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小学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几点思考

2022-11-14 11:48蒋晨岚
大众投资指南 2022年17期
关键词:财政支出教育资源绩效评价

蒋晨岚

(常州市武进区湖塘桥初级中学,江苏 常州 213161)

对中小学财政支出实施绩效评价,能对中小学教育资源的财政投入量进行科学确定,在绩效评价的推动下,能促进对教育资金的科学配置,并提升中小学利用教育资源的效率。另外,对中小学财政支出实施绩效评价,有助于对教育资源进行深入挖掘和充分利用,能实现对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除此之外,对中小学财政支出实施绩效评价,能及时诊断并有效解决存在于学校管理中的各类问题,对于促进中小学实现可持续的良好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一、学校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概述

对学校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进行理解,关键要对“绩效”进行深入理解和准确把握。绩效涵盖效率、效益以及效果等因素。以“绩效”对学校的财政支出进行衡量,不仅要从产出层面上着手,还要综合反映学校实现预期教育目标的具体程度、学校配置教学预算的真实状况以及学校安排教育过程的具体情况等内容。从衡量尺度来看,应从两个方面对“绩效”进行分析,一是实物,二是价值。从实物形态来看,学校财政支出形成的实物结果与学校对教育资源的使用数量二者形成的对比关系,即反映了学校“生产率”,表示学校在既定投入条件下,培养出合格人才的实际数量。从价值形态来看,“绩效”体现为学校对教育资源投入形成的组合具备的合理性、投入主导教育资源的具体数量以及投入教育资源的真实结构等各项价值取向。评价,是指在一定目的导向下,遵循预先设定的标准,按照规定方法,对特定指标进行运用,对事物发展状态实施分析判断的表达方式或计量过程。对财政支出实施绩效评价,是指对具有较强规范性和科学性的绩效评价方法进行运用,遵循统一的绩效评价标准,对财政支出各项行为、具体过程以及最终效果进行衡量比较,并做出综合判断。相对于教育评价,学校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其显著特点是资源评价,即学校教育活动形成的结果,必须与学校配置使用各类教育资源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考虑,才能形成完整准确的评价。

二、开展中小学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意义

开展中小学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主要具有如下意义。

(一)能促进财政对教育投入量的科学确定

我国教育长期以来深受经费不足的困扰而影响其良好发展。特别是中小学发展亟须对学校规模进行扩大,并对校园环境进行改善,这就需要财政部门增加对中小学的教育投资,进而保障学校实现高效良好的运转。财政部门需增加对中小学教育的经费投入,且应对教育成本日益提高的现实问题。然而,财政对中小学教育的投入是有限的。对此,开展中小学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能实现对教育资金的科学配置,并改善教育投入要素的整体质量,实现高效率和高质量的教育资源利用,进而实现“内涵式”发展,并有效缓解教育经费短缺的状况。

(二)促进教育资源实现合理配置

开展中小学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能促进教育资源实现合理配置,并实现高效率的资源利用。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各类投资均需考虑回报率,教育投资也是如此。开展中小学财政支出能及时发现教育投资存在的问题,找准教育资源综合利用率较低的具体原因,为实施科学的教育决策,深化教育管理改革提供科学依据,还能促进中小学正视自身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并对学校管理进行改善,深入挖掘教育资源具备的潜力,实现对教育资源的高效利用。

(三)有助于对学校管理问题进行分析诊断

财政向中小学投入资金的预算安排对资金使用的具体方向进行了确定,中小学不能随意对资金投资和使用进行二次决策。为促进中小学资金综合使用效率实现大幅度提高,并确保绩效评价呈现出良好结果,要求中小学构建良好的内控管理制度,并对中小学内部具备的增效潜力进行深入挖掘,增强效能。开展中小学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实际是对中小学各项管理制度、校长绩效管理水平、学校人力资源素质等因素的综合评价。开展中小学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有助于对小学管理问题进行科学分析和准确诊断,能帮助学校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提高资金使用水平。中小学不仅要关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具体结果,还要分析影响结果的各类因素,并对之进行抽查,对绩效评价结果的各项影响因素进行科学分析,对中小学资金管理和资金使用问题进行总结,并研究有效的解决方案和相关措施。

三、关于中小学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几点思考

(一)提高学校财政支出使用效率

教育资源利用效率,指的是学校在既定条件下,为获取预期的教育成果,实际占用和具体消耗教育资源的真实程度。获取质量相同的教育成果,学校实际占用和具体消耗的教育资源越少,其资源利用效率越高。例如,部分中小学耗费巨资,构建校园网,实际利用率非常低,在此情况下,即使中小学获取了一定的教育成果,其教育绩效也处于较为低级的水平。在实际中,诸多指标均能对教育资源利用效率进行反映,一般情况下,可运用师生比、教育设备利用率、生均教育成本等指标展开绩效评价。

(二)对财政支出产出效益进行优化

对中小学而言,其产出效益主要包括中小学获取的教育成果质量和数量、财政支出各项行为对中小学增长其发展能力做出的贡献等。当前,开展教育评价,难点在于怎样对中小学财政支出各项行为对学校发展能力做出的贡献进行评价。遵循发展性评价理念,结合校本管理理论,可契合中小学自身的办学理念,并综合考虑学校发展目标、组织管理模式、教师专业发展以及学校与社区、学生家庭之间的关系等方面开展绩效评价。

1.契合学校自身的办学理念并结合其具体发展目标

对中小学而言,办学理念在中小学学校文化中占据着核心地位,中小学的发展目标,则体现其价值取向,并对学校行动具有引领作用。中小学的办学理念,及其发展目标应良好契合中小学教育具备的本质属性,并符合素质教育的理念精神,实现对优秀学生的良好培养。对中小学财政支出进行绩效评价,应充分考虑其价值取向,并判断其教育资源投入和配置使用方案是否符合素质教育的理念要求。

