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诗的创新 叙事的扩容
——评多体组诗《百年颂歌》

2022-11-14 08:48罗积勇
心潮诗词评论 2022年8期
关键词:组歌

罗积勇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罗辉同志的倡议、推动和参与下,湖北省荆门聂绀弩诗词研究基金会和湖北省中华诗词学会联合党支部动员、组织了一批精于传统诗词曲创作的专家,系统学习党史,潜心打磨作品,出版了《百年颂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以下简称《百年颂歌》)一书,向党的百年诞辰献上了一份厚礼。《百年颂歌》仿散曲的套曲形式,但组成它的不仅有散曲,而且有近体诗和词。它依次分为《序歌》《组歌一·开天辟地》《组歌二·改天换地》《组歌三·翻天覆地》《组歌四·经天纬地》和《跋歌》,整个组诗气势恢宏,生动概括了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程,堪称史诗,又不同于传统的史诗;主打叙事,但又不只是叙事,而是叙中带议,叙中带思,叙中带情。笔者对照党史反复诵读,颇有所得,颇有所悟,颇有所总结。笔者感觉这套多体组诗实际上有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序歌》和《跋歌》,第二层次是中间的四个篇章。下面也分两个层次进行赏析。

第一层次的《序歌》共四首《百字令》词,每首词对应于一个历史时期。

(一)《序歌》一

1.“举起来,金色镰锤发力”是倒装句用法,强调了“举旗”对中国革命的重大意义。每每在至暗时刻,历朝历代也有农民揭竿而起,但他们均受到时代的局限,没有正确的理论指导,所以,不论起义是成功还是失败,最好的结果都只能是改朝换代,走不出历史循环的怪圈。然而,在中国近代,俄国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古老的神州赤县,开天辟地地成立了“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建立在工农联盟基础上的红色政党”——中国共产党,从此中国革命走上了崭新的道路。下文“灯明黑夜”一语,形象地点明了中国共产党和毛主席对中国革命的指导作用。“如果没有毛主席,中国革命还要在黑暗中摸索很长时间”,邓小平同志这个表述是很准确的。

2.“唤起农奴戟”化用毛泽东诗句“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非常贴切。

3.该词写作中十分注意增强形象性,除了用“南湖船”“宝塔山”“黄河激流”“中流砥柱”等传统意象外,还创新性地使用了一些其他意象、形象。如“会宁遵义,古城云霁日出”,“云霁日出”,象征中国革命的成功重获希望。关于解放战争,词作以三大战役作代表,而后缀之以“惊破蒋家魂魄”;而对于渡江战役和解放海南岛,则以“扫穴雷霆疾”来形容其摧枯拉朽、不可阻挡的气势。在写法上有详有略,有虚有实。

更为重要的一个形象(意象)是“开天辟地”,不但呈现了中国革命时期的大气魄,而且用“天”“地”两个字,规定了后面三个时期如何展开。

更为奇妙的是,全词中这些形象性表达最后一个字都是入声字,看似巧合,而实际上是作者经过了艰苦炼字,最后以平易近人的面貌出现在读者的面前。这就叫作“看似平常却艰辛”。

4.该词的结尾以“千秋华表”作为历史的见证者,谓其“最知霄壤今昔”,即最能见证中国历史上的这一不同以往的真正为广大劳苦大众打天下的壮举。这样就完美地做到了首尾照应。

(二)《序歌》二

主要表现这一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上下一心,凭借“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情壮志,在抗美援朝、国防建设、外交事务等方面所取得的伟大成就。

1.作者在创作中努力展现形象性,如在“改天换地,站起来”后,复缀以“挺拔神州腰直”一语,当年人们那种自豪自信的样貌便历历在目。“红旗渠里,挥汗流澄碧”,这是拓荒者、建设者的形象。“两弹一星宣誓了,潜艇深蓝呼吸”,这更是移情于导弹和潜艇,让它们来表现站直了腰板的中国人。

2.这首词的上阕用五句表现抗美援朝战争,凸显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敌、保家卫国的精气神,最后一句“惊涛犹在,舰船台海游弋”,说明了弘扬抗美援朝精神的现实意义。

