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学庆 中煤职业技术学院
班组是企业最基本的生产与管理单位,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根基。人们常说:“企业千根线,班组一根针”,企业的大部分工作都要通过班组落实。班组工作千头万绪,纷繁复杂,班组工作的好坏直接决定着企业发展的好坏。特别是对于属于高危行业的煤矿生产企业来说,班组的安全生产状况决定着企业的安全生产状况,班组的文化建设影响着企业的文化建设,班组员工的行为代表着企业的形象,班组的生产效益决定着企业的生产效益。只有班组强企业才能强,只有班组兴企业才能兴,只有班组安企业才能安。加强班组的建设与管理,夯实基础是保障煤矿企业安全生产,提高煤矿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最重要的工程之一。
虽然班组在企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煤矿生产企业的班组建设却长期存在着薄弱环节,班组管理方法相对传统,不能与时俱进,管理工作过分依赖制度,过分依赖硬性考核,安全文化建设、知识管理、人员素质提升工作相对薄弱,导致班组管理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基层管理者素质相对较弱,对岗位职责、责任不能真正理解,执行力不足,不会管、不敢管、不能管;企业文化在班组不能真正生根,班组有形式却缺少灵魂;制度与执行两张皮,制度能够上墙,很多要求却不能落地;企业信息通道不畅,上情下达、下情上传存在障碍;管理过度依赖“能人”,“山头主义”、人情化管理成为常态;基层员工职业精神缺失,对企业的忠诚度及工作的获得感、生活的幸福感不足,工作缺少主动性、积极性等众多问题。
班组管理水平不足,员工缺少活力,企业安全生产就难以落实,据国家安监部门统计分析,我国煤矿企业安全生产形势虽然不断好转,但安全生产事故仍屡屡发生,每一起伤亡事故都对国家、社会、企业及个人造成严重的影响和重大的经济损失,每一起伤亡事故都会造成一个家庭残缺不全。而煤矿企业安全生产事故的百分之七十以上发生在基层班组,并且事故发生的原因基层管理者素质有相当大的关系。因此,加强基层班组建设,提升基层班组管理能力已成为煤矿生产企业建设本质型安全企业刻不容缓、重中之重的一项工作。
新时代对煤矿企业班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国资委《关于加强中央企业班组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出:“班组应该是安全文明高效、培养凝聚人才、开拓进取创新、团结学习和谐的基层组织”。新的时代班组建设需要新的理念、新的目标、新的方法开展“新班组”建设,把班组建设成员工的乐业福田、成长平台、成就舞台,把班组建设为企业安全生产的坚强堡垒。
1.确立新理念建设新时代煤矿生产企业班组
历史上,在班组建设与管理中我们曾经提倡过吃苦耐劳、埋头苦干的“老黄牛”精神,也曾倡导过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的“火车头”精神,这些精神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曾发挥过重要作用,在今天依然非常宝贵,是我们重要的精神财富,需要我们永远的继承与发扬。在发扬这两种精神的同时,班组建设在新时代需要与时俱进。今天中国的高铁之所以跑得那么快,是因为每一节车厢都有动力,每一节车厢的动力形成共同前进的合力,才有了这样的每小时能达到400公里领先世界的速度。新班组建设的“新”体现在班组建设中学习新时代“和谐号”动车组精神,以党建引领,提升班组长班组工作胜任力,发挥班组长“车头”导引效能。加强队伍建设、队伍协同,激发班组每一个成员的活力,实现“车身”多轮驱动效应,发挥班组中每一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消除“短板”,形成共同前进的合力,同向同频、协调互动、整体驱动、和谐统一。建设优秀班组不再是班组长个人的事,成为班组每一个成员共同的愿景和奋斗目标。
2.新班组建设以党建为引领
党建引领是一切工作的基石,新班组建设工作也不例外。扎扎实实地开展党建工作,党的基层组织才能有战斗力,党员队伍才能有战斗力。基层班组党组织党建和生产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抓党建和抓管理,一个是解决人的思想问题,解决理想、信念、价值观的问题;一个是解决如何做事的问题,通过规范流程、提高效益,提升管理水平。以党建为引领,就是要从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五大方面着手,建设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基层管理人员队伍。
3.新班组建设中注重激发员工活力
