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翎
(湖州市妇幼保健院,浙江 湖州 313000)
近年来,我国公立医院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制度改革,更好地适应了当前市场经济与社会飞速发展要求。但是作为公立医院成本核算作为我国公立医院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其在实际核算过程中往往存在核算方法简单、方式单一等不足,导致公立医院在成本预算分配与结果不能很好地满足医院的成本核算要求。在面对新的发展形势公立医院唯有实施成本核算改革,才能实现有效的财务管理。作业成本法是一种采用间接分配费用的方式进行财务核算的方法,在降低公立医院运行成本方面有着较为显著的运用效果,能够为公立医院的运行管理提供具体、翔实的财务数据,确保实现对成本的有效控制。
作业成本法,指的是一种可以把间接成本以更为准确的方式,有效地分配到各个环节的成本分配方法,它能够有效解决间接成本占比不断增加却又不能实现准确计量的问题。较之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作业成本法更为注重作业而不是最终产品,其核心思想是作业消耗资源产生产品,消耗的资源即为成本。作业成本法在医疗领域的运用,涉及所有的医疗服务过程,包括登记、检查、护理等过程,用于实现作业的人员、设备等生产要素,借助资源动因对医护人员薪酬、设备折旧等产生的间接费用合理地分配到相应的作业成本当中,再结合资源动因分析,让成本归集到相应的对象当中。
作业成本法在公立医院成本核算中的运用有着较为重要的价值。一是实现对补偿机制的有效深化。公立医院具备公益性质,因此需要依靠相应的补偿机制进行运营和管理过程实现一定的补偿。采用作业成本核算能够为政府对公立医院的医疗服务补助提供精确的成本数据辅助,为规范医疗服务较高、调整财政补助、发挥医院价值作用提供有效保障。二是能够有效促进医院实现精细管理。较之传统成本核算,作业成本法的运用能够实现对流程与作用的有效划分,更好地使医院管理深入到具体业务,实现业务与成本的有效联系,分析成本结构,实现对作业流程的有效优化、充足,优化医院资源配置,更好地将成本控制落到点上。三是有助于提高绩效考核的科学性,在公立医院绩效考核设计中,成本管控是较为重要的环节,采用作业成本法能够实现对各个运用流程、项目精细化计算,提高公立医院绩效分配方案的精细度,思想对责任的有效区分与成本控制,提高医院成本控制意识,更好地发挥绩效考核作用。
通常情况下在公立医院中运用作业成本核算中编制预算是一个重要环节,一般是采取零基或是弹性作业成本预算方法,其中大部分情况下都是采取零基作业成本预算方法来进行公立医院预算编制。首先,工作人员需要将预算年度的预计服务量明确下来,并以此为基础来将实际运营环节全部的预计作业需求量明确下来,标的成本通常是结合资源动因率来予以明确,同时按照前项资料来将预算年度资源需求量来进行计算与汇总,并科学衡量预算以及实际成本,将费用的成本预算基础确定下来。
1.作业链控制
在公立医院中其作业链具体指的是将根据特定流程排序来完成相应医疗服务的作业集合,或是医院内为了达成某一目标而开展的相关资源消耗活动。可以采取作业来表示公立医院中的所有服务。特定顺序排列某一项服务中的作业性质、功能以及服务过程后,便可获得其相应的作业链,并将标准医疗作业链确定下来,而这一环节在本质上亦是成本管控的重要方式。通常来说是通过运用合理的方式来将有效、必要以及增值作业进行组合来形成标准医疗作业链,需要尽可能控制作业间的延误、等待、重叠等情况,以达到有效控制成本的作用。不过在实际医院服务当中,作业间通常均存在重叠的现象,所以就要求工作人员能够将该现象进行有效消除,尽量避免出现作业延误或是等待时间,实现作业效率提升以及整体作业链的优化。
2.重点作业控制