3.这首《百字令》中神奇地使用了“四四五”句群,常先用一个对偶句铺叙,而后缀以五言单句收束。如“剑指王牌,线争三八,浴血歼顽敌”,又如“大庆兴油,大桥开道,解放牌鸣笛”。

(三)《序歌》三

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吸取了此前时期的经验教训,通过打破教条、解放思想和改革开放等重大举措,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释放了中国人民通过自己的努力追求美好生活的巨大活力,使得我国的经济得以恢复,得以发展,得以壮大,同时在政治方面、外交方面也取得长足进步,所谓“翻天覆地”,是指这些成就给世人留下的深刻印象而言。

1.“翻天覆地,富起来、解惑南风快疾”三句,概括这一时代的特征,非常形象,也非常准确。“解惑南风快疾”指解放思想和坚持将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由此带给人们的豁然开朗和幡然醒悟。“南风”,既指暖风,又双关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

2.“巨手开门朝气爽”形容改革开放,暗用辛弃疾《沁园春·灵山斋庵赋时筑偃湖未成》词“争先见面重重,看爽气朝来三数峰”;“华夏智商云集”则形容改革开放初期的大好局面。众所周知,改革开放的核心要义是机会均等,公平竞争,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重要标志是恢复高考、联产承包、引进外资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此词以“华夏智商云集”涵盖之,表现之。下文“小岗村中”三句复以典型事例印证之。

3.“曾梦赶美超英,奋蹄征旅,竞把银牌摘”三句联系前一时期中国人民的“赶美超英”梦想,说明这一梦想只有通过改革开放才能真正得以实现。

我们说《百年颂歌》是叙事诗,不仅指它各部分叙述各个时期之事,而且指它通叙整个百年奋斗史,因此,表现各个历史阶段的联系是必不可少的。《序歌》四首词基本做到了这一点,它们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比如“超英”和“赶美”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在1958 年前后提出来的口号,当时主要指向钢铁的指标。但是,仅就钢产量而言,在改革开放初期才实现,如果考虑品种和质量,时间应还要后延一些。总之,这一目标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才实现的。而经济上全面的赶美超英,理论上和事实上都只能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才能实现。

4.“港澳回归凭‘两制’,历数五洋潮汐。卅载宏图,一圈神采,‘三步’争登陟”,这一段连用数量词,充分展现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和深远影响。在这一连串数量词中,“三步(走)”这个发展战略是党的十三大提出来的,这一提法影响至今。

(四)《序歌》四

这一序歌用“经天纬地”来概括这一时期,突出了这一时期的正本清源、设规定矩、强国追梦的特色。

1.这首《百字令》的上下阕历数了这十年来开始办的和办成的重大事情,比如反贪肃腐,初心教育,脱贫攻坚,民生社保,庚子抗疫等等。

2.为了适应《百字令》的格律和押入声韵的要求,作者对这一时期的重大政治事件和政策决议的语言表达作了一些变换。如将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表达为“放眼环球寒与暑,犹自共同休戚”;将社会保障的成就表达为“益寿延年凭社保,喜报椿龄八十”。虽然有些变换,但仍不失准确,有时甚至更加形象,如将脱贫攻坚胜利收官表达为“告别贫壤穷乡,青山绿水,美景长迎客”,不仅显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个两山理论所起的重大作用,而且用“青山绿水,美景长迎客”表现了农民朋友内心的欢欣。

3.这首词的写作十分注意利用专有名词本身的形象性,如“嫦娥奔月,蛟龙潜海,双百年光熠”。

(五)《跋歌》

前述四首《百字令》是对每个历史时期的概括,而《跋歌》是对中国共产党的整个百年史的概括。《跋歌》中主要有罗辉、王祺扬合写的一首七言排律,但内容却很丰富、厚重。

1.对第一阶段,特地点明了“五四惊雷入壮怀”,强调了五四运动对中国革命史和中共建党史的重要影响。

2.第三联出句中的“宣言”指《共产党宣言》,陈望道首次将其全译后,中国知识分子才有机会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共产主义学说,中共建党的思想基础才更加明确和牢固。

