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视角下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2022-11-14 03:02刘金杰
对外经贸 2022年9期
关键词:审计工作责任经济

刘金杰

(滨州学院,山东 滨州 256600)

2019 年新版《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事业单位主要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对高校内管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提出了明确要求,以经济责任审计为纽带,促进高校完善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对全面深化学校综合改革、防范经济运行风险、推进高校党风廉政建设、形成规范权力运行秩序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一、经济责任审计与高校内部治理之间的辩证关系

(一)经济责任审计是高校内涵式发展的重要保障

高校经济责任审计作为最具综合性的审计业务类型,经济责任审计对预算执行实行全过程、全方位控制和管理,确保学校经济活动的合法性、真实性和效益性,在加强干部监督管理、规范学校财经秩序、促进党风廉政建设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高等学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教学设施日益增多,科研项目和经费逐年增长,资金运用的自主化和多元化,使得高校经济充满活力,经济责任审计对高校经济发展的作用变得日益明显和重要。高校内审部门通过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客观评价被审计校内中层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健全性、有效性,资金使用的真实性、合规性和效益性,促进被审计的中层单位负责人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依法依规履职,为高校内涵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二)高校治理能力提升需要经济责任审计为保障

内部审计是高校监督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经济责任审计为纽带,分析高校经济治理现状和目标经济责任,以权力运行与责任履行情况为高校经济责任审计重点,规范经济权力运行,完善治理体系,督促经济责任落实,进而通过审计发现问题的有效整改来扩大审计结果运用广度,促进高校健全和完善内部治理机制,不断提升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推动高校经济权力运行体制机制逐步完善,保证高校健康和高质量发展。同时,强化党对审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锚定审计监督的政治属性,充分发挥高校纪检监察和组织部门的作用,充分形成合力,对于强化党风廉政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二、治理视角下高校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审计工作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审计委员会,内审部门是学校党委之间的沟通桥梁。当前我国部分高校党委已经成立审计委员会,但审计委员会运行方式、人员设置、议事程序等不尽相同,实务中法规规定高校可以建立党委领导下的审计委员会,如果审计委员会组建、运行等要素的操作指引,不够将导致部分高校审计委员会运行机制不顺畅、人员配置结构不合理的情况,进而会影响高校法人治理效能作用的发挥。

(二)审计专业胜任能力与经济责任审计的要求存在差距

高校内部审计力量不足,专业胜任能力不足,缺乏复合型人才。一是审计人员数量不足,审计机构独立性弱。目前,大多数高校单独设置了内部审计机构,审计机构作为其内部设置的一个职能部门,在业务执行和权限职能上的独立性还相对薄弱。二是审计人员缺乏掌握多领域知识技能的复合型人才。部分高校审计人员大多还是以财会人员为主,审计知识的专业性和全面性有待提高,共享服务模式下的大数据审计应进一步充分利用,以满足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需要。三是审计信息化建设滞后,高校内部与审计工作相关的财务、科研、国有资产等部门的业务系统之间尚未实现对接关联和信息共享,有的虽有关联,但密切程度和共享程度不够,存在信息孤岛。四是受制于专业胜任能力不足,高校开展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未能有效开展绩效审计、政策跟踪审计等增值性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广度和深度有待于进一步拓展。

(三)传统离任审计模式滞后,尚未实现“关口前移”

目前,高校经济责任审计还停留在以一个部门的经济活动作为审计对象,通过查阅账簿、翻阅凭证等手段,对被审计对象工作期间会计年度所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审查,侧重于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收支和预算执行的合法性、真实性和规范性。尚未关口前移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审计关口前移即需要审计从事中、事后介入,变为全过程跟踪和覆盖,导致审计周期延长、内容增多、任务加重以及审计人员力量不足等问题出现。二是审计方法和技术是影响审计关口前移的重要因素。传统审计囿于审计人员技能、对项目可行性分析、对政策法规适用性能力等相对偏弱也制约了审计关口的前移。

(四)经济责任审计的广度和深度有待进一步提升

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实务中更过地关注被审计校内二级单位财务收支合规性以及分配资金的预算执行率指标,对于二级单位经费支出、政府采购、合同审签等事项内部控制制度设计是否合理、执行是否有效以及资金使用绩效缺乏有效关注;新政府会计制度实施后,高校经费支出细化明细分类科目,区分基本支出、项目支出,财政性资金、非财政性资金等,为被审计二级单位之间横向比较支出结构,年度年纵向分析支出规模提供了丰富的财务分析指标,从而为构建高校经济责任审计指标体系提供了基础财务指标,经济责任审计实务中利用相关财务指标评价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广度和深度需要进一步提升。