重点作业控制指的是着重分析公立医院中消耗大量资源的作业,如物资以及药品等。第一,对二者成本实施有效管控一个关键环节在对把控其采购成本。所以要求公立医院能够构建起完善的采购、验收、入库、出口还有存储材料的管理体制。首先,能够发挥互联网的优势来将各项大宗或贵重物资以及药品的价格信息进行搜集,并进行综合比较,最大限度降低其价格,或是采取招标的方式,通过良性竞争来将其采购价格与成本减小,需要切实把控好价格低、质量次以及价格高质量次的材料或物资,防止其流入医院而导致医疗质量以及医院名声下降。其次,需要根据物资以及药品的最佳订货量来编制与落实采购计划。追加订货量指的是在特定时间内材料整体成本与最低水准相符来将各次订货量确定下来,获得相较节约的采购费用。再次,运用就近采购方法来达到将采购成本进行有效控制的目的。最后,对物资以及药品进货价格进行有效管控,将购入环节减少,避免出现吃回扣的现象,达到物资与药品低价采购与卖出的效果,将二者成本减小。第二,做好物资与药品最佳储备数量的确定工作,避免占用资金。科学存储公立医院物资与药品包括了对其结构、数量以及时间的合理确定,能够有利于管理工作的优化、减少不必要的费用开支,有利于医院效益的提升。在实际管理过程中需要保证其储量与临床用药相适宜,避免由于过度存储而出现药品积压,导致其相关成本费用上升。而数量不够则难以保证正常的临床用药需求,并且还会导致收入下降。第三,医院需要根据其药品实际销售速度来确定其最佳存储时间,同时尽量提高药品周转效率,将其存储实践减少,同时还要保证其药品质量,防止由于长时间存储而导致其超过使用期限而出现资源浪费现象。
3.成本动因控制
通常情况下,充足的经济资源是公立医院经营活动得以正常进行的重要基础,因此可以换成本的初始本源在于资源,其终点在于医疗服务。成本动因可以将发生成本的最本质原因反映出来,做好其分析工作能够有利于成本的有效管控。一般来说其主要包括了作业动因以及资源动因两大类。其中作业动因可以将成本对象对作业需求的强度以及频率反映出来,唯有对作业运行效率的数量基准进行一一预估才能将其明确出来。例如在进行化验该作业中,其成本计算对象为每一病种,作业动因是各个病种所需化验次数。资源动因是对作业消耗资源情况的有效反映,资源损耗量是直接收到作业量来决定,不过最终服务量和资源消耗数量多少并不具有直接关联。又例如,在进行门诊注射该作业过程中,资源动因为护士工作时间,资源为其工资。再比如在进行治疗作业过程中,主要是将在治疗缓解医疗设备的磨损动作,所以动因为设备使用时间。
目前,我国部分公立医院在进行财务管理过程中的成本核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部门成本会计,主要分为临床、医疗技术、教学、行政后勤等部门的成本核算,最后对核算结果进行汇总。二是病种成本核算。借助对各种疾病成本进行核算比较,进而实现对疾病变动成本的有效控制与评估,进而为医疗费用与医疗保险费用的支付提供有效参考。通过对各种疾病工作流程的深入分析,优化、精简不必要环节,找出存在问题,实现对医疗行为的不断规范。三是诊次与床次日成本核算。主要是对床费、咨询费等的核算,最后汇总成为总成本。
在会计信息系统的数据支持下,传统的医院成本核算在操作上面的步骤较为简单,过程也较为容易接受。但是,随着公立医院财务管理的不断发展,采用传统的会计核算显然已经无法满足现阶段的公立医院财务管理及其发展要求。首先是传统核算方法会产生许多会计信息,在这种情况下若是我们无法实现对冗余信息的有效排除,会对医院决策产生较大误导。在按照业务与工量进行间接成本分摊过程中采用粗放的分摊方式会产生较大的成本误差。就现状而言,部分公立医院领导,甚至是财务部门缺乏对成本核算重要性的深刻认识,只是对各项支出进行简单收集、汇总、分类、统计,进行账目处理。由于未结合资源实际消耗进行核算,导致存在较大的核算误差,不利于医院成本决策。其次是缺乏足够的业务能力,以及缺乏较强的成本管理意识。由于人员思维、观念上的认识不深,导致成本核算工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落实。医院是以救死扶伤为宗旨,医院领导过于重视医疗技术提升而缺乏对成本核算必要性的深入认识,财务人员得不到有效培训,导致其业务能力不足以支撑新形势下公立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对于成本核算更是不甚了解。最后是成本核算的不够全面。部分公立医院在进行财务管理尤其是成本核算过程中,缺乏对基本服务部门的重视,并未将其产生的资源消耗列入成本消耗当中,导致成本核算内容的缺失与不完整。
