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剑文
(厦门象屿工程咨询管理有限公司,福建 厦门 361000)
为什么要重视投资估算的准确性?因为工程建设项目的生命周期大抵可以分为五个阶段——投资决策阶段、图纸设计阶段、招标和投标阶段、工程实施阶段和建成运营阶段,很显然处于初级决策阶段的投资估算对于决策者是否有意愿将工程实施下去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其直接影响了工程项目实施后的财务回报和社会回报。而且在后阶段过程中,投资估算限制了投资概算,投资概算又限制了投资预算,一环扣一环,最终确定工程实际投资,由此可见投资估算具有统领全局的指导地位。可能有人会说,可行性研究阶段的方案不够细化,所做估算可能与实际投入偏差较大。确实如此,后期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阶段的方案可能产生较大变化,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工程最终的决算价与估算价可能有较大的差距,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应该在前期阶段把握项目的投资估算,为投资者的决策提供较为准确的依据。特别是需要融资的项目,投资规模直接影响项目的融资方案和投资收益。只有决策者做到心里有数,才能更好地为下阶段工作的开展把握方向。
在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咨询机构人员会根据投资方的要求对项目的投资进行估算。投资估算的相关费用构成在《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试用版)》《建设项目投资估算编审规程》以及第三版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中均有论述,明确了建设项目总投资由这几部分组成——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流动资金和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其中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已于2000年起暂停征收。建设期利息与项目的融资方案有关,流动资金主要针对生产类项目,非生产类项目不做考虑。这些内容对于工程咨询工作者来说已是了然于胸,但是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依然会有人对一些概念持模糊观点,因此在编制或认定投资估算时容易犯下一些错误。
通过对多年来从事工程咨询工作中遇到的数百个项目投资情况进行分析,本人发现工程咨询工作者或者相关审批部门在处理工程投资估算时可能会忽视以下几个问题。
我们知道,建设投资包括三部分内容,即工程费用、工程建设其他费用(我们通常称之为“二类费用”)以及预备费。工程费用又包括三部分内容,即建筑工程费、安装工程费及设备购置费。很显然,建安工程费(建筑工程费和安装工程费)是包含在工程费用里面的,二者不能画等号,可在多数的政府审批部门发文中在论述项目投资规模时往往用建安费用替代工程费用,这是不合适的。各级审批部门从事审批业务的多为行政工作人员,而非专业从事工程咨询方面的技术人员,因而在相关概念的认定上确实会存在偏差,需要进行适量的专业培训以体现行文的严谨性。
哪些设备可以纳入工程费用中的设备购置费呢?除了生产类工程项目所需的生产设备,以及一定比例的工器具和生产家具,人们有时将办公设备、生活设施、教学设备等也纳入设备购置费的计算范畴也是不妥的。在一些公建项目中,特别是编制教育类和医疗类基建项目的投资估算时,是否将教学设备和医疗设备纳入工程投资存在疑问。这个问题需要区别对待。依据我国的政府采购法,财政投入的学校和医院项目,政府采购应当严格按照批准的预算执行。对于公立学校和医院使用财政性资金购买货物,必须申报采购预算,纳入当地财政预算部门的审核管理,因此相关设备的投入不应纳入工程的投资估算范畴。但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私立学校和医院工程项目,其设备不纳入财政预算管理,将其计入投资估算中则是合适的。至于办公设备和生活设施,《建设项目投资估算编审规程》中已明确其属于工程建设其他费中的“生产准备费”,并不属于工程费用中的“设备购置费”。
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即常说的二类费用包括的内容较多,不同项目的二类费用不尽相同。通过对一些项目二类费用计算结果分析来看,人们在计算基数的选取上有时会出现错误,如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费的取费基数根据计价格[1999]1283号文应为建设项目估算总投资,建设单位管理费根据财建[2016]504号计算基数应为工程总概算,而不应以工程费用作为计算基数进行取费。再如设计费,根据计价格[2002]10号其计费基数应为工程费用与联合试运转费之和。实际工作中,全部采用工程费用计算二类费用的实例不在少数,造成的直接结果就是基数取小了,有的费用取少了,给相关咨询机构造成一些损失。因此,我们在估算二类费用过程中,应仔细研读国家及地方最新的相关取费文件说明,尽可能做到准确取费。至于这些以总投资为基数的二类费用在计算时涉及的循环嵌套问题,类似情况同样发生在建设期利息的计算上,后文将给出解决办法。