2.组织管理模式

对中小学而言,组织管理环节在学校绩效产生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中小学只有实施高效良好的组织管理,才能确保其财政支出实现较高绩效。中小学组织管理涉及诸多内容,难以保障绩效评价面面俱到,因此,通常选择关键性内容展开绩效评价,例如学校财政支出相关的决策程序,对财务工作进行规范管理的实际情况以及民主管理机制等。

3.教师专业发展

对中小学而言,教师是支撑学校正常良好运转的人力资源。对中小学财政支出进行绩效评价,应关注中小学为促进教师实现良好的专业发展而做出何种程度的努力,获得怎样的成绩,应综合考量中小学教师在学历结构方面呈现的变化、具体方向和最终结果,在优化职称结构方面的“进步度”,教师培训的实际情况,考核教师绩效的具体方式,对教师教学科研提供的支持力度等。

4.学校与社区、学生家庭之间的关系

中小学与其所在社区、学生家庭之间的关系,对其社会声誉具有决定性影响,并对其从外部获取教育资源的质量和数量具有直接影响。对此,可从中小学开展校际活动的质量和数量、中小学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交流的机制途径、中小学的社会声誉与形象、中小学从外部获取教育资源的实际情况等方面,开展绩效评价。

(三)对中小学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科学构建

对中小学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构建,其指标设计应契合发展性评价的指导理念,通过对中小学财政支出实施绩效评价,促进其实现良好发展。当前,对于中小学发展,学术界主要存在两种理解,一种是“绩效论”,即认为中小学发展,是在既定教育输入的条件下,实现最大化的教育产出。另一种是“变革论”,即认为中小学发展不仅要关注量的增加,还要注重质的提升。在“变革论”指导下,对中小学发展进行评价,应注重确立学校价值,并提升其发展能力。中小学要实现可持续的良好发展,必须关注自身的价值取向,为学校发展提供正确方向和强大的原动力。价值取向具有隐形特征,但对中小学财政投入的具体方向却发挥着主导作用。若中小学以应试教育为价值取向,则可能将其财力资源主要投入直接影响升学的领域,而相对忽视对素质教育涉及的教师培训、文化建设等领域。因此,对中小学财政支出实施绩效评价,应充分重视中小学的价值取向。

对绩效评价指标进行设计,应贯彻发展性评价理念,具体路径如下:第一,紧扣中小学价值取向设计评价指标的具体内容;第二,对评价指标采用有所侧重的权重设计,彰显中小学价值取向,并侧重于提升中小学的发展能力。对绩效评价指标进行设计,应对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二者的关系进行正确处理。要深刻认识到绩效概念蕴含着的效率含义,对量化指标进行科学制定,但不能抹杀定性质量具备的价值。要对量化指标进行科学设计,从数量上对中小学教育结果进行评价。同时,要对定性指标进行科学制定,从质量上对中小学教育结果进行评价。应将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有效结合起来,构建完善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另外,对绩效评价指标进行设计,应在注重全面性的同时,追求精简,增强可行性。应尽量选取能真实反映中小学财政支出绩效的关键指标,并确保能采集准确的相关数据,据此增强指标评价的可行性。一般,可从中小学过程管理、财政投入具体方向以及学校蕴藏的发展潜能上,对绩效评价指标进行精心筛选。

中小学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要具有开放性,避免对学校产生不必要的束缚,并良好满足学校需要。对指标体系进行设计,要考虑学校独特的发展理念和办学特色,对自定义指标进行设计。在设计自定义指标的过程中,学校要与评价专家组展开对话,对自定义指标做出科学界定和清晰说明。对评价指标确定其权重,要将评价目的作为依据,实施优化调整。为避免绩效评价指标的主观性较强,真正做到以绩效评价目标为依据确定指标权重,在构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过程中,可向具备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经验的相关人员发放调查问卷,通过层次分析法,引导调查人员科学比较各项指标具备的重要程度,最终对各项指标权重进行确定,据此实现科学合理的权重确定。若绩效评价的目的在于对同层面上中小学年度财政支出绩效存在的差异进行考察,那么对学校教育成就进行反映的定量指标应占据较大比重。若绩效评价的目的在于对学校财政支出绩效状况进行诊断,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改进建议,那么对学校发展潜能和价值取向进行反映的定性指标应占据较大比重。若绩效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学校提升其自主管理能力并实现特色化发展,则应重视学校设计的自定义指标。总之,要将评价目的作为依据,对指标权重进行适应性调整。在对评价指标进行科学设计的前提下,要收集相关数据,科学制定各项标准,并合理选择评价方法,针对中小学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构建相应的工作手册,实现对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高效应用。

四、结束语

对中小学财政支出实施绩效评价,相对于对中小学实施教育评价的传统方式更关注中小学对财力资源的投入产出实际情况。对中小学而言,其“产出”相对于企业物质生产具有更强的复杂性。中小学的教育产出不仅具有直接和间接表现的区别,还有物化形式和价值形式的区别,因此,中小学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和滞后性特点。开展中小学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能促进财政对教育投入量的科学确定、促进教育资源实现合理配置,且有助于对学校管理问题进行分析诊断。对此,对中小学财政支出实施绩效评价应提高学校财政支出使用效率,对财政支出产出效益进行优化,并对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科学构建。

猜你喜欢
财政支出教育资源绩效评价
中央和地方财政支出及比重
2016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支出完成预算情况
中央和地方财政支出及比重
基于BSC的KPI绩效评价体系探析
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面向数字化教育资源的Flash到HTML5转换研究
自主学习视角下的开放教育资源文献综述(上)
气象部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初探
绩效评价及其政策选择
“五老”是金钱买不到的优质教育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