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双循环”助推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开放的措施探讨

2022-11-14 01:56涂先青彭佳烯张倩男
时代经贸 2022年7期
关键词:双循环粤港澳大湾

涂先青 彭佳烯 张倩男

(广东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广东广州 510320)

推动更大范围的对外开放

(一)外循环——优化大湾区对外开放布局

对于粤港澳大湾区而言,优化对外开放布局,面向更多国家和地区开放是有效应对新形势下面临的经济风险与挑战的重要途径,是稳定经济外循环的重要抓手。以多元化、全球性开放扩大粤港澳大湾区的优势产能,开拓国际市场份额,有利于实现我国外贸长期健康稳定发展,推动实现更大范围的对外开放。

粤港澳大湾区产业链完善、制造业发达,“港澳广深”等城市的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具有全国乃至全球性影响力,在实现大湾区更大范围对外开放目标进程中将大有可为。促进经济外循环,需发挥好香港和澳门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对外联系窗口的作用,扮演好“超级联系人”的角色。利用其发达的现代服务业,对大湾区开展对外贸易过程中所需的物流、金融等服务提供大力支持。

(二)内循环——带动湾区内城市高水平开放

1.加强产业协作,提高分工效率。从促进经济内循环的角度来看,粤港澳大湾区要想实现自身经济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区域内部高效的产业分工协作机制。要进一步明晰大湾区内部劳动分工体系与产业协作机制,让广州发挥全球商贸中心作用,深圳发挥科技创新中心作用,香港发挥国际金融中心作用,东莞、佛山发挥制造业中心作用,以良好的产业分工体系克服无谓的同质化竞争,充分发挥各自比较优势,提高产业产出效率。

2.壮大外贸主体,提升服务水平。培育和壮大一批对外贸易的龙头企业,建立健全外贸孵化体系,深化“政产学研用”协作,鼓励建设一批集研发、实训、孵化为一体的综合性进出口孵化基地。在税收、贷款、保险等方面辅之以必要的政策兜底,打消企业科学合理“走出去”和大胆创新对外经贸合作模式的后顾之忧,带动更多企业“走出去”的步伐迈得更稳更扎实,不断壮大自身实力。

提高对外投资、贸易合作的服务水平,利用好湾区港口、机场、铁路等交通基础设施的便利条件,发挥好金融服务、法律服务、物流服务等先进现代服务业的优势条件,以良好的“软件”和“硬件”为大湾区的投资与贸易走出去创造更便利条件。

3.推动转型升级,提升产业优势。改造和提升传统外贸企业,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引导东莞、佛山等地的传统制造业企业积极引进国际通用的先进质量标准,提升其纺织、食品、家电、建材等出口产品的质量和档次,向高附加值的高端制造业方向转型。提升珠海、广州、深圳等地的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向上游研发设计、核心器件制造等产业链高端延伸。加强自身特色优势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尤其注重利用好横琴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广州国际生物岛、珠海国际健康港、坪山国家生物产业基地、中山国家健康科技产业基地等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优势和广州、佛山、惠州、澳门等城市在中医药领域的深厚基础,推行中医药产学研用一体化,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事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支持高质量岭南中药品牌走入国际市场,发挥中医药防病治病的独特优势和作用,让中医药发展成果惠及大湾区居民、造福全国人民、服务世界各国人民。

实现更宽领域的对外开放

(一)金融领域

要实现大湾区更宽领域的对外开放,必须顺应时代潮流,敢于在新发展形势下对大湾区金融服务领域大胆改革、大胆创新,推动大湾区资本市场进一步开放,提升投资便利化自由化水平,方能在新时代的大湾区建设中有所作为。

稳步推进大湾区资本市场开放,需着眼于资金的自由流动。可以组织充分的前期调研评估,加快探索港币与人民币、澳门元与人民币联系的汇率制度。允许粤港澳大湾区外资企业在境外发行人民币或外币债券,并能汇回募集资金用于所在地投资经营,使投资更加便利化。可以通过珠三角地区与港澳合作建立合资公司的方式组建金融集团,联合推出创新型金融服务和金融产品;适当降低港澳银行业金融机构进入内地的准入门槛,从而为珠三角地区金融业发展注入更大活力。在进一步打开资本市场的过程中,要建立健全大湾区内部统一的金融市场法律法规体系,组建统一协调的法律监管部门,保证金融监管力度不松懈,确保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在大湾区内自由开展业务,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借助移动互联网操作便捷、使用广泛、跨时空、全天候的优势,开发线上金融业务审批系统,简化审批程序,提升金融服务效率,探索开创出一套适合自身金融服务业发展的制度,推动金融业不断发展,以强大的金融体系支持国际一流大湾区建设。

(二)服务贸易

提升“湾区服务”全球价值链地位,发挥服务贸易稳外贸、外资的作用,需要对内对外双管齐下。对内不断增强CEPA协议内容的针对性,完善粤港澳服务贸易协议,实行更加开放的市场准入政策,扩大内地服务业的开放深度,加快推进广东与港澳在旅游、金融、运输、商业服务、知识产权保护等产业的自由贸易政策,促进湾区服务产业深度合作。对标国际高标准,深化服务贸易领域改革开放,探索建设服务贸易开放园区,孵化一批高水平国际化服务贸易企业。有序推进服务业国际化发展进程,在服务领域的竞争环节,推动取消或放宽服务贸易限制措施,激发市场活力。优化服务业管理体系,适度下放管理审批权限,释放服务贸易发展潜力。

