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精神助推乡村振兴的路径研究

2022-11-14 11:15杨硕东宋安冉
活力 2022年13期
关键词:沂蒙精神农村

杨硕东 宋安冉

(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济南 250300)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指出,“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铸就的沂蒙精神,对我们今天抓党的建设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作用”。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揭示了沂蒙精神的内涵和特点,同时也诠释了中国人民走向胜利的原因。2021年9月29日,沂蒙精神被中央宣传部梳理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第一批伟大精神。2022年6月29日,弘扬沂蒙精神座谈会又对沂蒙精神“党群同心、军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基本内涵及沂蒙精神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进行深入探讨。

沂蒙精神诞生于沂蒙老区,发展于齐鲁大地,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同根同源,同时也具有特殊的历史背景和鲜明的精神特质。沂蒙老区这片精神的沃土,在沂蒙精神的助推之下,逐渐地摆脱“四塞之崮、舟车不通、土货不出、外货不入”的封闭之地的历史说法,经济、文化都实现了稳步发展。在乡村振兴战略的环境下,继续弘扬和发展沂蒙精神需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真正实现其对农村经济社会的推动作用。本文重点研究沂蒙精神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影响,将从农村党组织建设、农村社会治理、农村公共事业发展三个方面展开讨论研究。

一、沂蒙精神助推农村党组织建设

农村党组织是由党中央、地方和基层组织按照民主集中制组织起来的统一整体。农村党组织直接面向农村,面对农民群体。沂蒙山区中有很多农民党员,他们不断地贯彻落实沂蒙精神,通过沂蒙精神传递出的思想意识,指导党组织建设不断完善,变得强大。沂蒙精神作为先进的社会意识形态,在具体的党组织建设的每个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沂蒙精神融入党的思想建设

革命战争年代,沂蒙的英雄儿女历经血和泪的淬炼,奋力抗战,那时的沂蒙人民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并坚信“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正是沂蒙人民坚定信念,跟随中国共产党的脚步,凡是党的号召坚决执行,凡是党的意愿坚持完成,才铸就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因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是沂蒙人民和全中国人民的共同心愿,沂蒙人民始终与中国共产党同心同德,这也正是沂蒙精神中“党群同心”的精神本质。

沂蒙精神的内涵和精神本质早在抗战时期就已经融入每一位党员的思想之中。“据不完全统计,在抗日战争中,沂蒙地区有42 466名妇女参加了救助八路军伤员的工作,仅沂蒙地区共计救护伤病员达到19 776人,先后掩护94 394名革命军人和抗日工作人员脱险。”在这片被鲜血染红的土地上,“乡乡有红嫂,村村有烈士”。中国共产党将人民的安危放在首位,沂蒙人民将中国共产党的事业放在心尖,这是对“党群同心、军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最好阐释。

(二)沂蒙精神强化党的作风建设

作风建设关系着党的形象,关系到党的威望和党发展事业的兴衰,更关系到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沂蒙人民被称为沂蒙英雄儿女,他们吃苦耐劳、宁死不屈、拼搏向前的奋斗精神,他们“最后一口粮做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的奉献精神,都融汇在沂蒙精神之中。新时代的党员同志,通过聆听历史故事,学习文件精神,用沂蒙精神浸润心灵,进一步强化自身的作风建设。

沂蒙精神的内涵思想丰富、深邃,党员干部身上的沂蒙精神也表现在他的工作作风之中,《长津湖》中的“雷公”,怀抱敌人从空中发下的标识弹,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抵挡敌人的子弹,在牺牲前,“雷公”唱的就是沂蒙小调。“雷公”的形象是沂蒙人民的生动缩影,也是当时千千万万沂蒙人民的真实写照,他们攻坚克难的拼劲、勇往直前的闯劲,带领着沂蒙老区逐渐脱贫,走向富裕的生活。

