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准则变更对企业投资效益评价的多维影响

2022-11-14 01:56
时代经贸 2022年7期
关键词:会计准则效益主体

袁 怡

(南昌高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江西南昌 330000)

会计准则变更的基本思路

(一) 基本目标

会计准则作为国家有关部门下发的具有企业行为约束力、经济市场指导力的规范文件,受到参与主体主观意愿、外部经济条件、项目执行路径等多方面的影响,旨在要求财务信息管理人员根据实际情况与主体责任,客观、公正、实时地分析决策实效与经营管理过程,并兼顾三方面的目标导向:其一,效率导向。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为整体框架,会计准则倡导尽量减少信息不对称的情况,防止出现“信息逆向选择”或“道德风险”等负面情况,并通过进行外部的干预措施,来降低财务信息产出、传输、使用过程的成本与波动性。其二,公平导向。因会计准则具有一定的经济后果性,其内容选择与方案制定过程应兼顾主体财富分配、社会资源拓展等要素,为投资者提供公平竞争平台、投资风险管控机制及效益分配模式等,尽可能提升经济各方的投资效率。其三,稳定导向。在新时期经济发展大背景下,公众主体对会计财务信息的需求量呈上升趋势,会计信息的稳定性、实效性与全面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资本市场的运转效率,故新会计准则在信息生成及披露方法层面均应保持其权威性、对称性与交互性,以此来维持社会经济体系运行的良好态势。以企业投资过程为着眼点,新会计准则对企业信息生成与披露过程进行了外部限定,要求财务报告应精准反映企业所掌控的经济资源数量、类别及相关经营项目,参照投资主体与债权主体的利益关系,来辅助定位现有投资者效益、潜在投资者效益及信贷权责关系。

(二)功能属性

经济市场交易过程的正常开展及纠纷问题的合理解决,均与会计准则与管控程序有着直接或间接关系,在现代经济运行体制下,科学理性的会计准则能够有效辅助参与主体定位市场预期、优化投资方案、更新投资理念等,力争在降低经济市场运转风险的基础上,尽可能提升规模经济效益。大体来看,新会计准则的基本功能涵盖两方面:其一,安全功能,新会计准则侧重理清经济交易事项及代理委托关系,对特定经济事项中所涉及到的投资预期、个人权责进行了精准界定,为经济市场中会计信息的流入过程提供了质量标准,在保障市场交易公正关系的同时,降低了会计信息使用过程的道德风险;其二,经济功能,新会计准则对会计信息搜寻过程及交易成本进行了更为严格的界定,通过对经济信息进行真实度检测与价值定位,努力借助信息成本要素来直接调整投资者的投资力度、投资动机及效益可比度,减少利益冲突。

企业投资效益评价机制解读与影响因素

(一)构成要素

企业投资效益评价机制作为一项综合性强的测评系统,在实践指导过程中,应兼顾局部与整体、内部与外部的衔接关系,并统筹考量以下几点基本要素:第一,评价主体。常选取与企业经营过程有直接作用关系的利益相关人,其中,出资人、债权人作为资本引入、资本增值的关注主体,自身的管理效益受到“留剩收益”波动的影响,在本质上承担着一定的收益“留剩风险”。第二,评价目的。投资效益评价目标的制定过程应将企业经营特征、管理优势、效益需求纳入到测评体系中,为企业投资过程提供信息支撑,并努力使评价体系凸显出决策者管理意向与企业发展趋势。第三,评价客体。可选取实体与企业经营者作为评价客体,前者主要涉及到实体重组、扩建、缩减及潜退过程,后者则偏向于经营者的盈利效益、偿债能力、资源竞争能力等。第四,评价标准。外部经济市场的变动对投资效益的稳定性有间接调控作用,现有的评价标准包括年度预算标准、历史水平标准和资本预算标准等多种类型,能够兼顾企业经营过程的波动性、权责性与收益性。第五,评价方法。常选取指数法、指标系数法、预算分析法等评价方法来科学理性分析各类财务投资要素。

(二)价值标准

反观传统意义上的效益评价过程,企业投资效率大多按照最低成本、最大比例市场份额、最小周期来进行衡定,缺乏必要的多元性与可变革性。为减少会计信息对接过程中的偏差性与欠缺性,亟待选取更为优质的财务会计指导方针来减缓企业投资过程中的指标约束或代理冲突,并在更为精准定位的最优投资点的基础上,不断提升投资效益。参照现代化会计准则理念,企业投资效益评价过程应兼顾财务效率与非财务效率,强调从资产投入产出效率、偿债能力、变现能力等维度出发,统筹分析企业投资效率值。与此同时,因投资主体涵盖债权人、公司股东及潜在投资主体,投资效益评价过程需坚持综合经济目标的基本取向,以投资过程给公司带来的整体经济效益为衡定标准,保证效益评价体系同时反映出企业主体的短期投资效益与长期投资效益。