3.第五联“锤摧乱世三山倒,镰断穷根百卉栽”,非常精彩,不仅对偶工整,读来铿锵有力,掷地有声,而且,它形象地表明了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这个目标就是推到三座大山,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让每一个中国人都过上由温饱到富裕的好日子。

4.第六联“禹甸新空洒甘露,巨轮正道领宏才”同样精彩,通过“新空”和“正道”这两个词组,充分显示了道路自信。出句中特别提到“宏才”,点明了各个历史时期,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共产党特别重视人才,吸引人才,并且让人才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领域充分发挥作用。“正道引宏才”,宏才襄正道,惟其如此,中国的道路才会越走越宽。

第二个层次是中间的四个组歌。

组歌一展开1921—1949 年期间的党史。这一篇章的写作,有两个突出的特色。

第一,用典而不使人觉。如【端正好】曲“铁肩道义担千古,《新青年》妙笔文章著”,暗用了李大钊的一副对联:“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李大钊这副对联是改明代杨继盛联中一字而成。

第二,善于利用散曲可加衬字的这一创作自由,准确地书写重大历史事件。这一技巧在后面的三个篇章中也得到了充分的运用。

组歌二展开1949—1978 年期间的党史。这一篇章的写作,有三个特色。

第一,内容特别充实,重点写抗美援朝战争和四个“五年计划”。在四个“五年计划”中,又详细描写了“三五”“四五”期间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第二、第三特点与上一篇章相同。用典而不使人觉,如《潇湘夜雨·鸭绿江边》“三年鏖战急,英雄辈出,战地花香”,其最后一句源自毛泽东《采桑子·重阳》词“战地黄花分外香”。

组歌三展开1978—2012 年期间的党史。这一篇章的写作,有两个突出的特色。

第一,作品尽力表现这35 年时间里发生的巨大变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跟过去的告别,正式宣示了一个全新的和高光的历史时刻的到来。在这个新时代,全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了经济建设,“拼经济重心转移,展宏图众志投鞭”。社会层面有“全民经商”的趋势,而制度层面也面临了要不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问题,党的十四大给出了肯定的答复,故专门以一曲【得胜令】来表现。社会活力被激发,商品经济一浪高过一浪,快速的发展带来的不仅仅是供需如何协调的问题,而且还有“效率”与“公平”的平衡问题,党的十五大开始正视这个问题。作者以长调《念奴娇》词来表现其丰硕成果,除了重点突出“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进入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这一大事之外,还不忘提一下“公平效率,九州澎湃春水”。由此看来,作者还是深谙叙事之道的,古今优秀叙事诗都是在矛盾、冲突中展开故事情节的。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中,宗旨目标是一贯的和明确的,但在实现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的伟大目标中,要克服各种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纠正做法上的一些“过犹不及”,应当说,这一过程本身就曲折、动人,叙事之诗因而大有出彩之机会。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执政为民”的理念,作者在【满庭芳】曲中特别强调了这一点:“‘两个务必’高山景仰,‘四点希望’牢记心房。执政民为上,风清气爽,奋力竞图强。”党的十六大后面对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胡锦涛同志提出“科学发展观”,这个思想在党的十七大上得到进一步确认。科学发展观的落实给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新的气象:“科学发展观引领新航,遍地风和畅。气正云祥,天高日月朗。”

第二,这个篇章的词和曲中,都大量、集中地使用含数字的政治术语,非常精准地为当时的重大历史事件做记录,同时也能勾起读者的回忆、怀念之情趣。

该部分除作为开场白的一首七律外,其余都是散曲,分为党的十八大以来和党的十九大以来两个部分。每部分都由若干首散曲组成,形似散套,且跟散套一样,都是一韵到底,但作者并没有机械地采用古已有之的套曲组合样式,而是根据需要自由选择合适的曲牌加以组合。不难看出,作者对散曲样式既有继承,又有创新。