(三)沂蒙精神推进党的反腐倡廉建设

为赢得民心、获得支持,各级党组织积极开展沂蒙精神的教育培训工作,从沂蒙精神中的“无私奉献”着手,列举革命时期的优秀事迹,从廉洁自律、拒绝贪腐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到保持自身清正廉洁的自觉性,从廉政理论知识,到抵御腐化能力,再到党的性质宗旨、原则使命,根据当地党组织的实际情况进行宣传教育,使沂蒙精神真正深入人心。利用沂蒙精神内涵,抑制主观主义、官僚主义等不良思想的蔓延和侵蚀,实现现代党员本身党性修养的提高,也对廉政建设起到推动性的作用。

精神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是一个民族的存续之根,更是一个国家的强盛之魂,沂蒙精神“党群同心、军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新内涵,对党的廉政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更为党的廉政建设注入了新的推动力量。

二、沂蒙精神助推农村社会治理

山东省多地开始利用网格化、信息化等手段提升社会治理水平,沂蒙精神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在基层党员干部下基层助推农村社会治理的工作中,起到了精神支撑和精神动力的巨大作用,有助于创新社会治理,切实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工作,实现社会治理的法治化、智能化和专业化,同时也为打造社会治理的新格局开辟了新的天地。

沂蒙精神时刻提醒着党员干部事事为民,服务亲民,将社会治理的工作落到实处,完善机制体制,满足于群众的现实需求。2021年,临沂市兰山区弘扬沂蒙精神,发挥党员的志愿服务的宗旨,组织构建了健全的“文明实践服务圈”,为群众提供强有力的服务保障。

(一)沂蒙精神融入村民自治

抓好“三农”工作,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于党的领导,但是落实乡村振兴,实现乡村治理的自下而上,需要村民自治、农村参与,才能更好地激发活力,更快地实现乡村振兴。

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就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本质要求。“党中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具体表现。”将沂蒙精神中“水乳交融”的内涵融入村民自治,可以让沂蒙村民坚定不移地相信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地维护与中国共产党的密切关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乡村振兴,走向富裕生活。目前,农民的主体意识相对薄弱,利用沂蒙精神自强不息、奋勇向前的内涵,有助于激励沂蒙村民勇担集体责任和公共义务,使其在乡村振兴进程中,由被动逐渐转为主动。

(二)沂蒙精神强化农民道德思想建设

落实沂蒙精神的最好方式是将精神内涵转化为工作实践。精神是意识形态层面的存在,农民对精神的认识是通过感觉、知觉传递的基本信息实现的。“沂蒙精神给人们提供的首先是一种价值认知,这种价值认知主要表现为对中国共产党革命的正当性、崇高性、群众性的感知和认可,由此增进对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人民事业和国家发展责任的感情,由对沂蒙精神的发展历史、基本内容认识到家国情怀的情感触动与转化,向着更高一级的深化沂蒙精神等革命精神产生原因、内在体系、时代价值等理性认识发展。”

沂蒙精神对农民的影响是由外而内的,了解沂蒙精神的内涵,从私德到公德领域,都可以对农民起到教化作用。同时,让农民用沂蒙革命精神对比自己照镜子、找差距,也可以强化自身的道德建设。沂蒙精神是一种价值认知,更是一种思想导向,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需要农民高素质、高情怀地共同参与,将沂蒙精神作为学习内容,作为必学知识,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助推乡村振兴发展。

(三)沂蒙精神推动法治建设

临沂市兰山区有关负责人提道:“为民解难题,为民办实事。”基层管理人员时刻将人民的满意度放在首位,时刻将人民利益相关的事当成大事,正是沂蒙精神内涵的真实再现。临沂市基层党员干部在沂蒙精神的指导下,在社会治理方面,试行“诉调一体、集成联办、一站化解”机制,联合多个法制部门,形成强有力的法律制度保证,解决了群众诉求多、治理难度大等问题。

沂蒙精神带动了党员干部为人民服务的热情,激发了群众党群同心的信念,加快了群众诉求的处理速度,真正实现了问题“一键直达”,诉求“只跑一地”的便捷目标。沂蒙精神虽是精神的支撑、意识的加强,但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社会的法治建设,做到了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三、沂蒙精神助推农村公共事业发展

