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辉
(天津仁爱学院,天津 301636)
在高校日常运行和发展的过程中,大力推动成本核算工作,能够促使学校的办公效益、办学效益、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为我国教育改革及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空间和环境。
高校开展成本核算,一方面能够更好地符合当前经济发展的要求,对日常的教育和培养成本进行研究,真正做到低投入和高产出,减少人力、物力、财力消耗,更好地培养学生;另一方面,能够保证高校更好地迎合当前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在日常工作中优化和健全成本管理和成本核算制度,增强竞争实力,更好地满足教育需求。在日常教育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实现对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加强成本管理,提高学校的效益和教学质量。
在高等院校中,成本核算工作具备非营利性特征。根据社会经济的组成要素,可以将高校划分到非营利范围,这使高校在日常工作开展过程中拥有明确的发展方向。现阶段,高校在日常工作开展过程中必须注重成本核算,使用相关经济管理策略,从而在人员、行政、科研、教学等方面取得更好的效果,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保障资金效益,突出自身公益属性,充分展现和突出成本核算工作的价值。
高等院校在开展成本核算工作的过程中具有特定性。高校内部财务制度往往会对成本核算作出明确规定,要求在日常开展成本核算的过程中将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其中包含退休、科研、教育、管理等方面的成本。教育成本主要指学生费用及教学费用,科研成本主要是为了实现科研任务而投入的费用,行政成本主要是房产税、工会费用,退休成本指退休人员后续社会保障费用。除此之外,也包含对其他企业单位的捐赠费和补助费等。各种教育成本在性质方面有所不同,只有保障成本核算工作更加科学、精准,才能不断提高、优化核算的质量和效果。
高校在开展成本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只有不断增强成本管理的意识,才能够为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良好的保障,奠定坚实的基础。长期以来,大部分高校都存在年初预算、年终决算、支出随意的情况,在使用教育资金的过程中存在一些不计算的情况,这会对高校的发展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因此,在新时期背景下,高校在日常工作开展过程中,其领导、管理层、财务人员等要积极改善这样的情况,应对相关数据信息进行科学的分析,保障成本核算工作在开展的过程中具备较强的前瞻性和科学性。通过这样的方式提高效益、降低成本,使成本核算的质量和效果得到大幅提升、优化。
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高校在开展成本核算的过程中存在内容不全、核算工作难以计量的情况。在现阶段,学生、家长、社会往往会对高校的很多收费产生怀疑。从成本核算的角度来看,高校在开展成本管理工作时大多会开展全成本统计调查,忽视其中的细节,成本核算的方式不合理、不正确,无法实现对成本的有效控制。这样就会导致高校在收费过程中无法对细节进行举例,教育收费模糊不清,对家长和社会满意程度的提高产生不利影响。
在开展成本核算工作过程中,标准模糊不清是非常严重的一个问题,也是成本核算实践和理论发展的难点。标准的制定不正确、不合理,会对成本核算的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例如,如何确定员工比、师生比等标准?如何统筹管理不同专业支出差异?这些都是在成本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应该深思熟虑的,应解决问题,减少非刚性开支,实现对标准的量化,从而真正使成本管理的成效得到大幅提高。
在成本核算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体系的构建非常关键。但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很多高校实行的财务制度与成本核算制度未能良好地适应当前的经济发展形势。高校是非营利性组织,在以往核算中并未执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而采取收付实现制来开展成本核算工作,没有构建权责发生制度。这样的模式会导致财政制度在运行过程中出现非常多的问题,比如无法体现成本和投入之间的配置关系;财务报表形式主义比较严重;会计人员在编制信息报表的过程中只是记录资金的流入和流出,无法对成本问题进行说明等。
在新时期背景下,要想更好地开展成本核算工作,高校应该提高对成本核算的重视和关注度,通过强化理念的方式对后续行为进行有效的指导。以此作为成本核算的第一步,能够对后续教育工作的开展产生良好的辅助作用。
