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革命文化融入意识形态建设的理性思考

2022-11-13 21:51
活力 2022年17期
关键词:革命建设文化

张 旭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济南 250100)

革命文化主要是指在革命战争年代,由中国共产党、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在结合中国实际情况的具体实践中创造、凝练、升华而成的优秀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意识形态建设关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及成败兴衰。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伟大的事业都需要在继承中推进,要在发扬传承光荣传统和革命基因的基础上,继往开来,创造伟业,从而彰显对老一辈革命家的纪念。挖掘革命文化资源,探索其在新时代意识形态建设中的积极作用,有利于开创传承革命文化和巩固意识形态建设的双赢局面。

一、革命文化融入意识形态建设何以可能

革命文化传承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轫于中国近代民主革命,淬炼于革命战争的烽火硝烟,创新于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中,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由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并形成,引领党和国家发展的鲜明精神旗帜,为推动此后我国建设和改革的各项事业夯实了道德根基,指明了前进方向。从当今留存的革命文化形态看,革命文化既包括革命人物和英雄故事及其所彰显的革命精神,又包括承载这些精神的旅游资源和研究纪念馆等物质载体。革命文化形成的时代背景、蕴含的独特精神,民众对革命文化的心理认同为革命文化融入意识形态建设提供了可能。

(一)革命文化形成的时代背景为意识形态建设铺就底色

革命文化形成的时代背景已内化为革命文化的独特魅力和重要标识。具体来说,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均是革命文化形成的独特背景。而在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各阶级,不断加强巩固统一战线,致力于实现民族解放、国家统一,确立新民主主义总路线和新民主主义国家发展纲领,为新中国的成立和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新中国成立后,乃至在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进程中,革命文化依然与时俱进地发展创新。诚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经历过亡国的危机,更加懂得以史为鉴。只有深刻领悟了贫穷战乱时期的“创业艰难”,才能深入体会到和平发展时期的“守业艰辛”。形成于特殊时代背景下的革命文化为当今我国意识形态建设铺就了独特底色,挖掘革命文化资源对当今意识形态建设必要且重要。

(二)革命文化蕴含的独特精神为意识形态建设造就轮廓

革命文化是革命战争时期的独特印记,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履历的重要篇章,是党中央核心领导集体的智慧结晶,是广大人民群众团结拼搏的生动写照,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人格彰显。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红船精神”仍然值得我们今天大力弘扬。革命文化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不断发展壮大的宝贵经验,更是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的传家宝,我们有理由、有信心把它一代一代传下去。在大革命时期,我党始终把革命利益放在首位,在根据地建设中,形成了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井冈山精神。在革命时期形成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以及民主、清廉、和谐的社会风尚。诸多不同时期所形成的精神铸就起了中华民族发展史的一座座精神丰碑,也造就了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精神轮廓。

(三)民众对革命文化的心理认同为意识形态建设绘就高光

无论在革命战争时期还是建设改革时期,都从来不乏为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也不乏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身先士卒、鞠躬尽瘁的仁人志士。“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而中华民族向来对英雄有着深切的崇敬之情。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用智慧和经验积累的成长录,是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谱写的奋斗史。而在革命战争时期能够取得革命战争的胜利更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在改革建设时期能够取得经济社会发展的瞩目成就也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齐心奋斗。民众对革命文化的心理认同集中体现在对中国共产党执政政策的认可和践行,集中于对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缅怀、尊敬,对民族英雄的纪念、推崇。民众对革命文化的心理认同不仅是对党和国家发展历史的尊重,更为当今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绘就了高光,使我国意识形态建设折射出革命的光辉,警醒着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二、我国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的主要挑战

意识形态建设是我国长期抓、反复抓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其建设的复杂性、艰巨性不仅源于意识形态建设与社会其他各方面建设的密切联系,需要兼顾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发展状况,还源于敌对势力的阻碍、破坏,这同样需要我们保持高度警惕。当今世界已逐步发展进入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时代,信息的内容真假难辨,信息的传播快速广泛,以及信息的传播方式多样多元,这使得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着更加严峻的局面,这更需要我们保持清醒的头脑,应对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的主要挑战。

(一)西方敌对势力的破坏

当今世界的意识形态阵营注定了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中国需始终应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意识形态方面的同化与演变。在我国不断发展壮大的历程中,西方敌对势力的阻挠和破坏从来没有中断过。无论是针锋相对的经济封锁,还是文化领域的渗透侵袭,在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主题的今天,西方敌对势力的破坏更隐性,也更锋利。这是我国在意识形态建设中必须敢于并善于打的一场持久攻坚战。

(二)历史虚无主义的攻击

当前,我国已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正向着第二个“百年目标”进军的重要历史时期。社会转型期正是各种社会思潮活跃期。一些社会思潮甚至与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背道而驰,对我国意识形态建设造成严重冲击,其中历史虚无主义这一思潮应引起我们的重视。单一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在整个历史发展长河中看似像一朵浪花,而在历史事件中处于关键地位的历史人物对事件的定性,以及外界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往往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会影响群众对社会主流价值观的认同,尤其是对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转折意义的事件,而众多人为制造变质变性的浪花翻腾足以倾覆航行其上的价值观念之船。历史虚无主义的本质实际上是一种唯心史观,这与我国长期以来奉行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及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相背离,如果任其继续发展将会动摇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根基,甚至影响我国政权的稳固,社会经济的发展。

