的征信方式等手段,排降风险,提高效率,拓展普惠金融,提升对中小微企业的风险识别能力,解决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中小型金融投资企业在信息管理建设上多有不足,在财务管理工作中仍使用手工台账等传统管理模式,无法实时管控投资业务经营,运行安全性、准确度及效率性不够。部分投资类企业盲目运用多样化管理模式,存在一定的经济安全风险。亟待优化管理工具,形成长效管理机制,完善管理结构,提升核心竞争能力。
一是多样化。投资型企业项目类型丰富,资产形式多样化,包括企业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二级市场投资类资产、权益类资产、基金投资等其他金融产品,给投资型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带来了较大挑战。面对市场变化、产品变化,知识需要及时更新。二是全面化。投资型企业财务业务涵盖全面预算管理、投资周期监督管理、财务收支核算、资金管理、金融分析,包括企业投资、融资、纳税等各类问题。同时有效监管项目投资全流程,重点加强项目资金业务管控,要求财务管理人员合理、充分运用参股身份监管项目财务,对财务管理的专业性、全面性要求较高。
一方面,部分企业在思想认识上存在误区,在财务事务中重核算轻监督。管理层对财务监督不够重视,导致财务管理部门的内控措施行动力不够。财务监督相关工作未正常开展,财务监督事务制度尚未形成,导致监督机制不完善,无法形成全员监督、流程融合监督。另一方面,财务管控能力不强,对财务监督的定位不清。企业财务管理人员既要具备财务专业素质,又要具备综合能力,能分析研判各类经济活动,准确判断财务信息。部分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财务监督多局限于日常财务收支、会计核算等业务,缺乏经济活动管控能力,财务管控层次和水平有待提升,需要在企业经济活动的全周期内实行事前、事中、事后监管,降低经营风险,提高经营水平。
企业未构建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因此无法有效发挥监控、激励职能。企业在整个经营活动全流程中要构建完善的管控体系、职责矩阵,确保对经营行为的全面管控,包括投资管理、风控管理、法律事务、资产管理和资金管理、人力资源、安全管理、综治等专业管理职责。对各个环节是否经营有效、控制有效,要有一套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否则无法合理评价管理层、各部门、人员的效力,提出控制缺陷改善建议,提升企业风险管控能力,激发员工的潜能。要加强资金资产监管,激发员工的潜力,促进经营发展,必须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合理有效利用量化指标,达到提质增效的目标。
随着科技金融、节能环保、新兴信息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等新兴产业的发展,新的经营业态形成新的经济增长,企业在此多元化发展背景下投入大量资金资产。企业原有的风险管理模式、风险管控意识不足,且无一套科学的投资决策规范制度,市场论证不足、投资决策依据不充分等,这都是企业资金资产监管的短板。
亟须强有力的资产监管组织制度和制约机制,形成科学有效的资产监管体系。法人治理结构应规范化,董事会、监事会、决策层、经营层的权责和分工应明确,企业市场化管理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企业资产的担保、抵押、处置、出租、投资缺乏科学系统的市场评估论证。因此,要推进资金资产监管体系化制度,从组织结构、规章制度、资金资产管理方法论着手,逐步形成科学有效的一整套监管体系,切实保障监督职能的有效发挥。
投资型企业的业务具有投资金额大、风险大、权益性投资回收周期长等特性,容易受利率、汇率、股价、货币政策、产业链、供应链等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企业营运或投资可能面临亏损风险,包括投资本金损失、投资回报无法实现、资金成本损失等。
