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美茹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西安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国有企业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新时代背景下,随着我国国有企业改革步伐的不断推进,国有企业必须进一步建立现代化管理机制,提升生产经营效率和质量,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充足的动力。面对愈发复杂的市场环境,国有企业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同时,国有企业在组织结构、产权责任等方面所具有的独特性决定了国有企业的管理工作与其他类型企业具有显著差异,国有经营过程中必须更加注重内部控制工作的有效性。加强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是国有企业提升经营规范性的重要途径,国有企业必须进一步重视两种审计的协同,逐步满足新时代的新要求,加强内部控制进而提升经营质量。
首先,部分国有企业对于内部审计工作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这部分国有企业不能充分适应新时代的新要求,未能根据市场形式的变化相应提升内部审计的地位。这是因为,内部审计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作,很多国有企业没有认识到通过开展内部审计加强审计部门与财务部门、业务部门以及销售部门等之间的联系,不认识到内部审计对于内部资源配置优化的推动作用,企业也不能具备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实现协同的环境。最终没有采取相应措施加强内部审计管理工作。
其次,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彼此信任度有待提升。现阶段,部分外部审计工作人员认为内部审计工作地位不高且独立性较差,而内部审计工作人员对于外部审计工作具有一定的抵触,不能认真配合外部审计工作,向外部审计工作人员提供的资料也有所保留。总的来说,两种审计人员互相之间存在一定的不信任,影响了两类审计工作的有效协同。
最后,国有企业内部支持机制有待健全。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为了实现高效协同,必须得到企业领导的重视及支持,同时内外部审计工作人员也要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然而,当前部分国有企业内部领导对于两种审计协同的重视程度不足,也尚未针对性建立支持保障机制。
首先,部分国有企业外部审计独立性较差。很多企业没有将外部审计作为查缺补漏的工具,而是对外部审计形成一些干扰,降低外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导致外部审计单位出具的审计报告客观性不高,影响了外部审计质量。
其次,外部审计的技术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当前,国有企业的外部审计工作开展过程中,审计技术的发展未能跟上外部审计工作的要求。例如,由于审计技术方法的限制,外部审计的范围和深度未能及时拓展,导致国有企业运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没有被及时发现。
最后,国有企业外部审计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受到内部审计质量的约束。开展外部审计过程中需要利用部分内部审计的结果,但是一些企业内部审计结果本身存在一定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盲目利用内部审计工作的成果,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外部审计的有效性。
首先,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工作目标存在一定的差异,导致协同过程中受到不同因素的干扰。外部审计更多的服务于外部的企业利益相关者,导致其对内部决策的支撑度不高,不能为内部控制有效性提供足够的针对性意见,进而不能与内部审计进行有效地协同。
其次,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工作方式存在一定的差异。外部审计工作方式相对固定且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内部审计具有持续性较强、审计范围较广的特点,导致两种审计的协同存在一定的障碍。
最后,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权限以及所需要承担的责任不同,导致其在审计过程中的着力点和工作积极性存在一定的差异。因而,在在对一些内容进行审计时,两类审计容易发生分歧,不利于共同提升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有效性。
从主要职能的角度出发,内部审计工作侧重点在于对内部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监督,而外部审计侧重点在于加强对财务报表等合规性的督查。随着国有企业对于先进电子信息技术应用逐步增强,两种审计技术和方法也在逐步趋同。为了实现两种审计工作的协同,国有企业应进一步提升两类审计技术和方法的一致性,同时要加强两种审计工作所得出的审计成果的共享作用,使各项信息与证据能够得到更加高效地利用,最大限度上降低审计成本以及审计时间,提升内部控制有效性。
首先,国有企业应进一步推动内部审计和监事会协作机制走向完善,以便能够最大限度上提升审计人员和监事会成员的监督管理职能。其次,国有企业应根据自身长期发展战略目标以及当前发展现状对内部机构进行有效整合,优化各部门之间的工作流程。再次,为了适应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的内部控制工作,国有企业应建立审计信息系统,最大限度上避免因信息不对称等问题造成的审计效果不佳,最终影响内部控制有效性的问题出现。最后,国有企业要进一步加强数据利用效率,利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产生的数据发现内部控制中的问题,配合审计工作提升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
对于国有企业来说,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能够实现高效协同的前提是企业内部审计部门拥有足够的独立性和专业性。企业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及客观性越强,其所编制的审计报告的可利用性也相应提升。同时,随着国有企业内部审计部门独立性的提升,外部审计部门也能够与其进行更为高效地沟通交流,更加明确地划分各自审计的范围及重点环节。这样不仅能够提升两种审计的效率,还能够确保对内部控制工作的各个方面实现有效审计。企业内部的审计部门相对于外部审计更加了解企业当前的生产经营状况,以及对内部控制体系的运行情况更加熟悉,能够更加及时地发现内部控制工作中的漏洞并及时提出完善建议。提升内部审计部门独立性还有助于该部门成为国有企业内部的协调中枢,帮助企业内部控制部门与各个业务部门之间的沟通,同时与外部审计部门保持实时的沟通交流。由此可见,国有企业保持内部审计部门独立性是极为重要的。国有企业管理层应进一步重视内部审计部门,提升内部审计的独立性。要给予内部审计部门足够的权限和资源,如投入足够多的资源进行内部审计人才队伍的建设,提升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为实现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协同提升内部控制有效性打下良好的基础。