党的十八大以来部分的散曲都押江阳韵。这部分所歌颂的大事比较多,有略有详,不乏精彩之处。如对社保成就,使用【风入松】这个篇幅较短的曲牌来写,但充分运用了新旧对比、今昔对比手法,给人印象深刻,而其中“城乡并轨人一样,观铁树绽放芬芳”两句写出了乡亲们的心声。在不少地区,城里人、农村人所享受的社保待遇都是一样的,农民朋友们长期以来的梦想变成了现实。对这一时期所取得的科技成就和生态文明建设成就,进行了详细描写,各自都用了两首散曲。“曾经是基陂欸斯(GPS),而今有太极阴阳”,这是写北斗导航系统建成开通,透露出十分自豪的心情。而历数科技成就时,说:“墨子‘传言’,嫦娥剪影,天眼观光,有超算数据奔忙。”非常巧妙地运用了双关和拟人的修辞手法。

写生态文明建设成就的第一首【尧民歌】曲,其开头“天人同护月千江,生态文明济世方”,气势不凡,高屋建瓴。中国哲学崇尚天人合一、月映千江,如果听任雾霾漫天、千江流污,损害的不仅仅是我们的生存、发展空间,而且也会使我们的子孙后代无法安身立命,无法理解唐诗宋词中的美好意境。所以第二首【尧民歌】曲热情讴歌长江大保护,动情写道:“吃祖宗饭不堪重负话长江,筑子孙路喜沐高风舜衣裳。”

党的十九大以来,进一步加强了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打虎拍蝇,风清气正,各行各业捷报频传,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果显著,脱贫攻坚战圆满收官,中国空间站建设突飞猛进,等等。精准扶贫、美丽乡村建设是作者重点描写的对象:“八年来精准扶贫。攻坚战改变中国,普天下大地回春。”笔者觉得其中“改变中国”一语说得很贴切。只有当全国广大农民彻底摆脱了“绝对贫困”,党的“以人民为中心”初衷和改革成果全民共享的理想,才能得到全面体现,同时,通过消费拉动经济才能有持久的推动力。在党的十九大以来这一部分中,作者重点歌颂的还有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伟大胜利,曲中说“天行健命运与共举国同心”,“筑方舱管社区,保卫战阻击战,传捷报拱星辰”。这些描写将我们拉回到那个难以忘怀的时刻,正是因为加强了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基层社区党组织有活力,所以,才会有那么强大的动员和组织能力,为战胜来势汹汹的疫情提供了重要保障。

这一部分最后一首曲子是【折桂令】,关键句是“‘十三五’圆满收官,‘十四五’再造乾坤”。曲中作者连用了“新时代”“新高度”“新 思 想”“新 征 程”“新 节 点”“新 愿 景”六个“新”,充分显示了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满满信心。

多体组诗《百年颂歌》是史诗,并且是创新性的史诗,它用两个层次的诗词曲作品,使叙事实现了扩容增效。当然,这套组诗并非“尽善尽美”,所以,请允许我提一个不成熟的建议,权作余论。

组诗《百年颂歌》第一、第二层次基本上是采用史诗的叙事,属于宏大叙事。建议再增加一个第三层次,在这个层次,可采用诗史式的叙事。比如“经天纬地”这一时期是我们亲历的,可以直接用诗词曲歌记录具体的人物事件,比如庚子抗疫的动人事迹。“翻天覆地”部分也可采用这一办法。至于“改天换地”和“开天辟地”,我们感受不深或没有亲历,怎么办呢?建议选择一些记录得比较准确的文艺作品或历史影片,采用隐括诗、隐括词、隐括曲的办法进行创作。

第一、第二层次作品在展示时已采用了朗诵和间以红色歌曲合唱的办法,而第三层次作品表现具体时间和具体故事,有更明显的情节冲突和高潮,可采用戏曲表演形式展示。

猜你喜欢
组歌
新时代版《长征组歌》师生同台演绎
纪伯伦散文诗中自然意象意蕴探究
王勇《长征组歌》行书
我们唱响了《长征组歌》
将好故事唱出来
周恩来临终前听的最后一首乐曲
气势恢宏的《长征组歌》诞生始末(连载)
《长征组歌》背后的故事
纪念抗战胜利唱响《铁军组歌》
马子跃:永远的《长征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