(三)影响因素

企业投资效益评价机制作为由内外部财务因素共同组建的统一体,受到以下几方面的综合影响:其一,企业经营结构,企业本身的财务安排模式、产品融资方案、风险预警模式等均可影响到效益评价的全面性与实效性;其二,外部环境,涵盖当期汇率波动、通货膨胀、国内外税收政策等;其三,管控主体,企业内部投资管理人员的资源辨析能力、员工协调能力与投资效益测评能力均影响到评价过程的整体成效。

新会计准则与企业投资效益评价机制的作用关系

(一)信息要素更精准,降低审评结果偏差风险

传统意义上的受托责任观侧重以取得资产时的成本作为入账价值,并保持账面价值恒定,阻碍了投资主体对运行成本、资产市场及现行政策的精准认知,与此相对应,新会计准则所提出的公允价值观则旨在根据交易双方自主确定价格来进行投资预测,资产、负债及股东权益等方面的波动能够允许参与主体及时获得价值变动信息,以上信息可被进一步上报至企业管理部门,来更为持续有效地推进资本保值过程。在此机制中,公允价值观倡导企业管理者关注资产保值增值效益、短期利润与风险管控机制,统筹考量投资项目的套期保值过程与证券指标的波动情况,精准立足于国际经济环境的整体背景与发展态势,关注期权定价模型、投资利率结构及资本流动对投资效益的综合影响,以此来精准定位企业部门的投资运转效率。此外,根据投融资基本理论,企业投资(MM理论)过程需要寻求最优投资点,尽可能保证总投资额的边际成本与边际收入相持平,但受到经济市场因素波动的影响,当外部资金输出部门与企业内部管控人员所接收的信息不一致时,企业管理者所掌控的投资机会信息与资产要素种类更为丰富,由此所带来的交互双方信息不对称情况会直接或间接导致外部资金输出部门要求资本溢价,面对逐步升高的外部融资成本,部分企业会舍弃一些效益较高的投资项目,这种由信息不对称所引发的融资约束、投资不足或投资过度问题亟待从内外部进行信息调整。以此为着眼点,新会计准则所提出的公允价值观聚焦由信息逆向选择所带来的投融资效益损失,引进了现值、可变现净值等多种计量模式,充分体现了价值波动的实时特征,以净资产变动为参照,选取“资产负债表观”来更为直观地反映企业投资运营模式的价值变动过程,在为相关效益评价主体更为精准地提供投资项目价值真实信息的同时,缩小了资金运转过程同投资预期效益的偏差值,提升了投资效益评价过程的稳定性与可靠性。

(二)增设投资效益认定指标,提升评价结果的可对比性

企业投资效益评价体系的建设需要兼顾经营管理与投资管理两个方面,即应在革新企业资产结构的基础上,强调资产盈利能力、计量效益及测评指标管理过程。相比于之前的会计准则,新型会计准则制度在资产要素确认及投资比例等层面进行了精准界定,主要参照参与主体的资产持有程度与目的,将金融资产划分成四个类别,并根据不同资产类型所衍生出的资产价值、权益金额及损益金额,将金融投资的风险程度纳入到财务报表系统中,以此来辅助管理者进行效益评估。如在固定资产投资效益界定层面上看,新会计准则增设了关于无形资产、固定资产在购入、弃置方面的基本内容,允许企业选取分期付款模式来购入固定资产,并按市场现值入账,激发了企业购置固定资产的投资意向;在资产减值计算方面,新准则倡导将无形资产开发损耗费用资本化,鼓励企业聚焦投资性房地产领域,将以上不同投资项目的转换损失纳入到期末价值报告表中,以此来更为灵活、更为实效化地调控企业投资决策过程;在评价主体定位层面上看,变更后的会计准则对企业投资过程中涉及到的主体概念进行了精准划分与深入解读,如“主要投资者个人”“关键管理人员”等,并对效益评价计量单位与报表项目进行了规范化处理,切实增强了投资业务处理与审评过程的可操作性与真实性。