三、治理视角下高校经济责任审计质量提升的对策

(一)完善高校治理结构,强化党委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领导

高等学校应当积极组建党委领导下的审计委员会,促进完善治理结构的形成,审计委员会应当明确议事规则、人员构成、重大问题处理流程等规范,重点审核年度任中、离任经济责任计划、方案,审核中层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报告,代表学校党委检查内部审计在学校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建设中的有效性,强化对执行政府会计准则制度的监督检查;此外,高校党委审计委员会应当核查学校年度预算和决算情况等报表并对高校财务报表编制过程中重大、重要事项的判断进行复核,重要事项说明必须经过审计委员会批准,确保对外披露的财务信息已经按照公认会计准则进行了反映,通过确保财务运行透明化,确保高校财务报告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真实、可靠、全面的会计信息,高校党委审计委员会应当在学校党委和内审部门之间充分发挥沟通协调作用,确保内审部门经济责任审计中的合理建议能够得到有效执行。

(二)内审人员要注重提升业务素质和专业胜任能力

内审人员要强化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学习,准确把握权责发生制政府财务报告核算理念,提升专业胜任能力,为做好经济责任审计打下坚实基础;其次,要整合高校内部教学、科研相关专业人力资源,将其作为兼职审计专家纳入审计队伍,为审计项目开展提供支持,形成以审计人员为主、兼职审计专家为辅的高素质专业化协同审计团队;第三,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和手段,将与审计相关的财务、科研、国有资产等数据和信息整合嵌入审计信息系统平台中,实现高校与上级主管部门之间的信息深度融合,为经济责任审计提供大数据支持。第四,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强化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关注,结合学校分配资金使用效益情况,全面评价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实现经济责任审计由合规型向增值型转变。第五,高校经济责任审计中要注重吸收会计师事务所、造价师事务所参与,事务所经常参与企业财务报表审计,对权责发生制财务报表审计更加具备专长,充分吸收社会审计力量参与高校财报审计。与此同时,经济责任审计中要注重审计质量管控,对审计过程中知悉的商业、知识产权秘密等签订保密协议,充分形成合力,提升审计效能,防范审计风险。

(三)构建经济责任审计质量控制体系,提升经济责任审计质量

经济责任审计质量提升需要完备的审计质量控制体系。首先,建立和完善审计质量控制制度体系,实行审计质量分级负责制,把质量管理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位;其次,创新审计方式方法,严格遵守审计程序,加强审计项目质量管控,不断拓宽审计视野,有效拓展审计内容,着力提高经济责任审计效率、效果和质量。第三,合理安排审计计划,坚持离任与任中审计相结合,明确审计重点和目的,强化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的共同参与,在审计准备、审计实施和审计报告等阶段采取质量保证措施。第四,建立经济责任审计报告质量复核体系,充分分析被审计对象针对审计发现问题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结合问题产生的现实背景因素准确进行定性,确保审计质量。

(四)积极扩展经济责任审计的广度和深度,做好审计工作的后半篇文章

扩展积极责任审计的广度和深度,经济责任审计首先要评价被审计对象所在单位内部控制健全性、有效性,积极探索开展绩效审计,实务中高校可以充分依据经费支出结构形成的财务指标,充分结合校内二级单位制定的预算绩效管理目标来评价被审计对象所在单位支出绩效情况,做到花钱必问效,无效必追责;此外,要充分利用审计作业系统来辅助经济责任审计,审计作业系统提供了多维分析财务指标的功能,可以快速实现从相关会计报表到记账凭证的切换,为快速、及时锁定并发现审计疑点、提升审计效率提供拱了强大的支撑和保证。加强经济责任审计发现问题的监督检查,依据审计方案,形成经济责任审计报告只完成了经济责任审计的前半篇文章,做好经济责任审计发现问题整改工作将关系着审计成果是否能够发挥最大效能,对被审计中层单位完善内部控制、防范经济风险、提升财政资金的使用绩效具有重要作用。第一,对未整改问题,形成审计工作底稿,同时,为有效规避审计风险,要真实、完整、严格地编制审计日记。第二,对于已整改问题,要存有复印件和记录等调查取证资料,作为后续审计资料归档保存。同时,不断加强后续审计,强化后续回访、跟踪和检查,完善审计反馈机制,维护审计的权威性、严肃性和威慑性效应。通过“前移审计关口、把好审计事前关”的做法,完善审计方式,践行审计“免疫系统”理念,推动审计工作转型,化被动为主动,提高审计质量。

(五)加强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公开力度,提高审计结果利用效能

审计成果运用是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重要内容。教育部在2015-2017 年连续三年发文规范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要求审计结果公开,逐年强化审计结果运用。通过有效运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为高校考核、任免、奖惩被审计领导干部提供重要依据,同时为完善政策、优化管理、防范风险提供重要决策参考,进而实现“审”和“用”的有效结合。公开审计结果,坚持“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原则,建立健全经济审计情况通报制度、问责机制和成果利用办法。公开的同时要健全责任问责机制,做到有问题必整改、有问题必问责、问责必从严,不断强化审计结果应用,提高审计成果利用率。同时,不断拓展审计结果应用的广度和深度,以审促改,促进被审计单位完善内部控制制度,遵守财经秩序,认真履职尽责,提升资金使用绩效。

猜你喜欢
审计工作责任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使命在心 责任在肩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每个人都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会计集中核算制下的内部审计工作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完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思考
期望嘱托责任
忠诚 责任 关爱 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