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艺婷
福建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
当前,在改革开放逐渐深入和经济全球化高速发展的形势下,现代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因此企业管理逐渐成为当前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而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问题其实是人才的管理,可以对企业内人力资源进行有效管理和应用,引导内外部进行有效竞争。激励理论在企业管理中被广泛应用,通过适当的激励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和内在潜质,进而提升企业内部的工作效率并提高企业整体的核心竞争力。
激励理论的概念为通过多种因素对个体的动力和潜力持续刺激,主要因素包括动机、人的需要等,其中动机为激励理论中的关键因素,在这些因素的激励下推动个体完成既定目标。只有了解企业员工的真正需要并对症下药,才能促使个体完成既定目标。在企业管理领域中激励理论的应用通常作为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依据,对不同个性的员工个体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激发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每个个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实现企业的组织目标。
内容型激励理论是由美国学者麦克利兰提出的,他将激励的内容和具体因素结合分析,简单来说就是根据个体的具体需要进行满足,在这种情况下激发个体的工作积极性和动机。该理论主要包括需要层次理论、双因素理论等,是对动机产生的原因进行研究。
过程型激励理论则是从动机产生的过程出发,对个体心理动机的产生到行动进行分析,从而制定相应的激励措施。该理论主要包括期望理论、目标激励理论、公平理论等。而针对不同的出发点,这些理论的研究方向也不同。在企业的实际运转中过程型激励理论被广泛应用。
2.2.1 期望理论
维克多曾提出期望理论,他认为当个体确保他的行为可以达到他的预期目标时,就会采取该行为,主要判断依据为是否能够达到个体的期望值,并且这种期望的达成是否能够满足个体内心的期望价值。简单来说就是这种努力的付出是否能够得到期望的回报,当员工从心理层面认为期望值与行为付出一致时,就会全力为企业目标努力。
2.2.2 目标激励理论
洛克认为制定正确的目标对于个体完成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制定目标能够合理安排工作进度、制订工作计划,从而有计划地提高员工的绩效和效率。目前制定目标在企业管理中非常常见,如定额、定时等基础目标,也包括一些可浮动的动态目标。
2.2.3 公平理论
亚当斯提出了公平理论,他认为个体的工作报酬分配是否公平合理对于其工作效率具有重要影响。俗话说“民不患寡,患不均”,制定科学合理的工资水平和奖罚机制对于企业员工管理很关键,公平的绩效机制能够激发个体工作的主观能动性并起到企业维稳的作用。
行为后果激励理论包括行为归因理论和行为强化理论,主要对个体产生的行为后果进行跟踪研究。
2.3.1 行为强化理论
行为强化理论是斯金纳等提出的理论,他们认为理解和修正人的行为可以以学习的强化原则为基础。主要指的是对积极的行为给予肯定(奖励),对于消极的行为给予否定(惩罚),从而强化该行为后果,肯定的行为可以继续延续,否定的行为要予以制止,从心理学角度对个体行为进行激励或约束。在这种理论中,奖励行为称为正强化,对个体进行奖励激励,达到加强这种行为的目的,而相反,负强化并非是惩罚,而是通过告知个体该行为为负面效应,不予可取,如果个体做出了这种行为,则会受到处罚。
2.3.2 行为归因理论
美国学者提出了行为归因理论,主要研究个体用以解释其行为原因的认知过程,即个体行为产生的原因以及受到惩罚或受到奖励的原因,该理论将个体的行为进行因果归属,研究其产生的具体原因。
本文以X运营部门为例,对管理层如何具体运用激励理论加强人性化管理、确保工作绩效顺利完成并提高工作实效进行详细分析。
在任务前期,由管理者根据企业及市场发展现状,按照各部门实际情况进行达标指数或绩效分配,并与各团队进行沟通,通过期望理论的实际应用让团队成员认为他们有把握达到这种任务预期,从而取得各团队的主动承担意愿。在初步取得各团队的主动承诺后,在公开平台进行任务公示,在公正公开的任务分配下,各团队绩效指标会形成内部对比,并激起团队成员的竞争心理,各团队在每完成一个指标后在群内打卡公示,形成团队内及团队之间的良性竞争,从而提高工作实效。这种激励机制有利于避免盲目过高的绩效指标打压员工士气,期望理论的运用使员工自愿认领指标,激发个体完成绩效的信心。任务前期的安排和团队氛围的营造对于整个任务的完成至关重要,若指标制定的过高,前期员工心存怨气,中后期管理层的管理机制也会存在阻滞,影响整体绩效的完成;若指标制定过低,容易对企业和人力资源造成浪费,团队缺乏活力,不利于企业的长久发展。因此能力与指标相适配的绩效安排和信心激发是激励理论在企业管理应用中的第一步。
在任务中期,团队可能会因为一些阻滞而进入疲惫期,为了绩效的完成,管理层会采取一些奖励机制,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和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激励理论”,对员工进行适度的物质或精神方面的疲惫期激励,但这种激励并不是普通盲目的日常激励,频繁的日常激励会引发员工的惰性心理。管理层通过与团队成员进一步沟通并进行指点,从需要层次出发在心理上对成员进行安抚,打消其在阻滞期的消极情绪。另外,除了日常团队间的对比外,还可以进行外部对比,通过适度的外部市场竞争激发团队的工作热情,在团队荣誉感的加持下进一步激发团队成员的工作热情。