一方面,要在高校建设过程中提高对成本核算的重视程度,在此基础上开展宣传工作,通过会议培训、网络平台等,定期宣传成本核算,使财务人员、师生都引起重视,围绕成本核算为学校的各个决策提供良好的基础和指导作用。另一方面,在日常资源配置、成本管理工作中应该充分展现成本核算工作的调节、导向作用,减少浪费、降低成本,盘活办学资源,保障教学资源的配置更加合理,经费被使用在关键之处,始终追求办学效益的提高,从而使办学模式、效益和教育成本做到统一和协调发展。
在高校日常运行和发展的过程中,明确成本构成是非常关键的,应该按照实际情况开展分层次的成本核算。
例如,在高校内部,教育成本主要可以划分为间接成本和直接成本。间接成本不是直接对培养对象进行费用支出,而是为了教学活动、学校正常活动的协调和组织所支出的一些费用,会按照一定的标准分配到成本中,比如管理费用、社会保障、资产折旧及其他费用。而直接成本通常情况下指的是学生学费、教学费用。在现阶段,应在高校成本核算过程中明确成本的构成,在此基础上不断优化其中一些环节,从细节入手,这样才能够开展细致入微的核算工作。
在成本核算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核算方法的选择尤为重要,只有保证核算方法的选择正确,才能达到理想的核算效果。
例如,可以运用统计调查方法,统计教育经费,生成资料,对调查结果进行抽样,通过适当调整来获取成本数据,并将其作为成本核算的基础。可以运用会计调整方法,针对会计记录,不断进行适当的调整和转换。比如将教育方面的经费支出转变为成本数据,以达到良好的合作效果。可以运用会计核算方法,利用网络化和信息化系统,通过登记账簿、数据设置等记录日常工作中的资源耗费情况,实现对教育成本的快速核算。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更好地精确利用核算方法,使核算结果更具准确性。
在高校日常运行的过程中,应该不断加强财务管理,将财务管理放在关键和核心位置,这样才能够达到理想的管理效果。
在成本核算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应该在成本方面加强预算控制。高校应该将成本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有效结合在一起。例如,可以在财务工作中建立经济责任制度,将奖权责有效结合,更好地保障高校日常资源管理工作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在此过程中,应该秉持“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将创收和收入分配结合,将办事效率和成本支出结合,将经济责任的履行和自主权的落实结合。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在成本核算工作中构建有效、健全的运行机制。此外,在开展预算执行编制工作过程中应该和核算系统结合,将学校发展规划和预算管理结合,在预算编制中应该进行中期、长期预算,以分步落实的方式对年度预算进行编制。这样的方式有助于加大预算执行力度,从而在成本管理工作中展现预算计划的作用和价值。
在新时期背景下,应该结合高校教育改革的实际情况,建构成本核算相关制度。这样能够为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的保障,使人员的行为获得有力的支持,从而健全核算制度,使各项工作在开展的过程中做到有据可依。
例如,国家相关管理部门应该发挥自身作用,制定多种形式的办学会计准则,明确核算规范和会计制度,明确高校中成本核算工作的内容,统一和规范教育成本及成本核算的原则、标准、对象、范围、方法。这样就可以使教育成本具有可比性,能够更好地满足个人、学校、国家对成本指标方面的要求。同时,应该构建成本核算制度,加强学校内部的管理。在日常工作开展过程中解决教育飞速发展和资源短缺之间的矛盾,使资源配置变得更加合理,从而增强高校的竞争实力,提高办学效率,达到理想中的成本核算效果。
在大力开展成本管理工作的过程中,精细化管理理念的渗透和融合是非常必要的。借助这样的方式能够保障管理工作在开展过程中更加注重细节,达到理想中的管理成效,落实管理的目标。
例如,要想真正实现精细化管理,应该结合高等院校的情况,以配套的相关专业规范为基础,规范核算过程中的费用分配标准和方式方法。在日常成本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应该保证成本核算具备较高的准确度,这样才能为学校的发展提供更精确和科学的依据。在新时期背景下,应该结合数据资料不断加强核算管理工作。一方面,应该细化各项岗位的职责、具体标准和内容,确保人员在成本核算工作中分工合理;另一方面,应该根据学校的会计和核算内容的设置对资源进行合理分配,比如在员工、办公、水电的相应费用成本中,可以结合业务情况对资源进行合理分配,将资源有效融合在不同类型的成本中,逐步落实精细管理。
除了以上几个方面之外,在日常核算工作开展过程中,应该大力推广全方位的核算监督工作。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更好地实现对日常成本核算工作的管理和监督,化解其中潜在的一些问题和矛盾。
一方面,在绩效考核的过程中,应该建立全面的考核制度,逐渐完善事前、事中、事后评价体系。另一方面,开展核算工作,应完善奖惩机制,对预算过程加强管理和控制。特别是针对成本,应该大力开展严格的控制工作,考核结果应该和员工绩效挂钩,保障成本核算工作更加合理和精确。针对提供的一些信息应该做到公开透明,保障成本核算工作的开展情况与人员实际的收益挂钩,使员工能够积极参与成本核算工作,从而达到理想的成本核算效果,实现管理的目的。
在新时期背景下,在高校内部大力开展成本核算工作是非常重要的,有助于核算监督,真正达成成本核算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