融资模式和渠道的单一,导致投资型企业存在融资难、流动性差的问题。被投资人、合作方无法正常履约,导致企业资金无法正常回收,进而影响正常经营活动的开展、其他投资计划的履行、有息负债的刚性兑付。因此,投资型企业的资金资产和有息债务应合理适配,做好期限管控,避免产生流动性风险造成资金链断裂。投资型企业应面向多元化投资项目的选取,如证券市场投资、权益投资、债权投资、产业合作等,增设流动性较好的有价证券、价值稳定易变现的资产抵质押,或选取信用评级较好的企业做履约担保。
投资型企业合同金额大,履约条件多,合同条款具有合法合规性和完整性。若合同订立不当,企业将面临较大的履约风险、投资亏损风险、诉讼风险,而法律风险将成为企业风险预警体系中较为重要的部分。企业须进一步完善法律风险制度和流程管控体系,以完善的法人治理行权机构为基础,根据法律法规的变化,建立完善、适时更新的合同管理制度、审批审议制度,强化事前介入合同谈判与拟订,事中做好合同签订管理与执行管控,事后加强期限管理与诉讼管理等。
在经营过程中,企业内部经营管控精确度、外部市场环境发展优劣变化等因素会使企业各类经营活动效益和制定的战略目标出现较大的偏差。财务会计核算处理、税务处理等合规性、完整性、准确性缺失等,都可能带来财务风险。
要坚持稳增长、防风险目标,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遵循市场化方向,以制度体系建设为基础,以市场化经营为手段,完善金融投资风险应对机制。
一是市场化筹融资机制。丰富资金来源渠道和方式,按市场化原则与金融机构、社会资本方、产业实体等多种主体合作。建立健全投融资管理制度体系,通过融资计划制订、融资渠道与成本、方案实施与调整、融资管理分析等流程管理,不断优化投融资管理与风险应对。二是投资业务市场化机制。投资型企业要持续关注金融投资产业前沿,积极融入和深化科技金融、绿色金融、自贸区金融创新重点的改革。三是市场化定价机制。统筹考虑客群差异化、风险特征、市场竞争、议价能力等情况,根据市场实际健全市场化、系统化、精细化的投资业务定价机制。四是坚持投资业务市场化退出机制。对以收益性为主的财务性投资按金融行业惯例和市场规则在增值后有序退出,对价值投资形成长效可增长性持有后择机退出,实现资本合理配置和保值增值。
在资金管理方面,通过规范资金支付审批流程,形成资金流动监管制度体系,完善资金生命周期管理;通过资金计划及时掌握存量资金和融资渠道信息,增强资金管理的预见性和准确性;通过存量资金及时归口管理,提高资金的综合收益。在项目管理方面,通过授权审批、集体审议等方式,推进项目决策科学化、合理化;通过监管项目现金流等方式加强投后管控,开展投后风险排查,防范和化解潜在风险。
规范公司治理结构,依法依规落实“三会一层”制度建设。切实保证股东会对重大事项的决定权,对公司董事的选任权,保障股东产权的安全性和收益性。发挥董事会定战略、作决策、防风险的决定性作用,发挥监事会监督评价和检查保障作用,落实经理层谋经营、抓落实、强管理的经营权。对照《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通过实行战略管理、风险管理、流程管理、财务管理、卓越绩效模式等现代管理方法,进一步建立健全规范化、精细化的管理制度体系。
对投资企业的经营过程进行价值链分解,分析价值指标所反映的各项收入与成本费用,做好全面预算管理,不断转变增长方式、优化资源配置,构建市场化目标管理指标体系,优化业绩关联的考核激励和约束机制,调动企业员工经营管理的积极性,保障企业经营平稳增长,促进总体目标实现。要进一步优化容错机制,鼓励员工创新创优业务经营,营造有活力、有担当、有干劲的企业文化氛围。
要强化激励约束机制,建立经营者和骨干持股制度,培养事业合伙人。坚持市场导向,灵活实行多种模式的中长期激励措施。进一步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建立透明、可预期的人事制度,实施递进式培养机制,打造人才队伍体系。
金融投资型企业应坚持“资金资产管理精细化、经营思路多元化、项目发展创新化”的发展战略,以制度化建设、市场化机制、风险防控体系化建设带动企业经营发展,在逐步完善资金资产监管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内部财务审计监督的同时,创新经营业态,夯实组织基础,扩大经营范围,保障生命力和保值增值能力逐步提升,企业经济实力不断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