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效臣
(深圳市好朋友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广东 深圳 518000)
目前企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一方面全球贸易市场、科技水平快速提升、通信和电子商务突飞猛进、行业越来越细分、产品和服务迭代速度快;另一方面企业也面临国家竞争、全球气候环境的变化、国外某些地区政局不稳、企业竞争加剧等。以上每个企业不仅要深刻领悟,更要提升企业业财融合的管理水平。特别是要做好总结,目前企业在业财融合发展面临困难,要敢于创新,敢于突破,找出适合自己的措施,把业财融合管理提升到一个新水平,挖掘出业财融合最大的价值。
企业经营是个系统工程,涉及各方面,例如业务:市场、供应链、运营、工程等,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从管理架构方面来讲涉及各部门和人员。企业经营所能掌握的资源是有限的,各部门匹配的资源也是有限的,而且存在竞争关系。各部门如果只注重本部门利益,势必造成公司整体资源的浪费。协同发展和资源配置要从公司战略规范层面给出指导和目标,通过企业全面预算做好资源匹配。从公司日常管理,要求企业业务、财务融合发展,并借助信息化的手段达到无缝对接。因此,业财融合度越高,越能促进企业协同发展,提升企业资源配置能力。
业财融合贯彻企业经营整个过程,要求各业务要紧密配合,无缝对接。要做好对接,不仅各业务流程清晰,而且各业务对接也要顺畅,工作效率要得到提升,杜绝“官僚主义”或“大企业病”。要做好这些工作,就要求公司的业务流程和审批流程要清晰,特别涉及业务衔接部分,这也是业财融合非常重要的内容。业务流程本身要与业务相互匹配,优化也是无止境的,因此,定期的梳理业务流程和审批流程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完善的业务流程将企业各项工作可视化、可操作性,各审批节点审核有助于对业务的经营风险的识别和防控,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每个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是不同的:创业期、成长期、成熟期、稳定期,因此面临的风险也是不同的,要求企业具备识别风险的能力,并找出风险防控的措施。
业财融合不仅要求业务的经营要清晰,其结果更要如实的反映到财务数据上,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企业经营分析会,结合企业全面预算的执行情况,分析出企业业务经营的短板和问题,特别是企业经营损益情况。企业经营成本是多少,对比同期或同行,企业本身经营对比状况如何?是否达到盈亏平衡点,企业营收、变动成本、固定成本是高还是低?企业期间费用是否合理,投融资规模及利息支出等是否满足企业发展?分析并解决问题,能够持续降低企业成本,增加企业盈利,逐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目前企业管理分工大部分仍然采用传统的分工模式,各部门按职能或产业链分工,其目标和重点工作必然不同,势必造成各管理部门以自己的业务为中心进行发展,加上企业资源的有限性,部门管理以满足自己为优先,然而这种思想意识的结果对业财融合工作没有主动意识,或主动意识不强,或主动意识处于被动局面。组织或人员没有主动意识,其解决问题的动力不足,方法不多,效果自然也不会很好。
企业管理工作既讲分工,也讲融合;往往工作中各组织更注重分工,毕竟目标的牵引和考核的重点不同;对于融合很多企业把他视同辅助或协助的工作内容,对于融合的工作的全面性和深度考虑不够,融合工作不够细化,因此,对于管理也缺少方法和有效解决问题的手段。业财融合要求将业务分工和融合提供的新的认识高度,讲分工,也注重融合;分工的事项各组织一直以来都十分重视,现在将融合的工作提上同等重要的位置。将融合工作细化,从业务战略的制定、全面预算管理、资金管理、财务核算与分析、审计监察、信息化建设等不同方面细化工作内容,有针对性地制定解决措施,并不断的实践。
