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思考

2022-11-14 13:44曾江之
经营者 2022年8期
关键词:会计制度财务人员财务

曾江之

(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血吸虫病防治站,云南 大理 672400)

社会服务组织推动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其中,事业单位作为重要服务组织,外部环境变化对其造成的影响较少,但是为了能够更好地服务社会大众,事业单位内部应随着时代发展而创新。新一届事业单位全面推行和实施会计制度后,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上出现了非常明显的变化。财务工作不仅要做到与时俱进,还要应在新制度的指导下优化调整,进一步提升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

一、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实施的价值与意义

(一)实现事业单位资源配置优化

在以往的政府会计制度中,已经提出了关于折旧、摊销的问题,但许多行业没有予以重视,也没有对折旧和摊销的相关问题进行规范。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实施,使事业单位的相关制度不再肤浅,并对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折旧年限作出了明确规定。此外,在事业单位的日常运营中,资产折旧与摊销问题不仅能够真实反映单位内部的资产运营状况,还有利于优化资产,进而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二)规范事业单位业务活动

加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不断规范经营活动,完善内部财务制度,但这一制度的完善需要更强大的制度予以约束。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实施要求公共机构在日常财务管理工作中,将财务报告与预算报告相结合,以帮助外界监督公共机构的财务活动。随着财务信息透明度的不断提高,事业单位的财务活动越来越规范,事业单位财务制度不断完善,更有利于加强内部控制。

二、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实施的创新点

(一)重新划分了事业单位会计要素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会计要素进行了科学的划分,其中资产、负债等会计要素都是基于权责发生制基础,预算收入与支出都是基于现金收付制度设定。由此可见,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会计要素涵盖面更广,明细账目为会计核算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二)资产负债计量属性的种类增多

据了解,在以往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更多按照实际的成本计量资产,相对单一。而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实施后,可以按照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和现值对会计主体进行资产与负债计量。此外,还须确保资产金额的连续计量,保证计量的可靠性。新制度增加了计量属性的类型,事业单位在计量时可以根据实际业务选择合适的计量属性,从而进一步提升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与质量。

(三)变更了会计核算,财务报告体系更加完善

原有财务报告制度的基础是现金制,会计报表的编制要到年底才进行。会计报表主要是预算收入和支出结果的反馈。由此可见,原有的报告制度在运营成本和效率方面不够全面,显然无法满足财务状况的需要。随着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改革,以往的会计制度已经不再适用于当前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所有事业单位都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建立相应的财务、预算报表。通过这两个报表,真实反映资金的运作和执行成本。

三、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采购管理体系不健全

大多数事业单位人员认为,在采购时只有减少预算或变更采购方式,才能实现支出削减。并且认为公共采购的实施,也仅是为了减少支出,而不是改变预算支出模式。事实上,在公共采购时,财政资源由昂贵转变为实用,部分事业为了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选择禁止公共采购的方式,甚至还会采取一些不符合公共采购要求的方法进行采购。据了解,部分事业单位为了能够获取独立采购的资格,直接选择减少公共采购项目,减少税收。除此之外,事业单位中的相关采购人员没有正确理解公共采购,再加上监督不足,导致采购人员对其的了解程度不够,对公共采购在新形势下的作用知之甚少。

部分公共采购人员只知道公共采购的最终目标是实现集中采购,缺乏创新意识。此外,目前仍有很大一部分事业单位内部没有设立独立的监督部门,以开展公共采购活动的监督管理工作,使得公共采购监督职责无法有效落实。事业单位采购人员仍在使用原有的采购方式,采购工作的改革没有得到有效开展。虽然事业单位采购在我国已经开展多年,但事业单位仍然无法界定采购方法是否科学、有效,采购机制也尚不完善,仍然存在各种各样的障碍,给事业单位带来压力。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阻碍了事业单位的发展与进步。

(二)资料运行管理效率不足

目前,事业单位在进行财务管理时,预算管理作用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也没有相应的预算管理应用机制。一些事业单位对自身战略目标不够重视,导致其在编制预算时没有落实应用预算。此外,还有一些事业单位缺乏内部审计,相应的监督机制不够健全,这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事业单位的管理,最终呈现的管理效果不仅达不到预期标准,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如果不能有效实施预算管理机制,那么在应用收付实现制时,财务管理的核心工作很容易出错。如果这种现象得不到很好的控制,很容易产生财务风险问题,这将对财务管理产生负面影响。

(三)基础工作规范性不足

就当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而言,不同级别的财政部门在进行事业单位账户审批打印时,会根据相应的支付标准、资金周转管理等进行实际的审批。但是,就事实而言,任何事业单位都禁止擅自打印发票,同时也禁止购买发票。之所以仍然存在上述现象,是因为财务基础工作规范性较差,监管存在漏洞,部分事业单位的日常财务管理工作就常常出现不合理的情况。另外,部分财务管理人员自身素质较差,且未能进行后续对账和验证,部门负责人并没有定时监察与管理,发票使用并不标准。

除此之外,在我国部分事业单位中,常常出现原始凭证不符合要求的行为,如主要商务酒店费用、经常性维护费用、部分采购项目的成本、部分项目原始凭证的返还不完整等,同时还存在使用临时票据的现象。财务管理人员能够从财务报表中获取大量有用的信息,从而提高财务工作的管理质量。然而,在我国事业单位财务报表中,关于其他财务报表的报告和解释较少,财务管理人员无法通过报表中的相关信息了解实际情况。事业单位财务报表编制完毕并报送相关部门后,部门相关人员没有对财务报表开展深入、全面的分析,仅进行基本的分析与总结,使财务业绩的评估缺乏重要依据。同时,事业单位的生产力也受到极大的限制,这会对事业单位的运营发展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