公共事业建设是社会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基础,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做好建设的各项工作,提升农村公共事业的质量,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环节。目前我国的农村公共事业的发展仍存在诸多问题,如提升公共管理的意识不强、效率不高,事业发展环境较差。这些问题都可以总结为提升公共事业的意识欠缺,究其欠缺的原因,极为重要的两点就是党员干部的思想意识有待提高,农民建设新农村的意愿有待加强。沂蒙精神的渗入,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提升意识,加强意愿,使教育、医疗、“三农”队伍建设等方面实现显著提高。

(一)沂蒙精神促进教育文化发展

“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的发展关乎民族的希望,关乎祖国的未来。在农村的公共事业中,教育事业亟待提高。农村的教育资源相对落后,教育环境相对较差,并且农村中还有相对较多的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加强对教育文化的重视,就是加强对乡村振兴的重视。截至2022年6月底,临沂市沂水县马站镇共建成“希望小屋”25处。“希望小屋”关爱项目改善了农村学生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设施,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教育文化的相对落后,还有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农村教师人才的匮乏,而沂蒙精神中的无私奉献精神,也促使了大批优秀的毕业生下基层,开展“三支一扶”的工作,为乡村学校输入良好的教师资源和社会服务资源。因此,沂蒙精神间接为乡村文化事业输入优质资源提供了力量支撑。

(二)沂蒙精神推动医疗与社会保障建设

在乡村振兴的进程中,农村的医疗与社会保障建设是农民生活的重要保障,是农民生活的重要基础设施建设。为群众办实事,为群众办真事,弘扬沂蒙精神,让群众感受到“党群同心、军民情深”,真正解决农村“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各级党组织大力弘扬沂蒙精神,开展各类党建活动,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实现健康中国的目标。临沂市河东区举办“不忘初心 助力基层”主题实践系列活动暨“红色印迹 沂蒙精神”党建活动。“本次活动将医学图书、期刊捐赠给基层,同时组织公益学术、科普讲座,是希望将最新的医学专业知识及时传递到基层,将健康科普知识传播给群众,推动基层医疗卫生人员专业技能水平和群众健康素养水平的提升。”这一举措极大地完善了农村医疗与社会保障建设。其实,这一举措追根溯源还是沂蒙精神的力量,是沂蒙精神带动了党群关系的发展,带动了党员的热情和激情,带动了群众响应配合的情绪。

(三)沂蒙精神加强“三农”工作队伍建设

“三农”工作队伍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针对三农问题,首先需要解决“人”的问题,要利用沂蒙精神培养一批“懂农业、知农村、爱农民”的三农队伍。“三农”工作队伍建设需要坚持不懈地建设和培育,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更需要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重视农业发展,重视民生发展,是党委政府在工作实践中落实“沂蒙精神”的表现。

要弘扬沂蒙精神,并将沂蒙精神运用到实际工作当中,打造出一支优秀的“三农”工作队伍,为农业的发展、乡村的振兴提供强有力的精神支撑。“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沂蒙精神的渗入,提高了党员干部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加快了有志青年投身“三农”工作的脚步,进一步加强了“三农”的队伍建设。

结 语

沂蒙精神助推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威力是巨大的,厉家寨事例、九间棚奇迹、沂蒙山区1995年整体脱贫的创举就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综上所述,沂蒙精神可以通过党组织建设、农村社会治理及农村公共事业发展等途径,助力乡村振兴发展。实现中国梦,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均衡发展、相互促进的结果,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比翼双飞的发展目标。“党群同心、军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第一批伟大精神,是当之无愧的精神文明,更能在中国乡村的发展和建设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猜你喜欢
沂蒙精神农村
建党百年视域下沂蒙精神的当代价值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拿出精神
登临沂天蒙山 行歌沂蒙调
登临沂天蒙山 行歌沂蒙调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 新一辈
《沂蒙六姐妹》:用沂蒙精神为沂蒙女性树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