信息化系统是实现业财融合的主要手段,目前市场上流行的各种专业管理信息软件也很多,企业也都非常重视系统建设,但目前各种信息系统还是以专业化为主,能真正解决业财融合的系统少,信息化手段不足。目前很多跨区域的企业都在实施财务共享中心的建设,确保不同区域组织财务的规范和统一,提高了效率、降低了管理成本,有利于推动业财融合的发展;但也有一定弊端,使财务人员脱离业务的风险。业财融合发展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是业务或财务的专家,也要对信息化系统熟练掌握,这种人才也是比较稀缺的。
企业之间、企业的部门之间,其职能定位是不同的,所要达到的目标也不同;发展以目标为牵引,各种资源匹配也有侧重之分,结果导向注定了考核标准和结果不同。对于各组织、部门的考核体系,各企业基本都是成熟的,但对于跨组织的考核,特别业财融合的专项考核体系是不完善的,缺少细化考核标准和措施,也需要逐步积累经验。
增强组织和个人的业财融合的主动意识,需要从工作机制上给予保证,明确责权利范围,并配套考核政策,从之前的“无关紧要”,变成“非常重要”,从之前的“漠不关心”变成“被动接受”,再到“自主推动”。另外,要让组织和个人分享到进步的成果,奖励先进,鞭策落后,通过多项的配套政策提高工作积极性。在组织推动过程中,管理团队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管理团队是企业的领头羊,不仅具有决策权,其示范性也是非常强的;因此要求管理团队从管理意识、政策制定、措施落实、结果检查、考核管理等各方面,把业财融合的点和面有意识的连接起来,形成相互的支撑。另外,在跨部门沟通、合作过程中,管理团队有责任做好部门之间的衔接,提升部门配合度,相互扶持,共同进步。
1.企业发展战略的融合
企业发展战略一般会制定三至五年发展目标,包括业务发展目标、实施措施和步骤、财务指标等。企业战略是业财融合的典型代表,也是企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在企业发展战略制定过程中,细化业财融合管理。通过市场的详细调研和总结,确定业务发展目标,实施的措施和步骤;业务目标的落实最终体现在财务数据上,因此财务目标与业务目标连成一体,密不可分;通过财务的方法和分析,提出改进业务目标的建议,最终确定企业发展目标和纲领,体现业财高度融合与统一。
2.预算管理融合
预算管理是企业发展战略近期目标的体现,包括年度业务发展目标、财务数据对比增长目标;年度预算分解为月度、季度预算小目标,在预算执行过程中需要不断地总结,一是实施措施和步骤是否实施到位;二是财务数据是不是达到发展目标;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找出业务发展的优势和短板,提出改进措施。预算的执行实质上是业务和财务相互融合和支撑,以螺旋的方式向目标迈进。
3.资金管理融合
财务只有资金管理的职能,资金的支出主要是业务的发生所引起的;各业务部门围绕发展目标匹配资源,制定出资金收支计划,合理的资金安排能够有效地满足业务发展需求。资金管理要防范业务风险,核实业务的真实性,审核业务流程是否合理;资金管控是否收支两条线,是否专款专用等。当资金量不能满足业务发展需求,需要各种筹资方式进行资金补充,例如银行贷款、融资租赁、股权融资等,企业要找到适合自己的融资方式。
4.财务核算与分析的融合
财务核算和分析要真实的反馈业务数据,这是业财融合的基础,即真实性。因此,财务核算要采用多种手段和方法,借用信息化工具,一是与业务发生要同步,即及时性;二是手段和方法要有效,即科学性。财务分析要有深度,从财务数据变化的表象,能够推导出业务发展变化的实质,才能对症下药,治病救人。
5.与审计监察的融合
无论是内审和外审,虽然侧重点不同,但都能够从更高的角度审视业务和财务的发展,也能促进业财融合的发展。
内审一般是企业内部管理需求,特别上市公司要求,需要有内部控制管理措施。内审的定位是根据企业自身和监管需求确定的,上市公司基本都建立了自己的审计监察体系。从管理角度,内部审计监察范围包括业务、财务、信息化、举报、舆情等,能从第三方角度对业财融合的工作给予反馈问题、指导和评价,从而提升业财融合管理水平。
外审主要是借助外部第三方对企业进行咨询服务,范围涵盖财务审计、税务审计、管理咨询等,同内审对比来看,外审主要针对专项课题,更注重其专业性,适合对一些复杂的、难度大的事项给予服务,其管理建议具有较大的指导意义,也包括业财融合的工作。