(四)缺乏专业化的财务管理人员

1.财务管理理念落后

一些财务人员在财务管理工作中没有充分考虑整体目标,常常导致资源配置不合理。有的单位往往事后进行会计核算,内部财务人员法律意识淡薄,不严格遵守会计规定。

2.单位内部缺乏竞争机制,财务人员缺乏竞争意识

与其他单位不同,事业单位的用人特点突出。单位内部财务人员相对稳定,他们在日常工作中缺乏竞争意识,并不重视对自身知识和能力的储备与提升,没有很强的业务处理能力。显然,他们的财务管理能力已经无法满足事业单位的实际需要。事业单位实行新会计制度后,这些财务人员很难快速适应新制度的要求,这极大地影响了财务管理的有效性。

3.人才培养机制不够健全

由于一些公共机构缺乏健全的人才培养机制,所以其无法根据新系统的变化组织相应的培训活动,内部财务人员没有改变传统管理理念,因此很难适应新系统的要求。

四、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有效策略

(一)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

实施事业单位新会计制度后,事业单位要严格按照制度要求制定财务管理制度,提升制度的执行力和约束力,确保事业单位在开展财务管理工作中能够获取更加有力的保障。在实际管理工作中,财务管理制度的完善非常关键,能够合理控制单位资金使用,提高整体资金使用效率。事业单位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制度和上级有关规定制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要使财务管理制度更加科学合理,必须集思广益,由事业单位财务部门带头,其他部门积极参与制度的制定。事业单位制定的财务管理制度必须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该制度应包括以下内容:

1.加强现金管理

随着数字化支付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事业单位在资金收支业务中,应当尽量采用转账方式,减少现金使用。若需要现金收支,必须确保现金收支有凭证支持,现金支付有票据支持,确保现金管理的规范,防止账目不清。在付款审核期间,必须出纳审核付款凭证。只有在相关经办人和负责人确认手续完整并签字后,才能付款。如果其中一个环节不符合要求,则不应处理付款。现金账户管理过程中,必须做到每日清算、每日结算,库存现金必须按照财务管理制度定期盘点,确保账实相符。

2.加强收入管理

事业单位在收入管理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规定,对财政补贴、拨付资金等收入进行财务核算,并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收取事业单位的所有内部费用。相关票据必须采用统一的标准化票据,收入管理机构应统一核算,收支明确划分,分别集中管理,避免公款私自存放等情况的发生。

3.加强支出管理

事业单位在进行支出管理时,应严格遵守相关审批程序。同时,要加强对支出管理的监督,在审批报销等事项时,严格遵守本单位的审批制度。保证报销项目真实合法,经相关负责人审核签字后支付,并保留相关资料。

(二)完善内部控制,优化控制流程

在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须及时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并将相关工作落实到位。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事业单位需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重新规划预算管理工作,正确认识新制度内容的变化,确保权责发生制在其他业务中的有效性。只有这样,才能通过对预算工作的重新规划,实现对风险评估内容的整改,促使内控管理制度的运用更加全面。另外,事业单位要设立专门的管理部门,负责内部控制工作,明确内部控制责任人,并进行科学合理的职能分工。同时,要不断优化内部控制工作流程,以促进内部控制工作的有效开展。在此基础上,不断提升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工作执行能力,为工作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加强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

在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编制财务报表和预算报表及收支核算的有效性,不仅要求事业单位分析数据更加准确和高效,而且要求完善单位内部财务制度的功能。目前大多数事业单位的财务制度无法完成双重报表的编制,因此,事业单位要加大投入,加强自身信息化建设。根据自身的实际发展积极引进先进的财务系统软件,既要完善财务系统软件的功能,又要完善财务信息软件的程序。同时,邀请该领域的专业机构为单位搭建财务信息共享平台,单位各部门和人员可以通过平台共享相关数据和信息。通过财务信息系统编制符合单位管理者需求的财务报表和预算报表,保证事业单位管理者的科学决策。

(四)重视人才建设,提升人员业务素养

财务人员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专业能力水平对财务管理的效率有着重要影响。因此,事业单位要注意提高财务会计人员的工作能力。结合现有财务人员的实际情况,根据新系统内容的变化开展培训活动,以便财务人员充分意识到新系统的改革。事业单位可以定期组织培训,也可以聘请相关专家授课。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让财务人员尽快掌握新制度,提升其综合素质与能力。

五、结语

会计制度改革既要符合事业单位发展的需要,也要符合当今时代背景。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可以提高内部财务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有效减少机构的财产损失和不必要支出。改革的目的是不断进步,但在实施改革的过程中始终存在一些困难和障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应积极完善相关制度,提高人员素质,结清所有旧账,并在此基础上实施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猜你喜欢
会计制度财务人员财务
特朗普集团“财务大管家”认罪
集团化企业财务人员外派必要性及建议
新会计制度对财务管理的影响及解决对策
政府会计制度与地勘单位会计制度衔接的若干思考
心理契约在企业财务人员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具体运用探讨
欲望不控制,财务不自由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财务风险的对策与探究
新形势下加强财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