会计准则作为判定企业活动规范性、收益性及长远性的重要指导文件,涵盖了财务会计与审计两方面的内容,即先根据计量属性与财务记录来编制会计报表,再通过经济实践活动效益来完成更精准的审计报告。与此同时,新准则革新了企业投资分配过程,通过影响财务盈余数据来调控股利支付过程,娄芳等在调查报告中指出,会计收益新模式可调节现金股利与投资盈余之间的契合关系,推进参与主体在评价投资效益时精准划分利润构成各要素,以此来有效区分各组的现金流效应与投资变革方向;在审计业务办理与投资效益评价方面,新会计准则在可选择性、可比对性、可变革性等方面为评价体系的实施过程提供了更为立体化的参照标准,并为投资收益的盈余管理过程提供了更为精细化的模式支撑。吴克平等通过理论调查与实证检验后指出,新会计准则允许企业部门借助债务重组、计提与转回资产减值准备、非经常性损益项目调控等过程,来更为有效地进行盈余管理;新会计准则要求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溢折价摊销只可以选取实际利率法,有效避免了传统直线法所带来的随意性与欠精准性,这种抑制公司主体在盈余管理方面自主权的做法,有效增强了财务会计信息的实效性与可比性;从投资会计报表层面上看,新会计准则侧重从经营实体的视角出发,统筹考量所有下属子公司的投资运营及利润操纵状况,不限制特定的股权比例,有效减少了投资效益评价过程中的灰色关联交易或隐藏负债。但同时,由新会计准则所拓充的盈余管控空间与操作渠道,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投资效益审核风险,资产负债观、股权投资权益等大量新型理念的引入也无形中增加了审评人员的选择判断难度,亟待通过评价系统升级转型来契合会计准则的变化指向。

(三)拓充效益评价模式可选择范围,显著优化审评结构

会计准则的内容结构革新能够从基本理念、实践行为、经济影响等层面入手,全方面调控着企业投资行为与基本收益。在新时期发展背景下,受到不同企业经营管理者思维理念的影响,新会计准则所发挥的战略调整效益也呈现出不同的特征。一般来说,新会计准则会促使企业投资行为向“资本增值、投资收益扩增”的方向转变,这种“资本经营型”的运作模式进一步推进了投资资本在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进行良性循环,通过反复的资本传导过程来逐级增加投资收益,进而保证了企业投资效益评价模式的循环性与持续性。会计准则的变更为企业中层管理人员在制定决策、筛查投资信息、精简会计指标及定位评价主体等方面提供了有效支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投资管理过程的基本成效。其一,企业投资效益评价过程涉及到投资计划、项目建设、要素协调及成效监测等多个过程,会计准则项目条例的波动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到投资者的决策与行为实践方式。由新会计准则所传播的有关资本、资产结构的内容,能够推进投资效益管理主体更为深入地关注资本良性循环与产出效益值。新会计准则中新提出的资产负债表等新理念,允许企业在进行投资方案调整期间,统筹考量投资成本、要素配置及利益交互运作之间的内在契合关系,推进了企业投资效益评价机制的可持续与多维度发展。其二,新会计准则对投资过程的程序化指标进行了定性定量化讨论,直接推进了资本运营与项目投资效益的强有力发展革新。在投资效益审核评价方面,新会计准则侧重从投资资本流动整个周期的视角出发,综合评定筹资过程、资本运营过程与资本保值过程,以此来提升投资效益的可实现度。与此同时,为提升企业投资机制的预期收益与目标层次,新准则倡导通过签订投资合同的方式,来更好地借助规范文件来有效约束企业投资信息与经营运作过程。新计量属性的精准界定推进了企业投资过程由“历史观”向“未来观”进行深层次转变,允许相关评价主体能够更为直观地推算投资成本与财务效益,促使其在全面审视历史资产效益与未来资产效益的基础上,快速掌握企业投资执行状况,为后期投资方向选择及方案运行路径调整奠定坚实基础。

总结

综合来看,会计准则变更作为国际经济市场调控的重要举措,可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企业经营与投资效益管理过程,倡导从价值创造、资产负债计量及报告表规范编制等视角出发,注重企业财务行为的决策定位与投融资价值管控过程,极大地拓展了会计准则的经济支撑理论范畴。会计准则变更过程能够通过调整企业资本经营效益来进一步审视后期投资效益的增长空间,并可根据企业部门不同管理主体的行为意愿,呈现出差异化的财务会计信息,这种在投资内因与行为结果等双重层面进行综合反映的新模式,深层次保证了企业投资效益认定与审评模式的有效性与精准性。因此,根据会计准则从“遵循式”到“自适应式”模式的转变过程,企业投资行为应着力实现向资本经营方向转型,并切实提升长期投资业绩的测评效益,且在实际效益审核管控过程中,相关参与主体应有效辨析新旧会计准则在核心概念、运作策略及对比指导方面的差异点,力争在立足于企业实际运营状态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投资效益评价机制的优化革新。

猜你喜欢
会计准则效益主体
草粉发酵 喂羊效益高
莲鱼混养 效益提高一倍
错季土豆 种出好效益
汽车的环保效益与环保管理对策分析
论碳审计主体
磨课活动中多元主体需求的深度挖掘
何谓“主体间性”
A国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的协调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
租赁房地产的多主体贝叶斯博弈研究
租赁房地产的多主体贝叶斯博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