在公立医院成本核算过程中,作业成本法的运用有着较为清晰、明确的实施步骤、流程。第一,对总成本进行合理确定。主要是基于医院整体明确医疗服务项目成本核算的范围与方法,通过构建相应的成本模型与资源数据库,将所有的直接成本与间接成本因素囊括其中,确定总成本。第二,对作业进行合理划分。按照实际业务发生情况计算直接成本,采用作业成本法对间接费用进行归集,这就要求先对作业按照科室、技术、设备等类别进行作用的有效划定。第三,实现项目的合理匹配。在实现作业具体划分的基础上将实际线上项目与作业进行一一对应,如医院的诊疗项目中,包括了医嘱、查房、医护交接班等多个作业,进而将项目细分为多个作业,实现项目与作业的一一匹配。第四,收集数据在完成项目与作业的对应之后应结合不同作业场景技进行相关数据的收集整理。分别对项目、设备、物资、人员工作量等作业进行细化的表单设计,在实施过程中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优化,以及在信息系统中固化下来。第五,对成本进行合理分摊。主要是结合资源动因,实现对资源消耗在各个作业上的有效分配。不同的医院、不同的资源情况有着不同的分配标准,较为常用工时、作业均量、人次作为成本分配标准,进而将成本分摊至相应的作业上。第六,成本归集。在公立医院作业项目中通常包括多个作业,将所有的作业成本进行全面归集进而得到项目整体的间接成本,再与直接成本汇总得到最终的项目成本。
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是提高作业成本核算准确性的重要手段。实现高效的数据采集是提高公立医院成本核算管理效率的重要前提。采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能够实现对数据采集与系统分析的有效支撑,以及能够很好地规避人为统计产生的差错、失误。同时构建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能够有效推动医院管理的动态化建设与完善。
公立医院的预算制定需要各个员工认真配合,才能实现对财务状况的准确预测,以免出现超预算现象,实现医院经营的降本增效。同时,需要在医院领导的高度重视下组建包括医疗技术、设备、资源、管理、后勤等部门在内的成本核算与绩效管理部门,形成全面的成本核算体系,提高成本核算的有效性。
在事前成本控制管理方面,公立医院需确定责任成本责任,加强预算控制,严格控制成本支出,制定有效的成本评估体系,实施严格的预算审批。在事中成本控制管理方面,公立医院需将产生的费用合理分配到相应的成本控制部门,以此提高支出计划的有效性、合理性。在事后成本控制方面,主要是在明确责任范围的基础上,通过制定和落实有效的奖惩机制,对超支现象进行有效评估,形成有效的成本核算报告,并以此落实绩效奖惩机制。
公立医院领导与各部门负责人应对成本核算规范等进行统一,结合实际情况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会计核算管理制度,针对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不断完善。加强对核算全局的控制,降低人为对成本核算的不良影响。同时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培训,落实责任与考核体系。加强对全面人才的引进,促进各个部门在成本核算之间的信息交流,互相学习,通过互相轮岗的方式提高成本核算工作效率。
总而言之,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以及卫生政策环境不断更新的影响下,公立医院的业务收入增加会受到相应限制,如若一味进行医疗收入的增加就必定会导致投入的加大,同时也很容易会出现医疗资源的浪费。从实际情况来看,医院在支出方面具有较大的挖掘潜力,所以应当要积极运用作业成本法来实施有效成本的管控,通过组织作业成本核算来实现医院综合效益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