在任务后期,可以通过改变外部环境或压力来推动团队的工作效率。根据斯金纳的行为强化理论,通过正强化和负强化的合理运用来调整员工的工作心态。正向激励首先是对员工已取得的成就进行肯定和赞许,使员工获得一定的成就感,并询问是否当前遇到了工作瓶颈、是否需要帮助,进而为员工提供一些解决方案,使员工产生感激的情感,在这种情况下有利于确保任务的顺利完成。负向激励是指给员工施加适度压力,强调目标未完成将会受到惩罚,在负强化理论的运用下,激励员工努力完成工作目标。
此外,在企业发展过程中,除了任务前中后期的激励措施,团队氛围也非常重要,越来越多企业开始重视人文关怀。一个企业的发展不仅取决于正确的发展战略方向、优秀广泛的人才,企业内部的工作配合也很重要,很多企业缺乏横向间的沟通合作,导致各部门分离,不利于企业的长久发展。因此,企业内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对于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良好融洽的企业氛围有利于激发员工的主人翁意识,通过高效的工作配合提高工作效率,从而确保企业的顺利发展。企业管理层应建立合理的物质奖励方法对员工进行激励奖励,同时也要建立符合企业性质的公司文化,让企业员工在工作的同时充分感受到企业的人文关怀,激发员工的责任意识,发挥思想的凝聚作用,提高员工的创造力和凝聚力。在良好的团队氛围中,员工会有更高的工作自主性和积极性,从而提高工作实效。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通过激励理论建立企业内部的奖惩制度,与人事部门协作对员工的行为进行约束或激励,对员工有针对性地进行奖惩,为企业员工构建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展示个性优势的平台,激发员工的潜能,从而推动企业的长久发展。一个企业的发展,核心就是员工,员工提高了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企业的发展活力也会有所提高。激励理论对于企业管理来说至关重要,通过对不同部门不同个性的员工制定相对应的激励措施,来保障员工的工作效能。这样不仅能够实现员工的个人价值,满足其自我实现的个人动机,还能实现企业的发展要求,提高企业与员工的凝聚力。
人力资源管理是我国现代企业管理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其管理质量能够直接影响企业的发展。通过激励理论的应用,能够构建完善的激励制度与薪酬措施,在满足员工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的基础上进行有效激励,单纯的奖惩会降低员工的积极性,使其在面对繁重的绩效任务时产生退缩心理。因此,在激励理论视角下,企业要把员工个体放在企业发展的重要位置,充分发挥企业的人文关怀,让员工感受到自己并非是工作机器。在强大的内部向心力形成时,员工自愿与企业站在同一位置,不管面对什么样的困难都能实现共进退,那么企业的经营管理质量和效率自然会有大幅提高。
在现代企业发展过程中,绩效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企业竞争力的首要标准,业绩不高,自然会影响企业的发展,长久以往企业就会失去在市场的竞争地位。想要提高公司的实际绩效,就要充分处理好个体能力与企业激励间的关系,通过员工激励理论的合理利用,充分理解公司员工的需求,并有针对性地建立科学合理的机制。这样能够系统地提升公司的经营绩效水平,在充分发挥职工人生价值的基础上提升公司的竞争力,推动公司向稳定健康的方向发展。
随着企业发展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国家对创新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一个企业要想实现稳定的发展不仅需要建设优质的人才队伍,还要对人才进行有效管理和运用。因此,对人的管理是管理层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措施,通过激励理论在任务前中后期的合理运用,激发企业员工的潜在优势,建立高质量的人才团队,进一步提升整个团队竞争实力,保证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稳步前行。人的发展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只有管理好人,才能管理好企业,企业才能实现稳定发展。若不能进行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则会产生大量人才流失问题,还会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当前,随着市场竞争越来越强,很多年轻人心面对繁重的任务和管理层的绩效要求就会产生逆反心理,从而反复离职跳槽,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长此以往将大大降低企业市场竞争力,使企业资源产生严重内耗。因此激励理论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合理运用至关重要,企业通过推行激励政策,使员工获得足够的工作回报,实现自我价值,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紧密结合起来,积极为企业发展创造更大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