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协同过程中,双方要构建起科学合理的沟通渠道,以便能够针对审计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及时的沟通探讨。内部审计工作人员与外部审计工作人员为了提升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必须就协同方式以及协同内容进行有效协商。当前,国有企业内部负责两种审计工作人员协调沟通工作的部门是审计委员会。当前仍有一部分国有企业对于两种审计之间的沟通交流工作没有充分的重视,沟通渠道狭窄,沟通交流效率较低。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切实发挥协同作用,助力提升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国有企业内部的审计委员会必须进一步拓宽两种审计之间的沟通交流渠道,使两种审计工作之间的沟通交流形式更加具体化,并定期召开交流工作会议,最大限度地保持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协同路径与流程的一致性。
国有企业在完成一定生产经营周期的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工作后,为了切实通过梳理审计结果进而发现和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国有企业管理层必须进一步提升对专业化审计结果的重视程度。国有企业只有重视两种审计工作开展过程中所发现的不足与漏洞,落实审计报告中所提出的针对性整改措施,制定科学合理的整改方案,才能有效保证内部控制体系不断走向完善。企业想进一步利用好审计结果,加强内部控制缺陷的整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进一步将发现内部控制工作中的问题与整改审计过程中提出的问题置于同等重要的地位,提升对于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的重视程度,在整改过程中积极接受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的监督,提升整改效率和质量。其次,国有企业要进一步提升自身的整改责任意识,要坚决和彻底地解决问题,进一步提升内部控制的精细化程度,并由内部审计部门牵头制定整改监督机制,提升整改意见的落实度。最后,国有企业要进一步优化内部控制问题整改流程,尤其是针对重点环节进行针对性部署;对于审计报告中提出的重点问题,要在整改完成后咨询专业人士的意见,确保内部控制体系中的薄弱环节得到针对性的加强。此外,在整改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激励机制的作用,对于一些为提升内部控制有效性做出突出贡献度职工要给予相应的奖励,而对于一些工作绩效较差的工作人员要给予相应的惩罚,奖惩得当最终保证内部控制有效性得以提升。
风险评估是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内部审计工作人员在判断内部控制体系是否能够有效评估风险时,主要通过了解企业当前是否构建起了科学合理的风险管理规章制度体系,是否制定了科学合理的风险应对措施等。而外部审计首先要客观全面的了解国有企业整体的经营状况,找出企业内部控制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以风险控制为审计导向,准确识别企业内部控制工作中的风险,并对风险因素可能对企业发展所造成的影响进行评估。而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协同,能够进一步提升风险评估的范围,做到重点环节重点审计,提高风险因素的挖掘深度,推动国有企业实现更加精准的风险评估。
为了提升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首先需要外部审计工作人员对内部控制体系运行情况进行测试,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有效性给出整体性意见。若外部审计工作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发现财务内部控制存在重大漏洞,则应在审计报告中将该缺陷进行针对性的披露。值得注意的是,判断财务内部控制活动是否有效需要外部审计工作人员具备较强的专业素质,因此,这部分的内部控制测试可以由外部审计工作人员与内部审计工作人员协同完成,在此过程中,内部审计工作人员也能针对性地弥补专业技能上的不足。同时,外部审计人员评估内部控制活动有效性的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的审计成果,提升审计工作的效率。这就要求内部审计工作人员在出具审计报告时,将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风险点准确注明并告知外部审计工作人员,只有这样外部审计工作人员才能准确判断是否属于自身审计工作范围,并在编写外部审计报告中重点注明。因此,通过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协同,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活动的有效性能够显著提升。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在实际落实环节,可能会因体系完善程度不高、内部控制工作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升等原因,使内部控制体系不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协同开展工作有助于国有企业内部形成更加良好的监督管理机制,为内部控制体系发挥作用提供坚实的支撑。具体而言,内部审计能够定期检查内部控制规章制度是否严格落实,同时,通过不定期的专项检查能够找到内部控制体系中的漏洞与不足,并监督这些问题的改进过程。而外部审计能够从财务报表等公开披露的信息中进一步全面挖掘内部控制工作的薄弱点,与内部审计形成合理,共同督促内部控制部门进一步完善自身工作,形成常态化的监督机制,提升内部监督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在日益复杂的市场环境下,国有企业必须进一步加强内部管理,提升整体管理效率和质量,为高效开展生产经营活动提供坚实的保障。而内部控制工作对于国有企业规范化经营,实现健康稳定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国有企业通过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协同,可以及时发现内部控制工作中的不足与漏洞,为企业完善内部控制体系、提升内部控制有效性提供新的动力。因此,国有企业应进一步采取进提升审计部门地位、构建科学合理的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协调沟通机制以及加强内部控制缺陷的整改力度等措施,为提升内部控制有效性提供保障。■