新班组建设既要传承以往班组工作中的优良传统,又要敢于打破原有机制、体制的束缚,建立灵活多样、务实有效的新的管理模式和激励机制,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活力,能够积极发挥个人潜能,在创收创效、创新创造中主动发挥作用。提升职工在工作中的成就感、获得感、幸福感,提升职工队伍的向心力、凝聚力。
1.新班组建设的首要工作是队伍建设
人的因素永远是第一位的,开展新班组建设,人才培养是关键。在人才培养中特别注重人才梯队的建设:培育一批以区队(车间)支部书记为主的有格局、能担当、善总结、会指导的新班组建设基层领导队伍,为班组员工搭建成长平台、成就舞台;培育一批个人素质高、工作业务精、管理能力强、品德作风优的基层班组长队伍,切实提升班组长领导力;培育一批责任心强、忠诚度高、爱岗敬业的骨干员工队伍,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通过三支队伍的建设,塑造全员管理模式,全员参与、全员思考、全员管理、全员创新、全员创标,为新班组建设提供体系化的人才保障。
2.确保安全生产是新班组建设的核心工作
煤矿企业属于高危行业,要做到安全第一,生命为天,就要高度重视安全工作。在新班组建设中,始终以夯实安全基础、提高班组安全管理水平,实现高质量、标准化现场作业水平作为目的,通过着力构建班组成员重视安全、互相保护、互相警醒的安全工作机制,做到风险分级管控,及时排查消除隐患,确保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万无一失。
3.文化建设是新班组建设的重要内容
文化从形式上可分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从表现方式上可分为显性文化、隐性文化,它们代表着班组及班组成员的状态和精神风貌。文化与制度相比,制度是刚性的,是底线,文化的影响力则是潜移默化的,更加深远且持久。班组文化是班组成员共同的行为方式和共同的思维方式,共同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优秀的班组文化可以鼓舞人、激励人、规范人、塑造人,具有非常强烈的导向作用。在新班组建设中,要特别注重班组安全文化建设,用先进的文化理念引领班组建设,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让班组成为员工的精神家园、乐业福田、成长摇篮,为班组成长发展提供生生不息的动力。
4.班建工作是新班组建设的抓手
班建工作是开展各项工作的保障,班建工作不到位,班组工作就会无序,班组就会成为一团散沙。以班建为抓手,就是要抓好班组的组织建设、纪律建设,完善管理机制、考核机制、安全保障机制、奖励处罚机制、活力机制、分享机制、创新机制、轮值机制、点评机制、互保机制、荣誉机制等一系列机制建设,使班组工作高效有序,充满活力。
构建“调研”+“规划”+“培训”+“辅导”+“萃取”+“转化”的六位一体的班组培训与建设新模式。“调研”是指在新班组培训工作开展前深入基层班组,通过小组座谈、个别谈话、考察现场、资料收集、调查问卷等形式,深入了解企业发展战略,管理及文化建设情况;了解企业生产过程和流程、工作标准;了解基层工作人员素质水平、责任意识;了解基层班组长的胜任能力等基本情况。通过调研分析,诊断基层班组存在的问题。“规划”是在通过调研,深刻了解问题的基础上,以问题为导向,为企业量身定制培训内容,制定培训计划。“培训”是指根据培训内容和培训计划开展集中培训和现场培训。“辅导”是指在培训工作结束后,将培训内容落地,培训教师再次深入基层班组,指导基层开展新班组建设各项实践,达到知行合一,学以致用的目的,使培训工作不仅落实在课堂,更落实到生产管理的实践中。“萃取”是在基层班组实践落实培训内容后,及时凝练提升班组工作的亮点、特色、成果、经验和规律;“转化”是企业通过树标建模,创新优化,全面推广新班组建设中的优秀班组的成功经验,以点带面,形成班组建设的共同愿景。
新班组建设培训,培训对象包括区(队)队长、支部书记,班组长,班组骨干成员。培训内容涉及安全、管理、党建、文化、领导力、团队建设等诸多方面。组建由高校教师、企业优秀管理者、区队(车间)党支部书记、一线优秀班组长、技能大师等共同组成的复合型师资队伍,使新班组建设培训既有理论高度,又贴近一线生产,使培训教学和基层管理实际紧密结合。
新班组建设培训将班组基础管理机制与基础模式建设系统化,将班组长胜任力模块化,强化内容实效性、针对性和实用性。培训从组建学习团队,进行团队“破冰”开始,内容涵盖党的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执行力建设、文化建设、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例会管理、流程管理、知识管理、6S管理、可视化管理、看板管理、现场管理、安全生产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等,并把班组人本管理机制建设细化为轮值机制、荣誉机制、化育机制、赛场机制、互保机制、活力机制、分享机制、评议机制等八大机制。通过培训为班组长赋能,为班组建设赋能,把基础班组管理的难点变成亮点,构建卓越班组建设模式。