(三)数字经济

数字经济时代,数据已成为与土地、资本、劳动力、技术并列的五大生产要素之一,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日益攀升。十四五规划提出,要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发展,建设湾区大数据中心,打造数字经济新引擎,是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城市群的重要路径之一,将为大湾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强大支撑。

粤港澳大湾区拥有十分丰富的数据资源,具备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的坚实基础。伴随着社会与经济的运行,医疗、教育、金融、通信、商贸、物流等领域产生的海量数据信息为大湾区的大数据中心建设提供了强劲的数据资源支撑;大湾区拥有华为、比亚迪、TCL等一批电子信息领域的龙头企业,也有华为、大疆、腾讯、中兴等一批国际专利申请数量排名世界前列的高新技术企业,具备以数字经济赋能湾区数字贸易领域高水平开放和湾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丰厚条件。同时,建设数字湾区仍需努力深化对外开放。

探索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

(一)全面深化制度型开放

充分把握粤港澳大湾区“一国两制三关”的体制特点,探索将其转化为制度型开放的独特优势,不断拓宽制度创新路径,巩固和发展更高水平对外开放,丰富“一国两制”的实践内涵。利用广州南沙、深圳前海、珠海横琴等自贸区平台先行先试的功能,发挥高水平开放的制度优势,成熟管控制度创新风险;率先探索尝试对标国际先进标准,衔接国际通行规则的体制机制创新,加快补足在金融和服务贸易等领域的开放短板,合理缩减外资准入的负面清单,扩大在金融监管等领域的开放程度,释放行业活力和提升效率。积极参与完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努力积累、认真总结、加快形成在跨境电商、移动支付等优势领域的成熟方案和先进经验,自信主动引领国际贸易、国际投资新规则或行业新标准的制定与修订,引领制定国际经贸新规则与产业发展新标准。

(二)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不断优化粤港澳大湾区营商环境要求着力打造一个贸易便利、投资便利的宽松制度环境,这对于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要进一步深化大湾区“放管服”改革,推动《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在珠三角九市落地、落细、落实,严格遵循《外商投资法》有关规定,力争完善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推动外资准入前国民待遇,保证外资企业在许可范围内公平参与国内市场竞争。转变政府职能,鼓励符合条件的行业协会或社会组织适当有序地承担行业服务或社会管理职责,发挥其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制定评估商业环境的措施,促进营商环境改革优化。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推动政府招投标向市场化方向改革;合理减少合法营业限制,将市场活力释放出来。

深刻把握国家营商环境评价体系和世界银行发布的全球营商环境指标评价体系对于建设高水平营商环境所提出的要求,立足市场主体需求,针对企业开办、办理施工许可、登记财产、纳税等关键环节指标,推行数字化政务服务,清理与整合原本分散的政务信息,打造“一网通办”的线上便捷服务,实现降成本、提效率、优服务。发挥好香港优良营商环境的示范作用,加强珠三角与香港、澳门三地间司法部门的交流与协作,合力提升市场综合监管效能;推动建立大湾区多元纠纷化解机制,支持粤港澳仲裁及调解机构加强交流,合作建设国际仲裁中心,为粤港澳大湾区经贸活动提供优质的仲裁及调解服务。以公正优质的司法服务、公平高效的制度保障,营造一个集法治化、市场化、国际化于一体的一流营商环境。

(三)强化区域协调联动

从区域发展全局的角度出发,从构建跨境协同发展的政策机制入手,加强经济政策制度协调和产业发展路径协同,打破大湾区内部影响市场效率的制度性壁垒,对域内各类资源进行高效整合和合理配置。以一体化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电信和金融等市场建设,实现交通、物流、通信等的流畅对接,打造便捷高效的生产生活条件。推动要素自由化流动和优化配置,加快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在各个城市之间快速便捷流动和融通,进一步吸引更多优质资源和创新型人才向大湾区集聚,以高水平的区域联动机制提高区域发展水平,推动实现粤港澳大湾区更高水平对外开放。

在产业协同方面,依托广佛、深港、珠澳强强联合的核心引领作用,立足大湾区内重要节点城市的功能互补优势,依靠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海洋经济“四轮驱动”,继续做强港澳发达的服务业,培育和壮大珠三角九市已初步形成的产业结构布局,推进大湾区产业结构一体化建设。

猜你喜欢
双循环粤港澳大湾
中国削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实现“内外双循环”发展新格局
铂玥明珠ONE,缔造大湾区全能宜居主场!
大咖论道:大湾区超级“极点”强势崛起!
亨通集团:畅通“双循环”,引领推动高质量发展
双循环需要怎样的科技创新生态?
大湾区地产新定位
解码粤港澳大湾区
珠江水运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有了“计划表”
大湾区提速
新机遇,新飞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