预备费作为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计划外支出而事先预留的费用,分为涨价预备费和基本预备费,这个概念是明确的。可在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过程中,人们往往忽视了涨价预备费,报告中直接将预备费与基本预备费画上等号,对涨价预备费的相关论述毫不涉及,客观上模糊了预备费的实际概念。有的项目前期工作做得早,相关部门也审批了,可实际施工却因种种原因而一再延期,期间存在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的可能性,涨价风险带来的后果可能传导至施工单位偷工减料而降低工程质量,那将得不偿失。因此,合理估算工程的涨价预备费是有必要的。在对待基本预备费的问题上,有的地方政府部门将土地费用排除在计算基数范围之外,本人认为该做法有待商榷。我们知道,项目实施涉及的土地征用和拆迁安置补偿往往是一项具有一定阻力且耗时长而强度大的工作,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征迁成本并不好把握,况且《建设项目投资估算编审规程》等指导性文件都将土地费用纳入到二类费用中,因此将其纳入预备费的计算基数中考虑也是合适和必要的。
需要融资的项目才产生利息,利息的计算根据贷款金额、贷款期限、贷款利息以及还款计划确定。贷款金额多少就涉及资本金的问题了。国务院在1996年下发了关于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试行资本金制度的通知,规定了经营性投资项目中项目法人应根据项目特点按一定比例出资作为项目资本金,而资本金的计算基数并非我们理解的项目总投资,而应是项目总投资扣除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中的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的剩余部分,这是人们常常会忽视的地方。如果资本金比例计算错了,融资比例自然也错,利息的计算肯定不准确。这里还有一个困扰大家的悖论问题,就是建设期利息由融资比例决定的,而融资比例由总投资和资本金比例决定,总投资中又包含了建设期利息。解决的方法可以采取迭代计算的方式,举例说明:如项目建设投资3000万元(含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投资20万元),铺底流动资金40万元,资本金比例最低为20%,贷款年利率4.6%,建设期两年内均衡投入,则建设期利息见下表1。
表1
建设投资 建设期利息X万元 项目总投资3040+X万元 计算资本金基数3020+X万元3000万元 116.76万元 3156.76万元 3136.76万元资本金Y=(3020+X)*20%+20 贷款金额Z=3040+X-Y 建设期每年贷款金额Z/2 647.35万元 2509.4万元 1254.7万元
既然资本金的计算基数不含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投资,那么该部分投资由谁出资?本人认为还应计入资本金。我国公司法规定了股东可以用货币估价并可依法转让的非货币财产作价出资,如上表所示,资本金在规定最低比例实缴的基础上加上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的部分才应是项目法人最终的出资额。若资本金计算基数不剔除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因素影响,则计算出的建设期利息为117.53万元,相差了0.77万元,如下表2所示。
表2
建设投资 建设期利息X万元 项目总投资3040+X万元 计算资本金基数3040+X万元3000万元 117.53万元 3157.53万元 3157.53万元资本金Y=(3040+X)*20%+20 贷款金额Z=3040+X-Y 建设期每年贷款金额Z/2 631.51万元 2526.02万元 1263.01万元
对于建设投资规模越大以及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占比较大的项目而言,资本金计算基数取值的差异带来的利息差额就越大,其影响不仅体现在建设期利息和总投资上的偏差上,对运营期的总成本和利润也会形成一定影响。
此外,在建设期利息的计算上还存在另一个问题,即由谁来偿还建设期利息?这也是很多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容易忽视的问题。到底是建设方用资本金去偿还还是使用债务资金去偿还?采用资本金偿还的方式是逐年偿还还是累计偿还,也即单利计算还是复利计算?这些问题都是需要在报告中给予明确的,不同的偿还方式计算出的建设期利息是不同的。这不仅影响最终的总投资,而且还影响着项目的财务指标,对运营期产生的直接影响就是运营期第一年的期初借款余额产生较大差异,导致对运营期的还贷成本和经营利润产生重要影响,进而误导建设方的投资决策。由此可见,建设期利息的计算准确与否十分重要。
实际估算项目总投资时到底是采用流动资金还是铺底流动资金呢?流动资金的概念不再赘述,生产经营类项目需要流动资金,它体现了企业经营过程中短期内能够变现的能力。《参数》第三版中明确了现阶段我国考核建设规模的总投资包含的是铺底流动资金,它遵循了国发[1996]35号文的规定,而在财务评价时采用的是全部流动资金。项目建成后对企业来说,至少30%的铺底流动资金是其可维持运营的最低要求,将其纳入总投资作为形成资本金的一部分,既可从一定程度上减轻项目法人的筹资负担,从经营管理的角度又可促进项目法人更好地投入精力确保企业的稳定运营,实现预期的效益目标。
投资估算的编制看似简单,但要准确全面地反应项目的实际投资情况需要每一位专业咨询工程师的细心投入。投资估算作为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确定融资方案和论证经济效益的重要依据,直接影响着建设单位对项目实施后的收益预期和决策判断。对于政府相关审批部门,工程项目投资估算的准确性也关系到本区域的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和宏观经济政策导向。因此,作为工程咨询工作者我们应与时俱进,熟读政策文件,厘清相关概念,避免不必要的失误,提交经得住检验的咨询成果,为当地的经济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