培训教学要实现三个目标:知识的目标(关键词为说出、区分、鉴别、判断、描述等),能力的目标(关键词为操作、分析、发现、做到、运用等),素养的目标(关键词为态度、响应、遵守、相信、贯彻等)。成人培训,学员的个性特点突出,认知差距大,学习的目标动力缺失,如果培训中教师只知道照本宣科,做知识的“搬运工”,课堂往往会一潭死水,教学目标无法实现。新班组建设培训在理念上区别于传统培训:培训从重视教学向关注学习转变,教师特别关注学员的学习成效;培训内容由单向的信息传递向理解、分析、综合和运用转变,能力培养成为重要目标;学员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学员是教与学的参与者,而不是旁观者。在培训方法上采用分组竞赛式教学,模拟工作中真实的班组,从班建开始,通过问题导向、任务驱动、项目分工、合作学习、案例教学、情景模拟等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培训方法穿插应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员的主体作用,变“我说你听”为“你说我评”;变“我说你做”为“我问你思”;变“我做你看”为“你做我教”;变“你做我批”为“你做我赞”,将问题变成培训课题,将工作现场变成培训现场,充分激发学员的学习热情,激活培训课堂。
学以致用,致知于行,班组建设的新理念、新目标、新内容、新方法在实践中落实是新班组建设的关键。创造性地开展实践环节的各项工作,帮助班组实践落实培训内容,凝练提升班组工作的亮点、特色、成果、经验和规律,树标建模,创新优化,使新班组建设落地生根。
1.以班前会为切入点,按照先固化再优化的步骤,先做到“有模有样”,再实现“有声有色”
班前会注重对班组成员进行养成教育,培养员工养成规范化好习惯。(1)班前会要三讲,讲任务、讲风险、讲措施。以提高职工安全自保、互保、联保能力,提高职工安全综合素质,提高班组安全自主管理水平为目标,围绕职工岗位安全红线、岗位安全注意事项和安全应知应会知识的学习掌握为重点来开展;(2)班前会至少有50%的时间讲安全;(3)对职工安全知识的学习掌握提问上,事先编制提问计划,具体到人,有目的、有计划地促进班组全体职工对安全知识的熟练掌握;(4)事故案例和“三违”案例的学习,要与本班的实际工作、具体的作业地点等相结合,要体现出对本班、本岗位安全工作的思考。(5)有目的、有意识地引导职工真正做到不仅自己不违章作业,上标准岗、干标准活,还形成互保的链锁机制,共保安全生产。开好班前会,要求各单位安监、生产、技术、机电等部门分系统、分专业,精准到岗位对岗位安全红线、岗位安全注意事项、安全应知应会知识、事故案例等进行编写、修订、整理,形成供班组各岗位职工的学习资料,加强对安全知识的共建与管理。
2.通过主题活动在辅导阶段进行实践催化
按照强化基础管理、推动全员参与、开展主题活动、打造示范班组、培养骨干人才、提炼工作成果、形成特色文化的工作思路,指导基层班组开展“一区一岗党员先行”“安全记心中”“查隐患、促改善”“班长角色认知与修炼”“轮值班长竞赛”“安全生产、提质增效竞赛”“感恩教育进班组”“岗位技能提升季”“全员问题改善”等主题实践活动,实践催化新班组建设理念与建设目标的落地。
3.在萃取阶段将隐性知识显性化
组织班组总结提炼工作成果,进行知识管理,形成《全员案例管理》《全员问题改善》《班长角色转换》《轮值班长实践》《安全生产实践》《岗位技能提升》《班组文化建设》《岗位技术创新》等班组建设汇智成果。
4.在转化阶段进行树标建模
总结优秀班组的建设经验,树立标杆,形成一套可推广、可复制的基层管理模式。实现企业一线班组建设有标准可依靠、有方法可借鉴、有成果可复制、有标杆可学习、有典型事迹可推广、有优良文化精神可传承的新班组建设模式。
新班组建设将党建、安全、文化、班组、领导力有效整合,发扬新时代“同向同频、协调互动、整体驱动、和谐统一”的动车组精神,通过为班组长赋能,为班组建设赋能,夯基础、建机制、抓落实、树标杆、育文化,增强团队凝聚力,激发基层活力。
近年来,笔者所在学院在江苏、安徽、山西等省及新疆、内蒙古自治区,为三十所煤矿企业开展新班组建设工作。各实践班组按照新班组建设要求强化基础管理、推动全员参与、开展主题活动、打造示范班组、培养骨干人才、优化工作流程、萃取工作经验、提炼工作成果、形成特色文化的工作思路,开展新班组建设工作,班组长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班组的凝聚力得到加强,班组成员的精神风貌焕然一新,班组安全生产管理能力显著增强。新班组建设对提升煤矿企业职工获得感、幸福感、成就感,对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企业健康、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