6.与企业标准化进行融合
随着企业快速发展,跨区域、行业等企业越来越多,规模也越来越大,管理难度也随之提高,因此标准化管理是企业有效管理的手段之一。由于业财融合贯穿企业管理全过程,从业务端开始,即市场、研发、供应链、制造、质量、服务等环节将制度、流程、作业过程等标准化,有利于推动财务管理的标准化。财务标准化,即财务核算、管理、分析、预算、融资、税筹等的标准化,有利于数据的精准,问题的分析,解决方案的优化。财务、业务标准化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以螺旋上升的方式共同提高。目前部分较大的企业都开始建设财务共享中心,也是业财融合标准化的一个标志。
1.业财融合信息化系统的持续建设
信息化系统是管理的主要工具,也是业财融合管理的载体,因此加强信息化的建设对业财融合是多么的重要。信息化系统建设不仅要适合企业管理需求,更要体现其科学性和先进性;因此,上信息化系统不能生搬硬套,要符合企业业财管理需求,并能够优化业务发展流程,简化管理过程,体现系统的科学性;任何信息系统的建设最好能持续升级,以适应管理的多样化和市场多变化。信息化建设的实施除了考虑成本因素外,要充分考虑实施的难度,不仅要符合业务发展和规范需求,也要符合财务核算和管理需求,毕竟数据都会体现在各类财务报表上。
2.专业性、复合型的人才培养
业财融合管理不仅需要专业性的人才,更需要复合型人才。目前在业务、财务、信息化方面有不少专业性人才,但既懂业务、财务的人少,再懂信息化系统的人才更少,凤毛麟角,人才奇缺,通过轮岗学习、培养、选拔等手段来实现。首先,无论从企业管理人才培养角度,还是国家教育体系建设角度来讲,复合型人才培养也是一个重要的工作,需要企业和国家都能够建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机制和体系,才能不断地向企业、国家输送高端人才。其次,完善人才选拔机制,打破僵化的用人思维,贯彻“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的思想,不拘一格选拔优秀人才,特别是掌握业财融合管理的复合型人才。第三,专门成立BU(Business Unit)财务,是业财融合的专业衔接口,既向业务部门汇报工作,也向财务部门汇报工作,彻底打破工作界限。
1.建立业财融合管理工作目标
企业管理有总体目标,总体目标包含着各组织的诸多小目标,虽然总目标与各组织小目标不存在矛盾,但各组织之间的衔接管理一般比较弱,是突破的重点。因此,对业财融合管理要提出总体工作目标,在企业各组织中要制定具体的管理目标,单独清晰列示。从预算角度来讲,为了实现目标,必须要匹配对应的资源,为业财融合管理提供保障。这种匹配的资源包括不限于:组织、人员、流程、经费预算等。
2.完善业财融合考核体系
业财融合管理作为专项目标进行管理,也匹配了资源,给予了预算经费,因此需要对业财融合专项目标管理进行专项的考核措施。专项目标分解成各组织、人员的小目标,要制定工作内容,明确实施措施和实现步骤。对于专项组织、人员要明确其责权利范围,并细化考核措施相匹配。通过月度、季度和年度的考核评价,实现与目标达成形成互动,共同推进业财融合管理目标的实现。
企业管理是通过业务流程、审批流程为支撑来实现的,因此有目的通过流程再造串联业财融合管理,将是非常有效的手段。对市场、采购、运营、生产、服务、财务等各审批流程进行有针对性的业财融合梳理,是否符合业财融合的原则,是否体现业财融合的审批节点,把不符合业财融合的流程进行修改,实际执行中不断进行修正和固化,把业财融合的管理思想以流程为载体,顺理成章的融入日常管理中。流程再造是以符合公司发展为最高原则,通过实践结果进行检验,不断修订再造,助力企业各项管理目标的实现。
在新形势下,业财融合管理发展必须打破原有管理和考核模式,敢于突破和创新。从企业战略规划制定开始,就要融入业财融合管理理念和规划目标,树立业财融合管理的高度和格局,占领制高点。从年度预算管理角度,既要承接业财融合管理总目标,更要细化年度可实现的量化目标。将业财融合管理贯穿企业管理全过程,让企业各组织都积极地参与进来,借助信息化系统,提升业财融合管理水平,通过流程再造夯实业财融合的实现途径,并把复合型人才作为培养目标,为业财融合管理提供持续动力源泉。总之,新形势下,提升业财融合管理水平是大势所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