(三)网络舆情事件的突发

当前,“互联互通”的时代大背景不仅给国民的生活方式带来重要变革,还为国家治理水平的提升提供了重要渠道,与此同时,更为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开辟了新战场,能否守住网络意识形态阵地成为加强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关键一招。舆情是社会大众心态的晴雨表,关乎党的群众基础,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左右国家具体政策的落实。对网络舆情事件突发的警觉和应对,对大众不良情绪、心态的掌握和引导越来越成为检验我国意识形态建设时效性和实效性的试金石,如何捍卫网络意识形态阵地成为我们必须面对和解决的又一时代挑战。

三、革命文化融入意识形态建设的路径

革命文化融入意识形态建设的可能性及我国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的主要挑战,为探索革命文化融入意识形态建设的路径奠定了基础。

(一)创新宣传途径,讲好革命故事

意识形态建设过程的重要环节即宣传工作。在倡导新媒体、融媒体发展的今天,更应该重视意识形态宣传的方式、方法,以期提高宣传实效。民众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并不是自发的,这需要通过宣传教育实现自发到自觉的转变。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物质生产方式的变迁,人们的思想也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这就需要利用“两微一端”等新媒体技术,结合传统媒体,进行优势互补,推动融媒体发展,探索媒体发展规律和宣传工作规律,创新宣传途径。一方面,利用大数据等手段分析群众思想观念的差异化,实现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以期加强宣传效果;另一方面,整合差异化,创新宣传载体和具体宣传活动,调动群众参与积极性,寻求群众思想观念的最大公约数,统一到主流意识形态上来。从宣传内容上来说,革命文化当中的很多故事都是优质的教育资源,这些故事兼具历史史实、理想信念和价值情怀,更有利于实现宣传的知识性与价值性的统一,对于群众“三观”的塑造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对此,应善于梳理整合革命故事,更好地从革命文化中挖掘可利用的资源,在充分尊重史实的基础上,创新叙事结构与话语体系,讲好革命故事,助力主流意识形态的巩固。

(二)制定教育政策,加强革命教育

发挥革命文化的独特性对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积极促进作用,离不开党中央的顶层设计,需要通过制定教育政策,加强大、中、小学革命教育,实现革命教育的循序渐进和系统化。为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传承事业,我国已出台相关文件并编写了相应教材,革命文化的传承同样需要给予政策支持,并结合各地方学校实际情况开展特色鲜明的革命教育。一方面,地方政府为学校革命教育提供政策、财政支持,完善相关旅游机构与学校的长效合作机制,为革命教育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另一方面,学校要充分利用当地现有革命文化资源,创新革命教育的方式方法,结合实际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追求教育实效,避免形式主义。同时,高校是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主阵地之一,如何在高校开展革命教育又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此外,在加强革命教育的过程中,充分利用虚拟仿真技术等现代科技发展,扩展教育平台,丰富教育手段,提高教育实效。

(三)拓展文化产业,开发革命文化产品

革命文化的挖掘不仅在于顶层设计和政策制定,更重要的是基层落实。革命文化的教育主体不应局限于党员干部和教师,更需要带动广大民众。这就要求革命文化能够融入民众的生活日常,发挥其潜移默化的教化功能。因此,革命文化的挖掘和传承需要动员社会整体力量,营造重视革命文化的氛围,而重点领域应锁定文化产业。无论是新闻、书报刊等文化产业核心层或游览景区文化服务、休闲娱乐等文化产业外围层,还是文具、广播电视设备等文化产业相关层,都可以从革命文化中挖掘资源或元素。伴随着国家经济的强盛和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民众对生活品质有了更高的追求,对精神生活表现出更多的关注,这也为拓展文化产业提供了发展土壤。邓小平曾指出:“各种势力的文化工作都是与其政治任务密切联系着的,所谓超政治的文化是不存在的。”这为拓展文化产业提供了指导原则。在日常工作生活学习中,文化产品已融入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这也为企业和商家开发革命文化产品提供了契机,而革命文化产品的开发应遵循既有利于革命文化传承,又有利于主流意识形态巩固的原则。

革命文化是中华民族发展历程中形成的极具特色的宝贵文化遗产,继承发展好这笔精神财富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责任。意识形态建设关乎党和国家的执政基础,关乎社会经济发展,关乎人民群众的人心向背,如何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过程中更好地将革命文化融入意识形态建设,需要在党中央和广大群众的共同努力下,交上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猜你喜欢
革命建设文化
多部门:建设农村公共厕所要避免盲目建设、重复建设、过度建设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谁远谁近?
中国的出行革命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粉红革命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
颜色革命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